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立宝(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体育部 四川乐山 614202)
浅析青少年主题旅游的存在问题与对策①
卢立宝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体育部四川乐山614202)
摘 要:旅游是游人亲近自然、接触社会、感觉文化的活动,旅游会对人的性格、认识、思想等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当今,青少年旅游时间不断增加,在整个旅游人数中占较大比例,而且旅游作为最理想的“寓教于乐”方式,在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愉悦身心、养成良好习惯等方面有着独特作用。本文在论述主题旅游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影响基础上,针对青少年旅游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意在为更好地开展青少年主题旅游提高参考。
关键词:主题旅游青少年思想品德问题与对策
古今中外都深刻意识到旅游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八方友”是我国提倡的游学传统;英国早在15世纪末就把旅游作为子女教育的一个必要环节,盛行送子女到海外旅行;日本则赋予旅游“体验情理”的功效,也就是个人离开集体通过学习获得新的人格的过程。而《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指出我国青少年的课余闲暇内容比较缺乏:部分青少年无所事事或无所适从;大多数青少年闲暇内容单调,以看电视、玩游戏等形式度过;有的青少年则学习压力过重,精神压力大;而且一些新科技产品因使用不当对青少年造成负面影响。[1]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与关键时期,应利用好闲暇时间。旅游在教育界被誉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旅游对青少年进行知识、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体验式学习之父”大卫•科尔布(David Kolb)是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维德罕管理学院的组织行为学教授,他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概念,并区分了不同体验式学习的风格和模式。科尔布教授创建的体验式学习模式由“具体体验”(Concrete Experience)、“反思性观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抽象概念化”(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和“主动实践”(Active Experimentation)四个环节构成,同时指出这4个环节的关系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2]科尔布教授认为通过亲身体验过程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强调Learning by doing,这与旅游能够对青少年思想品德产生影响不谋而合,青少年亲身经历和体验当时当地的旅游活动中,并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实际体验旅游活动和经历,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进而影响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
主题旅游是指对某项专题或某一目的地进行深入的了解与体验。作为传统大众旅游的升级版,从游客的不同身份、切身需求、独特体验、消费心理出发,为其量身订制旅游线路。比如:心灵、朝圣、亲子、游艇、自驾车、徒步、摄影、漂流、美食、滑雪主题旅游。[3]该课题涉及的青少年主题旅游主要是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有积极影响的旅游,主要包括红色革命游、自然风景游、民俗文化游、大学校园游、国外修学游等。
(1)政府、社会及学校对青少年旅游市场重视、鼓励措施和宣传力度不足,再加上出于安全问题、经济效益和健康问题的考虑,使得对青少年旅游往往采取保守的态度,忽略了青少年旅游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价值效益。教育部对青少年旅游的要求就是“以安全、就近为原则,原则上不得组织学生跨省旅游”。
(2)青少年旅游人群不均衡,能够选择进行主题性旅游的青少年人群大多来自城市。而农村、乡镇、偏远的地区由于贫困、落后,家庭中没有额外用于青少年外出旅游的费用。很多农村青少年父母外出务工,把孩子留给老人照顾,成为“留守儿童”,成为新闻报道、社会舆论、政府职能关注的焦点。政府、社会及学校应该提供贫穷落后地区青少年更多外出参观的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确立人生奋斗与追求的目标。
(3)家长对青少年旅游认识不够。有的家长看作旅游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的游山逛水,影响学生学习;也有家长对青少年过分溺爱,担心孩子经受挫折、吃苦受累,使得旅游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同时,有些家长为孩子提供优质的出行保障,衣服、生活用品、通信工具等都是名牌,让青少年在旅游过程中容易相互之间产生攀比心理,而没有心思感受旅游教育。
(4)青少年的主题旅游缺乏量身定做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旅行社或旅游场所没有很好地研究青少年人群的心理特点和教育需求,产品针对性不强、乏味无趣。与成人旅游产品相比,青少年旅游产品显得比较单一,只是把平常的观光线路简单包装一下,流于形式。
(5)有些青少年旅游处于自发组织状态,出游盲目性大,缺少事前周密的计划,在旅游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问题。
(1)网络、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开展青少年主题旅游活动进行报道、宣传,解除对青少年主题旅游的误解。教育类节目拍摄纪录片对青少年主题旅游进行全方位报道,对社会、学校、家庭及青少年自身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网络宣传,建立专门的青少年主题旅游网站,为青少年旅游提供路线、方案、介绍等。
(2)政府出台相关方针政策,鼓励支持发展青少年主题旅游。特别针对贫穷落后的青少年人群,设立专门的教育经费,或形成城市与乡村中小学“联谊”,帮助贫穷落后地区的青少年走出家乡,通过开阔视野确立新的人生奋斗目标。
(3)学校应把主题旅游作为培养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促进因素。学校应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在旅游活动中接受教育、锻炼能力、培养精神。针对大中专院校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学校应创造更多的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条件。另外,学校还应积极配合旅行社的工作,加强对学生旅游的组织管理。
(4)应根据青少年在不同年龄、生理、知识阶段层面设计不同的主题旅游内容,开发出形式多样、特点鲜明、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旅游主题。对于小学生多选择由父母等非紧密伴随的异地游戏生活,有教师或家长伴随的远足观光;初中生多参与一些由所在学校教师率领的春秋游或有专业人员组织的各种专题夏令营或冬令营活
动;对于一些高年级中学生则由学校和旅行社配合组织的以自然、人文、科技及语言为中心内容的修学旅游或由学校与科学部门配合组织的科学考察游。[4]让青少年在旅游中体验美好,感悟人生,达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目的。
(5)安全第一是青少年旅游的首要原则。不管何种旅游形式都要首先确保青少年的安全。旅游前要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反复申明注意事项,对景区的安全设施要确保万无一失。要完善涉及学生伤害事故认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保障措施。
(6)家庭激励青少年进行旅游。首先,家长可以以成绩的进步来奖励少年儿童的旅游,以进步的程度来确定提供的金额及旅游目的地的范围。其次,家长可以利用法定假日时间带孩子出去旅游,加强同孩子的交流、沟通,引导其健康成长。此外,家长携带孩子出游,行程的安排要宽松些,要有足够的余地和弹性,给孩子一些时间去处理、去调整,不要因为紧密的计划而破坏了孩子的玩兴,要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感受旅游。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国际联络部课题组.联合国《到201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实施十周年(2000~2010)特别调查:中国青年发展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10(11):4-29.
[2] Kolb, D.A: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1984.
[3] http://baik e.ba idu.c om/link? url=lf XVe t5f L zozsnCZIEs0NBh4Kgs34CVWeXPIgmULfGNbQEOZ4383q_tk33sAw9-WoVrACcM3sL7Jeu1Ilmq4a.
[4]邓宇凡.浅析假期旅游对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1):59-60.
作者简介:①卢立宝(1987—),男,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体育部。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b)-02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