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骥 (江苏省镇江市第三中学,212001)
关注“技术+体能”组合教学中影响课堂“高效”的因素—观“八年级鱼跃前滚翻”视频课有感
于骥 (江苏省镇江市第三中学,212001)
各类教材都有其不同特点,在每个水平段中根据学生特点和能力水平应该准确定位,寻找到合适的起点展开教学。对于同一类教材在不同水平段定位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也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比如,体操教材中滚翻类的教学,在以“学生基本活动能力”为主要发展目标的水平一、水平二等水平段(小学学段),应该以“简单的垫上前后团身滚动”作为单元教学的开始和起点,逐步过渡到多种形式的滚动(前滚翻、后滚翻和滚翻组合等练习)。而对于以“体验和初步掌握技能”为学习特点的水平四(初中学段)的教学中,体操滚翻类教材的教学起点应该是“掌握前滚翻、后滚翻等基本滚翻技术动作”。由这些简单的滚翻技术动作开始,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和学习“远撑前滚翻、鱼跃前滚翻以及以不同动作开始或结束的滚翻组合”。
通过课题和视频可知:本课是“鱼跃前滚翻”教学单元中的“复习课”。视频中技术教学开始阶段很多学生复习的滚翻动作都不是教师要求的“鱼跃前滚翻”,而是“前滚翻”或“远撑前滚翻”。由此起点展开的技术教学中,学生也多是以“前滚翻”或“远撑前滚翻”的动作完成各环节的学习体验。视频中学生的练习情况反映出教学对象(学生)的技术学习“起点”偏低,这也导致了本课技术教学的“目标达成率”也偏低了一些。因此,本课若将技术学习“起点”定位为“复习远撑前滚翻”或“学习鱼跃前滚翻”可能更为合理和准确。可见技术教学起点不合理,定位欠准确,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学习效率。
“发展学生体能”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体能练习的效果是评价课堂“高效”与否的重要指标。“高效课堂”中的体能发展应该是有明确目标和针对性的。通常教师在设计体能练习时,会从“专项素质体能练习”和“补偿性体能练习”两方面进行考虑和选择。很多教师会首选“专项素质体能练习”,因为这是帮助学生完成技术学习的能力保障。也有教师重视学生体能的全面、均衡发展,会在教学中根据技术教学的特点,安排“补偿性体能练习”。从单元教学来看,体能练习的设计与安排应该在保证学生体能得到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提高专项体能。
本课有目的地设计和安排了“兔跳”、“鸭子走”、“弓步走”、“收腹跳”等多个发展腰腹力量和下肢力量的体能练习。其体能发展目标和设计意图非常明确。从体操滚翻类教材的特点来看也是有一定针对性的。但从视频中可以看到,教师对于每一个练习的具体做法和要求只是进行了简单的示范和提示,而学生在每一个练习中的完成情况,如:“收腹跳动作是否正确、到位”“弓箭步”“鸭子步”的动作幅度、完成速度如何更有效等一些实际教学过程中生成性的问题,教师却没有加以关注。尤其是当体能练习质量开始下降的时候,教师缺少应有的提醒、指导和帮助。仅靠学生的自觉性去完成体能练习,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很难保证“有效”的,那么“高效”的可能性相对而言就低了。
首先,根据本次研讨活动提出的“技术、体能、应用”这一主题,视频中很多环节体现出教师的仔细思考和精心设计,如:教师设计了“兔跳”这一练习环节。由视频可知,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模仿,解决“蹬摆有力”的问题。而鱼跃前滚翻技术动作中的“鱼跃”(即向前上方跃起腾空)是区别于“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的主要技术特点,也是在复习课中让学生着重体验的主要动作。通过视频可见,“兔跳”是将鱼跃前滚翻动作中的“鱼跃”省去。学生重复练习的动作是深蹲跳和双臂支撑。这样做,体能是得到发展了,但是否会对学生掌握“鱼跃前滚翻”技术动作产生影响或干扰呢?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也没有设计相关环节或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体验“鱼跃”,所以学生未能在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的基础上有“鱼跃”的技术突破。因此,该环节的“技术+体能”组合教学从效果来看需要进一步思考。
其次,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将“复习滚翻动作技术”和“力量练习”组合在一起实施课堂教学。在每一次技术学习的开始或结束部分设置了不同的发展力量练习。从形式上看,练习方法丰富了,练习手段多样了,练习气氛活跃了。但如果从学生学习和掌握鱼跃前滚翻技术的角度来看,在完成多个力量练习后,学生带着肌肉的“疲劳感”去完成对身体控制要求较高的鱼跃前滚翻或远撑前滚翻等技术动作是否合理,这也是值得探讨。另外,本课教学对象为水平四的学生。其注意力的保持、分配能力是否能够适应“技术学习+力量练习”的反复变换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如此组合,技术教学与体能练习二者之间是否会有相互影响甚至“负迁移”?这不光决定了课堂的“高效”与否,对于体操类教材来说,设置有可能出现学生因身体能力或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够而导致的动作变形、失误甚至伤害事故的发生。这些还值得大家进一步思考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