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安石油大学图书馆 赵晓利
图书分类就是根据图书的学科内容或其他特征,分门别类地将图书系统组织起来的一种手段。分类就是将大量的图书,根据每本书的内容特征,把不同的加以区别和分开,也就是所谓的区分,把相同的放在一起,相近的连在一起,整理成有条有理的系统,也就是所谓的类集。
图书分类是图书馆藏书整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是图书馆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图书分类的质量直接影响馆藏图书能否充分地被读者利用,关系到读者能否准确地检索到所需要的文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图书分类是一项理论、技术性都较强的工作。要科学地进行图书分类,工作人员应扎实掌握图书分类法的编制原则、体系结构、标志符号、复分表及组配方法,同类书排列等内容,使图书分类的理论和实践达到统一,从而防止和减少分类差错,确保图书分类的质量和效率。笔者将在编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如下,和同行进行交流。
(一)使用不同版本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造成的分类不一致。《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共有五版,2010年第五版发行之后,大多数图书馆开始使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而图书馆在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版本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造成图书分类的不一致。就目前来说,第五版对第四版的修订幅度较大,新增1631个类目,停用或直接删除约2500个类目,修改类约5200多个。22个大类中,F、D、G类增删改类目数较多,TP类增删改类目幅度最大,由此造成的图书分类不一致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四版中专业英语入H大类,五版新规定专业英语入有关各类,如:《国际商务英语》分类号为F7-43,《电力专业英语》分类号为TM-43。这样,高校图书馆大量专业英语不再归入H类了。四版中的G35情报学、情报工作的类号在五版中停用,这样,有关此类文献将全部由G35归入G25,也造成图书前后分类不一致。
《中图法》的修订是一项持续性、系统性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修订必将使文献分类体系与学科发展、知识发展体系保持同步,所以图书前后分类不一致也会持续下去。
(二)复分表使用不一致导致分类不一致。就我馆而言,四版以前对大量的各类教材使用复分号-43,后来鉴于我馆属于高校图书馆,教材在馆藏中占相当大一部分,就规定教材类图书不再使用复分号,这样馆里一部分教材有复分,四版后编目的教材就没有复分了。同样,对于年鉴、文集、手册等类图书,时用时不用,就造成此类图书复分号有的则没有,造成图书分类不一致。
(三)作者生活年代有跨度和国籍有变更引起分类不一致。分类法规定有的图书特别是文学类和传记类的,必须按照作品发表年度,作者国籍决定分类号,如郭沫若,老舍等文学家,他们的作品有的写于旧社会,有的写于新社会,按照分类法,对于他们不同时期的同类作品,不应分在同一类,如早期小说应分在I246.5,新时期的小说应分在I247.5,这样就造成了同一作者的小说作品分类不一致。还有一些变更国籍的作家,例如严歌苓,虹影,张翎等,他们的作品,像张翎的小说,有些分类到I247.5,有些分类到I711.45。造成同一作者同一时期小说分类号的不一致。
对于传记类图书是按照人物国籍取分类号的,有些国籍变更的人物传记相应也应该有所变动,上文提到的三位女作家的传记也遵循这一原则,对她们国籍变更前后的传记号也是不同的,这样也造成了同一被传人的传记类图书前后分类号的不一致。
(四)编目员的业务素质水平,业务能力不同,导致分类不一致。现在大多数图书馆的编目是套用书商的数据,编目员对工作的负责程度,业务水平和能力等方面各有差异,也会导致分类不一致。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编目员对数据中提供的分类号不进行查重核对就给了分类号,这样难免会出现错误的分类号。书商给的分类号有时过粗,不利同类图书的集中排架,例如当代小说,有的数据中不管小说是何种类型的,都给的I247.5,这样会造成武侠小说、社会、言情小说、科学小说、科幻小说等等小说、都是一个类号I247.5,不利同类小说的集中,也给读者检索带来不便。这时如果有的编目员不加细分,有的编目员认真细分,就会导致同类小说分类不一致。这样做的后果:图书分类错误或前后不一致,导致图书分类混乱,同一种书分散在各处,无论对读者的检索利用图书还是流通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管理,都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图书馆要采取措施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一)制定适合本馆的分类法实施细则。各馆应以《中图法》五版作为类分图书的依据,在不破坏该分类法的逻辑性和体系结构的原则下,制定适合本馆性质、任务所使用的细则和说明,以结合本馆专业性质和特点进行图书的分类、给号。分类细则应规定分编流程、图书排架细则、分类细则、交替类目的规定等。分类细则应规定细分与粗分,单主题与多主题分类的原则,同时对复分表和专类复分表的使用做出说明,制定出一套系统的分类细则,使编目人员有制度可循。
(二)提高编目人员素质。人的因素是工作中各种因素中占主导作用的,因此,图书馆领导应选用那些工作责任心强,业务能力水平高的,最好是图书情报专业的工作人员担任分编工作,他们才能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做好图书分编工作的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确保工作质量。同时,对分编人员定期进行继续教育,提高业务水平,也可以和别的单位的同行进行交流以期共同提高业务水平。
(三)加强图书校对工作。图书馆分编部门应加强审核和校对工作,是为了保证图书编目质量,减少图书分类误差的最有效的措施。当编目工作完成后,校对工作同样重要。审核人员应让既有丰富的分编实践工作经验,又熟练掌握机读目录格式的责任心较强的人员担任。通过仔细认真的较对,将错误率降到最低点。在审校过程中要检查核对著录数据,更要认真检查分类问题,发现错误及时修改,并将这些校对信息及时反馈给编目人员,使其从出现的错误中总结经验,降低差错率,确保馆藏书目数据的质量。
(四)加强编目外包工作的管理。目前一些图书馆采取的是编目外包管理的方式,图书分编质量和馆藏质量难以保证,图书馆一定要严格考查外包公司的业务和管理能力,对提供的各项业务工作进行监督和调查;经常性地了解他们的具体工作情况,适时地派资深图书分类人员进行业务指导;认真复核分编数据,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加强沟通与协调,注重各种信息的反馈,使图书分类编目业务外包工作质量日臻完美。
上述是在长期编目工作实践中对各种分类问题的产生原因,不良影响以及解决措施所作的分析和总结。只要编目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在编目工作中都能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本书、每一条记录、每一条数据,确保每个记录的准确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编目理念,在不久的将来,图书分类中的错误会越来越少,这也是图书馆业界人士和读者共同期待的结果。
[1]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使用手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6-9.
[2] 常运莉. 图书分类中的疑难问题及对策[J]. 办公室业务, 2013 (7):120-121.
[3]陈竞.图书分类中常见的问题解析及其对策[J].图书馆建设,2011(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