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戈
摘要:目前,我国高层次的高技能型人才仍然存在短缺现象,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向上的通道不是很顺畅,高职学生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还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成为当前举办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衔接的契机,同时可以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体系。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我国对本科职业教育探索的实践,提出高职与职业教育本科衔接的三种模式: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分段培养、高职优势专业转型本科、普通本科转型职业教育本科。
关键词:高职;本科职业教育;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239-02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为了适应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我国将高职教育定位在本科层次。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单一的高职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难以有效满足社会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迫切需求,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和结构的调整。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的衔接成为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必要的,是实现我国高职教育科学发展和完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必经之路。
通过中国知网(www.cnki.net)以“高职,本科,衔接”为关键词搜索,以高职和本科衔接为研究主题的论文呈逐步增长态势。最早的研究成果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范文斌、马骏、陈丽华发表在2000年第1期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论文题目是《认真做好专科与本科衔接提高“专升本”学生质量》;在2006年之前,每年发表与该主题相关的论文数基本为1~2篇,2007年之后,相关论文增加到3篇,以后逐年增长,2012年突破两位数达到11篇,关于“高职与本科衔接”渐渐成为职业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所谓衔接,指规格融合和功能衔接,从教育系统内部理解就是层次衔接和类型的贯通(鲁武霞,2013)。
一、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衔接的重要性
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需要通过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制度予以保障,需要设计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从短期看,主要是举办高职本科教育,从关键环节看,要顺利实现高职与职业教育本科的有机衔接。
首先,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的衔接主要是解决高端技能型人才供应短缺问题和培养质量不高问题。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下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不能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过渡,最多算半成品,还需要企业的再培训和再加工方能上手,提高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和生产成本,使得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打了折扣。
其次,解决高技能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发布的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研究报告,2014年第三季度,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38、2.78和2.37,而2013年第四季度,技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能人员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大,分别为1.89、1.79、1.66。而在发达国家,初级、中级和高技能人才的比例一般为15∶50∶35,表现为“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通过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的衔接,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比较快速和有效地解决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和质量不高的问题。
再次,实现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通道。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明确要求,“拓宽高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进入本科学校应用性专业继续学习的渠道”。当前,我国高职学生上升通道还比较狭窄,主要是通过自考本科、成人高考方式来实现的,在专业选择和招生数量上限制较多。尤其是一般的普通本科与高职本科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上述方式进入本科院校往往会造成不适应的现象。
二、高职教育与本科职业教育衔接的理论基础
(一)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衔接的属性依据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普通高等教育拥有完整的从专科到本科在到研究生的完整的学历教育,相应地,高职教育也应拥有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的教育,这是完善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必然要求。
高职教育与本科职业教育具有定位的同质性,在教育内涵上存在共性与关联,两者都是培养技能型人才,都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两者的区别仅仅体现在层次上的差异——“专科层次”与“本科层次”,因此两者的衔接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可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和高职教育层次结构的逐步完善。
(二)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衔接的学理缘由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公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2011版)》(简称ISCED)的分类标准,教育的类型可分为普通、学术教育和职业、专业教育。这种教育级别通常是以教育课程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其上下贯通,不但普通高等教育如此,高等职业教育亦是如此,因此可以说,普通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就完备性而言是一致的,都是上下贯通的。
就具体内容而言,《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5级课程,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6级课程相比,时间短并且通常更少注重理论。尽管设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5级课程的目的通常是为就业而准备的,但是它们可给予学分,用于转入《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6或7级课程。在某些教育系统中,一些人在完成这些《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5级课程后,可继续参加《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6级(学士或等同水平)教育或长线第一学位《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7级(硕士或等同水平)课程。
(三)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具有相同的内涵endprint
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都是为了培养面向生产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特征,在内涵和定位上存在非常大的共性,由此决定了高职和本科职业教育的衔接具有天然的共生关系。从人才培养模式看,两者都强调“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种工学结合模式,突出强调办学主体的双元性;从服务定位上看,具有地方性的特征,都以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为目标。因此,从人才培养模式和服务目标看,高职和本科职业教育具有相似的内涵,为两者的衔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三、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衔接路径设计
(一)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分段培养
借鉴目前比较成熟的中职和高职衔接模式,采取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模式,即在高职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经过选拔或直接进入本科院校进一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可以采用“高职与本科贯通式教育”,即在高职录取时,就明确经过高职阶段的学习,不经过选拔性考试直接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另一种是“X+Y”模式,高职阶段与本科阶段具有比较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出口,”X”指在高职学习的年限,完成高职阶段学习并达到合格标准,经过选拔性考试,进入对口的本科院校再接受“Y”年的学习。
(二)高职优势专业转型本科职业教育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已经从数量转变为结构和质量上的系统要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阶段,学历层次较低的高职生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为实现多年人力资本投入的回报,也为满足高职学生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需要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打通职业教育的完整通道。开展本科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技术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种较高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王琼,2009)。与高职重点只为某一特定的职业岗位服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则为多个行业、多个岗位服务,增加人才的可迁移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培养目标的差异,意味着本科职业教育不是简单地将学制从高职的三年延长到四年,需要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师资等全方位的调整。因此,需要在具备条件的高职优势特色专业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三)普通本科向职业教育本科转型
一是有选择性地将普通本科全面转型为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重塑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实现产教融合,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另一种方式是本科高校举办高职学院或应用型技术学院,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减少全面转型给教学组织和管理带来的震荡,确保转型的平稳进行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琼.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探讨[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2]李剑平.教育部鼓励各界先行先试破解职教难题[N].中国青年报,2011-02-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3年第三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EB/OL].[2013-10-14].
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wgk/szrs/sjfx/201310/t20131014_115577.htm.
[4]浙江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浙江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Z].浙委人(2011).
[5]胡斌.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3,(5).
[6]苏宝莉.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析——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
[7]卢志米.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