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望奎县图书馆 黑龙江 152100
中华典籍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王琳
望奎县图书馆 黑龙江 152100
[摘要]典籍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我国典籍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入手,简单阐述了中华典籍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要点。
[关键词]中华文明;典籍文化;继承;创新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是我国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国经济软实力的彰显基础。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言,传统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依据和先决条件。因此,我们在传统文化继承中不仅要充分了解中华历史文明,还要放眼世界,了解世界民族文化,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方式从中获取发展新思路,让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文明融入到我国文化当中,从而发挥更好的文化效益。典籍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继承与创新当然也不例外。
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体系,而且具备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内涵。我国传统文化从古一直延续至今,中途从未断层,这也是作为中华儿女应有的自豪和骄傲。典籍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它也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和基础,因此我们在对典籍文化研究之前必须要深入了解典籍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1.1典籍文化内涵
中国的典籍文化规模宏大,可谓是浩如烟海,是世界上文化典籍最多、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文化传承最古老的国家。就我国的典籍文化而言,它主要包含了类书与全书两种不同类型。其中就类书而言,我国类书是各种同类型书籍的整合体,它包含了农、林、艺术、历史、哲学、民族习俗等多种不同的体系,是这些体系按照同一类型编撰的科目。而全书则包含了多种不同科目和书籍的整合体,全书之中一般都包含了至少两个以上的类书科目。
1.2典籍文化的意义
典籍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发扬的基础,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体现依据。就目前我国的典籍而言,它通常都真实的记载着每一个历史时期和朝代的文明、文字、文学以及艺术等不同方面的成就,它的存在给人们真实展示了每一个历史时期的书法、文字创作阶段,蕴含着文人对文字、文化的爱戴与敬佩之情。因此来说,典籍文化是一个多元性、综合性的内容,它不仅包含了典籍的内容与作者创作的思想、生活状况,而且真实的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原貌、艺术及文化的特征。
中华典籍文化是中国文明在一次又一次外界文明冲击、内部动荡中得以延续的关键,也是中华文明具备顽强生命力的基础。典籍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知识的集合与文字的创新,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意义和内涵,是以积累经验、丰富知识为基本生存特征的现代化模式。在文化继承中,通过不断积累、代代传承等手段让典籍得意保存和完善。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典籍文化,才让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得以发展,才让人类摆脱了愚昧时代,迎来了发展的新光明。
2.1典籍文化传承重在文化氛围的营造
典籍文化同其他文化相通,它的传承并不是一个机械、程序和简单的过程,并不是在工作和学习中一味的死记硬背就能实现的,而应当在传承中重视一个熏的过程。这个熏也就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常说的熏陶,究其原因是因为文化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青少年也不是机器人,对所有事物不分好坏一味的吸取。就目前我国典籍文化的传承而言,典籍文化传承并不是简单的建立几个教育基地、图书馆就可以传承的,它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人们对典籍的认识程度,科学、合理的处理各种典籍之间的关系,为青少年创作一个舒适、优雅的学习环境,并将典籍科学分类和归档。
2.2基于文字的典籍文化继承
中国文字起源、统一之早及典册制度产生之早使典籍能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类似文字的刻划符号,商周时的甲骨文字已是较成熟的文字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动乱虽造成了文字的分化但也极大地丰富了文字的数量与内涵;同时也使商周时被官府、贵族垄断的文字与典册制度得以在社会上普及;从王官中分化出来的士人阶层对包括神话传说、典册在内的所有中国文献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整理,从而产生了中华民族的元典,这便是日后中国典籍与民族精神得以发展的内核。秦统一后的书同文为中国典籍的进一步统一、规范与广泛流传创造了条件,给中华文化的延续力注入了加强剂。汉代察举征辟制度、尊崇儒术及“武定祸乱、文致太平”的观念使汉代经学发达、经学世家兴盛,从而奠定了中国典籍极高的社会地位。从此中国典籍进入了规范有序的发展道路。隋唐时期科举制的确立及历代之沿袭使读书、考试、做官产生密切联系,使典籍的社会影响更加广泛,甚至成为与耕织并列的生存之道。
中国典籍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它的创新和传承首先表现在它所记录的各种资料的内容上,诸如经、史、子、集四大内,这些内容在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中发出积极推动和促进意义,也让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挥和发扬变得有理有据。如“经”一向是中国传统社会治国理念、社会道德、个人修身的主要来源与依据,之所以称之为“经”,经者,常也、衡也,就在于它包含了超越时空的真理,这也是追求现代化的我们必须继承、发扬的民族文化精髓。中国史学之发达,世界闻名,不仅记录了我们自己的昨天,还记录了不少其他民族、地区的历史,是人类一笔丰厚的历史遗产,是我们的巨人、继续前进的路标。总之面对这一大笔丰厚的遗产,我们要怀有敬畏之情、珍惜之心,取其精髓、去其糟粕,将继承、发扬、创新结合起来。
中国典籍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还表现在典籍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典籍的版式、版本、装祯、字体、墨色、纸质、出版单位、藏书印、藏书家、校勘记、书价等都是值得深究的文化现象,它让我们从微观角度看到了历代的文化品位、社会风气、发展水平,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各个时代的宏观特色,更好地认识我们的过去。
人生是短暂的,人类要靠代代薪火相传才能显现人类整体的伟大,文化的传承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因此保护与拯救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的典籍的工作受到历代政府的重视。当前的善本再造工程,海外典籍的收集工程,典籍的校勘、研究、普及工作,少数民族典籍整理工作等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统筹下应获得更多的重视与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潇.全球化背景下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当代启示[J].鸡西大学学报,2015(02)
[2]欧阳骏鹏.从闻一多新诗看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外来文化的吸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3]刘淑霞.中华传统文化:当代中国的精神文化基因[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