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进伟+欧阳燕嫦+邓复群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13年12月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我们采取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访谈法,对某地方高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三平台二载体一体制”的对策建议: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平台,形成“点—面—群”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体系;以主题教育活动为平台,全面推进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以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深入开展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以重大纪念日为载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新媒体为载体,传递正能量;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调查分析;培育和践行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076-0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13年12月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我们采取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访谈法,对某地方高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现状
(一)认知度有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有待加强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的学生当中有58.47%的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但是仍然有21.6%的学生不明确以及19.93%的学生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主要由那些因素组成(核心价值体系)”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四成的大学生不了解其主要因素(或分不清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同时,“您了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哪些”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30%的同学回答不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74.86%的受调查者知道或了解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有79.54%的学生知道或了解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有67.77%的学生知道或了解个人层面的行为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认同度有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待加强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4.13%的同学一定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只有23.75%的同学选择了认为身边的同学正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同时,只有37.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正在尝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您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能规范公民的社会行为,不断促进公民良好素质的形成?”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6.68%的同学表示肯定可以,有近30%的同学表示先看看或不太肯定。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自己的言行是否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并不清楚,也只有三成左右的大学生会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身的言行。有大学生表示,要达到让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过程中以此来指导自身和影响身边人以此来指导言行,需要加大宣传。“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国民多做有意义的事情,加强国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拍一些电视剧、微视频、微电影等,加强校园宣传教育、社区宣传教育等。”“加大宣传力度,定期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座。”
(三)践行度有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有待加强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相关价值观取向中存在知行不一甚至知行矛盾的现象,践行度有限。“你认为以下何种因素对自己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最大?”的调查结果显示,54.44%的大学生选择了家庭教育,而“您更愿意通过哪种途径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结果则显示,只有37.37%的同学愿意选择家庭教育。有62.51%的同学表示志愿者活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最大,但只有20.91%的同学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有超过七成的大学生还没有完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同时,只有23.75%的同学选择了认为身边的同学正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
二、调查分析
(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导向不太一致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之间存在严重脱节,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首先,在校园内和校园外的反差太大。校园内是“知识万岁”,校园外是“金钱万岁”;校园内是倡导高标准的道德规范,校园外是流行低标准的道德“垃圾”;校园内的长期教育往往被校园外的短期误导所“对冲”或反向作用。家庭教育在此过程中,过分依赖于学校教育,未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甚至部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同步,反向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效果。我们在访谈过程中及现实生活中了解到:“在学校里,老师和我们说的,与家长、社会和我们说的完全是不一样的,老师让我们做好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素养的人;家长和社会和我们说要赚钱、挣钱,有钱万事可行。”
其次,理想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反差太大。理想教育是让大学生“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而社会现实则是让大学生“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我们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当大学生被问到毕业后的工作去向时,虽然有部分大学生表示愿意去西部支教、愿意参加“三支一扶”工作等;但也有部分大学明确表示不愿意,只是想到国企、外企、政府机关等去工作。
再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氛围浓于社会和家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氛围无疑是最大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二十四个字的基本内容,但也存在对其基本内涵的解释见到的不多;在社会上、社区里、家庭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很少被提及,因为太多的其他价值观对此造成了较大的冲击。endprint
(二)传统宣传、新媒体宣传,二者力度不足
传统宣传,如报纸、电视等,由于校园设备、大学生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原因,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过程中,新媒体的强大功能未能发挥很好的作用,由于各种原因或条件限制,新媒体在这样理论性和行为导向性的宣传中,作用有限。如,微信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一些主流官方公众平台未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基本内涵在青年大学生这个群体当中很好地宣传;微博,特别是新浪微博由于管理等各方面原因,刷屏的频率太高,青年大学生这个群体无法在其中得到相关的信息;手机短信平台由于相关安全软件对部分信息的拦截,主流官方媒体的宣传信息也无法准确地到达手机或无法被知道。
(三)教育形式,未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目前,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式不多,主要是讲座、主题教育活动等,而且教育的具体内容未能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联系,只是比较空洞的基本内容宣传,导致大学生对此的感觉就是“事不关己”。在“你认为如何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建立高素质的宣传和教育队伍”占了74,17%,“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占了71.99%,“将此与学业相联系”占了47.43%,“提倡大学生自我修养”占了56.91%。
三、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及其分析,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三平台二载体一体制”的对策建议。
(一)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为平台,形成“点—面—群”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体系
“青马工程”的大学生骨干都是大学校园里的优秀群体,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点”,这批大学生骨干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同学,形成一个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面”。再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发挥大学生在社会上的良好影响作用,去影响和带动企、社、校、园、侨的团体积极学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点—面—群”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体系。
(二)以主题教育活动为平台,全面推进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
1.“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活动。这是一项面向所有在校大学生的教育活动,是具有影响力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习、理解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树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雷锋精神等社会导向,例如可以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征文比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报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实践的调研报告等,以此推进大学生学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还可以通过评选先进模范人物、模范人物进校园、专题讲座等形式来实现。
2.“活力在基层”主题团日教育活动。结合当前团员青年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社会经济发现的特点,创新主题团日教育活动的形式,例如微信公众人物设计、我是团员我光荣—红色爱国路线、“小时候的故事”说故事比赛、“我爱我的故乡”摄影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我身边的“尊老爱幼”小故事等大学生喜欢的形式和主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活动。
(三)以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深入开展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树立正确而科学价值观的途径之一。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当中,让大学生在兴趣爱好中、技能竞赛中、娱乐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基础。同时,校园文化活动应该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深化,引导大学生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活动基于这样的背景下,不单要有竞赛类,帮助大学生树立诚信、公正、平等、敬业的核心价值观;还要有知识宣传类、文化普及类、娱乐类等,帮助大学生树立自由、友善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社情、国情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应该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和组织实施工作。一是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社区,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关爱老人、关爱儿童的活动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是引导大学生深入农村、支持农村建设,把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带到农村,帮助大学生真正树立走群众路线的意识;四是积极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参加假期军营体验活动,提高大学生对国家边防的了解,增强大学生爱国的信念。包括组织助学支教队、关爱老人、关心社会、走向农村、走进社区、走进连队等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帮助大学生培育公民和社会的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同时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目的。
(四)以重大纪念日为载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重大纪念日是高校做好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通过在这些纪念日里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认知,提高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从而引导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以新媒体为载体,传递正能量
通过政府组织与相关媒体沟通,搭建全方位新媒体宣传平台。例如,可以向全体手机用户发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知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等,以达到全民普及、全民学习、全民了解的目的,逐渐形成并达到全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让全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个人行为准则和社会价值导向。通过立法程序,规范新媒体在公益广告、公益活动当中的义务。一是要求规定新闻媒体(包括新媒体)在宣传公益、参与公益活动中的义务和权益,二是规范信息的发布与传播避免对大学生及未成年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困扰,三是可以与学校教育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六)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
一是政府要自上而下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社区、村委会等基层组织要做好家庭教育及所在区域的社会教育的引导工作。二是学校要加强和社区、家庭的联系。这需要政府组织从中进行协调,包括协调相关的社会资源、社会力量、公益力量等,帮助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发动社会知名企业单位加入其中。例如我眼中满意的企业、我眼中满意的顾客、我眼中的学校等评选表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全民的共同参与,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主体,应该在这过程中走在前列,从身边事、小事做起,从现在、每天做起,不断地培育践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相信,经过全社会、全民的共同努力,属于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必能让我们国家、民族在国际社会中获得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八大报告[Z].
[2]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Z].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