理工科学生信息素养指标体系构建及教学改革研究

2015-12-05 12:13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检索标准

林 建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510006)

信息素养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对个人和组织进行综合信息能力的考察过程。《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作为目前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阵地,其目标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而现状却是缺少相关的标准做指导,教学随意性较大。本文构建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目的,是将标准的制定与信息素养教育相结合,增强其针对性,为《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提供培养指南,也为教学效果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

1 国内高校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现状

目前,国外针对高等教育信息素养的标准较多,其中以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制定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高校信息素质联合工作组(ANZIIL)合作创建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信息素养标准体系》以及英国国家与大学图书馆协会(SCONUL)提出的信息素质能力模式最为著名。

相对于国外较为成熟的评定标准而言,我国并无高校公认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国内针对信息素养标准的研究多是学者的个人研究,且以介绍国外各种标准为主,尝试探讨建立自有标准的较少。已经建立起来的一些标准,则主要针对教育发达地区。2005年,北京高校图书馆学会研制了《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作为北京市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的重要指标。该指标体系由7个维度,19项标准,61条具体指标组成,是国内第一个比较完整和系统的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同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承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国民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项目,对我国41所高校的1036名学生进行了信息素养水平分析和评价,结合我国国情,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的《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2008年4月,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下属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组制定了全国性的《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指标体系》(讨论稿),该指标体系共有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

仔细研读上述国内外信息素养标准可以发现,近年的信息素养标准的制定出现了以下变化:一是对信息素养教育进行反思和完善,适时增加了一些新内容;二是标准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如美国大学与图书馆协会(ACRL)在制定《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后,相继出台了《科学、工程与技术领域信息素养标准》(2006)、《人类学与社会学学生信息素养标准》(2008)、《心理学信息素养标准》(2010)等。目前国内高校较少针对本校、本地区学生特点,或者某一学科制定信息素养标准。笔者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一个适合理工院校的信息素养标准,并与信息素养教学相结合,突出其指导意义。

2 理工院校本科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研,是使制定的信息素养标准客观、适用的前提。在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间,笔者利用《信息检索与利用》通识教育课程的课堂和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窗口,采用纸质问卷调查和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对所在高校50个理工科专业(理学5个,工学45个)的487名各年级本科生就25个问题进行了调研。调查问卷内容针对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利用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的情况。最后,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作统计分析。通过调研,发现本校理工科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如下。

2.1 信息意识强弱不均

信息意识在进一步学习信息素养知识、提升信息素养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学生信息意识强弱不均。48.56%的学生对自己所处的信息环境比较了解,余下的学生对自己所处的信息环境根本不了解或不太了解。由此可见,数据可看出笔者所在高校超过半数本科生的信息意识需要进一步提升,这反映出当前阶段大学生信息意识培养的紧迫性。另一方面,通过对部分问卷中反映出具有较高信息意识的学生进行访谈发现,这些学生基本都参与过“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百步梯攀登计划、华南理工大学学生研究计划(SRP)或其它的科研项目,他们的信息能力也明显强于未参与科研的学生。这一结果提醒我们,让学生较早融入科研中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有重要影响。

2.2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笔者所在高校的工科背景,学生普遍具备一定的信息技能,但是存在深度不够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67%的学生能够主动利用计算机信息工具来解决生活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对常用的信息处理软件比较熟悉,比较突出的是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66.07%)和图像处理软件(55.71%)。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对常用的信息软件只是停留在会用的水平,能熟练操作的学生并不多。当前辅助工作与学习的各种信息工具不断增多,而学生仅仅停留在最常用的一两个软件上。调查发现,所有学生都会使用office软件,但无一人使用RSS阅读器订阅信息。可见,当前学生对信息深加工以及运用更复杂的信息工具来整合、创新信息方面的能力还显不足。信息技能的不足会影响学生未来工作的能力和进一步学习的能力,因而,信息素养课程中应重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水平。

2.3 缺乏检索知识和检索技能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较为单一。面对需要解决的信息问题时,大部分学生主要使用百度、谷歌等网络搜索引擎解决问题,甚至不少学生将“检索”与搜索引擎的使用划等号。有74.11%的学生选择“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仅有14.29%的学生选择“文献数据库”。关于为何不使用其它信息源的原因调查,75.89%的学生选择“不了解其它信息资源”,52.68%的学生选择“缺少检索技能”。

面对大学生存在信息获取方式单一的问题,信息素养课程应加强学生文献搜索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更加全面、科学。

2.4 信息组织与利用效率低

信息如何能够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科研,依赖于学生的信息组织和利用能力,这也是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发现71.43%的学生认为面对网络信息,较难迅速并准确地概括信息的核心内容。可见,大部分学生缺乏批判性地评估所获取信息能力,包括评估检索结果的数量、质量、准确度、时效性和相关性,以及信息检索系统或调研方法的局限性。当检索到的信息太多太杂时,虽然部分学生会使用一些检索技巧,不断缩小检索结果,提高检索精度,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将过多精力花费在筛选、浏览信息方面,无法快速锁定核心信息。面对获得的大量信息,学生在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欠缺。因此,信息素养课程应能够帮助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使用,在思维加工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

2.5 缺乏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知识

信息道德是保证信息素养发展方向的指示器和调节器。调查显示,笔者所在高校学生对我国信息管理相关法律及条例了解很少,学校也较少开设此类课程,仅在《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中有所涉及,但涉及面较窄,主要集中在学术抄袭方面。

当在网上遇到不良信息的时候,46.43%的学生选择“当没看到”,44.64%的学生选择“随便看看”,而选择“向有关部门举报”的仅有6.25%。可见,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道德意识,对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内容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全面,对“知识产权的侵犯”“个人隐私权的侵犯”和“网络恶习”等现象习以为常,不能有效抵制。

另外,调查中发现,过半数(58.04%)学生对判断网络信息的真伪存在困难。较多数量的学生不清楚互联网时代中的网络社交安全规则,使得大量的网络诈骗、网恋误区等案件逐年上升,给学生心理及物质方面造成损失。可见,当前大学生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普遍较差。

如果学生有很高的信息能力,却无良好的信息道德,其危害很大。所以,信息素养教育不仅要普及信息道德的具体概念,而且要致力于提高学生信息道德。

3 理工院校信息素养标准体系的构建

信息素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突破,其内涵和外延也将不断丰富。尽管国内关于信息素养内涵的表述五花八门,但就其内涵的本质而言基本是统一的,即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本标准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理工科院校信息素养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教学内容3.1.1 3.1 信 息获 取能力能够选择合适的信息获取渠道3.1.2能够制定合适的检索策略,熟练运用多种检索方式和检索技巧3.1.4常用信息源的特点及获取渠道如何构造合适的检索式检索结果调整的策略中外文数据库资源指引与检索能够使用移动设备获取信息 如何使用移动设备获取和阅读图书馆文献3.2.1 3.2 信 息处 理能力检索结果处理方法(排序,精炼,下载等)文献管理软件的功能与使用介绍常用信息阅读软件能够有效下载或截取选择好的信息3.2.2能够应用适当工具阅读和编辑所获取能够对数据进行基本的处理和分析信息3.2.3介绍常用数据管理和分析软件3.3 信 息评 价能力如何写作综述3.4 信 息创 新能力3.3.1如何评测所获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能够准确判断信息的质量3.3.2能够从获取的信息中概括出观点3.4.1能够从获取的信息中构建新概念或创造新理解,有效地进行知识创新信息分析基础要领及方法如何阅读和写作科技论文3.5 信 息交 流能力3.5.1能够通过合适平台有效发布个人信息,能够引导他人正确理解自己的信息3.5.2能够通过不同平台与他人正确交流如何挑选合适的出版和传播渠道讲解如何构建人际网络,在学术圈提升个人知名度信息3.6 信 息追 踪能力3.6.1能够跟踪本领域的学科动态及关注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引证检索与学科发展追踪如何利用RSS 阅读器订阅信息3.7 信 息甄 别能力3.7.1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 如何获取可靠、高质量的信息通过案例,介绍常见信息骗局4.1 道德意识4.1.1 获取、 信息获取和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法利用信息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4.1.2获取利用信息时不违背道德 规条款4.2 道德规范4.2.1对使用的信息进行正确的引用、肯定和致谢 如何正确使用信息4.3 4.3.1抵制各种不实信息,不发布虚假信息3.信息能力4.信息道德道德行为4.3.2合理、合法地检索和利用信息通过案例介绍信息违法行为

4 依据信息素养标准推进课程改革

信息素养标准是一个指导性的框架,其实现的最关键平台是通识教育《信息检索与利用》的课程。通过建立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我们可以根据标准的指标来制订教学计划、设计课程,制定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方法,促进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改革和规范。

4.1 依据标准设置内容体系,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社会发展调整当前课程内容,是课程能够贴近学生的真实需求并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依据制定的标准,笔者所在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学中陆续增加了“信息甄别”“信息社会的道德素养”“数据素养”“移动素养”等知识点。

随着4G网络普及和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不断加大,我们已经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来访问世界各地的网站、数据库、图书馆等资源。因而,移动素养也是我们考核学生的一项内容,重点在于移动图书馆的使用。

数据素养是科学界当前比较重视的素养之一,对理工科学生尤为重要。通过这门课程至少让学生明白科研数据的价值,使他们能够自觉有效地保留、保护科研数据。由于课程是针对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具体的数据素养要求差异较大,因而对数据处理管理能力不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该部分的内容主要作用是提高学生的数据意识。更高层次的科学数据素养教育则面向研究生或科研人员。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在“信息甄别”“信息道德”等方面存在短板,因而我们还需要在教学中对这些方面进行补足,使学生同时具备较高的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

4.2 教学内容主次分明,加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者之间的整合培养

由于信息素养涵盖的内容广,而信息检索与利用的课程学时少,因此要在有限的课时里分清上课内容的主次。课程内容安排应该以强化学生意识,锻炼学生对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及信息道德的提高为重点。传统信息检索课程的理论内容枯燥,且这些基础理论主要用于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联系不大,对非信息管理学、图书馆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仅挑部分对检索实践起关键指导意义的内容进行讲解即可。传统信息检索课的重点放在如何使用图书馆的数据库。考虑到数据库的使用具有共性,且目前数据库易用性已经大大提高,因此只需对少数典型数据库进行详细讲解,配合上机练习,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此外,在补充新知识点方面,应避免与其它课程有重复。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知识面的拓宽有利于与多门课程衔接,但往深处讲解则容易与其它课程内容重合。比如,学校若是已单独开设《信息技术应用》《知识产权》《科技论文写作》等,我们的课程中则应适当减少相关内容的讲解。

4.3 根据标准的指标建立题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一直重视实践教学,通常是由任课教师自行命题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但由于之前缺乏标准的指导,题目的设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考核的知识点不免有遗漏。制定了标准后,针对标准的指标进行组合命题,可确保学生的信息素养全面提高。在精心设计实习案例的时候,也应该重视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点的考核,如对学生信息道德的考核等。

目前,许多学校使用网络自测系统对学生进行考核,生成的试题多采用简易的随机模式,这同样无法通过测试来覆盖所有的知识点。因此,系统建立时应对题目做好分类,避免作业设置的随意性,每一个题目都与标准有相对应的内容,这样可以明确作业的目的以及考核的重点。系统对题目进行提取时,则要确保每一类目下都有题目提取出来,让考题可以覆盖所有知识点。

4.4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辅助教学现已在大学课堂中普遍应用。作为教授信息素养的课程,课程本身更应不断引进新的技术。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增强课程的互动性和沟通实时性,以提高教学效果。如通过智能手机参与随堂测验、调查投票等活动,通过平板电脑展示学生现场解答问题的过程,通过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快速解答学生的问题,利用思维导图展示各类信息源等。

将信息素养标准与《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相结合是当前阶段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有效手段。信息素养标准的制定,不仅对信息素养课程设计和评价有益,而且对教师培训、教育机构与学生评估、教学效果评估有益,相关主题将另文阐述。未来的信息素养教育不应该单纯地依靠信息检索课程来完成,还应是结合专业课的跨课程的一体化信息素养教育。

[1]何晓阳,吴治蓉.美国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比较研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4):1-3,15.

[2][3]杨鹤林.英国高校信息素养标准的改进与启示——信息素养新要素新标准解读[J].图书情报工作,2013,(2):143-148.

[4]葛敬民.结合实践谈信息检索课内容的扩展和授课对象的转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3):72-74.

[5]周 剑.本科生信息检索能力实证分析——兼论《文献检索》课程改革[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3):121-129.

[6]李耀俊.美国ACRL理工科大学生《科技信息素养标准》详解与启示[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3):66-68.

[7]周美芳,杨 静,王晓博.国内外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对比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2):15-18.

[8]何海波.信息检索课无纸化考试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3,(13):67-69.

[9]张东烜.基于图书馆元素的信息素养教育学科结构改革评价研究——以深圳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4,(7):6-10,51.

[10]江媛媛,张晓娟.中美高校信息素养指标体系及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0,(4):58-64.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检索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医学期刊编辑中文献信息检索的应用
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研究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基于神经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
公共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的实践探索——以上海浦东图书馆为例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