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东 陈伟 沈洁
(宁夏大学体育学院 宁夏银川 750021)
教育部2002年8月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江河、湖海、沙滩、森林、山地、草原、荒原等条件,开展野外生存运动、生活方面的教学与训练”。2003年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将课程领域划分为体育人文社会类、运动人体科学类、田径类、体操类、球类和武术类共6类课程,其中,田径类,包括田径、野外生存、定向越野、野外生活生存等课程。野外生存类项目能够较好的把现在体育课程内容中的跑、跳、投、攀、跨等教学内容拓展到学校之外的野外环境当中,不仅是对现行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丰富,同时能够借助野外生存运动对学生独特的吸引力,促进学生的身体锻炼,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终生体育意识。
该研究以宁夏普通高校、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学生野外生存运动开展现状与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通过图书馆、中国期刊网、资料室和购买相关书籍,收集国内外关于野外生存、学生参与野外生存现状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分类、归纳,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由此掌握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为该课题的研究和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该论文的研究需要,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和咨询有关专家的基础上,按照体育科研方法的问卷设计基本原则和要求,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设计了一套宁夏普通高校学生野外生存开展现状的调查问卷,并拜访多位相关专家进行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制定严格地发放和回收问卷的制度,使问卷的效度得到保证。
1.2.3 实地调查法
首先,借助近年来经常参加野外生存的经历,与参与该项目的学生密切接触,调查学生参与该项运动的情况。其次,对宁夏地区可供开展野外生存的部分线路,进行分类选取和实地调查,确定我区开展野外生存的安全性。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所研究的指标数据进行审核与复查后,输入计算机进行归纳整理建立数据库,运用Excel和SPSS进行数据处理。
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区四所普通高校野外生存在学生中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学生对野外生存的认知程度、喜欢程度,以及学生的参与程度、参与途径、参与动机和影响参与的因素现状。
通过对宁夏四所普通高校372名学生进行的对野外生存认知程度的调查结果来看,有11名学生对野外生存非常了解,占总人数的3%;88名学生比较了解,占总人数的23.70%;一般了解的人数有159名,占总人数的42.7%;有102名学生不太了解,占总人数的27.4%;12名学生完全不了解,占总人数的3.2%。这一结果显示,野外生存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总体的认知度较高。近年来,野外生存通过网络、影视、杂志等多种途径的宣传,使得高校学生较为容易获取和了解相关知识,加之高校学生也是关注此项运动人数较高的人群,使得大多数学生对野外生存并不陌生。
通过对宁夏四所普通高校372名学生进行的,对野外生存喜欢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非常喜欢的学生有78名,占总人数的21%;比较喜欢的有169名,占总人数的45.40%;一般喜欢的87%,占总人数的23.40%;不太喜欢的26名,占总人数的7%;完全不喜欢的12名,占总人数的3.2%。这一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高校学生喜欢野外生存项目,仅有少数学生对这项运动不太喜欢和完全不喜欢,说明,该项运动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喜爱。
通过对宁夏四所普通高校372名学生进行的是否参加过野外生存情况调查结果来看,有235名学生参加过野外生存活动,占总人数的63.2%;没有参加过的有137名,占总人数的36.8%。以上数据表明,多数学生参加过形式各样的野外生存活动,主要参加的项目主要有登山、徒步、野炊、骑行、宿营、野外觅食11项,登山和徒步是参加人数较多的项目。
对于宁夏四所高校学生参加野外生存活动的途径,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参加野外生存的主要途径有朋友结伴、班级活动、和家人、社会相关俱乐部、学校相关俱乐部、独自一人、学校相关课程。其中朋友结伴是学生参加野外生存活动的主要途径,而学校相关俱乐部和相关课程学生参与此类项目提供了较少的途径,由此,从学生参加该活动的规范性、安全性考虑,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参与这项运动的引导与教育。
通过对宁夏四所高校学生参加野外生存活动的动机进行统计发现,学生参加野外生存的主要动机有愉悦心情、观赏自然风光、爱好、释放压力、健身、增进友谊、交友、挑战自我等13项,其中愉悦心情、观赏自然风光、爱好、释放压力、健身、增进友谊、交友是学生的主要动机。从对学生参与野外生存的多样性动机可以得出,野外生存能够满足高校学生更多方面的需求,不论是心理需求、健身需求还是个人爱好,该项运动的功能和魅力是非常卓越的。
通过调查发现,普通高校学生对野外生存运动的热情度比较高,但是在参与度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另外,影响高校学生参与这项运动的因素,主要有没时间、没有途径、花费大、危险、体质差和畏惧心理。
首先,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用于自己的喜好上。其次,学校没有相应的课程或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满足所有喜欢野外生存的学生参加这项运动,使得学生缺少参加的途径。最后,学生可支配的资金有限,这项运动本就需要很多的经济投入,是的学生无力参与。另外,这项运动的多数项目是在野外环境进行的,必定伴随着更多的危险,加之,部分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有限,从而产生了对这项运动的畏惧。因此,总体来说,没时间、没有途径和花费大是影响高校学生参与这项运动的最主要因素。
综合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随着近年来野外生存的火热发展,在如今信息获取极为多样和便捷的时代,宁夏四所普通高校学生对野外生存的认知程度较高。由于野外生存符合高校学生的年龄特点,调查学生中66.4%的学生这项运动喜欢,喜欢程度非常高。同时数据显示,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63.2%的学生通过形式各样的方式参加过野外生存,参与的项目非常丰富,主要有登山、徒步、野炊、骑行、宿营、野外觅食等11项之多。学生参加野外生存的主要动机有愉悦心情、观赏自然风光、爱好、释放压力、健身、增进友谊、交友、挑战自我等13项,由此可见,该项运动既迎合了学生的喜好,也能够发挥该项运动独特而全面的教育功能,对培养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没时间、没有途径和花费大是影响高校学生参与这项运动的最主要因素,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学校有大量的功课和背负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个人时间上非常受限;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学生对社会的了解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参与野外生存的途径受限;现在的学生多位独生子女,尽管家庭经济条件能够满足日常的需求,野外生存毕竟是个对装备要求较高的运动,且出行要支付交通、餐饮和保险等方面的费用,作为没有经济条件的学生来说却是有较大的压力。
如此看来,高校学生参与野外生存,需要得到家里的支持、学校的引导,同时学生本身也要分配好个人的业余时间。学校应该加大力度开设此类课程,即有效的满足学生对这项运动的需求,从学生参加该活动的规范性、安全性等方面考虑,促进高校户外运动课程更好的开展。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Z].教育部,2002.
[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Z].教育部,2003.
[3]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野外生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柴松,王洪武.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指南[M].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
[5]张惠红.体育课程资源系统理论的构建与开发案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