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锋 田家林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形态逐步由商品生产迈向服务生产,高速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日益彰显,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融合、吸纳就业、稳定增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关键力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集群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及地理空间的演变发挥着巨大作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带来产业空间布局的重构及区域产业结构重组、价值链重序与附加值提升、促使城市空间格局的配套完善及其衍生发展、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更及核心功能区格局的转移,生产性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及集聚集群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空间重构战略实现的驱动力。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路径
中图分类号:C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133(2015)04-0067-05
生产性服务业涉及其他产业的多个环节,具有专业内容性复杂、创造创意性较高、产业融合度强及辐射带动力显著等鲜明特点,生产性服务业早已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在我国产业转型及经济结构调整中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升,是区域经济发展及城市发展战略转型不竭推动力,生产性服务业逐步演变为产业发展的支柱及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集群已经成为区域产业发展及空间经济结构调整的常态化趋势,也是产业空间优化升级及城市区域布局完善的直接反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带来产业空间布局的重构及区域产业结构重组、价值链重序与附加值提升、促使城市空间格局的配套完善及其衍生发展、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更及核心功能区格局的转移等方面对区域空间的演变和地理格局的演进持续作用;另外一方面发达国家服务产业的全球扩张及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逐步降低、“全球顾客”的存在和国内外巨大的服务市场需求、世界经济一体化框架下的产业结构布局的整合和优化、科技进步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重要的驱动力、服务产业的转移增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新兴国家承接服务业转移的条件和物质基础日益完备等驱动意思不断驱动集聚效应对于区域产业空加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重构区域空间的进程和步伐。
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空间结构重构的驱动因素
1.1发达国家服务产业的全球扩张及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逐步降低
发达国家在服务产业特别是以人力及技术资源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方面优势明显,随时服务业分工细化及产业结构优化配置的现实需求,发达国家及国际化的跨国服务集团不断加大业务的国际化输出及全球化扩张进程,服务产业部分主流内容逐步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资源禀赋集聚的特大(大)城市。随着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助推经济快速发展等巨大效益的国际认同,越来越多的国家打破贸易壁垒隔阂,发展中国家实行引进先进技术服务、强化服务贸易交易及提高服务贸易专业化程度等举措,不断增强国际间的服务贸易交流与合作,加强服务产业对于本国市场的服务贸易引领和技术全方位支持,提高服务产业的生产效能及产业竞争力。
1.2“全球顾客”的存在和国内外巨大的服务市场需求
当发达国家服务产业及跨国性的服务企业进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时,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进步及服务分工细化的不断推进,对于生产性服务领域需求剧增的同时,诸如物流产业、商务服务、管理咨询、金融投资及会计法律等高端位的生产性服务随之配套跟进,为新进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提供全方位和大规模的优质化的服务,这是全球化市场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的不断扩展和延伸是发达国家强大的服务产业与跨国服务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式合作关系的连锁反应,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新兴服务市场难以满足“全球顾客”多样化需求的客观表现。为了更好的迎合全球化和本土化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广泛需求和要求,生产性服务业处于集聚发展和发散供销的模式类型,在全球地域范围内建立组织构架及分支机构开展服务业务的延伸,为顾客提供更加完善和优质的服务体系。
1.3世界经济一体化框架下的产业结构布局的整合和优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快速发展转变,生产性服务与工业制造业在互通发展、联动创新的前提下,制造业服务外置化的趋势日益显现,中间服务投入比例及所占比重越加显著,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融合、吸纳就业及产业辐射带动方面的先发优势越发强烈。生产性服务业业务内容及产业体系是全球产业结构中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源源不断引导与带动全球化产业结构的能级化提升和经济活力的增强,发达国家及跨国服务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及扩展营销市场范围,必将转移生产性服务业到劳动密集度高及整体化成本低的新兴发展国家市场,更大限度发挥生产性服务业高附加值功效,从而会进一步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地理范围的集聚发展。
1.4科技进步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重要的驱动力
科技进步改善了传统工业制造业生产与交易刚性化的同步性、即时性的要求,改变了生产与销售难以分离的现实困境,促使生产性服务产业服务业务和交易的“跨国性贸易”和“全球服务化经营”。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及通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化营销提供广阔市场和交易平台,促使信息流、技术流、产品及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境流动成本降低,有效整合相关资源的同时极大的降低了服务业的运行成本。科技进步也促使生产性服务业在其他产业的融合渗透,强化产业价值链的空间布局优化,推动传统产业的生产加工的效能化运行,使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在空间范围内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产业空间响应机制,产业衔接和整体运作效能提升的同时加速服务产业集聚效能辐射范围。
1.5新兴国家承接服务业转移的条件和物质基础日益完备
新兴国家在工业化发展及城市化进程推进过程中,人力资本及知识资本要素在提升的同时,相关产业的基础设施及交通运输系统日渐完善,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也促使新兴国家加大对于信息技术、通讯网络及软件业等高科技领域的重视程度,不断带动科技研发、生物医学、金融贸易、商务咨询等领域的发展延伸,基础设施、人才储备、交通设施及市场空间的扩展为承接生产性服务业的进驻提供了物资基础和硬件支持。优良的城市环境和市场空间辐射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长足发展和产业融合提供强大的系统支撑,完备的基础设施和信息通讯网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辐射带动及业务扩展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
1.6服务产业的转移增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
发达国家服务产业及跨国服务企业拥有强大的垄断性的专业化服务供销体系,通过品牌推广、战略营销及全球化的管理范式实现服务产业的市场定位。在服务产业转移过程中,发达国家服务产业及跨国服务企业将竞争优势和转移国区位优势强强联合,实现人力资本、技术研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化协调,促使各类生产要素和物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本密集度提升、技术创新资源集聚及垄断格局形成的空间效应,促使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果、效益、效率最大化,在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模服务客户需求的同时,更好地的为本土化及全球化市场提供全方位和智能化的多样化服务。
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重构区域空间的作用途径分析
2.1产业空间布局的重构及区域产业结构重组
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在具体的日常运行、产业融合、需求性集聚及纵向发展进程中必然依附于实体区域和空间地理上,进一步实现产业空间布局的差异化和产业结构的变通性,所以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与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规模、产业机构分布及相关空间布局的演进和延续密切相关,如图1所示。
(1)双重集聚导致的空间分化效应。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在机构调整和业务重组过程中经常性出现动态化的空间布局分异,生产性服务业系统中的传统形态(生产加工制造业服务)与新兴业态(金融咨询管理等)在长期博弈中不仅仅是业务的重组和分工的细化,而是由此产生的巨大的区域空间分离和产业布局调整。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在固有空间格局的框架内由于功能互补和产业互需等因素产生双重集聚格局,这种双重集聚受到企业决策、成本压力、生产重组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挤出效应”和“互补效应”:部分核心业务和相关产业由于互补性强而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诸如制造和生产等传统业务受到地租、政策、环境的影响而转向外围发展,向城市郊县转移;而企业的决策咨询、战略规划、创意管理、人事营销等部门不断优化配置,转向城市核心功能区集聚和发展。这种集聚双重效应在推动企业资源空间流动和产业布局分化调整的基础上,更直接导致产业空间布局的重构和企业地理区域的转移。
(2)极化空间结构带来的空间经济梯度的形成。双重集聚导致的空间分化效应带来的产业结构的重组,也促使各类功能集聚区和业务功能区的不断分化。随着生产性服务业主流业务集聚区的不断扩展和延伸,逐渐形成强大的富有竞争力的功能性整合体,具有核心业务集中、功能项目广泛、涉及领域齐全、创造创新性强等集群优势,对于城市原有功能区和产业园形成“排斥效应”和“推移作用”,促使原有功能区产生区位转移和功能外溢。随着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在极化效应的推动下不断成长和发展,渐渐演进为新的城市核心功能区和创意区,原有城市功能区不断向外围空间转移和业务转型,极化空间结构日益形成和发展。换言之,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和集群导致的城市区域内功能区化的转变,也带来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模式的变革,加剧区域内和空间范围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在城市区域空间内产生不同等级和不同层次的经济结构,空间经济梯度格局应运而生。
2.2产业分工细化及城市分工体系的协同再造
服务产业在内部经济循环运转及内生机制运行过程中产生具体性的分工及分化:服务企业内部业务分工、服务企业之间性分工、服务企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化分工,产业细化分工可以促使区域资源充分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及区位因素优势协同发挥,进一步提升区域服务技术能级、生产效率及技术创新管理。生产性服务业是一个门类繁多的业务内容组成,与工业制造业存在依存发展的密切关系,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集群分工系统这个角度来说,生产性服务业分工细化可以导致城市内部企业分工及产业分工精细化,促使城市内部功能区及产业实体的系统联动能力进一步提升,推动城市区域范围内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交换,提供城市之间及城市内部产业实体的协作能力和联创水平,助推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专业化生产水平,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区域分工、区域联动及区域协同的巨大作用。特别是金融贸易服务区、物流运输功能区、信息通信服务区及科研开发高科技园区及服务外包功能区等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定位区是区域产业及城市规划的重要集聚空间发展载体,其资源整合效能及空间定位分工对于产业分工细化及城市分工体系的协同再造意义重大。
2.3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发展战略:价值链重序与附加值提升
世界范围内的产业价值链体系设计到生产、加工、策划、设计、营销、售后等多个耦合度环节,产业链把不同空间地域范围内分散化的产业环节密切联系在一起,生产性服务业做为链接生产加工及后续环节的中间型服务流程,在产业价值链重序和附加值提升过程中作用巨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集群为区域服务产业快速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集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支撑,特别是科技研发、金融咨询、营销策划及商务服务等服务产业处于盈利水平的战略制高点,进一步融入到全球化及世界产业价值链高附加值可以进一步提升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的宏观竞争力及区域辐射力,保持区域经济持久的经济活力及强势竞争力。而且随着制造产业由传统的产品生产到产品研发设计、高端方案解决等方面转变,生产性服务业流转于制造业技术内生化及服务外置化的全过程,生产性服务业也由单一的服务业务的提供转变为全方位和多样化的技术服务,在提升产业高附加值及产业影响力的同时,产业集聚业强化专业化生产服务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同全球产业体系相互融合。
2.4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使城市空间格局的配套完善及其衍生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地域范围内的集聚集群也促使城市内部空间格局及配套设施的完善,城市内部集聚的中央商务区、文化创意产业园、金融商务区、科技软件园及创业创新园等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功能区在城市的定位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促使传统行业的外移和搬迁,导致其他产业在原有地理格局方位的移动和变迁,而相关的人力资本、资金技术、交通运输等生产要素业随之变化,产业之间融通和实体的位移会促使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及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方位的变更和调整,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好空间配套设置的进一步完善和合理布局。同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也会促使城市内部的居住空间和就业环境产生变化,生产性服务业强大的地租支付能力及在城市核心区位和城市边缘集聚的现实特征也会导致原有濒临的居住空间产生迁移效应,生产性服务业强大的利润生产能力会促使更多的人力资本和知识基本集群,改变固有的市场化就业结构和,促使就业人群合理流动。生产性服务在集聚过程中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及科学化流动的前提下,会强化集聚区区域与城市持续发展的互通衔接,促使城市硬件环境体系和信息网络化系统集约发展,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与城市建设机制的有机结合。
2.5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及场地空间格局的变更
城市区域内各类经济活动在产业融合、市场竞争、资源集聚过程中存在“业务性摩擦”和“消耗性抗衡”行为,企业过度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固有机制促使城市核心区位的使用权和利用权归附于超级利润的制造商和生产者。近几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模式及吸纳大量就业重要力量,生产性服务业的经济总量已经在很多城市占据半壁江山的地位,具有超强的利润生产能力,城市中央商务区及核心功能区也因此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集群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来产业空间布局的重构及区域产业结构重组也促使城市核心区域居住密度下降,而诸如投资金融、互联网服务、航运贸易、营销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产业密度急剧上升,城市中心区域和地理空间内的服务类型资本和人才密集资本加速集中。这种产业密集度和集中度也彰显着生产性服务性业超强的地租支付能力和土地利用能力,城市核心区域土地的利用的递增度和巨大收益的“马太效应”导致城市传统工业用地日益萎缩和递减,逐渐退出城市核心区域土地使用权竞争环节,推动传统行业的土地置换进程,核心土地资源的“极化竞争”和“空间挤出效应”的双重压力也、促使城市核心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和格局不断发展变化。随着生产性服务企业在中心城区的不断积聚,规模和数量的不断递增,从业群体的不断扩宽,金融功能区、商务写字楼、企业管理大厦等形式多样的产业集聚区不断涌现,集约化和密集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出现,也不断促使城市核心功能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及场地空间格局的变更,传统的城市核心区的工业用地为主快速转化为服务业用地为主的模式,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也在土地利用效能、场地资源优化配置、优化城市环境及降低能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编辑:王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