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民族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法治意识培养

2015-12-04 08:16潘瑜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9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课堂教学

潘瑜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族院校的学生法治意识问题日益突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了重要部署。本文就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如何将法治意识培养贯穿于《基础》课教学做了研究。

关键词:民族生;法治意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189-02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才是真正的依法。习总书记指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1]教育部党组织就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发出通知,全面推进教育领域法治化进程。[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民族院校进行法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民族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法治意识是一种法治思维、法治文化、法治行为,是一种对法治的认知、法治的归属感,更是一种崇高的法治价值观。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培育民族学生的法治精神。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家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面临的诸多问题。高校法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培育青年大学生法治精神,作为青年大学生,要主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要认知法治,以法律规范作为个人社会行为的指南,以法治精神作为个人社会活动的底线,增强自身厉行法治的主动性,做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倡导者,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同时,高等学校也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作为大学教育体系和校园精神文明创建的内容。

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培育民族学生的法治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青年大学生的法治精神,就是要加强法治实践育人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要在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中,形成青年大学生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增强大学生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要创建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培育校园法治文化等。

3.高等学校推进依法治校需要培育民族学生的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校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需要。推进依法治校,培育青年大学生法治精神,需要高等学校积极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德法兼修,用良好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加强和改善青年大学生法治教育。

4.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培育民族学生的法治精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和新要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育青年大学生法治精神,就是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能力为要、促进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把法治精神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点之一。

二、民族院校《基础》课教学中法治观念的现状

《基础》课程教学承担着法治意识的培养、法律知识的传授等多重重大责任。目前,《基础》课在民族院校的民族生法治意识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层面,法治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识教学。目前,我国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法制教育课程设置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统一并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名称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在课程实施上,却基本上统一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师来讲解法律,对民族学生的法治意识的培养不利。

2.教师层面,一弱、三单一。(1)师资力量薄弱。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师资力量薄弱。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严重不足。受到体制的影响,民族院校引进教师受到相关行管部门的层层牵制。学校无法按照本体实际情况引进适合于学校教学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以某一民族职业学院为例,在校学生近一万三千多人,在编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共五名,其中一名老教师将在半年后退休。繁重的思想政治教学任务,主要有五名教师挑重担,另安排四名相近专业的行政人员兼任。在十分缺人手的时候,向校外招聘一名临聘人员兼任。行政人员因本身行政工作限制,对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教学无法投入过多精力,部分老师应付搪塞课堂教学。(2)课堂教学“三单一”。教学内容、形式、评价单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认为《基础》课中的七章内容就是教学内容,把这七章内容讲完就属于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完成。实际上不然。因为目前民族院校法治教育大多流于课堂讲授形式,一定程度上缺少灵活多样的培养民族学生懂法、信法和守法等法律素养的方式方法,大家缺少了解法律知识的渠道。

3.学生层面,部分民族学生法治意识淡薄。从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来看,我国一部分大学生法律知识欠缺,法律观念淡薄,治教育效果差强人意。民族学生的法治意识也相当薄弱,加强民族学生法治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人思想教育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三、民族院校《基础》课教学中法治意识培养的路径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充分发挥《基础》课在民族生的法治意识培养重要作用的前提是要提高对《基础》课的认识,转变对民族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观念。学校及主管部门要给予高度重视,《基础》课任课教师要充分将法治意识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如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院长在2013年教职工开学工作会议上提出“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科学治校”,并寄予希望全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这一重要理念。

2.优化师资队伍。优化《基础》课教师队伍,需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认真做好选聘配备工作,严格把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入口关。合理核定专任教师编制,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总体上按师生1∶350~400的比例配备。严格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不断充实教师队伍[3]。第二,大力加强培养培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教育,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训制度,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水平,健全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制度,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继续教育。第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健全和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和职务评聘体系,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制度,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所需经费。endprint

3.改进法治教育实施方式。(1)大力推动课改。北京物资学院的《基础》课进行重大改革,将课程部分内容排练成戏剧的形式,用戏剧将中国梦“化”为学生内在信念[4]。现在提倡的翻转课堂和MOCCS都可以诠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法律知识,加上民族学生的民族特色,有利于对民族学生进行法治意识的培养。(2)加大实践活动。因该课程教学枯燥乏味,部分民族学生对于《基础》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徐红霞教授在上该课程时,利用其个人关系在当地的社会福利机构、相应农场、法院进行法治意识培养的实践和实习,对学生触动很大,效果显著。(3)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是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担任《基础》课教学前,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做好授课计划,在备课时恰当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笔者在课堂教学时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①法律小故事。采用课堂前五分钟,每位同学将准备的法律小故事上台讲给同学们听,当然是根据本堂课的教学需要的小故事。课堂教学就围绕本节课的法律小故事来学习、探讨。②绘制法律宣传报。将班上同学以5~6人一组,每组同学可以通过手绘或电脑制作出法律知识报,然后对各组报纸进行公正评比,评比的结果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③制作手工艺品。部分同学通过制作有法律宣传意义的手工艺品互相馈赠礼物。这些活动中,民族学生若能积极体现民族特色,将在期末考核时做着重加分考虑。

4.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建设和谐校园。某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基础》课做出课堂公约的处罚规定:学生迟到每次1元,旷课每次2元,不交作业每次1元,打架骂人每次5元,吸烟、吃东西、饮酒每次10元,损坏玻璃20元,损坏课桌椅30元,损坏门窗50元。这显然是一个以罚治教的案例。研读我国教育类法规,应当明确认识到:规章制度不是法律,只对本校教职工和学生有约束力,属于本校人员的行为规范,制定它不能与法律相抵触。《基础》课任课教师更要知法、守法。

有位法律教授说得好:“法律不是不让我们爱学生,而是让我们会爱,让我们爱得更理智更深刻啊!”依法治教,使教育管理更公正有序,教育教学秩序更有条不紊。依法治校为我们的校园营造了健康、和谐的氛围,确保了有序、平安,坚持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相结合,对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4-10-23.

[2]宗河.结合教育工作实践狠抓落实 形成全面依法治教的新局面[J].中国教育报,2014,(11).

[3]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Z].2008-10-13.

[4]李玉兰.如何让思政课堂“活”起来?[N].光明日报,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课堂教学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