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策略①

2015-12-04 16:00:50许岩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4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情绪

许岩

(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江苏徐州 221116)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高度关注,从而使得存在一些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及时得到帮助,避免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制约学生今后的发展。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来调节学生的身心矛盾,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样才能够为社会提供素质型的人才。但是,在具体实施上,措施的代价和措施的有效性往往不成正比。为此,探索轻松的,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身心水平的策略显得非常必要。本文结合体育的特点,探索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策略。

1 心理健康的几个主要方面

1.1 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你怎样的态度对待生活,生活就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你,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应该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将自己的智慧与精力应用在学习上,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无论在学习中遇到什么挫折都不盲目放弃,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学习,终会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达到自己的目标。

1.2 能够正确定位自我,了解自我的价值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需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可以把这个称为“自知之明”。只有正确地定位自我,了解自我,才能够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最大化的发掘自己的潜力,同时改正性格中的缺点,能够客观地面对生活,对于自己的不足不怨天尤人,对于自己的长处也不盲目自大,这才是心理成熟的表现。

1.3 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

如今我国的中学生中出现了很多内向的学生,这样的情况是极不正常的。心理健康的学生应该善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与同学、老师以及亲友和谐相处,能够倾听他人的想法,始终保持对他人的尊重,正确对待他人的短处和长处,这样才能与各种类型的人相处,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

1.4 能够良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因而情绪经常发生各种波动,而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面对容易引起情绪波动的各种事情,都能够良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自己的良好心态。具体说来,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产生挫折感,觉得悲伤或者愤怒或者忧愁,但是学生应该正确的对待这些情绪,不能让自己长期处于消极的情绪之中。长期处于消极的情绪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决不因一时冲动而违反道德行为规范,能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2 体育教学中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策略

2.1 鼓励中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

学生对于教学活动参与的程度越大,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的东西越多,因此应该积极鼓励中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我国的中学生普遍对于体育课上存在错误的认知,这是我国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虽然体育在我国的中考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毕竟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因而学生更愿意将精力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对于体育这不是太热衷,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对的,还要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借此来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先行改变学生的观念。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以及其他的各种个性。站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体育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自身的体质,而唯有拥有了更强的体质,才能够在面对更大的压力时坦然自若,能够迅速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及时舒缓自己的压力,达到心理和生理的愉悦。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体育教学,学生才更有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而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又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这样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2.2 利用各种活动或者榜样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体育教学一般没有现成的教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体育教学中就没有能够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材料。一般说来,体育课程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勇敢向前、团结向上、挑战自我、吃苦耐劳的心理素质。在进行球类教学中,很容易就能让学生领会到团结向上的力量,也能够让学生学会勇敢向前。而我国作为一个体育大国,我国的运动健儿们每年都会在各大国际赛事中为我国赢得无数的荣耀,而这些体育健儿们就是活生生的榜样,可以利用这些体育健儿的事迹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体育健儿在运动场上所表现出来的奋勇拼搏、挑战自我的精神,从而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2.3 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很多时候他们在乎的无非是成功与失败,想要让学生达到心理上的健康,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处理成功与失败的关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及时地改变自己的态度,增强中学生学习的成功体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体育竞技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利用体育竞技来教会学生如何去处理成功与失败,学生同样可以将处理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运用到其他的方面,从而增加中学生学习的成功机会。在体育赛事中,输和赢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如果不能够正确的处理输赢之间的关系,则很可能在输了之后一蹶不振,从此不愿意再参加体育赛事。也可能在赢了之后盲目自大,在接下来的赛事中受到打击。对待输的一方,教师需要做的,首先应该是肯定学生的行为,同时告诉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下次要改进。对于赢的学生,教师同样应该给予鼓励,因为赢了是学生努力的结果,但是不能因为一次比赛的胜利就盲目自大,对待任何事情都应该心怀谦虚与敬畏,这样才能够促使自己不断的向前进步。唯有养成了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的心态,才能够在学习的其他方面正确处理成功和失败,对待考试的成功不骄傲,对待考试的失败不气馁,以充足的精力来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2.4 培养中学生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由于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因而更加受到家长的溺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而且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下,如果学生一时不能完成动作技术或参赛失利以及遇到种种不顺心之事时,情绪很容易会发生波动,甚至会引起过激行为。因此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指导学生调控自己的心理,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要要避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具体说来,教师不妨教会学生冷静思考法:在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情绪处于较大的波动之中,此时不要做任何的决定或者是说任何的话,首先应该让自己冷静下来,在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之后再去思考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总结受到的经验或者教训。当然也可以先将这些问题搁置到一旁,不让这些问题影响到自己的心情,等过一段时间再去思考这些问题,可能效果会更好。

加强学生对于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更加灵活地适应环境的变化,面对各种挫折时也有较强的抗打击能力,这是帮助他们走向成人,达到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一步。中学生渴望成为成年人,那就要教会他们成年人是如何为人处事的,唯有让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才能够避免学生今后走上歧路。

2.5 改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教育氛围

体育课程多是在户外进行的,而这样的户外课程应该是的气氛活泼愉悦的,但是很多时候体育教师的氛围却非常沉闷,师生之间缺乏合理的交流,这样的教育氛围是不利于教学的开展的。

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处在不平等的地位,往往是一种类似上下级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可以说教师在学生面前是具有绝对的权威的,而在这种背景下,学生自然而然容易对教师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难以与教师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地位上的不平等,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是很融洽,课堂教育的氛围也很沉闷,不利于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

唯有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人格,倾听学生的思想,学生才能够更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在引导学生积极发展的同时,使得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应对各种环境的变化,增强了自身心理的素质。

3 结论

权威调查显示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存在很大的问题,针对我国中学生普遍处于不健康心理状态的现状,唯有采取各种措施来帮助学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得学生能够正确地定位自我、了解自我的价值,能够良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具有较强的抗打击能力,能够及时的适应环境,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具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学生才是未来国家的栋梁,是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能够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努力。

[1]康斌.深化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J].基础教育参考,2015(11):64-67.

[2]杨勤.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52-253.

[3]王大勇.新课改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促进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0):98-100.

[4]董俊,王大勇.浅谈学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6):96-98.

猜你喜欢
中学生心理健康情绪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中学生(2015年34期)2015-03-01 03: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