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大学舞蹈编创课程与实际应用能力的互动关系

2015-12-05 07:54董琦
亚太教育 2015年30期
关键词:师范类群文舞蹈

文/董琦

师范类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向社会输送具有舞蹈综合专业能力的舞蹈教学工作者,不同于专业院校的舞蹈编导学学科主要人才培养方向是向社会输送高级舞蹈编导人才,毕业后作为专业编导活跃在各大舞蹈比赛、演出、汇演、舞剧等专业创作前线,其舞蹈编创课程也更注重提高学生对舞蹈语言的感受力和编创技法的把握能力。师范类大学的舞蹈编创课程强调的是培养编创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对接,通过创作能力的提升有效应对当代社会需求的综合素养,在充分认识时代发展趋向的前提下,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具备舞蹈艺术综合工作能力、主要服务于大众艺术领域的复合型舞蹈专业人才。因此,根据师范类大学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舞蹈编创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紧紧围绕与实际应用能力的互动关系,开发大众舞蹈艺术的创作能力,对接实际应用的实践平台,并有效作用于教学能力的提高。

一、在大众舞蹈艺术创作中体现的互动关系

要在舞蹈编创课程中充分结合社会舞蹈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加强应用综合素质、大力推动专业技术操作实践手段。而这种实际应用能力对于师范类大学的学生而言,更多的是运用在大众舞蹈艺术领域中,其中涉及最多的是群文舞蹈创作能力和儿童舞蹈创作能力,在舞蹈编创课程中穿插这些教学内容,利用有限的课时进行了解和学习,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这几种舞蹈创作能力,有效缩短创作能力与实际应用的转换过程,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多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编创能力与群文舞蹈艺术创作的对接能力

舞蹈编创课程教学中应强调群文舞蹈所具有的特征,使学生了解群文舞蹈的定义和范畴,在熟悉了解群文舞蹈的创作背景和特点之后,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作业中进行群文舞蹈的编创,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和点评,以此培养群文舞蹈创作能力的开发。

就舞蹈动作语汇而言,难度不能太大,必须简单易懂。群众作为群文舞蹈的表演者,不可能具备与专业演员同等的形体素质,无法要求这些非职业演员像专业演员那样施展高难度的技巧来表现舞蹈,在创作中要尽可能避免技术技巧的高难度动作,因此,在肢体语言开发部分不能一味追求难度大的动作开发,而应强调如何运用巧妙的动作设计体现出不同风格、气质动作语汇的丰富性和多元性,而配合的动作语言开发部分中也不强调高精尖的配合,而应探索出简单又具有艺术表现力的配合动作。其次,舞蹈动作也不能过于简单,必须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有些舞蹈动作的巧妙设计甚至能够达到治疗身体疾病的效果,比如新疆舞的动脖子动作,有利于对劲椎病的康复;蒙族舞的硬肩、耸肩、抖肩动作,有利于肩周炎的治疗;藏族舞的屈伸和颤膝动作,有利于腿部关节炎的恢复;肚皮舞中扭胯转腰的动作,有利于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等腰部疾病的治疗等等,这些舞蹈动作能够帮助身体在运动中达到健康的状态。

在主题立意方面,在创作群文舞蹈时必须充分考虑多方面综合因素,包括群众对舞蹈的审美意识,把握住作品的主题立意必须建立在群众能够接受和喜爱的角度上,使作品既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又具有普及性和社会适应性。与专业舞蹈作品相比,群文舞蹈的作品创作更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并且富有节奏感和时尚感;它的取材与表现手法也应优先采用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舞蹈语汇不但简单易学,还应具有健身娱乐功能,同时又必须不失美感,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满足不同层次的群众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要求。

(二)编创能力与儿童舞蹈艺术创作的对接能力

儿童舞蹈编创不同于成人舞蹈的区别和特点,是指由儿童表演或表现儿童生活的舞蹈。

除了在舞蹈编创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儿童舞蹈创作的定义和特点之外,还可运用两、三次课时在课堂中练习儿童舞蹈的编创:从捕捉形象开始,每个人选定一个形象,要求必须符合童趣童真的特点,并从儿童的立场出发考虑能否为儿童所接受和喜爱,比如像是喜洋洋与灰太郎这样的卡通人物既有时代性、又符合舞蹈的表现特征易于肢体表现;根据所建立的形象,编出两个造型,然后将其连接成为动机动作,不论是造型还是动作语汇都要求能够充分体现出形象的特征;根据已经确定的动作动机,运动舞蹈创作技法内容中动作开发的练习,将其发展变化形成舞句舞段,并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符合儿童特点的调度上的编创,最后选择一个音乐进行合成。

总之,在主题立意的选择上,必须选择能够贴近儿童生活、反映童真童趣,观察儿童的心理特征并加以提炼,成为符合儿童特点的舞蹈。同时,在动作语汇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运用比较受儿童喜爱的拟人化动作和夸张的动作进行创作,因此在大关节动作开发的部分,可充分强调对于儿童舞蹈创作的实际应用价值,运用大关节动作开发儿童舞蹈动作语汇。除此之外,可以选择一些活泼生动、动感欢快的乐曲作为舞蹈的伴奏,比如儿童经常听到的儿歌、流行歌曲、动画影视歌曲等,这样的音乐能够使儿童兴奋,而色彩明亮艳丽的服装和道具也能够有效突出儿童舞蹈的特点并体现出儿童的情趣。

二、深化对接实际应用实践平台

通过舞蹈编创课程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够促进师范类大学学生舞蹈编创能力的基本形成,建构适用于宽泛类创作对象的创作认知基础,而这种认知基础应与实际应用能力相对接,成为真正适应社会所需、市场所需的生存职业技能,不但要在专业知识中加入这部分的教学,并且要在社会活动中寻找有效的对策与途径,将专业课程中所掌握的编创能力直接对接到实际应用实践平台中,这种直接深入到社会中参与艺术创作的过程对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将会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一)编创能力与就业发展对接的认知水平

根据师范类大学学生毕业之后主要的就业去向,拿首都师范大学舞蹈系为例 (下图),可以看出师范类大学毕业学生主要就业趋向是中小学、艺校、青少年宫、高校以及舞蹈培训机构等教学机构,除此之外,还有舞蹈自由职业、传媒及演艺公司、企事业单位、幼儿艺术教育及海外工作等其他就业方式。

从首批毕业生至2005年共有毕业生150人:

中小学教师:38人

高校教师:24人

舞蹈自由职业:17人

艺校教师:13人

青少年宫教师:10人

在读研究生:10人

舞蹈培训机构:8人

传媒及演艺公司:8人

企事业单位:8人

职业演员:7人

幼儿艺术教育:4人

海外工作:3人

从以上分类表可以明确看出,舞蹈教育教学工作者仍是师范类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就业方式,同时尽管数量不多,但在教育教学之外的就业渠道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特征,师范类院校的舞蹈专业学生应充分顺应这种人才需求趋势,寻找并抓住实现自我价值的机遇和平台,实现创作能力与就业发展的认知水平。

比如进入到中小学、青少年宫、舞蹈培训机构等教学机构进行舞蹈创作,为教学机构的舞蹈队或舞蹈社团编创适合于青少年的舞蹈作品,可用于舞蹈队平日的剧目学习,或更好的是能够通过创作成品带领学生参加演出或舞蹈比赛,通过这种创作实践过程,不但可检验和体现出自身创作水平,同时可以积极创造未来就业发展空间,对接作为教学工作者职业生涯的就业平台;再如,进入到各种公司、企业或事业单位,为其舞蹈队在节假日庆祝活动、演出活动或年会上创作舞蹈作品,进行适合于大众舞蹈艺术审美的舞蹈创作,对于在舞蹈教育教学之外,寻找与建立其他就业通道,包括自由职业者、开办舞蹈工作室、在企事业单位或传媒演艺公司任职等就业方式,为此提供了更多就业渠道的可能性。这样的实践平台对学生创作能力与就业发展对接的认知水平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知识有效换化为自己在社会中所用的技能。

在师范类大学学生的就业发展领域中,舞蹈创作能力的运用已经是其中必不可少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舞蹈专业毕业的学生是否具备了能够创作出符合各种创作人群所需求的舞蹈作品,得到社会认同的创作能力,这也是检验舞蹈编创能力能否转变为实际应用能力的试金石。

(二)编创能力与社会服务对接的认知水平

社会服务主要是到社会基层或特殊机构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以舞蹈艺术的方式提供精神帮助和服务,如到街道社区、基层单位、慈善机构、特殊机构、偏远地区的教学机构等地编排舞蹈、表演舞蹈,进行这类舞蹈的创作时,既要根据服务对象的性质作出创作上的变化,同时也要考虑能否为服务对象所接受,这种具备一定难度的实践机会对于学生来说是提高编创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比如目前的街道社区大多是松散型的舞蹈社团,可以通过舞蹈创作的方式集中组织这些社团,不但可以成为社区公民娱乐身心的舞蹈表演或是健身活动,也可成为节庆活动的演出节目,甚至可参加群文类的舞蹈比赛,如群星杯舞蹈比赛等,通过创作与排练的过程,能够发现和捕捉到群众文化的特点,以此融入到群文舞蹈的创作中,提升群文舞蹈创作能力。

再比如,到地方监狱进行慰问表演的舞蹈、为看望工人子弟小学的小学生表演的舞蹈、以及到北川中学支教为当地学生准备考学的舞蹈,这三种类型的舞蹈创作必然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同时也需要有大量的舞蹈素材和创意来进行针对不同创作群体和表演对象的舞蹈创作,社会服务所积累的创作经验对于师范类大学学生而言更为宝贵,因为这种创作经验更贴近基层、更贴近大众、更贴近生活,提升创作能力与社会服务对接的认知水平,将会对实际应用能力形成更为有利的促进作用。

三、编创能力有效作用于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学能力和编创能力的培养是师范类大学学生学习舞蹈专业的最终核心点,其他专业课程也是为这个教学目标服务,一直以来,舞蹈教学都与编创能力紧密相连,无论是在中小学、青少年宫、舞蹈培训机构或幼儿园,作为教学工作者都需具备教学能力和编创能力,而这两者的关系则是相互融合,相互作用。

对于师范类大学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的身体条件有一定局限性,在编创能力的形成过程中,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身体支配性,对身体语言形成认知能力,帮助提高作为教师对动作语言的理解力,在未来教学中能够准确地把握动作要点和难点,以较高的身体支配力完成教学示范,并通过对动作语言的分析和编创,使学生能够清晰明了地掌握动作的形成规律及风格特征。

其次,在创作舞蹈并将其排练成为舞蹈作品的过程中,舞蹈编创能力和教学能力会相互交织地运用和体现。目前很多师范类大学学生在一些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当老师,都是充当教师和编导的双重身份,除了日常教育教学之外,一定会被要求编排舞蹈节目,在舞蹈作品编与排的过程中不但会运用舞蹈编创能力,同时需要教学能力始终贯穿其中。比如,为某一小学进行舞蹈创作,在先期的创作阶段,一定是以编导的立场出发进行构思、创意、选材、设计舞蹈语汇、结构等等,充分发挥舞蹈编创能力,但是在之后的排练过程中教学能力的运用则会渗透其中,包括组织学生、控制课堂节奏、启发和调动学生情绪、发现问题和调整问题等等,这些环节都体现出创作与教学的相互渗透关系,在舞蹈编创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更为宽泛的舞蹈教学相关的实际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师范类群文舞蹈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冰上舞蹈搭档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群文活动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我和舞蹈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