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
摘要: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和定位与本科院校存在差异,新时代下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面临严峻考验。学风建设存在学生缺少学习动力、难以协调学习与职业关系和班主任制度难以发挥作用等问题。针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本文从学校社团、职业教育和学习导师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学风建设的新思考,为解决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顽疾提供了可参考的方向。
关键字:学风建设;职业教育;班主任;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248-02
高等院校相对于本科和其他高等教育来讲,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定位的高职院校,地位从以前作为本科教育的补充,现已发展到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作为高职院校建设的最重要一环,学风建设水平的停滞不前一直是困扰各高职院校的难题。如何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效率,充分发挥好高职院校这个学习平台,是众多高职院校积极探索的方向。
一、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
高职院校目前的学风管理制度基本沿用本科院校的经验,但由于高职院校定位、生源、教学内容等具有特殊性,本科院校的管理经验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加之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成立较晚,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学风管理制度,优良传统尚在形成,随意性强,这些因素也制约着优良学风的建设。目前,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缺乏远瞻性,缺少学习动力。高职院校跟本科院校的定位不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定位跟本科院校研究型人才的定位不分高低好坏,但是缺少继续深造的机会,难免会使学生心里产生自卑感,这让学生觉得无论自己学习怎么努力也不会获得广阔的前景。学生学习着眼于眼前,缺乏前瞻性,继续深造机会的严重不足更加加深了学生的自卑感,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缺少学习动力,学风建设面临严重困难。加之,高职院校的毕业率很高,学生有恃无恐,认为就算学习不认真,每门考试马虎应对,最后都可以毕业。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等情况时有发生。课余时间也不愿意投入精力于学习当中,对学业重视程度不足。
2.学生难以协调求职与学习的关系。高职院校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实训实操,都一直强调与社会接轨,为社会培养能无缝衔接的优秀技能型人才。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时间只有三年,理论课的学习时间相对本科院校被大大压缩,课程重点也被放在职业教育方面。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学生往往会产生功利化的学习动机,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工作,从而产生了忽视理论学习、学习为求职让步等现象。更有甚者,一部分高职学生从大一开始就积极找工作,从事各种兼职,当兼职与学业冲突的时候为兼职而放弃学业。他们大学三年一头心思都放在找工作上面,学习只求顺利毕业,毫无探索求知的欲望。
3.班主任制度难以落实。现时的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实行辅导员和班主任双轨制。学工管理主要由辅导员在宏观上进行调控,辅导员跟学校行政部门对接,对学生日常事务进行管理。班主任主要是对班上学风建设进行指导,关注学生动态,并对学生在思想、生活、学习、身体等各方面进行关心和指导。可是在实际执行上,各项学生职责几乎全都落在辅导员肩上,班主任的职责难以落实。原因如下:(1)班主任队伍的客观限制。高职院校没有对专任教师实行坐班制,下课以后教师跟同学们的接触机会有限。学生向班主任反映问题缺乏途径。行政人员担任班主任的,由于平时工作内容不跟学生直接接触,学生事务处理起来缺乏经验。这就造成了基本所有学生事务由辅导员一肩挑的情况,班主任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2)班主任队伍的动机不正。教师职称的评定认定,规定要有班主任经验。这个规定的出发点是善意的,是为了让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动态,促进教学质量、思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在现实当中,部分教师觉得,当班主任有助于自己的晋升,而不是真真切切地把班主任作为一个职责来看待。专任教师跨专业担任班主任,行政人员担任班主任,却缺少跟学生的接触等现象层出不穷。班主任自身的职责意识缺乏,造成了学生对班主任的归属感和信任度不足,班主任制度形同虚设。
二、高职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为新时代下高职院校的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能够在保证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定位下,加强学风建设,保证教学质量,是值得积极探索的课题。结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以下谈谈本人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的新思考。
1.发展社团、宿舍作为学习阵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改变高职学生以毕业为目的的学习现况,关键不在于改革毕业制度,而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化被动为主动。现时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教师教、学生学,无论课程如何设置,都不可能保证教学内容让所有学生感兴趣。社团作为学生学习阵地的作用一直被各大高职院校所忽视。纵观各大高职院校,大多数社团都是文体性质的,学术类的社团很少。结合各个优秀本科院校的经验,学术类社团往往是教学的最好的补充,其带起的学术氛围也能逐渐形成学校的优良传统,并作为一种传承影响着一届届的学子。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可以成立社团,跟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一同钻研,并邀请合适的老师作为指导老师。学校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社团适当的资金和人员支持。社团研究内容不限于上课内容,可以拓展,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高职院校由于生源和定位的差异,不能要求照搬本科学校的经验,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缺乏学术性社团的现状,不仅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高职院校形成自己的特色。重视学术类社团,优化学术类社团创立的条件,将会给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带来莫大的益处。
除社团外,宿舍作为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发展其成为高职学生学习的阵地,对学风建设的推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大有益处。传统高等学校的宿舍定位为学生悠闲生活场所,并没有强调宿舍在学生学习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其实,学生在宿舍的时间比教室还长,引导学生利用宿舍进行学习,不仅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避免了学生在宿舍中只会看视频、玩游戏、吃外卖等不良风气。宿舍作为开展学风建设的微阵地,相对课堂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宿舍的学习群体很小,一般是四人或五人,作为一个学习群体既可以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又解决了大班学习的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再者,宿舍生活中零散时间较多,学生不好好把握的话容易把时间浪费掉。鼓励学生宿舍学习,利用好零散时间,能提高其时间意识,促进学习进步。endprint
2.转变职业教育的思路,就业从重数量转为重质量。现时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目的是让学生找到工作,解决就业问题,强调就业率和薪酬,却把学生的就业满意率忽略了。高职院校基本上从大一开始就强调就业的重要性,课程设置也围绕就业开展。过分强调就业数量容易造成反效果,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进行各种兼职,忽视学业。同时,学生在强调就业数量的氛围下,也忽略了就业的质量。营造良好的学风,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要求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就业数量,还要强调就业质量,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就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思路要实行转变,就要在强调就业率的基础上,拓宽学生思路,让教学与职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明白自己能够从事什么职业,对什么职业感兴趣,意识到学习质量与就业质量息息相关,有助于毕业生求职时不迷茫,提高就业满意率。此外,高职院校要提高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校企合作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地点和潜在的求职机会,更应该让学生感受各个行业、各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和运行模式,让学生对职业产生认同感。校企合作应该强调学生对行业的认识,而不是单纯让学生作为企业的劳动力和保障学生就业。
3.明确班主任职责,逐步转变为学习导师制。以上提到,作为学风建设重要的一环,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制度却难以在学风建设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辅导员和专任教师难以兼顾学风建设,造成学风建设薄弱。要发挥班主任的作用,不能仅靠自觉,要有制度的约束,明确班主任的职责,将班主任的职责量化为可考核的项目。建立系统全面的监督,激励和评价体制才能使班主任制不流于表面。建立督导组等形式,定期对导师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了解,重点考核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履职情况、指导方法、工作效果等情况,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将班主任工作的考评情况与教师的报酬、职称评聘及职务晋升结合起来,激励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在本科院校实行多时的学习导师制管理方式可以逐步推广到高职院校,取代现行的班主任制度。学习导师作为一种新型学生教育管理方式,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从单纯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向转变,能够更好地从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给学生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导师制跟传统的班主任制度的不同之处在于,学习导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责,更要在思想、生活、心理方面给予学生个别的指导。无论辅导员和班主任,以往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中心都落在了保证让学生正常参与教学活动和课余活动,但是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如何给学生学习创造最优条件却缺少强调。学习导师制度的实行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个不足,导师在课余时间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指导,学生有关于学习方面的疑问可以向导师提出。学习导师制有利于发掘学生潜能,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因材施教。诚然,目前高职院校实施学习导师制最大的障碍在于师资不足,教师在应付沉重的教学任务之余,在课余时间给学生进行指导往往力不从心。高职院校学习导师制的开展要循序渐进,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甚至影响正常教学。
三、结语
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不能照搬本科院校经验,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定位和发展的道路。高职院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学习微阵地、职业教育和班主任制度等方面有所创新,开拓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独特道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