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凯 刘春琼
摘要:随着研究生规模的逐渐扩大,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显得至关重要。许多地方高校,由于受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研究生科研实践活动得不到充分保障,难以有效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以吉首大学为例,针对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际情况,通过搭建校级科研创新、学术交流、校企联合培养这三个主要的创新培养平台,以进一步提升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新能力;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094-03
與国家教育部及各部委直属的各高等院校不同,地方高校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教育等发展水平建立的高等学校[1]。随着国家整体上研究生教育进程的加快,地方高校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也迅猛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主力军[2]。如何有效地提高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地处湖南省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吉首大学,是典型的民族性地方高校[3]。吉首大学于2003年首次获得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至今已经发展到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年招收硕士研究生近300人。在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吉首大学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在如何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却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中央部门所属高校不同,影响吉首大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学校生源中较大比例的考生来自外校调剂(主要是二本和三本院校);学校学科力量弱,学术水平低,导师科研经费少;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下,学校的硬件投入和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没有跟上目前的研究生扩招。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将导致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不到充分保障,也就难以有效地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最重要的能力——创新能力。
针对吉首大学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本研究搭建了校级科研创新平台、学术交流平台、校企联合培养平台这三个主要的创新培养平台,以期全面提升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整体水平。
一、建立校级科研创新平台,培养研究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学术创新能力
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显著不同的一点在于:研究生需要通过严谨的科研训练,以锻炼获得独立的科学思维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可以主动地进行具有创新性的思考,以解决科学与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这一点也是研究生培养中最重要的一步。设立校级科研创新平台,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研究生科研训练的场所,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鼓励在校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科研创新活动,引导研究生选择创新性强、富有挑战性的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从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质量,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这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建立:一方面,学校建立独立的研究生创新基地或创新中心,并向研究生开放相关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和设备,同时学校设立校级研究生创新基金和科研项目(优秀的研究生创新项目还可以进一步申请由湖南省教育厅设立的“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基金”),尽力为研究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供硬件保障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则是以研究生的学术导师及其科研团队的科研项目为依托,让研究生参与相关科研项目,并解决其中部分科研问题。在完成相应科研项目过程中,通过导师和科研团队其他老师的言传身教,不仅培养研究生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和思维方式,同时也传授给研究生一种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科研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
二、建立各级学术交流平台,培养研究生人际交流水平和表达能力
研究生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是高校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不仅在于训练研究生自身的科研能力,还需要培养研究生如何与外界进行科学有效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在积极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中,研究生不仅能拓展他们的学术视野,还能培养其人际交流水平和表达能力,甚至还能寻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科研之路和发展方向。因此,搭建各级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吉首大学的具体现状,可以构建以下三级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的模式:
一是“对外”交流。吉首大学利用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签订交换生协议。各二级学院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建立具有导向性的研究生管理条例,多方位开辟渠道,鼓励研究生参与校际间的交流进修。比如,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中山大学和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密切的教学、科研合作以及资源共享关系。吉首大学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教师、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或参与其他单位课题组的科学研究,并设立了专项基金。同时利用目前已建立的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支持研究生进入校外科研团队,积极开展校外相应的科研工作。在与外单位的合作交流中,开拓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完善研究生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其自身的学术水平。
二是“对内”交流。通过学校或学院为管理主体,从专家层面和研究生层面开展相应的学术交流活动。其中专家层面,吉首大学各部门和相关学科每年应制定相关计划,邀请有关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展学术交流,并作学术报告;还可采取短期讲学的方式,邀请专家承担部分研究生课程,在短时间内集中性地为研究生授课;建立“博士教授论坛”,长期性地邀请校内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这不仅有利于帮助研究生掌握相关专业的前沿理论和国际最新研究动态,也有利于推广高校教师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湖南省研究生创新论坛和吉首大学每年举办研究生学术活动节,吸引了国内外高水平研究生来吉首大学开展学术交流。这些学术活动活跃了学校的学术氛围,也为在校研究生搭建了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吉首大学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已将“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纳入全校研究生质量培养体系中,这是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三是“竞赛”交流。吉首大学各部门和学科专业,有计划、有组织、积极地开展诸多“实践创新类”竞赛活动,丰富了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活动。一些较大规模的科技竞赛活动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软件设计大赛、结构模型制作大赛等。这些针对研究生的科技创新竞赛,形式上以研究生为主体,以研究生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为评判标准,通过科技创新竞赛项目引导研究生积极地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虽然是“竞赛”项目,但鼓励广大研究生自己组建团队参赛。这样,在竞赛过程中,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生相互合作、相互启发,不仅达到了相互学术交流的目的,也培养了研究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平台,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是近年来许多高校中兴起的一种研究生培养模式。高校与有关企业通过某种方式进行合作,为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提供一个符合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多方位科研实践平台,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研究生。
经过多年的实践,目前吉首大学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学校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合作,向省级教育管理部门申报“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经专家评审确定为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单位后获得一定的经费资助,省级教育管理部门定期对其进行评估验收;二是企业在自身需求的引导下,提供科研经费,与高校合作进行项目产品的研发和科技创新,其间也为企业培养专门科技人才;三是导师依托自身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社会联系,选派自己的研究生到相关企业从事研究,采用导师和企业的联合培养模式。
吉首大学受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在研究生培养的硬件建设等方面相对落后。然而作为综合性大学,尤其是其中的理工内专业,研究生教育对实验室的要求比较高。上述第一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一点。例如,近年来,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通过与群博公司合作申请建立了“喀斯特草地生态系统”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与老爹公司建立了“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与湘泉制药公司建立了“湖南中药与天然药物”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与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建立了“会同森林生态站”教学科研合作基地。这些研究基地的建立,使得许多研究生可以有机会参与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完成了诸多科研课题,也增强了相关学科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
上述的第二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则让科研项目成为地方高校与地方企业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媒介。地方企业在其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管理等方面都可能会遇到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难题。攻克这些重要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将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地方企业技术力量的缺乏使得他们迫切需要与地方高校合作。将企业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转化成科研课题,利用高校的学科优势加以研究解决,这是许多企业非常重视的,也愿意提供相应资金予以资助。根据对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相关导师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一般而言,培养一名硕士研究生至少需要5万元的培养经费。尽管可以自由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地厅级科研项目,但由于吉首大学自身所处的地域、信息及整体学术实力的弱势,难以获得充足的科研经费。实践证明,通过地方企业提供科研经费,由校企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模式,可以缓解吉首大学科研经费不足的困境,最终达到校、企、生三方共赢的目标。
对于第三种研究生培养模式,相对于前两种模式则更为灵活有效。研究生在学校完成全部理论课程学习之后,则在其导师主导下,通过导师广泛的社会联系,进入某一企业进行相关生产实践研究学习。期间,企业不仅提供全部科研经费和实践场所,同时将指派企业相关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对研究生进行现场指导。另外,导师需要负责指导研究生的科研论文的选题、写作、发表过程。当然,视情况而定,研究生也可将企业在生产实践中碰到的技术问题带回学校实验室,在导师的帮助下,通过文献调研及反复试验研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想象,在此基础上完成的硕士研究论文质量将会得到显著提升。这种模式灵活多变,不仅解决了研究生培养经费短缺的短板问题,还有利于保障和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四、結语
如何科学有效地提高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我国教育部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一项重要工作。受到其办学劣势的影响,地方高校教育方式和教学科研条件均比较落后。然而,利用现有资源与条件,积极建立多级研究生创新培养平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地方高校的地缘劣势(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将地缘劣势转变为优势),从而加强地方高校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训练,以促进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实践看来,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吉首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各方面都取得明显进步和发展,2010年在湖南省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估中获得优秀。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在全省学位论文合格评估中没有不合格的,同时所培养的研究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多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为100%。
参考文献:
[1]张应春.研究生教育在地方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1998,(3).
[2]张惠君,苏清城.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的发展与困境[J].书育人·高校论坛,2012,(08):33.
[3]刘志宵,陆升合,吴玉先,等.地方性大学理工科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09,(6):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