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2015-12-04 09:43芦光慧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9期
关键词:连贯性敏捷性完整性

芦光慧

摘要: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全部。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孩子们的综合思维能力一直在逐步的完善和发展,它的发展和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作为老师,在给学生传授必学的知识过程中,还应在课堂教学里注重点滴,为孩子们的思维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关键词:连贯性;完整性;敏捷性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280-02

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要部分。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孩子们的综合思维能力一直在逐步的完善和发展,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影响力,所以,作为老师,在给学生传授必学的知识过程中,还应在课堂教学里注重点滴,为孩子们的思维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促进他们的思维快速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要把训练学生思维放在首位,以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想为重心,作为一名课堂教学的执行者,我们有责任把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末。

一、允许各抒己见,尊重学生的思维个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的活动。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我们要做好指引工作,然后对设计的问题进行客观的预设,这样才能很好地把握生成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要保证有效,保证是学生能力范围内能解决的。一个好的问题的提出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说出心中所想、所思、所疑。在自己的思考和发言中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把分数画图,孩子们在课堂上大多都有不同的分数表达,遇到这种情况,老师要强调大多数只是分子为一的分数,而对于分数值相等的其他分数一带而过,甚至不予理睬,认为是以后才要学习的内容,这往往错失了一个机会。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为什么也可以这样写分数的理由,对其他相关知识不做深入讲解,针对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验证,独立思维,各抒己见,在理解这个问题的同时对分数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就大大提高了这节课的效率。再如:教学图文应用题时,观察所给图让学生得到数学信息是老师必做的,一般情况下,学生只要能说出重点的,老师便会引导学生解决,我觉得接下来老师不要着急完成教学,而是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能搜集到的信息,根据自己搜集的信息,完成题目计算,而后对比解决方法,这样,在解决一道题的过程中同时解决了一类题,对学生归类总结有一定的帮助,学生的个性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鼓励口头表达,训练学生思维的连贯性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类特有的重要交流工具之一,与我们的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个人想法的真实显现。低年级的思维是通过语言表达来体现的,一个孩子口齿伶俐,表达有序,说明他的思维清晰,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以言语训练为基础的。数学课堂教学同样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完成的,我觉得,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对它的知识点完整的、准确的、简洁的表达,体现了学生自身的基本素质。小学阶段是学生的表达能力逐步的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作为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抓住每节课中和学生交流的时间,以语言的训练为重点,通过孩子们的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示范—帮扶—练习—独立表达的这个完整的过程,使得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表达能逐步变得清晰、有序。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学生能理解并用自己的话说明白,但是同时会丢掉关键性的字词,表达语句重复、不准确,在老师的提醒下才能加以补充,但是下一次回答类似的问题时还会出现同样的错误。针对这种概念性较强的内容,老师要留给学生“说”的时间,让他们在充分的表达中逐步精简语言,使得自己的思维理解和口头表达划上等号。

三、师生、生生沟通,促进学生完整思维的发展

“口乃心之门户“,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思维能力周密性的体现,而语言的层次是否连贯则是思维逻辑能力的体现,一个人语言表达的多样化是他丰富思维的外在。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交流中进行的。同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老师会上出不同的效果,其原因就在于此。更形象的说,孩子们只有在表达和争论中,思维才能被激活,进而才有新的发现,这就犹如在水面上投下的一颗石子,出现层层波纹。光听不说,大脑里也会像一汪死水,哪怕水面再大,却没有任何波澜,没有任何美感。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老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老师要引导好,让学生们动起来,然后让他们在交流中,思维变得独立,语言的表达能力也逐步提高,全面的思维能力也就能相应的提高了。

四、教学中一题多变,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心理学认为: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智力活动,特别是思维的正确而迅速的特点。思维敏捷性的关键是迅速,这种智力活动的速度,主要来自平时的培养。例如课前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听算训练、开火车等。而在教学中,尤其是计算类内容,采用一题多变的方式,顺向思维、逆向思维训练,尤其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掌握和应用。例如:简便运算规律的灵活应用,由8×25×125×4想到32×125×25,由98×117想到101×117的解决方法等。又如:根据3.2÷16=0.2想到0.32÷1.6=?3.2÷0.016=?等,这些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规律自己写出题目,思考解决方法,学生在掌握规律后又通过提出的题目进行练习,面对问题时,他们的思维会更加开阔,有利于使学生得思维变得更加敏捷。

五、诱发创新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乐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是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教学情境的设置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要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要把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的学习素材呈现出来,要将数学问题和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尝试提出问题的欲望,尝试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endprint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创设了如下情境。

○○○

□□□□□

( )是( )的( )倍

题目刚刚一出来,学生就大喊:“题目错啦!题目错啦!”“这题不好做!”“是呀,那怎么办呢?谁来帮帮我呢?”教师故意引导学生弄清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学生一听说要帮老师,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他们个个跃跃欲试,想出了各种办法。

方法1:在添上一个□

○○○

□□□□□■

(□)是(○)的(2)倍。

方法2:再添上2个○

○○○●●

□□□□□

(□)是(○)的(1)倍,(○)是(□)的(1)倍

方法3:去掉2个○

□□□□□

(□)是(○)的(5)倍

方法4:不增加也不减少图形的个数

○○○

□□□□□

(□)是(○)的(1)倍多2个或(□)是(○)的(2)倍少1个。

教师故意少画了一个□,却带来了如此精彩的讨论和如此丰富的答案。学生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彻底弄清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这都源于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从而引发了学生表现的欲望,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热情,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充分利用点点滴滴的教学内容,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以教会学生正确思维为宗旨,做到课前每一个教学预设都是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为中心点,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通过各种手段,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EB/O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315/11/1489477_194487971.shtml.

[2]李宝峰.论教师参与课程设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

[3]陈和.小学数学教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吴亚萍.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M].上海出版社,2006.

[5]顾泠沅.数学思想方法[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连贯性敏捷性完整性
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
稠油热采水泥环完整性研究
Why do we celebrate the New Year?
组织敏捷性研究述评及展望
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敏捷性发展研究
莫断音动听 且惜意传情——论音乐作品“完整性欣赏”的意义
C2系统的敏捷性
精子DNA完整性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诊断治疗
桩身完整性检测中缺陷的综合判别
从主位结构角度分析罗斯福演讲中的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