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卫国
摘要:本论文主要阐述了“哲学渗透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哲学渗透研究”的目的和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哲学渗透研究”的三条原则,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243-0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对高职学生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任务,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没有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原理”),又采用的是面向本科生的全国统编教材,致使高中阶段没有系统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高职学生,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缺乏深度的理解,难以有学习兴趣和内化素质。授课时教师对“概论”课的难易程度不易把握,费力费时且效果差。又皆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缺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支撑,难以形成坚定的理论自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继承性、发展性,要求教师加强高职“概论”课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渗透研究(简称“哲学渗透研究”),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力量和逻辑力量以及学术价值的魅力,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获得理论源头的阐释和支持,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性、真理性和“概论”课教师的理论自信,在“概论”课堂上进行渗透,增强和提高“概论”课的实效性。
一、“哲学渗透研究”的主要内容
“概论”(2013年修订版)于今年秋季开始使用。无论是“概论”新修订的教材编写,还是教材所承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体现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即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也蕴含着深刻的唯物辩证法。“哲学渗透研究”就是以“概论”教材中反映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以及“概论”教材编写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研究对象,在研究的基础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相融合,在“概论”课堂上采用渗透的方式,对高职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渗透,帮助高职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哲学渗透研究”的目的和必要性
1.“概论”包含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哲学渗透研究”旨在哲学层面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增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概论”的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概论”课堂渗透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的目的是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得到哲学层面的阐释,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坚定的理论自信。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还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每一理论成果及其之间的关系,都蕴含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概论”教材的编写和结构章节的安排,也具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对“概论”课“哲学渗透研究”,在哲学层面,即最高层面深刻把握“概论”教材,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源头上得到理论支持和逻辑论证的力量,形成坚定的理论自信,对“概论”教材获得全面的、深刻的、准确的解读,提升“概论”课堂的教学学术品格,进一步增强“概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奠定理论基础。
2.弥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的不足,旨在实现“哲学渗透研究”与“概论”课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统一,增强“概论”课的实效性。“哲学渗透研究”及课堂实施渗透,最直接的目的是弥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和教材偏深偏难的不足,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学好“概论”课,深刻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内涵,必须具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近现代历史常识,这二者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原理课主要帮助大学生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为深刻把握‘概论课所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奠定理论基础。”“高职院校出于培养目标和办学要求的需要,不开设‘原理和‘纲要课,并不等于‘原理课和‘纲要课的基本精神、基本知识高职大学生不需要,而这一任务又落到了‘概论课上。②”加之高职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系统地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因此,高职学生在学习“概论”过程中暴露出理论基础差、理解困难、情感薄弱、认识肤浅、兴趣不高、动力不足,缺乏联系、思维片面,概括分析能力差、教学实效性不强以及难以内化形成思想政治素质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通过挖掘“概论”课教材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通过课堂渗透,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逻辑力量和学术价值的魅力,增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真理性的认识,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并通过哲学渗透作业题训练,深入体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性、真理性、科学性,培养高职学生学会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3.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生活的根本方法,旨在实现“哲学渗透研究”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哲学渗透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则是其中最核心作用的部分,是精神世界的灵魂,人们的思想言行,特别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思想言行,归根到底是受其支配的。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生活在世界上的人不可能脱离自己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要想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就必须有正确的世界观作指导;人生观是人们对诸如人生意义、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人生道路等人生重大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这些都是每一个人无法回避的问题”。常言道“做学问、做事业,首先要学会做人”,这个道理普遍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对于人生观正在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尤为重要,“因为人生观实际上就是做人的道理,是做人的向导,是选择人生道路的指南,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人对社会进步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在学习型社会的今天,高职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才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比较自觉地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培育和形成所需要的终身学习、学会生活的根本方法。“价值观是人们对于外在的对象和自身活动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在经济社会的今天,价值观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即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可能自发形成,而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渗透哲学思维的训练,则是高职学生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条有效的途径。endprint
三、“哲学渗透研究”的原则
“哲学渗透研究”围绕“概论”课程展开。“概论”的课程内容是主体性的,渗透是辅助性的。因此,在处理“概论”主体和渗透服务的关系上,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坚持渗透适度的原则,把握好主与次的关系。“概论”课程是主体性的,哲学渗透内容是辅助性的。虽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包含和体现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但是“哲学渗透研究”之运用不能超越“概论”课的主体地位,它是为全面、准确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服务的,不能为了渗透而渗透,否则就淡化了“概论”课程的主体内容,偏离了“概论”课的教学目标,大量地挤占“概论”教学内容的课时。因此,在哲学渗透的量上要把握适度的原则,以既不偏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个主题,又不影响“概论”课教学进度为准则。
2.坚持贴近学生实际的原则,把握好高职学生的理解水平。高职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于抽象的哲学概念难于理解、缺乏兴趣。因此,在哲学渗透内容的编纂上,以尽可能地以通俗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贴近高职学生能力水平,达到易于高职学生理解的目标为准则。
3.坚持契机融合的原则,把握好切入点和渗透内容的选择。“概论”包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哲学渗透提供了很多的切入点和渗透内容。因而,在哪一个章节、在什么地方渗透哪一个哲学思想或观点最为恰当,需要认真地分析、选择。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哲学渗透点的布局,认真分析和研究渗透内容与“概论”教学内容的同一性、观点或理论的支持性。以有利于支持和支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有利于课时安排,有利于增强教学实效性为准则。科学地选择与“概论”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哲学思想或观点,科学地、系统地构建哲学思想渗透切入点布局体系和哲学渗透内容体系,使哲学渗透内容与“概论”教学内容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参考文献:
[1]柳礼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研究与教学设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20.
[2]陈连生,张心淼,孙丽娜,等.高职院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业出版社:9-10
[3]柳礼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研究与教学设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80.
[4]汪华岳.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4-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