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体育场馆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5-12-04 16:00:50杨梅孙毅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4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体育设施体育场

杨梅 孙毅

(烟台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5)

烟台市体育场馆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杨梅 孙毅

(烟台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5)

体育场地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载体,体育场地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竞技运动水平和群众体育活动的普及水平。该文通过对烟台市体育场地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烟台市前五次全国体育场地统计数据进行对比,探索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和场馆自身存在的优劣,展现大众对不同运动项目、场地的喜爱程度,间接了解当前城市体育开展的效果及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烟台市 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 大众健身

1 烟台市体育场地现状

烟台市体育场地总数为10703个,其中标准场地6786个,六城区2464个;其他县市3534个。非标准场地4001个。六城区1113个,其他县市2888个,体育场地用地面积为23,163,826.24㎡,建筑面积1,029,923.00㎡,场地面积18,339,905.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84㎡。

1.1 各类型体育场地情况

烟台市标准体育场地室内场馆较少,共有834个,占烟台市体育场地总数的12.3%,这反映出烟台市体育场地的基础建设水平比较低,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需要。根据调查发现,一些高规模、现代化的体育场地太少,特别是衡量一个城市比赛体育场地条件最重要的几项指标——大型体育场、体育馆等数量太少(共7个),严重地影响到烟台市乃至山东省承担各类国家级综合性运动会的能力。烟台市人口有698万,全市现有大型体育场馆7个,甲级体育场(观众2.5万座以上)、体育馆(观众席6千座以上)少。

1.2 各系统体育场地的情况

截止到2014年8月4日,烟台市体育场地总数为10703个,其中标准场地6876个,六城区2464个,其他县市3534个,非标准场地4001个。据统计,中小学体育场地数量(2636个)最多,占烟台市体育场地总数的38.8%;高等院校有465个,占烟台市体育场地总数的6.8%;中专中技有88个,占烟台市体育场地总数的1.3%;体育系统有86个,占全烟台市体育场地总数的1.3%;其他教育系统单位有20个,占烟台市体育场地总数的0.3%;其他系统有3491个,占烟台市体育场地总数的51.4%。烟台市的体育场地面积为18,339,905.00㎡,其中体育系统占了1.6%,而教育系统占29.72%(高等院校、中专中技、中小学和其他教育系统单位),其他系统占68.7%;建筑面积1,029,923.00㎡,体育系统占29.1%,教育系统占24.8%,其他系统占46.1%;用地面积为23,163,826.24㎡,体育系统占3%,教育系统占28.05%,其他系统占69%。可见,体育系统的场地面积在总量上少于教育系统,主要原因是体育场地是各类学校不可或缺的资源,而烟台市各种学校数量众多(以中小学居多),因此教育系统的体育场地占了烟台市体育场地数量的47%,远远高于体育系统。但就其用途来看,教育系统的场地主要还是为了体育教学,而看其单独的场地规模和质量,还是难以和体育系统的场地相并论。

1.3 体育场地的管理单位情况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体育场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有前所未有的突破,同时,国家也大大增加了对体育建设的投资,进一步完善了体育的建设体系。

1.3.1 烟台市分单位类型体育场地状况

事业单位的场地数量最多,就有3,174个。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室内体育设施数量、场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都最多,同时事业单位的室外体育设施数量也最多。行政单位是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和指挥;而事业单位和企业是为了社会的公益目的从事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活动。这就体现了这三者体育建设的差异。除此之外,烟台市分单位类型体育场地的收入和支出基本均衡,展现了体育场地建设的稳定发展。

1.3.2 烟台市分单位类型体育场地投资状况

烟台市分单位类型体育场地总投资金额为262,224.0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总额就达到了150,239.00万元,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占总体的比例最高。体彩公益金对事业单位给予的投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来看,事业单位和企业的财政拨款、单位自筹和社会捐赠占的比重都最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一批质量好、层次高的场地逐渐发展起来。体育场地融资不断多样化,场地从业人员和观众席的不断增加,也大大促进了体育场地管理的规范化。

1.4 过去10年全市各类体育场地的建设与投资情况

过去10年烟台市场地数量逐渐增多,财政拨款中的体彩公益金的拨款数额也越来越大,社会力量也积极加入到体育场地投资建设当中。其中2013年场地数量为950个,为近10年最高。2006年财政拨款总额为54089万元,拨款最多。体彩公益金在2012年拨款为695万元。社会捐赠在2011年为335万元,虽然占比重不大,但处于持续增长的态势。

1.5 体育场地的运营情况

1.5.1 烟台市体育场地总体的开放情况

不开放的场馆为2387个,部分时间开放的场馆个数为1124个,全天开放的场馆个数为3281个。由此说明,烟台市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状况,1~90天/年开放的场馆为177个,91~180天/年开放的场馆为533个,181~270天/年开放的场馆为414个,271天以上开放的场馆为3281个。

1.6 大型体育场馆基本情况

国民体育锻炼意识薄弱,城镇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其中,体育馆场地面积为6000m2,参与从业的人数为21人,但国家所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多,平均4.17万元/m2标准进行维护,且观赏席位少。体育场虽占地约占总数的90%,参与从业的人数只有70人,直接的反映出管理结构的不完善,浪费了资源,增加了国家财政方面的负担。间接反映出烟台本市公他单位的捐助。举办比赛成本高,观众席位少,观赏票价高,不利于调动国民的体育消费意识。大型体育场馆一共包括8个,其中体育场有4个,体育馆3个,游泳馆1个。从场地开放时间的角度分析体育场地开放总面积为54000m2,体育场开放时间为53200m2约占总面积的98.5%,体育馆仅占1.5%。由此可见体育馆的开放程度与其场地数量不成正比,存在一定资源浪费问题。从周开放时间与全年健身班数量和人数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场馆的开放时间与健身班数量和人数不成正比,体育场的周开放时间为121h,占总时间35.1%。体育馆开放时间占时间的46.7%,健身班数量却分别占总数的36.6%。游泳馆的周开放时间仅为总时间的18.3%,健身班的时间却占总数的44.7%。直接反映出游泳馆很受大众欢迎。体育场和体育馆虽然开放面积开放时间远大于游泳馆,但是周健身班数量和健身班人数,却高于他们50%,重要原因是它们的健身项目、娱乐项目过于单一,使得公民没有兴趣没有积极性去参与锻炼,这也是造成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

2 2014年烟台市体育场地发展取得的成绩

(1)各县市区政府在实施城镇规划中,新建了一大批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设施。这几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烟台市体育公园体育馆、游泳馆、招远市体育场等体育场是全国一流的体育比赛场馆,可承接国家级以上的训练和比赛。

(2)各个学校也改造了大批体育设施,中小及民办学校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学校体育设施档次得到提高。如长岛中学体育场、海阳新元体育场,建成了塑胶跑道与人造草坪,同时兴建了3片室外塑胶篮球场,一些中学还建成了篮球训练馆、羽毛球馆等设施。

(3)民间资本注入体育产业。近年来,不少企业瞄准体育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新建了许多具有时代特点的体育设施,如莱州东方奥体全民健身中心、烟台英派斯健身俱乐部、海阳市林山滑雪场等等,还有不少温泉浴池等休闲场所,宾馆、饭店、会议中心、渡假村、社区等大都配套建设了一些运动场地与设施如:游泳池、乒乓球房、羽毛球场等健身场地。

(4)企事业单位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企事业单位将广大职工的身体素质列入重要议程,如开设小型体育场地、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加大了体育场地及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如烟台晖铜业有限公司、长岛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烟台飞龙集团等单位都投入了巨资建设篮球场、乒乓球馆、健身中心、室外健身路径活动区等体育设施,甚至有些场地还可以承办国家级比赛。

(5)体育彩票公益金的有效利用,促进了健身网络初步形成。现遍布全市的健身路径有3818条,城区90%以上的社区安放了健身路径。现有体育部门的场馆单位,经过改造也增添了许多健身设施,使这些场地逐步成为区域性的群众健身中心。

3 烟台市体育场地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城乡之间体育场地发展不均衡

不同地区经济的制约,导致市与乡村及周边体育发展的差异。而我国与世界上的大部分发达国家相比,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在体育场地中占的比例都大。国家给予公共体育设施资源不足,特别是乡村的体育场地严重缺乏,这体现在政府在财政方面分布的局限、不平衡性。这也导致了部分场馆建设不符合我市要求的现象。

3.2 对外开放程度低,管理体系不完善

根据这次普查情况发现,烟台市体育场地的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大型体育场馆经营不善和管理漏洞时有发生;经营管理过于传统,体制不健全,导致体育场地不能真正做到“公益性”。一些闲置体育场地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善,严重的影响到场地的开发和使用;另外,一些部门领导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做到“为民所思”“为民所做”,造成资源极大浪费。

3.3 场馆资金来源途径单一,新兴的体育项目场地较少

各大体育场馆的管理经费大多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很少资金来源于单位自筹、体彩公益金、社会捐助等,这样造成国家经济负担过于重负。大多体育场馆分布着城市的学校,事业单位、公园,工厂重试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接触较少,从而积极性不高。另外,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国内外体育的发展,比如:高尔夫球、保龄球、攀岩等贵族运动涌入我国,公民对之也及其渴望。

3.4 部分场馆无法满足市民需要

由于缺乏相应经济学人才和管理层人员进行运营,造成管理制度过于陈旧,体制管理存在某些纰漏,所以大部分的场馆的经营情况都不怎么乐观。烟台市游泳馆的数量少,单周健身班数量和健身人数却远远高于体育场和体育馆,无法满足市民需要。同样,场馆接纳的人员过于多,必然给场馆的秩序管理,卫生清理,学员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4 今后烟台市体育场地发展的方向与对策的建议

4.1 建立公益性网络平台,完善管理体系

加强体育场地的开发和利用,根据地域范围或人口数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可分为4个层次,即建立城区级、居民小区级、街道级的“全民健身中心”;今后应大力发展市级的大型“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主题公园”等。另外,引进相应的经济学人才,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安排好每一环节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相应培训。

4.2 加强乡镇体育经费的投入

根据不同地域的乡村实际情况,给予体育设施经费的投入,建设适合当地体育是设施,大力宣传全民建身,大众体育,终身体育的重要性。派遣相应的体育指导员下乡进行指导,使其不只局限于城市,加大村民对体育的了解。所以拓宽体育的融资渠道,能大大减少国家压力,获得收入来源,使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成为一种循环状态。

4.3 体育场馆应进行全面升级

根据烟台市的文化、经济、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需要对现有的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对一些规模太小,设备落后利用率又低的场馆进行拆除或者改造,注入新鲜血液。也可以征求市民的兴趣爱好,重新规划一下不常用的体育场馆,使得比赛集中于部分场馆,将空出来的体育场馆开放于公民。另外,学习国外先进体育体系,引进新兴体育项目。加大像游泳馆、网球馆、羽毛球馆等这些受大众欢迎的体育场馆的开发。

4.4 加强体育宏观调控,深入微观法则

通过完善、制定相应的法规来促使监督相关部门建立有利于体育场馆设施器材对外开放、合理运营的规章制度,并使其可以贯彻落实到社会最底层。对法规加大贯彻力度,要求规定在社会体育学校体育普及和终身体育的贯彻不造成影响的前提之下去达到社会需要,实现公益行将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

[1]姜同仁.我国两次体育场地普查情况的比较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2):116-119.

[2]郭敏,刘聪,刘买如,等.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2):12-16.

[3]张玉超.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3):16-19.

G882

A

2095-2813(2015)08(c)-014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4.146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体育设施体育场
数读
Two Funny Men
去体育场所时如何防疫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运动(2016年12期)2016-10-21 00:35:46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山东青年(2016年3期)2016-02-28 14:25:46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
当代经济(2015年20期)2015-04-16 05:57:21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