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放”为光

2015-12-05 11:57肖瑾瑜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理解课文骆驼课文

肖瑾瑜

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大人放手的过程,是他们逐渐走向自由和独立的过程。高效课堂之所以高效不仅仅是因为课上四十分钟在改变,还因为这样的课堂调动了学生的内在主动性,学生的学随时在发生。并且让学变成一种习惯,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随时随地发生,这样,学生将一生受益。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学会放手,让学生的学成为一种习惯呢?

一、在分析问题时要放手

学生的问题分析是在不断实践中逐渐积累起经验的,学生必须亲自经历分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问题的关键。如在教学《找骆驼》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要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接下来便是研究问题,合作探究了。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老人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我重点抓住老人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之间这个因果关系来进行说话训练,通过运用关联词“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进行说话练习。刚开始练习时,学生沉默了足足有三十秒,但很快就在课文中找到老人说的那段话。刘思雨第一个把老人先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用“因为……所以……”说了这样一句话:因为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之所以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是因为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紧接着,又有学生开始说,这样的反复练习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十分有益,还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一举两得。

二、在探索方法时要放手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后面要求学生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我灵机一动,三年级是从说到写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我何不在此课中设立一个写话的训练点,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呢?于是,我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归纳出本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汇报结果如下:(1)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写法;(2)作者是按一年四季时间顺序来写;(3)作者使用了比喻、拟人、叠词来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4)作者还直接抒发了自己的赞美之情。在集体的力量下,方法归纳准确到位。接着,我让他们选一处自己喜欢的风景,把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在解决难点时要放手

《给予树》这篇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教学重点是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这句话的表达方式是把“实物”和“精神品质”联系在一起,显得新颖而别致。在体会句子含义时,我抛出问题:“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了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让学生小组讨论,从而认识到妈妈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的可贵品质,并进行拓展延伸:“组内说一说这如愿以偿的笑脸还有可能是谁的?”他们既忙碌又有条不紊地进行讨论,积极性一下子就起来了,学得不亦乐乎。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小脸通红,小眼闪亮,小手直举,笑口常开。

如果每节课教师都能因课而定、因人而定地找准训练点凸显学生立场,以学论教,那么,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随着课堂教学中“放手”的逐次递增,学生将会在自己的朗读里,在自己的表达中,在自己的思索里,“放”出一缕缕可贵的光芒。?

猜你喜欢
理解课文骆驼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大骆驼
骆驼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