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①

2015-12-04 15:00刘志德山东省新泰市汶南镇第二中心小学山东新泰2712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素质游戏体育

刘志德(山东省新泰市汶南镇第二中心小学 山东新泰 271200)

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①

刘志德
(山东省新泰市汶南镇第二中心小学山东新泰271200)

游戏是体育比赛的雏级形式。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的角度,对中小学体育游戏的特点、功能、分类与课程安排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体育游戏是中小学体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手段,具有趣味性、规则严密性、全面性与可变性、教育实用性等特点和功能,应依据中小学生骨骼肌肉特征、心肺功能特征、神经系统特征和个体体质差异,合理安排运动量与运动强度,控制好活动时间和休息时间,引用形象有趣、生动活泼的游戏内容,并采用直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中小学生身体锻炼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的锻炼,进一步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中小学 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 生理特征 身体素质

当今中小学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其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和基本活动能力全面发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活泼开朗、勇敢顽强、富于创造的精神。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能较好的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完成身体锻炼的任务。体育游戏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和运动价值,是集愉悦身心、锻炼身体、开发智力以及促进学生们的交流与合作为一体的多功能性的体育教学方式,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对学生的不同身体部位进行全面的锻炼,为学生以后进一步的开展体育活动打好良好的体质和技能基础。所以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应采取更多的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法,这样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索性,让学生们在轻松游戏的过程中,既达到了身体锻炼的目的,又能在游戏的同时提高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文章就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功能、分类及课程安排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小学体育工作者更好的运用体育游戏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为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具体实施方法,采用在图书馆查阅有关书籍和文献,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资料的方法进行查询、整理。

1.2逻辑分析法

结合文献资料,运用归纳、类比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所研究对象和问题进行逻辑归纳整理,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从而得出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体育游戏的概念

体育游戏来源于生产、生活和实践,融合体力发展、智力发展、身心娱乐为一体。早期人类的游艺行为与当今的体育活动在起源上紧密相连,部分体育运动项目源于民间游戏。在信息社会化、健身器械现代化的今天,伴随人们对体育游戏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体育游戏仍被广泛应用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大众性群体活动中,成为促进体育运动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故体育游戏的本质属性中既有游戏的特点,又有体育的特征。该文对其本质属性概

括为: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性情为目的的一种现代游戏方法。作为教学方法之一,体育游戏的设计应该包括:游戏名称、游戏目的、游戏方法、游戏规则、游戏结果、场地器材等部分组成。

2.2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特点与功能

2.2.1锻炼身体的特点

体育游戏是一种全面锻炼身体的有效手段,不同群体、不同个体的身体素质差异决定了体育游戏存在不同的运动方式,其对中小学生具有特殊的锻炼价值,并通过合理设置场地器材,合理组织游戏队形,因人而异设计动作难易程度和运动量,使中小学生在安全的条件下参加游戏活动。可见,体育游戏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身心锻炼活动,经常参与体育游戏,对改善人的生理机能、发展身体素质和提高中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等效果显著。中小学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养成正确的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有利于生长发育。因此,体育游戏是中小学体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手段。

2.2.2趣味性

趣味性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更乐于接受教学内容,体育游戏的娱乐性能够使参加者轻松、自由、平等地参与体验,使其把注意力集中于活动过程的乐趣上,拥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心理功能得到发挥,从而使中小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某种欢愉,满足学生对娱乐的需求。在中小学生的角色游戏中,特别是能够从心理的角度体验到暂时解脱自我,将自己变成“别人”或某种事物的新奇与快乐,而且中小学生都乐于自己的能力得到表现,让别人了解和看到自己的体力、技能与智慧,并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赞扬、尊重与爱恋。体育游戏亦调节中学生的生活、振奋精神、消除学习带来的疲劳,使人得到积极性休息。

2.2.3规则严密性

任何运动项目、运动形式都具有一定的游戏或比赛规则,体育游戏也不例外,学生公平竞争于均等的规则和条件之下,但是规则不宜繁琐、复杂,否则易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影响其创造力和个性发展。体育游戏都是集体进行的,能有效的缓解或减少学生们焦虑、害怕、孤独、反感等不良的个性心理。学生们通过游戏活动相互交流,游戏中厉行保护与帮助,增进团结友爱,并能在相互保护与帮助中增长与他人配合与合作的知识与技巧。因此,游戏中要力争使所有的学生都处在运动中,使其在较短而又统一的时间内得到较充分的活动。

2.2.4全面性与可变性

体育游戏能够全面的锻炼身体,体现在体育游戏将人的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攀、爬等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同运动教育有机融为一体。学生群体的整体现状,身体素质、智力发展特点,或教学大纲的特殊需求,都要求游戏动作和内容作适当调整。如可选择器械,亦可徒手;道具尽量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跑、跳、投、攀、走等动作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是变通变化的。另外,体育游戏可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与他人交往要遵循道德规范,也是加速青少年社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2.2.5教育实用性

体育游戏是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体活动,按一定的行为规范展开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机智勇敢、热爱集体和团结友爱的风范。这样不仅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利于健身防病及调解紧张的学习节奏与气氛,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从而实现终身体育意识、习惯的塑造与形成。体育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优良品德,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中培养与提高学生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2.3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分类与安排

按中小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分类,可以把体育游戏分为行走类、奔跑类、跳跃类和负重类等游戏。按照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分类,可以把体育游戏分为力量类、速度类、耐力类、灵敏类和柔韧类等,这是以活动中对提高和发展某项身体素质能产生作用为划分依据。把游戏与提高体能直接结合,可以了解活动中动作产生的直接作用。但中小学生体育锻炼首要的任务是发展灵敏性、速度和柔韧性,因此应以灵敏类、速度类和柔韧类的游戏为主体。

体育游戏可安排在课的准备部分,用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兴奋性,尽快进入上课状态,如各种“报数、反口令、跳马过关、抬木人”等游戏。也可安排于课的基本部分,结合教学主要内容,选择有效的游戏内容和组织形式,或教师自己创编游戏,未完成课的主要任务服务。譬如,为了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把技能形成时身体所要达到的高度、力度、远度、准确性、稳定性、动作节奏性、动作熟练性等作为游戏的内容。游戏还常安排在课的结束部分,通过物理和心理的形式,起到放松和恢复的作用。

3 中小学生生理特征与体育游戏的运用

3.1中小学生骨骼、肌肉特征与游戏教学

中小学生骨弹性和韧性较好,关节活动范围大,灵活性和柔韧性好,不易骨折。但骨的坚固性差,硬度小,因而承受压力和拉力的能力远不及成人,容易在过大外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和变形。关节的牢固性与稳定性也比成人差,在外力作用下,容易脱位和损伤。因此,在进行体育游戏教学时,应该避免长时间单纯进行非对称性的练习和静止用力练习,避免过量负重练习,在进行发展力量性、对抗性游戏时,应控制一定的强度和时间,做到强度密度适中。中小学时期肌肉水分多,蛋白质和无机物较少,肌肉的横断面积较小,肌纤维较细,肌肉收缩的有效成分少。因此,肌肉力量和耐力远不及成人,容易造成疲劳,但是恢复起来比成人快。此时期不能急于练习肌肉力量,因此在教学中应合理安排游戏的运动时间与休息时间,避免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游戏。

3.2中小学生心、肺特征与游戏教学

中小学生心脏重量和容量较小,心肌还在不断发育中,心肌纤维短而细。肌纤维之间的间质较少,心脏收缩力弱,每搏输出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高,植物性神经对心脏的神经调节机能还不稳定。运动时主要依靠增加收缩的次数来增加血流量。因此在进行体育游戏的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骨龄特点,控制好间歇时间,憋气和静力性的游戏不易过多,运动强度和时间适当,以防造成心肌疲劳。中小学生胸廓狭小、肺容量相对较小,肺泡壁的弹力纤维和肺泡数量较少,气量狭窄,呼吸时的弹性阻力和气道阻力都大,呼吸深度浅。通过运动锻炼,能够促进呼吸系统的发育,提高血液循环功能。要根据学生呼吸快、浅、低的特点,尽量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耐力练习,多采用以有氧活动为主的游戏内容,多做有利于促进胸廓发展和提高呼吸技能的体育游戏(如球类游戏等),并注意在游戏中指导学生掌握运动和呼吸的配合,学会深呼吸。

3.3中小学生神经系统特征与游戏教学

由于中小学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比较灵敏,表现在好动活泼,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但兴奋性容易扩散,动作不够协调和准确,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低,持续时间短,容易疲劳。可见神经系统的灵敏度高,带来物质代谢提速,合成速度较快,致使恢复速率同时提升。常见的现象是,学生往往没等教师讲解结束就跃跃欲试,提前进入战斗状态,此属典型的前期神经反应,兴奋与抑制不均衡所致,教师应合理加以引导,尽量引用形象有趣、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并采用直观、多样化的手段,在游戏时间和强度上做到适度,达到既有兴趣又不易疲劳。

3.4中小学生专项素质与体育游戏中的运用

3.4.1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的发展

力量素质是人体进行体育运动的基本素质之一,7~15岁中小学生伴随着年龄增长其力量素质逐步提升,女童腹肌力量主要在此阶段发展,并于14岁达到最高水平。因此可在这一阶段适量运用一些发展身体力量的游戏来进行体育教学。而速度素质在所有素质的发展中是最早开始的,研究发现,速度素质在11~14岁增长最快,14岁以后肌肉收缩的速度将有所下降,提醒我们中小学时期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敏感时期,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因此在此年龄段应该多以速度型的体育游戏为主。

3.4.2耐力素质和灵敏素质的发展

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中小学生有氧耐力较其他素质提高要晚一些。中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有氧能力,对一般耐力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况且,其灵敏素质是随着年龄增加而持续增长,空间精确定向,对动作空间分化能力在8~11岁增长最快,12~16岁速率变异幅度较大。可见,充分、合理利用灵敏类游戏是此阶段发展学生灵敏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柔韧素质在中小学期变化较小,基本趋于稳定状态,中小学生的柔韧练习是为打基础服务的,因此在中小学时期应打好柔韧素质的基础,可以进行一些柔韧类游戏加以强化和巩固。

4 结语

作为一种特殊的身体练习和教育手段,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并具有不可替代的引导和辅助作用,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教学任务,创新游戏教学方法,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游戏的规则和纪律,杜绝恶作剧现象,避免伤害事故发生,使每个游戏达到预期目的。在中小学“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下,通过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相结合,科学运用这一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为重要途径的活动内容,必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锻炼效果,推动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进而弘扬这一特殊的体育文化。

[1]刘福林等.体育游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2]体育游戏教材编写组.体育游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3]杜尚勇.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9,19(3):93-94.

[4]盛昌繁.激发体育兴趣的技巧[J].体育教学,2010,17(4):32-34.

[5]陶志翔.体育游戏介绍[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G80

A

2095-2813(2015)01(b)-0084-02

刘志德(1972,8—),男,汉,山东新泰人,大学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素质游戏体育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素质太差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我们的“体育梦”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