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 刘吉安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大课间活动本身是为了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被提出来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其已得到了广泛普及,而它在培养学生纪律性、集体意识等方面的实效性也已经得到了充分认可。但是,从学生的角度上来看,传统的大课间跑步或者是体操活动往往过于单调和乏味,其也未必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1]。而啦啦操这一新兴的运动项目,其集音乐、舞蹈、体育、技巧等于一体,具有很强的集体性、节奏性和娱乐性,在中小学大课间活动中开展是可行的。这是一种创新、一种新的尝试,那么如何将啦啦操与中小学大课间有机地融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就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与重点。
啦啦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以徒手或者是手持轻器械的技巧动作或舞蹈动作为载体,以团队的组织形式出现,为比赛助威、调节紧张对抗的比赛气氛,为体现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的一种具有竞技性、观赏性、表演性特征的体育活动。啦啦操注重的是肢体在短时间加速、定位所带来的力度感,同时其在进行的过程中也讲究团体和协同、配合,这对锻炼学生身体、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培养学生人际交流、合作意识等都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同时啦啦操运动能够很好地改善其练习者的体态、身姿,这对于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的中、小学生而言,是极其需要的,通过啦啦操长期的训练,学生的身姿、体态等都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在音乐伴奏和身体活动的愉悦氛围下,能够得到情操的陶冶和身心的深度放松,心理健康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2]。
传统的中小学大课间主要的体育活动就是跑步和广播操,这类项目虽然也能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目的。但是其模式过于单一、刻板,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其感觉乏味。在实际的活动中,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以应付了事的态度完成大课间的体育锻炼机会。这实际就是一种课间体育锻炼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学生缺乏个性需求了解的必然结果[3]。而在大课间期间,开展啦啦操活动,在时间、地点和对象方面本身是不存在任何限制的,它可以和广播体操等传统课间体育训练活动一样在大课间开展。而啦啦操本身具有的那种欢快的节奏感、动感新颖的动作等却是传统广播体操无法比拟的。同时,啦啦操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体姿方面的优势也要强于传统的大课间体操活动,学生的身体同样也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在啦啦操运动中,参与者都能在日常的训练活动或者比赛中用自己活力四射、时尚动感的动作、身姿,表现出良好身体协调能力与团体成员的协作、配合能力。因此说啦啦操是一种能够使人身心均得以充分发展的项目,在贯彻体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也是能够得以相应体现的,这与当下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需求是完全契合的。在啦啦操这一项目中,其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于一身,作为一项个性鲜明、健美健康的运动它在实际的活动中要求的是要刚柔并济,积极乐观,热情迸发。这些都是十分适合中、小学学生的个性特点的,而啦啦操运动中所需要掌握和领会的各种技巧动作也能促使小学生们积极地探索,这对发挥其想象力、满足其好奇心等心理需要也都是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的[4]。通过大课间期间创新式的开展啦啦操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创新,积极应对挑战、超越自我。啦啦操运动创造性地融入到中、小学大课间活动中,能够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使学生树立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和意识。
啦啦操发展离不开中小学的广泛参与,啦啦操表演中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是啦啦操表演者的充满激情的表演、积极的风貌以及强烈的团队意识和精神。这些都要求在日常的训练中表演者要有较强纪律性,而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就是一种习惯养成的教育,教育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纪律性和团队意识。
在各学校及相关单位每年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体育赛事或者相关的活动,如一些运动会、比赛等,在这些活动中,实际上都可以加入一些啦啦操表演、竞赛的项目以提升这类运动会、比赛的精彩程度。而为了提高啦啦操表演或者比赛的质量,往往需要对参与者进行长期的训练与锻炼,那么在学校中的大课间时间就可以被利用起来,实现一种比赛、锻炼的双赢目的[5]。
近些年来,在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教师参与各种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也明显增多。这也为大课间中融入啦啦操或者说是为啦啦操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这些专业教师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参与也有利于促使啦啦操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阶段要充分地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要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的锻炼价值,这就为啦啦操等艺术项目的实践搭建了活动的平台。
从以上可知,啦啦操作为一种新的体育文化表现形式,其融入到中小学大课间活动中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体育教师在中小学大课间中融入啦啦操运动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其在具体的计划、执行中都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作为体育教师要做到认真钻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情况,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大课间啦啦操项目活动的实施计划。同时以体育教师为主导还要动员全体教师担任指导者与监督者的角色,带动一些教师亲身示范和学生一样主动参与到大课间的“啦啦操”运动中,融于学生中,和学生们一起参与啦啦操的练习和训练。通过全体教师的引领和参与,才会更好地使啦啦操融入到大课间中来,才能使啦啦操运动在校园里得到发展,才能更为有效地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
在中小学大课间融入啦啦操的活动中,不可冒进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地让所有学生都同时参与啦啦操运动。可以考虑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先进行一些试点,然后以个别学生带动这项活动的开展,逐步地推行相关方案,让学生对这项活动了有了充分认知的基础上进而有了兴趣再去参与相应的锻炼和学习。
需要将现代元素进行创新和改进充分地融合在啦啦操活动中,使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乐学、乐练。“啦啦操”的练习形式活泼多样吸引学生,如队形变换方式及学生之间合作练习的形式。同时,注意训练的针对性,把握好强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练习。
总的来说,在中小学大课间中融入啦啦操运动是切实可行的,作为一种新的尝试需要在充分调研和试点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活动。从一切为了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啦啦操的优势充分地发掘出来为学生服务。
[1]张登芬.啦啦操进校园的实践探索[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4.
[2]丁飞,王韶峰,肖宁宁,等.啦啦操与体操专项课程改革[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8):115-116.
[3]滕凤仙.啦啦操运动的研究现状和项目特征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14):190-191.
[4]张文贤.常州高校公共体育课开设“啦啦操”课程的研究[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4):104-108.
[5]高银华.中小学开展啦啦操的可行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2(18):3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