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善勇
(新乡卫生学校 河南新乡 453007)
“新常态”是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河南考察中提出的一个习式热词,习书记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1]。”即中国将从高速发展的阶段进入到中高速发展的阶段,并保持一种平稳的发展状态,中国将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呈现出一种新的形势局面。
而处于新常态背景下的旅游业也将从传统模式逐渐趋向于多元化个性化创新化发展,2015年旅游日的主题便是“新旅游,新常态”。新常态下的旅游是让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不是都只集中在节假日蜂拥而出,是更趋向于生活休闲化、放松的一种旅游生活状态,出游方式也会趋向于散客化、自驾游、漫游、俱乐部等形式,中国旅游业将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即体验游和自由行。
1982年电影《少林寺》的热播使少林寺成为“武林圣地”,全球的目光开始投向少林寺。近30多年,少林寺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参加举办多种相关文化活动。自1986年起,少林寺先后创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会、少林书画研究院、中华禅诗研究会、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会、少林寺孤儿院、少林药局等慈善和文化研究机构,并联合政府举办“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成立“少林文化联合会”。2008年少林寺开始托管下院,如今少林寺的下院已达29家之多,直逼元朝鼎盛时期31家下院和分院。少林文化还走向世界,在美英德奥等诸多国家均设有少林文化中心机构,专门的“少林联合会”,并申请有独立的“少林寺日”。少林文化传承人所到之处,受到各国政府、企业、媒体、大学等群体的好评和拥护。
1.2.1 少林景区经营管理混乱,少林寺自主权缺失
自少林寺景区成为旅游业的巨头以来,带动并促进了当地各行业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使得政府对它格外关注,关于它整个的旅游运作及相关大型活动,几乎都在政府的干预下完成。自2009年在政府的同意下,少林寺旅游景区托管给港中旅经营管理,成立“港中旅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并上市,这种商业化运作严重损害了少林寺在公众心目中的神圣形象,而作为少林寺而言,在少林寺、政府、港中旅三方操作的经营管理体制下,只能从漩涡中寻找机会而发展。
1.2.2 少林景区旅游环境有待改善
旅游就是以一定的环境为依托才能吸引游客,使游客获得良好的旅游经历和体验。少林寺景区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负面新闻不断,尤其是2012年的摘牌危机,由于旅游环境和服务质量不达标,被国家旅游局责令“限期整改”,这一新闻的播出使景区游客当季接待量大幅下跌[2]。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两个方面:生态环境上,垃圾、污水处理不当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净化压力,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古建筑腐蚀加剧,花草树木失去原有的生命力等;人文环境上,主要表现在景区自身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的体系。如一些工作人员不遵守管理制度,对游客大吼大叫、不理睬,帮黄牛倒卖门票,容许外来人员高价卖给游客纪念品,僧人高价算卦收费,导游讲解水平低,硬件服务设施差,旅游景区小商小贩随处可见等诸多问题,使人文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1.2.3 少林文化形象商业化严重,传统神圣性丢失
近年来,大众认为是宗教圣地场所的少林寺,却处处因形象商业化严重受到大众指责。当地居民亲身体会到了旅游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力量,纷纷把自家房屋改造为具有浓郁商业气息的门面房,与寺庙相对而立,破坏了景观整体氛围。由于管理不善,景区内存在一些商贩追随游客、欺骗游客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景区的形象,开光佛珠等一些小物品也被一些僧人搬到游客必进的大雄宝殿、藏经阁等殿中叫卖,少林寺到处充满商业气息,丧失了传统的文化内涵,使少林寺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大大降低,传统的神秘性丧失,也扭曲了少林寺的传统宗教文化[3]。
景区的管理包括环境的管理和人员的管理两个方面。少林景区的管辖部门主要包括港中旅、政府和少林寺本身三方面,外加国家相关部门的一些相应法规。直接管辖的三方面应做好相应的分工合作,比如少林寺整体的外在景区由港中旅直接管理,少林寺内部的寺内相关活动则由少林寺管理,政府主要起到支持、协助和监督的作用。三方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合作,才能使少林文化旅游发展越来越好,而不用再出现少林寺被企业上市,少林寺作为宗教文化内部还不甚清楚的局面。从外部景区环境、工作人员、商贩、门票收入等各方面的管理,到景区内部的僧人、佛事或表演活动、纪念品的销售等,都要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做好垃圾的处理,污水的排放,景区周边环境的保护,使景区自然环境和谐舒适。
少林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包括:一是要培养既懂少林文化,又懂现代经营管理的人才;二是培养以少林文化传承发展为中心的人才[4]。培养途径可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来解决,对寺内僧人进行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知识和旅游服务技能的培训,对其他从业人员要进行少林文化知识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人才,尤其是要引进一些不仅熟悉旅游管理,还对少林文化有深入了解的旅游专业人才,可以选择与高校或其它旅游企业合作,吸引更多的有兴趣的人才加入到少林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设中来。
首先,从游客的需求点出发,大部分游客怀着“禅宗少林,武林圣地”的憧憬而来,所以要在环境氛围和旅游活动过程中打造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此外,在新常态背景下要多开发创新型旅游产品,多举办以少林文化精神内涵为核心的活动,如禅宗佛法会、武术交流会、书法绘画雕刻鉴赏会、禅茶禅食品鉴会等,尤其如新兴的都市禅游类产品,越来越受到大众喜爱。做到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弘扬宣传少林文化[5]。
宗教文化的神秘初始性和旅游的经济开放性相结合,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少林文化以旅游为载体在经济社会中求发展,难免沾染商业化、世俗化,而同时作为一种纯净的宗教文化,人们又希望它能保持自身的的纯洁性和神秘性。
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少林寺作为公众形象展示在大众面前,会受到人们更多地关注。信息传媒的快速传播、肆意的炒作,都会把少林寺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引起非议,从而恶化少林文化的形象。另一方面,现在人们对于少林文化的主要认识仅仅是“天下武功出少林”,为了迎合发展,少林寺也主要以武术为主打举办各种活动,而对于禅宗、医学等大家都是所知寥寥,造成现在的少林文化的失真及不平衡。该状况使游客不能真正体会到少林文化的真谛。
在信息化越来越发达的社会,智慧旅游是新常态下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智慧旅游与网络在旅游中的应用和旅游者逐渐散客化是同步的。要使少林文化旅游更好的发展,少林寺作为少林文化的精华体现,一定要用现代化技术来完成景区优质化管理和少林文化的优质化传播。
要把传统服务的少林景区转变为智慧旅游景区,首先要引进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建立起少林文化旅游的专业信息化平台,借助物联网、云计算、位置感知等先进技术做好景区管理和旅游服务;其次,在景区管理上,可利用电子信息系统和GPS定位对游客及工作人员进行可视性管理,通过在线动态数据计算出景区游客流动量及游客当前所处位置,以给游客提供临时的准确信息,也可以更好的管理工作人员,平衡各景点的游客量;最后,体现在少林文化旅游信息平台和旅游各相关部门的合作,如酒店、旅行社、订票系统等,以准确快捷地提供给旅游者当前最新旅游信息,方便其更快更好地做出旅游决策。
[1]王占锋,张正良.旅游业风再起[J].企业观察家,2014(9):46-50.
[2]赵红.少林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管理学家,2014(16):23.
[3]徐红,贾鸿雁.“少林寺模式”的影响研究[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1):68-70.
[4]邹相.少林寺的历史传承及在当代的复兴[J].法音,2014(11):45.
[5]朱耀先,周海涛.试论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少林文化”为例[J].学习论坛,2013(3):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