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锦秀 史 楠 刘新民
医疗题材电视节目对行业形象的塑造
——以纪录片《生命缘》与真人秀《因为是医生》为例
文/傅锦秀 史 楠 刘新民
2014年,北京卫视制作的纪录片《生命缘》、浙江卫视制作的真人秀《因为是医生》均为医疗题材的纪实性节目,聚焦于医生与患者和医生群体,在节目内容、节目编排、表现方式上各有侧重,对医疗、医生的行业形象做了纪录、描述与塑造,对正面宣传医疗行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医疗纪录片 医学真人秀 行业形象
目前,各大卫视均有上档的健康类栏目,但除了健康养生类访谈邀请出镜嘉宾传播健康科普知识外,反映医疗行业工作现状与医患关系的纪实性节目较少。医疗行业的工作动态绝大多数通过行业新闻、科教新闻、社会新闻中的短时新闻呈现,同时有部分医患冲突的案例在民生新闻中的奇闻异事甚至法制新闻中呈现。而对于医疗行业现状、医生工作生活状态以及温馨互信的医患关系则缺乏较为全面、正面和积极的舆论引导。
2014年,北京卫视第三季度播出的纪录片《生命缘》、浙江卫视第四季度播出的真人秀《因为是医生》两档栏目,采用专题片+纪实叙事的制作方法,聚焦医患情谊与医生个人形象展示,因其对生命、医患关系、医学伦理等问题的敏锐记录和探讨,引起了观众、医疗界与传媒同行的关注,从播出效果与收视反馈上看,两档节目2015年1月1日至2月4日的收视市场份额都超过了1%,可以说,两档节目对医疗行业形象的展现是一次积极的探索(表1)。
表1 .几档健康类栏目收视表现
《生命缘》是纪录片,完整讲述某一个拍摄对象(患者)的案例,第一季拍摄地点主要在北京市内各大知名医院的手术室、急诊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地,拍摄时在医院24小时蹲点1个月左右,连续、近距离、真实记录以患者为主要叙事对象的遭遇1,除音效外,后期剪辑时无光电动画等特技效果,呈现风格为真实、平和、严肃、曲折、感动而温情。节目播出时间为周六晚间黄金档,该收视段收视观众以中年人为主。
《因为是医生》是真人秀节目,拍摄对象(青年医生)共7位,分别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拍摄内容为青年医生的工作生活状态,拍摄时除了记录拍摄对象各自单独在医院的工作情况外,还采取了情景设置的方式,将嘉宾集中于家庭、社区、市场、广场等非医疗机构的场合,完成节目组设置的任务,并邀请明星参与嘉宾互动,从而立体化、生活化地展现医生的个性2。除常规的后期处理外,节目组在后期还加入了光电动画、人物内心活动卡通配字、音效等娱乐化的表现方式,呈现风格为轻松、活泼、温馨而励志。节目播出时间为周三晚间档,该收视段收视观众以中青年人为主。
对医疗体制机制现状的反映
医疗体制机制包括医疗资源配置、医疗保障体系、医疗机构运行机制、药品器械流通等内容。两档节目中均不同程度上描述了我国医疗体制机制的现状。
表2 .《生命缘》与《因为是医生》节目编排情况一览
在医疗资源配置方面,节目参与拍摄的医院均为北京的知名医院,在不同案例中均提到患者从外院转诊到被拍摄的医院来求治的经过,以及患者离院寻求康复、临终关怀等情节,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医疗体系中不同层级医院的双向转诊、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之间转诊、医疗机构与家庭之间人员流动的运行现状。
在《生命缘》中,涉及婴幼儿、儿童的案例,由于我国现行医疗保障体制中未全面纳入儿童为保障对象,节目组会根据拍摄对象的需要,适当在节目中穿插捐助的有关信息,为他们筹集治疗费用,在观众的收视反馈中基本上为关注、捐助及赞赏的态度;在《因为是医生》中,有一期节目播出了这样的情节:律师向医院和患者收取公证费,患者不理解,主诊医生花苏榕主动提出医生本人为患者垫付公证费。节目播出后,收视反馈为称赞花医生、关注后续诊治经过,出现批评和攻击性的言论极少。
在两档节目中,均有集体会诊、查阅文献、准备考试等镜头,反映了医疗行业是智力资源型、学习型、成长型行业的现实。此外,两档节目中均有反映医生拒收红包、拒收礼物的镜头,对医疗行业抵制不正之风的塑造有正面效果。
对医疗服务现状的反映
两档节目选取的拍摄地点都为权威医疗机构。《生命缘》选取的案例多为肿瘤、白血病、危重孕产妇、多器官衰竭患者,涉及的专业以外科、急诊、重症监护(ICU)、妇产科、儿科为主;《因为是医生》里选取的7位青年医生分别来自妇产科、心外科、肿瘤外科、急诊科,内科较少涉及,没有中医专业;案例多表现为急、重、危和多学科参与救治的特点,或者为新生儿诞生的案例。两档节目在呈现救治过程的镜头中,都集中表现了医生敬业奉献、合法依规、全力救治、尽心守责、尊重病患、关爱生命、保护隐私等正面的行业形象;而经过后期处理后,血腥、暴露隐私部位、机械化带来的冷漠感等镜头被尽量弱化,避免刺激观众引起反感。
医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面对疾病和死亡,医生必须和家属共同承担风险,也要帮助家属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两档节目都试图以积极引导的方式呈现死亡和痛苦,没有回避医学的无奈与失败,这些富于冲击力的镜头播出后,促进了观众理解生命、理解医学、理解医生。在《生命缘》播出的《请你替我活下去》中,真实记录了一个6岁女孩丹丹突发脑瘤、父母决定捐献丹丹遗体器官的经过。该期节目引起了大家对器官捐献的关注,引发了大家对生命的思考:应该如何定义生命的意义,应该怎样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很多网友通过《生命缘》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平台,表达了感动与思考,祝福与敬佩。在《因为是医生》中,也有类似的镜头,如董士勇医生与倪萍交谈时说:“医学可治愈的疾病种类用一个巴掌就能数出来”;再如王江山医生和同事长达4小时的抢救后依然未挽回突发心梗患者生命的案例。这些镜头播出后,收视反馈都未出现负面评价与攻击性言论。
节目对医生形象的塑造
纪实题材的节目中,出镜的医生都不是演员,影像呈现出的医生都是比较真实的形象,这种真实感、不做作的方式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3,比起访谈形式而言,说教感淡化了,受众的接受程度提高了。
在《生命缘》中,出镜医生多为解释所拍摄病患病情的主诊医生,对于呈现某位医生个性的镜头并不集中,多为散在的镜头,但是客观呈现出的工作状态如急诊、夜班、连台手术、加班、拖班等被记录了下来,从侧面塑造了压力大、强度大、时间长、精力消耗大等医生工作的群像,这些也得到了观众的正面反馈。在《因为是医生》中,也对医生工作强度大的现实有所反映,如夜班值班连轴转、连续17个小时完成心脏疑难手术等情节。
在《因为是医生》中,节目组在前期设计时挑选了相对个性更为突出的拍摄对象,并在节目编排时以主人公的方式拍摄其工作生活细节,在情节设置、嘉宾互动中有意呈现他们某一方面的个性,并以娱乐化的方式给他们贴上了“标签”。如“坚韧学霸型”的董士勇、“浪漫精干型”的花苏榕、“外冷内热型”的李少雷、“温暖多情型”的吕昂、“逗比女汉型”的宋依临、“邻家男孩型”的王江山、“人见人爱型”的詹瑞玺。这些个性化的标签和他们真实个性的展露也为医生个人正面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两档节目都没有回避医患冲突的事实。在《生命缘》中播出的一期节目中,甚至有医生与患者家属发生语言冲突的镜头。在《因为是医生》里,也播出了患者对治疗过程和治疗风险不理解的情况。但是在反复沟通、正面回应、积极治疗、共情换位等情节中,专业、尊重、利他、坚持、负责和同情的表现良好地引导了冲突双方的情绪,在理解和信任中处理好了医患关系4。
两档节目在真实反映医疗行业现状、正面引导舆论、积极塑造行业形象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但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生命缘》走进手术室等近距离拍摄,《因为是医生》采用了娱乐化的元素等,试图能引起更多观众的关注。但两档节目综合收视率都未进收视率前10的行列,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收视现象。另外,在《因为是医生》中,某药品的冠名也使栏目不可避免地带有商业化的色彩。
出于收视考虑,两档节目选取的案例倾向于急危重、疑难、曲折、患者及家属情绪反应较激烈的病例,并借助制作手段加以渲染。但是,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多为常见病、多见病、慢性病的诊治经过,工作常态为患者家属情绪稳定、配合治疗。这种常态性的场景在播出时长占比较小,部分程度上不能完全反映医生的工作实情。
纪实题材的医疗专题片有多种拍摄方式,如果能采取专业而权威的拍摄方法,真实而客观地反映医疗行业现状,注重用镜头语言进行正面引导,对于塑造医疗行业正面形象有积极作用。在拍摄时可适当应用有一定人际矛盾冲击力的案例,探索适度娱乐化方式的编排,以吸引更多青年观众,但应注意避免商业化、放大人际矛盾、过度娱乐化的镜头,以免带来有负面争议、有攻击性的收视反馈。
1. 杨丽娟.深入医院“腹地”的生死感动[N].北京日报,2014-07-31012.
2. 张漪.《因为是医生》聚焦年轻医生[N].扬子晚报,2014-10-22A10.
3. 陈中颖.用新闻纪实手法打造“健康节目”未来方向[J].新闻研究导刊,2014,5(7),87-105.
4. 葛梦姣.框架理论视角:都市报中的医生形象——以《华商报》中的医生报道为例[D].西北大学:2014.
傅锦秀,实习研究员,医学硕士,目前主要从事医院宣传工作。
史楠,助理研究员,医学硕士,目前主要从事医学宣传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医院文化与医院管理。
刘新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目前主要从事医院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医院文化、医学人文、医学科普与健康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