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艳+杨先义+罗永猛+余刚国+李永荷+裴双俊
摘 要:对5种不同间作模式(魔芋、玉米、烤烟、马铃薯、不间作)的早实核桃幼林地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间作作物对早实核桃幼林地径和枝梢数有极显著影响,对保存率、树高、冠幅、挂果率有显著影响。最优间作模式为魔芋和马铃薯,其次是烤烟,最差的间作模式为玉米。间作作物高度过高,对早实核桃幼林冠幅、枝梢数、挂果率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核桃;间作;生长
中图分类号:S664.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12.022
Effects of Different Intercropping Patterns on Growth of Early Bearing Young Walnut
ZUO Yan,YANG Xian-yi,LUO Yong-meng,YU Gang-guo,LI Yong-he,PEI Shuang-jun
(Bijie District Forestry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Bijie,Guizhou 551700,China)
Abstract:The growth of early bearing young walnut intercropped with four different plants including konjak, corn, tobacco, potato were studied, compared with the growth of non-intercroppingone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pattern of intercropping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ground diameter and branch number as well as preservation ratio, tree heights, tree crown and fruiting rate. The growth of early bearing young walnut intercropped with konjak and potato was the best, tobacco followed and corn the worst. The over-height of intercropping plants would inhabit the tree crown, branch number and fruiting rate of early bearing young walnut .
Key words:Juglans regia L.;intercropping;growth
核桃(Juglans regia L.),别名胡桃,系胡桃科(Juglandaceae)核桃属(Juglans Linn)植物[1],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树种,核桃原产于中国,分布范围广袤,栽培历史悠久,因其核仁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和用途多样而跻身于世界四大干果之列[2-6]。贵州省是我国的核桃主产区之一,核桃在贵州省的发展迅速[7]。贵州省的核桃产地主要在毕节地区,占全省核桃资源的50%以上[8]。近年来,核桃一直是毕节市发展农村经济、引领广大农民快速致富和拓宽致富渠道的重要产业,核桃栽培技术也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已由过去的半放任状态逐渐向科学管理方向转变。然而,人多地少矛盾的存在,使毕节市广大林农在种植核桃时往往采取林农间作, 常因农作物选择不当导致核桃产量与品质难以提高,为此,笔者选取毕节市常种农作物,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早实核桃幼林地进行间作试验,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早实核桃幼林生长的影响,从而为毕节市核桃农林间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核桃基地,海拔1 689 m,出露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其次为砂页岩、紫色砂页岩等。土壤为黄壤、微酸性。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日照1 231 h,气温13.09 ℃,降雨量1 129.04 mm,无霜期266 d,森林覆盖率38.7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0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3 ℃。极端最高温32.8 ℃,极端最低温-9.5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适合于多种农作物和动物的生长、繁衍。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倒春寒、春旱、伏旱、秋季低温冷雨和冰雹、暴雨等。
1.2 供试材料
试验林为2011年12月造林,造林品种为黔林核1号(早实露仁核桃),苗木为1年生实生苗,造林密度4 m×6 m,采用穴状整地,整地规格80 cm×80 cm×80 cm,每穴施25 kg农家肥和1 kg P肥作为基肥,间作时留直径1 m的圆形空间。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为400 m2(即每个处理17株)。林间间作魔芋、玉米、马铃薯、烤烟等作物,均为本地常种品种,常规种植;对照组不间作。
1.4 数据调查
造林完成后,经过1年的管理,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进行间作试验,并于2014年10月测定各小区内保存率、树高、地径、冠幅、枝梢数,树高和冠幅用直尺测量,地径用游标卡尺测量,同时统计各小区内核桃挂果株数,测量挂果率。
1.5 数据分析
数据调查完成后,采用Excell和SPASS13.0软件进行处理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间作模式对早实核桃幼林保存率的影响
间作作物对早实核桃幼林保存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间作作物后,保存率均有所提高,其中以间作魔芋、马铃薯和烤烟最好,保存率分别达到了90%,89%,87%,与不间作80%的保存率相比有显著差异。经调查发现,间作后,由于加强管理,如及时清除杂草等,且因为有间作物,幼树不易受人畜等的破坏,所以保存率较不间作相比,有显著提高。
2.2 不同间作模式对早实核桃幼林生长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间作模式早实核桃幼林在地径、树高、冠幅和枝梢数的表现均不同,以间作魔芋和马铃薯最好,烤烟次之,间作玉米表现最差。通过方差分析可看出,不同间作模式对树高、冠幅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对地径、枝梢数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从对地径的影响来看,以间作马铃薯地径生长最大,平均达1.88 cm,其次是间作魔芋、烤烟,间作玉米地径最小,平均地径仅1.49 cm。经多重比较,间作马铃薯与间作烤烟、玉米、不间作和间作魔芋、烤烟与间作玉米、不间作地径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余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
从对树高的影响来看,最高的为间作马铃薯,平均达189 cm,其次是魔芋、烤烟和不间作,间作玉米地径生长最慢,平均地径仅170 cm。经多重比较,间作马铃薯与间作玉米、不间作和间作魔芋与间作玉米对树高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余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
从对冠幅的影响来看,间作魔芋的冠幅最大,达1.0 m,其次是间作马铃薯、烤烟和不间作,间作玉米冠幅最小为0.5 m,仅为间作魔芋冠幅的50%。经多重比较,间作魔芋与间作烤烟、玉米、不间作和间作马铃薯与间作玉米、不间作冠幅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余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
从对枝梢数的影响来看,枝梢数最多的是间作魔芋和马铃薯,平均有8枝,其次是不间作、烤烟,间作玉米枝梢数最少,仅3枝。经多重比较,间作魔芋、马铃薯与间作烤烟、玉米间存在显著差异,不间作与间作玉米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余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
可见,随着间作物高度的增加,对地径、树高、冠幅、枝梢数均有不利影响,当间作物高度(如烤烟、玉米)超过核桃幼林树高时,由于间作物的遮挡,致使幼林生长空间不够,无法获得充足的光照、水肥,严重影响早实核桃幼林的生长。
2.3 不同间作模式对早实核桃幼林挂果率的影响
刘铁东等[9]在研究玉米的种植方式与光合生理特征的关系时提出:作物的光合特性受冠层结构调整,而种植方式是影响冠层结构的重要手段,进而影响结实。间作作物对早实核桃幼林挂果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其中间作魔芋和马铃薯的挂果率最高,分别为38%和37%,以间作玉米的挂果率最低,仅有11%。多重比较发现,间作马铃薯、魔芋与间作烤烟、玉米对挂果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其余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由此可以看出,间作物高度导致的光照条件,对核桃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有显著的影响,这与前人的研究相一致[10-11],
3 结 论
合理间作对促进核桃幼林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早实核桃幼林地,采取合理的间作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林地生产力,更可以通过以耕代抚和以耕代管,达到提高幼林地抚育管理水平,在提高了核桃幼林的保存率的同时,对核桃生长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选择间作物时,应选择马铃薯、魔芋等矮杆作物,不选择玉米类型的高杆农作物。
参考文献:
[1] 郗荣庭.中国核桃[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54-56.
[2] 郗荣庭,张毅萍.中国果树志·核桃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1-18.
[3] 王敏,周应书,谢永贵,等.核桃嫩枝扦插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60-12987.
[4] 韩华柏,何方.我国核桃育种的回顾和展望[J].经济林研究,2004,22(3):45-50.
[5] 吴国良,刘群龙,郑先波,等.核桃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果树学报,2009(4):539-545.
[6] 贾晓东,王婵,莫正海,等.美国山核桃与浙江山核桃果实品质的比较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3):28-31.
[7] 曾庆良,郝菊海.核桃新品种及高效嫁接技术示范初报[J].林业实用技术,2009(7):55-56.
[8] 罗永猛,李永荷,杨先义,等.核桃属树木嫩枝扦插技术在毕节市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9):161-164.
[9] 刘铁东,宋凤斌.不同宽窄行种植方式下玉米穗位叶的光合生理特征[J].华北农学报,2014,29(1):117-121.
[10] 梁华,彭立健. 不同间作模式及管理措施对核桃幼林生长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2007(1):54-55.
[11] 张金平,郝蓬莱,韩新英. 农林间作对核桃幼林生长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2012(3):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