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晓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病死率是世界疾病第4位[1,2]。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临床路径的一种形式,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一类特殊病人所设定的住院护理图示[3,4]。本研究对4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200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后出院的4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其中男249例,女151例,年龄43岁~75岁(62.0岁±6.9岁)。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COPD 诊治指 南》中的规定[5,6]。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均得到病人同意及医院伦理协会同意。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病人均采取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病人性别、年龄、学历、身高、体重、吸烟史、家族史、儿童时期的呼吸道疾病史、慢性咳嗽咳痰史、呼吸困难等。所有病人均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独立完成。对照组病人依靠康复医疗计划,针对病人的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进行干预。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医嘱通过口头方式对病人进行宣传教育,并给予心理护理、营养疗法、合理用药及出院指导。观察组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病人出院后,社区服务人员定期进行随访,给予合理用药、适当锻炼、饮食、氧疗等宣传教育,出院之后的1个月内进行观察,频率为1周1次,防止疾病发作的诱因出现,比如戒烟后又吸烟等,同时病人还需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为主,少吃多餐,保持心情舒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等,两周去医院门诊调整药物1次。出院后2个月~3个月2周干预1次:2周~4周门诊调整药物1次,出院4个月后每个月随访1次,每4周门诊调整药物1次。
1.2.2 观察指标 观察体重指数(BMI)、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QOL)评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以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单因素分析(见表1)
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因素分析 对经过单因素分析P<0.05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筛查出年龄、BMI<18.5kg/m2、BMI在18.5kg/m2~28.0kg/m2、儿童时呼吸道感染史、粉尘接触史、吸烟史、慢性呼吸道疾病家族史是影响病人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详见表2。
表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因素分析
2.3 两组病人BMI、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 及肺功能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BMI、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QOL)评分及肺功能比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因为具有不可忽视的严重心理问题,常常会导致其病情加重[7,8]。每个社区医护人员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诉求应该认真倾听,并耐心解释,真诚地向病人进行交流。同时应该积极与病人的家属及其亲友介绍病人的需求,生活上应该多加关心,让病人对生活充满信心,帮助病人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是较为重要的一环[9,10],医护人员根据病人的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促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病人的肺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缓解病人的病情,阻止其肺功能的下降,使病人的活动能力提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干预措施:①戒烟,病人长期吸烟后造成气道内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出现浸润,同时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戒烟后,能够有效缓解病人肺功能下降的趋势。②自我控制。病人通过缩唇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病人的呼吸困难,提高病人的身体素质。③营养搭配,完善膳食结构。病人一般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保持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忌食豆类、碳酸饮料、啤酒等。④心理治疗措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较长,病人容易出现抑郁、悲观等情绪,采取适当的心理治疗措施能够防止病人出现消极情绪。⑤氧疗。大多数病人均存在程度不同的低氧血症,氧疗会提高病人的动脉血氧分压,维持病人的生命活动,预防夜间低氧血症。干预后两组病人BMI、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及肺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临床研究表明,吸烟能够直接造成病人的肺实质细胞出现凋亡及死亡[11-13]。单因素分析,年龄、BMI<18.5kg/m2、BMI在18.5kg/m2~28.0kg/m2,儿童时呼吸道感染史、粉尘接触史、吸烟史、慢性呼吸道疾病家族史是病人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由于病人常常会因咳嗽、气短使病人的活动受到影响,生活质量下降。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帮助病人更快恢复健康,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1] Kim WJ,Song JS,Park DW,et al.The effects of secondhand smoke 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nonsmoking Korean adults[J].Korean J Intern Med,2014,29(5):613-619.
[2] Fernández-Granero MA,Sánchez-Morillo D,León-Jiménez A,et al.Automatic predic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acerbations through home telemonitoring of symptoms[J].Biomed Mater Eng,2014,24(6):3825-3823.
[3] Nargund G,Chian RC,Campbell S.Pelvic girdle pain during or after pregnancy:A review of recent evidence and a clinical care path proposal[J].Facts Views Vis Obgyn,2014,6(2):96-98.
[4] Trillo L,Das D,Hsieh W,et al.Ascending monoaminergic systems alterations in Alzheimer’s disease.Translating basic science into clinical care[J].Neurosci Biobehav Rev,2013,37(8):1363-1369.
[5] 刘兴娣,陆烈红,韩慧,等.利用护生资源对社区COPD病人实施肺功能康复训练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7):1565-1567.
[6] 寇胜杰,牛艳慧.自我管理项目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情绪调节效能感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7B):19.
[7] Singh R,Mackay AJ,Patel A,et al.Inflammatory thresholds and the species-specific effects of colonising bacteria in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Respir Res,2014,15(1):114.
[8] Devlin J.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Management considerations for the dental team[J].Br Dent J,2014,217(5):235-237.
[9] Seo SH.Medical nutrition 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 based on nutrition intervention for a patient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Clin Nutr Res,2014,3(2):150-156.
[10] Hattiholi J,Gaude GS.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osteoporosi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in India[J].Lung India,2014,31(3):221-227.
[11] 赵江鹏,朱文浩,周莉,等.吸烟与中风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48-51.
[12] 王亚勤,郑彩娥.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5-27.
[13] 陈琴,姜小鹰,钟清玲,等.出院计划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2):1126-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