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娟
摘要:教育体制改革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方面。地理学最大的特点是区域性和综合性兼备,学习地理知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意义重大。地理课程是高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但是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往往容易忽略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导致学生做不到学以致用,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体制改革刚好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教育体制改革与高中地理教学关系的探讨,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新形势下,教育体制改革利于地理教学的观点。笔者认为,教育体制的改革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从而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体制;改革;高中;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260-02
地理课程是高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但是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往往容易忽略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导致学生做不到学以致用,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体制改革刚好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教育体制的改革已经越来越被重视,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因为教育体制是国家层面意志的体现,影响着地理教学,更影响着中国教育的未来。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出重大部署,关于教育改革的论述是从顶层设计的层面叙述了未来教改的总体设想,例如“探索减少高考科目、外语实行社会化考试、文理不分科”,相信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会结合本省实际出台配套方案与教育部接轨。地理学最大的特点是区域性和综合性兼备,学习地理知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教育体制改革与高中地理教学关系的探讨,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新形势下,教育体制改革利于地理教学的观点。总的来说,笔者认为,体制改革利于高中地理教学,更有利于回归教育本质,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教育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教学是不是变了形式,不变实质?以地理课程为例:课程改革以后,高中地理的基本教学要求是3本必修课本,文科还要学习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老师们在完成了这些教学任务以后,还要补充区域地理、地球与地图、乡土地理等方面内容,以应对高考需要。而补充的内容,课程标准未提及。不解决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之间的衔接问题,新课程就很难实行。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努力推行新课程。但是一段时间后,我困惑了,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也不高。学生可能习惯于传统教学,对于新事物的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他们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缺乏心理准备。此种情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势紧迫,需要进行教育体制的全面改革。
二、教育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
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诸多方面,不可一蹴而就。“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项举措。减少考试科目的前提的改革现有招生录取制度,此次改革中最引人热议的是“文理不分科”。长期以来,我国的高中教学都是按文理分类培养,高考分类录取的模式进行的。很多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在现有高中学业水评测试制度不是很完备的情况下,过早文理分科,容易造成学生知识体系不完整和部分带有文理色彩的学科教学难以有序进行。虽然升学率是上去了,学生文化课也提高了,但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呢?教育是培养人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长期性。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迫切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体制,使得各个学段的教育能够衔接和相互促进,而不是现行的很多学校实行的任务式的培养模式,初中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把学生送入高中,高中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把学生送入普通高等院校。值得注意的是,教育主管部门、相关学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所以此次提出了教育体制的整体改革,力求在培养模式、教学效果、培养目标等方面有所突破。
三、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1.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这种活动的本质是交往。教学交往作为平等师生关系的一种形式,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师生思想交融,共同建构教学过程[1]。地理教学也应当遵循这一规律。长期以来,中学教育基本上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考试考的科目就是学校重点上的科目。其他科目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中学地理长期受到排挤,学校不重视,特别是在初中,虽然课表上排了地理课,但很多情况下都是被别的科目占据,或者老师干脆照本宣科,学生听课热情低,教学效果差,不利于高中地理教学。高中地理尽管有所改善,但迫于地理被划为文科考生科目,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考录取、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科生源呈现少而差的现象,甚至毫不避讳的说,如果继续文理分科,文科很有可能陷入生源危机。很多学生选择文科是出于理科没有办法弄清楚的无奈之举。此种情况,更是加重了教学难度,地理教学必须有耐性,一点一滴地弥补初中的知识漏洞,做好初高中教材衔接。
2.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原因分析。现阶段中学地理教学现状不乐观,处于发展期。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我国的考试体系决定。长期以来,中学教育基本上是围绕考试转的,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十多年,在这种情况下决定地理教学边缘化,初中多数地区中考不考地理,高中也只有学文科的学生才会很认真的学,而目前,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文科学生总量很少,基础差,加重了地理教师的教学压力。第二,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盛行着地理是副课的说法,自2003年恢复综合科目考试,地理有幸被纳入文综考试科目,从这一层面上看,地理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时机。也就是从2003年开始,高中地理教学走上了正常轨道,这个也仅仅只局限于文科班级,现阶段中学教学围绕考试转,以考试为中心的现象长期存在。endprint
3.高中地理教学需要提升价值认同感。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教材传承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最好的体现者。它从多方面对学生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地理教学需要提升价值认同感。价值认同能够改变陈旧观念,抛弃狭隘的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2],促使教师克服职业倦怠,促进教师职业幸福。
四、教育体制改革利于高中地理教学
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而言,此次教育体制改革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文理不分科”以后,任何科目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原先所谓的热门课程很有可能被边缘化,总的来说,笔者认为,”文理不分科”利于高中地理教学,很有可能是地理学科的第二次春天。众所周知,第一次是在2003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把地理纳入文科综合考试科目,此后的几年间,地理获得了较快发展,各类师范院校都在加紧培养地理科班出身的老师,因为那时候多数学校都很缺地理老师。从教与学的角度来看,学文科的学生越来越意识到地理在文科综合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在课堂听课,还是在课后的自主学习中,在地理上花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这段时间内的地理教师是幸福的,他们刚走出严寒的冬天,正迈步跨入充满崭新希望的春天。而地理老师也清醒意识到,地理毕竟属于文科考试科目,受传统观念、高考录取人数、社会舆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文科生源数量逐年减少且底子差,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就有地理老师提出,面对日益减少的生源,已经感觉到被边缘化并感觉到了教学危机。这些忧虑不无道理。显然,“文理不分”后,地理教学将会走出困境,甚至还有一些发展机遇。因为至少从目前多数学校的实际情况看,文科班级数少于理科班级数,“文理不分科”以后,文科老师数少了,而现实是需要更多的文科老师去从事教学,显然,这对地理老师是一次极好的发展机遇。同时由于没有文理科班级之分,学生必须踏实学习,认真听讲,地理教师教学也就没有了先前的困扰,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五、适应教育体制改革需要,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文理不分”的总体设想与要求,作为一线地理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理性应对这一变化,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注重教学互动性和培养未来公民必备地理素养的需要。从长远和大局出发,走出困境,只有老师先更新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才能引导学生改变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老师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固然重要,然而如何把这一理念传输给学生更加重要,毕竟教育好学生才是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来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幻灯片的运用、音频设备的播放,等等,都可以使学生更立体地去感受知识,使他们有参与其中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地理是一门很丰富的课程,然而文字的知识结构是相当枯燥的,课堂上单纯地讲授知识很难使学生充分学习和吸收,而这些现代的教学设施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其形成自己的思考,开拓其思维。综上所述,教育体制的改革有助于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善课堂教学方式,而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助于加强学生学习地理学的热情和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加深理解和学习,从而提高教师的地理教学效果,促进地理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继秀,汪昌华,陈庆华.教育理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113.
[2]陈澄.地理教学论与地理教学改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丁书亚.对地理学科教育价值的再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7,(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