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宪杰黑龙江东方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66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分析及借鉴
付宪杰
黑龙江东方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66
[摘要]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 简称FH)在德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获得迅速的发展。FH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环节、师资队伍等方面体现出了明显的特色。我国高校有必要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模式,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
20世纪60年代,德国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社会不仅需要传统大学培养出来的研究型、发明型人才和各级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中、初级技术人员,同时更需要介于两者之间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和管理层次人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德文:Fachhochshule,简称FH)应运而生。它在德国被定位为“与大学具有同等价值,但是属于另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FH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环节、师资队伍等方面体现出了明显的特色。
(一)培养目标
FH培养目标的确定是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要为导向的,办学直接面向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与企业界、职业界建立紧密的联系,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开发创新能力。FH一般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方面目标:能借助科学方法,解决来自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能完成新的科研与技术开发项目;在应用理论、科研方法的技术性生产中引进、优化和监控新方法、新工艺的使用。
(二)专业设置
FH十分重视专业设置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把握企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从大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需要出发,来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他们根据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因此许多专业大都是依据新兴学科和社会经济发展而设置的,如电子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环境保护、精密仪器、材料工程、能源等专业。
(三)教学特点
FH的学习期既注重理论基础的夯实,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但又不局限于纯粹的理论学习,而是理论与实践学习循环交叉进行。教学方法形式多样,除理论讲授外,还包括练习、实验、专题讨论、企业现场考察、专题学术讲座和企业现场实习等多种形式。FH在教学上注重实践性与应用性,经常使用在实践中遇到的案例,以此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具体现状,使学生既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也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
(四)师资队伍
FH教师的聘任强调学术与实践的统一。应聘教师一般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其一为学术性,即应聘者必须获得博士学位,并通过高等学校教授资格考试(Habilitation),或者是某一学科的专家;其二为实践性,即除了外语和数学专业外,其他专业的教授应在本专业从业经历至少达5年以上(其中3年在高等学校以外)。在任教期间,应用科技大学的教授每4年可享受一次为期半年的“调研休假(Forschungssemester)”,到校外的对口单位从事实际工作或 应用研究,以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最新问题、新动态,更新和扩充知识。此外,FH还从社会和产业部门聘任一批学有专长、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五)职业和就业指导
德国FH很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和就业指导,从新生入学就已经开始,并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职业指导侧重于帮助学生确定职业计划及目标。学院还有专门的机构和专家对学生进行生理和心理咨询,具体了解其禀赋和爱好,帮助他们制定非常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这种职业和就业指导理念和操作方式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最佳领域,开发自己的潜能,从而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为我们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我国高校有必要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模式,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提高办学质量,突出培养特色。
(一)走校企合作办学道路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模式的经验就说明,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就要求学校必须与企业紧密结合,必须通过与企业合作和为企业服务,来获取企业的支持、帮助和参与,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我国高校应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模式,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通过与企业合作和为企业服务,形成由学校提供教学管理场所和基础理论课教师,由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实习实训基地、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和就业机会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格局。
(二)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即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专业设置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德国FH培养的学生深受企业界的欢迎。主要是他们所设置的专业是企业所需要的,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质能够适合企业的基本用人标准。我国高校必须以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为导向,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才能为学生的良性就业提供可靠的保障,有效的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
(三)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教学的实践性
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教学内容应该是灵活性、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相统一。专业课教材要根据社会和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不断更新。要加大实训比例,加强实验设备条件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仅要高度重视校内实践教学环节,还要积极与企业联系,加深与企业、社会的交往,建立学生实践实习基地,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导师,为高年级学生创造企业实习的机会。要通过发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加强大学和产业界的联系,为学生接受实际锻炼提供机会。
(四)建设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丰富,实际工作能力强,我国高校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充实和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具体而言,一是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进行工作实践,重点是想让这些教师增强实践能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环节教学能力。二是完善教师聘用制度,从企业引进一批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可以将其引入课堂讲授和实践。三是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承担“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任务。
(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和就业指导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和就业指导,使之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就业指导,挖掘自身潜能,提高就业能力。
当然,上述办学模式的实施,不但需要学校的计划和配合,更重要的是需要行业或企业的大力支持,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学校是肯定行不通的,还需要地方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通过行政手段来给予支持。
参考文献
[1]崔玉玲,严迪新,班建民.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07)
[2]杨春生,李军.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J].江苏高教,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