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文化考验城市建设的智慧

2015-12-05 20:08居阅时周萌刘灵珊
中国国情国力 2015年8期
关键词:苏州河塞纳河河流

◎文/居阅时 周萌 刘灵珊

河流文化考验城市建设的智慧

◎文/居阅时 周萌 刘灵珊

源于河流的人类文明

依水而居是人类智慧的选择,河流两岸也成为人类智慧发展的沃土,纵观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诞生,无一不在河流两岸。可以说,人类文明发展就是一部不断书写的与河流共处的历史。

1.生存的智慧

依水而居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类就在居住地附近的水域中捞取鱼和贝类作为维持生活的重要手段。10万年前山西汾河流域的“丁村人”,已捕捞青鱼、草鱼、鲤和螺蚌等作为食物。以后,人类的生存生活方式更加依赖于自然的馈赠。为了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人们“逐水而居”。公元前5500年到公元前4800年左右,黄河中游流域出现了原始农耕,人们的灌溉方式主要为“负水浇灌”。面对水患,大禹以“疏”的智慧治理,换来人类与河流的和谐共处。

2.发展的智慧

早在公元前450年,魏国邺令西门豹在今天河北临漳一带就兴建了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漳水12渠,使得邺城成为了当时魏国重要的粮仓。公元前256年秦人兴造的都江堰,在人类需求和自然规律中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不仅能灌溉成都平原千亩良田,还能兼具防洪、通航的多种用途,使原本水旱不从人、丰荒皆由天的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都江堰与秦国后建的郑国渠一起促使秦国成为当时粮食产量最大的国家,为秦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3.交流的智慧

河流对人类发展的另一大贡献就是提供了便利的航运通道。与陆路运输相比,人们利用天然河流或人工运河的优势十分突出,运费低廉且维护费用更低。航运还增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公元610年前后修建的京杭大运河,串联了我国的南北两地,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将沿途的重镇水乡全部串联在一起,加强了全国各个郡邑的联系。唐代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国外来使,无不往来于运河上。他们沿途办理公务、驻足游历、访朋会友、说经布道、求师问学、传播技艺、购买商品和娱乐消费等,将各地的文化乃至异域的文化——生产技术、生活方式、观念、信仰、风俗和习惯等播撒在运河区域。时至明清时期,运河区域的居民在信仰、习俗和观念等诸多方面仍有极强的相似性。

4.城市的智慧

纵览现代世界版图,许多国家的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大都建造在河流两岸,河流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另一智慧之举便是城防。2500年前吴国都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城外护城河环绕,城池建造效法八卦修筑八座水城门,控制入城水道,既达到了方便通航的目的,又可以抵御外敌。河流也被城市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城市最美丽的一张名片。由此可见,城市依靠河流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城市居民身体中所深藏的对水的情感需求,还能给城市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合理利用河流发展城市,会让城市变得灵动委婉,赋予城市与众不同的气质和绵延不尽的生命力。

河流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

1.伦敦泰晤士河对城市发展的推动

伦敦整个城市的景观、环境、交通及经济结构中,泰晤士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伦敦的河流开发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原则,两岸的历史文化资源完好保留并被广泛有效地用于各类文化、政治和娱乐活动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市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市民和游客的参与度和亲水热情,从而激发了整个城市的活力。

20世纪80年代以前泰晤士河南岸曾是贫穷落后的工厂聚集地。为了优化城市面貌,伦敦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废弃的工厂进行了大规模整改。以现代艺术和文化复兴作为发展主题,著名的泰特现代美术馆就是工业遗迹改造后的杰作。南岸的创新规划给城市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沿岸的公共配套设施得以完善,餐厅、咖啡店、小剧院和酒吧接踵而至;伦敦眼、千禧桥成为伦敦新一代的标志性建筑,与城市历史文化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了迷人的多元文化城市景观。泰晤士河的功能开发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相结合,既保留河流本身的水利和运输作用,也体现了伦敦的城市形象。

2.巴黎塞纳河对城市发展的推动

塞纳河的历史文化厚重,巴黎除了对优秀历史建筑物及其蕴涵的古典文化内涵进行保护与传承外,还注重对塞纳河河流本身的开发利用,以配合巴黎浪漫的城市形象。为烘托城市的历史文化气息,在河流两岸精心设计了公园、河滨带和码头等休闲场所和配套设施。同时对塞纳河进行分段开发,分别发展旅游业、商业和工业。

水上项目的开发则注重亲水性和参与性,首先完善塞纳河的交通系统,设计便捷的交通体系;继而开展不同档次的游船活动,并配有乐队演奏和人性化的解说系统;沿岸的绿地规划采取的是点、线、面相结合,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结合的方式,设置了许多主题公园,其绿化景观与精心组织的水上游览路线形成了良好的水陆联动。塞纳河的规划模式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大大提升了城市的亲和力和文化品味,同时也促进了巴黎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

3.上海城市发展与苏州河的前世今生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源于江苏太湖,至外白渡桥江入黄浦江。上海城市历史发展的每一段历程都离不开苏州河,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天宝年间。苏州河的航运条件,成就了上海的对外贸易港口,吸引众多国内外商户、文人雅士和传教士前来游历。

苏州河也被称为“上海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近代最早的修造船、面粉、棉纺织、丝织、化工和冶金机械,甚至水、电、煤器具的加工厂都陆续出现在苏州河两岸。然而,曾经的黄金水道如今却已了无生气,城市曾经万般依赖的母亲河如今却已无人问津。尽管苏州河的河道已得到有效整治,但其两岸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景观带建设却相当滞后。苏州河沿岸仍然存在大量的破旧棚户区和闲置的旧厂房,商业景观稀少,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有限。这样的现状与上海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国际性都市形象极其不符。

根据笔者对苏州河现状了解,提出规划苏州河文化旅游聚集区的初步设想。在完善水、岸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根据文化背景提炼主题,分四段开发苏州河两岸:海派文化体验——外滩到河南路桥段;文化创意带——河南路桥到长寿路桥段;人文殿堂与公园——华政桥到古北路桥;高端休闲——古北路桥到真北路桥段,着力发展城市休闲旅游活动。

当前,上海市政府把水文章集中在黄浦江开发,其实,黄浦江存在死穴,即江面太宽,不方便两岸互动,只可远观,难以近赏。所以,开发较黄浦江窄的苏州河,是上海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旅游业的智慧之举。

■ 编辑:张涵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苏州河塞纳河河流
苏州河,悲莫悲兮奈若何
巴黎市长儿子游400公里证明塞纳河不脏
苏州河
河流
夕阳下的塞纳河
流放自己的河流
《写生法国》戴建华油画作品选
当河流遇见海
苏州河
苏州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