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水平 高翔
血管介入治疗应用于肝癌综合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吴水平 高翔
目的研究血管介入治疗应用于肝癌综合治疗的临床价值,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以提高对肝癌的治疗水平。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研究的方式,将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非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甲胎蛋白水平、肝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介入治疗应用于肝癌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好,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肿瘤的完全坏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其生存质量,且治疗后的并发症比较少,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介入治疗;肝癌;临床价值;生存期
肝癌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肝癌的发病率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男性的发病率又普遍高于女性患者。肝癌的病死率比较高,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大约有11万人,若患者不经任何治疗,其5年存活率不到5%[1-2]。目前肝肿瘤的治疗临床上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但仅对早期患者,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因肝癌症状较隐匿,当明确诊断时患者已经属于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最佳时期。随着微创治疗的日益成熟,包括血管性与非血管性介入治疗在肝癌的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血管介入治疗中比较成熟的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其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已经得到了肯定。因此,我院以6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应用于肝癌综合治疗的临床价值,现将其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年龄为45~78岁,平均年龄为(62.5±3.2)岁,男性为17例,女性为15例,其中肝癌位于肝左叶者11例,肝右叶者13例,肝左右叶均有者8例;根据child-pugh分级,其中A级患者为21例,B级患者为11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者为26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为6例;观察组年龄为43~77岁,平均年龄为(63.5±5.2)岁,男性为18例,女性为14例,其中肝癌位于肝左叶者10例,肝右叶者15例,肝左右叶均有者7例;根据child-pugh分级,其中A级患者为24例,B级患者为8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者为23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为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比较上,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二、病例选取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肝癌的相关诊断标准[3],并经B超、CT、实验室血清甲胎蛋白等确诊为肝癌。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肾功能严重损害者,排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及感染、出血及肝脑性疾病患者,排除有介入治疗禁忌症的患者。
三、治疗方法
1.观察组患者给予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
患者均采用局麻的方式治疗,采用Seldinger法经右股动脉穿刺插管,利用短导丝置入导管鞘,然后在X射线透视下进行插管操作。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肿瘤供血动脉后进行动脉造影,了解供血动脉和肿瘤血管的分布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化疗栓塞的药物以及药物的剂量,然后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或栓塞药物。化疗药物可以选择50~80 mg的顺铂,40~50 mg的阿霉素,10~20 mg的丝裂霉素,5-Fu 500~1 000 mg。栓塞剂为超液态碘化油,剂量在3~30 mL间,必要时可以加用少量的明胶海绵或PVA颗粒。将栓塞剂和化疗药物缓慢、均匀流入肿瘤供养细胞,直至肿瘤血管填充饱满或灌注化疗完毕。
2.对照组患者给予非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
采用无水乙醇或乙酸注射治疗。
四、疗效判定标准
以WHO的疗效评定标准为基础进行评价[4-5]:①肿瘤病灶消失或坏死且维持时间在1月以上——完全缓解;②肿瘤病灶坏死程度或面积减小在50.0%及以上——部分缓解;③肿瘤病灶坏死程度或面积减小在25.0%~50.0%之间——好转;④肿瘤病灶坏死程度或面积减小或增大在25.0%以下——稳定;⑤肿瘤体积变大且在25.0%及以上或是出现新病灶——进展。总有效率=全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好转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甲胎蛋白、肝功能的变化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3年,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率。
五、统计学分析
本次两组研究所得数据由专业记录员交叉记录,同一样本,进行三次重复性检测(无离群检验),清洁数据录入EXCEL(03版本)进行逻辑校对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见表1。
二、两组3年的生存率比较,见表2。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n(%)]
表2 两组患者3年的生存率比较[n(%)]
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胎蛋白水平、尿素氮、肌酐的变化情况,见表3。
四、患者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发生发热情况的患者为7例,白细胞减少为5例,胃肠道反应为11例;对照组治疗后有4例发热,8例白细胞减少,7例胃肠道反应;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表3 治疗前后甲胎蛋白水平的的变化情况(x±s)
肝癌是我国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仍是当前根治肝癌的最好办法,但是肝癌的发病一般比较隐匿,在肝癌早期的时候并没有比较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的逐渐加重其症状才会逐渐显现出来,患者在就诊时大多数已经属于中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且不少患者在身体其他部位出现转移灶,再加上大多数肝癌患者常合并有肝硬化等,往往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且手术切除率低[6-7]。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微创介入治疗提高了肝脏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临床常用的微创介入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血管介入治疗和非血管介入治疗,为肝脏肿瘤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创伤轻、疼痛小的治疗,特别适用于不能行手术治疗或是不愿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众多治疗肝癌中晚期的方式中,以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应用于肝癌的局部治疗开始于20世纪的80年代,是肝癌治疗中最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8],其原理主要为:肝癌的血供一般比较丰富,且90%以上的血供来源于肝动脉,通过肝动脉注入含有化疗药物的碘油乳剂,可以栓塞肿瘤的供血动脉,阻断肿瘤的血供,利用局部高浓度的化疗药物缓慢释放作用,能导致肿瘤缺血、缺氧,达到抑制肿瘤生长、促使肿瘤细胞坏死、凋亡的目的[9]。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或者情况不是很理想的患者,可以对其单纯行肝动脉碘油栓塞,以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3.1%,且观察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甲胎蛋白的水平、肝功能指标等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主要是以发热、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为主,在对症治疗之后其情况有缓解,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具有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少的优点。有学者对113例不能进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分别进行了保守治疗、TACE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1年的存活率分别为63.%、82.0%,而2年的存活率分别为27.0%、63.0%[10]。可见经导管动脉栓塞术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减少病死率,本次研究结果与其比较接近。其临床实践证明该种治疗方式可以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最佳选择。在对肝癌患者的治疗中除了要严格把握手术禁忌症以外,还需要注意以下情况:肝硬化评分在B级以上的患者,需要先对其进行治疗,在其症状改善后方可进行介入治疗,若患者的癌肿比较大,可以采取多次栓塞治疗的办法,以达到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血管介入治疗应用于肝癌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好,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肿瘤的完全坏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其生存质量,且治疗后的并发症比较少,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1范晓强,沈杰,张雪娜,等.法舒地尔在肝癌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9):740-742.
2姚全军,卢武胜.肝癌的血管介入治疗.华西医学,2008,23(3): 668-669.
3刘秀英,朱娟,梁小丽,等.肝癌血管介入治疗的术中配合及护理.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0):116-117.
4Xu LB,Liu C.Role of liver stem cells in hepatocarcinogenesis. World J Stem Cells,2014,6(5):579-590.
5傅晓辉,黄兆明.微波凝固联合双重血管介入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观察.江西医药,2006,41(2):82-84.
6郭平华,李渡江,高瑞,等.血管介入治疗的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探讨.现代医用影像学,2009,18(3):183-185.
7Thoppil RJ,Bishayee A.Terpenoids as potential chemo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agents in liver cancer.World J Hepatol,2011,3(9): 228-249.
8金少纯.原发性肝癌血管介入治疗65例的临床研究.中外医疗, 2011,30(19):61-61.
9李玉美,李雪芹,孙雪岩,等.肝癌患者血管介入治疗的相关因素及护理.中华全科医学,2012,10(8):1286-1288.
10管清龙,纪卫政,任伟新,等.肝癌介入治疗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变化对预后的影响.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4,23(2):142-146.
2015-01-23)
(本文编辑:吴保平)
10.3969/j.issn.1672-2159.2015.02.021
430077华中科技大学梨园医院介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