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小城漂游记

2015-12-03 05:55李颖
中国国家旅游 2015年8期
关键词:合浦北海

李颖

北海大热。

热在灿烂炙热的日晒,热在千年古城的温度,热在客家人的好客,也热在蓝色海湾的活力。海上丝绸之路的厚重历史,并没有让这个城市笼罩上沉闷的气氛,反而与北海人的日常生活融合一体,成就了让人细细品味的魅力。“漂”在北海,到处能感受到阳光的热辣与熨帖,而那城市深处仿若时间静止的浓浓人情味,那令人无限兴奋的斑斓海岛,本身就是一股穿透人心的迷人热浪。

北海给人的印象,多半是蓝水白沙、朝气蓬勃,其实,在充满度假感的阳光沙滩之外,这个城市也有厚重的一面。从两千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站,到近代商业贸易的繁荣,从近千座古汉墓,到混血的近现代建筑,沿着时间的脉络探索北海,它便不再是一张平板的观光明信片,而成为一个立体的、有源流、有故事的城。

西汉时,汉灭南越,划出南海、象郡交接的地方,设立合浦郡,“合浦”这个名称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版图上,它的含义是——江河汇聚于海的地方。而北海,到清朝才有文献记录:“北海埠地濒大海,古昔为泽国,后以积沙而成,相传此地原名古里寨。”合浦郡的管辖范围广大,西可至今广西钦州,东可至今广东廉江,包括徐闻、临允等港口重镇,以及今日的北海。有文献认为,西汉时期的古合浦,可大约理解为泛北部湾地区。

今日的合浦县,是当年古合浦郡郡治的所在地。作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船运港口,它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合浦曾经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占有重要位置。《汉书·地理志》有载:西汉初年,汉武帝平南越后,即派使者沿着百越民间开辟的航线远航南海和印度洋,经过东南亚,横越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的东南部,抵达锡兰(今斯里兰卡)后返航。这是最早、最详细的关于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记载。一句“自合浦、徐闻南入海”,让中国海上丝路的路径与源流都有了追溯的开端,而合浦就是这个原点,它所从属的合浦郡,也以保留下来的大量汉城、汉墓遗址,对自己“海丝始发站”的身份做了验证。

据专家考证,合浦原有古汉墓1000座以上,是广州、徐闻等其他与丝绸之路有关的港口城市古汉墓之和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出土的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物数以万计,仅在合浦望牛岭一地发现的一座西汉古墓,就发现了245件舶来品,其中凤凰灯、铜屋、三足盘属国家一、二级保护文物。

“没有城池哪有墓”。除了汉墓群,大浪汉城址、草鞋村汉城址等历史遗存,同样见证着2000多年前合浦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的辉煌。

大浪汉城址隐匿在合浦县城东北约13公里的石湾镇,由城址、城墙、护城河、建筑遗址及码头遗址组成,现在的大浪汉城遗址,只残存下码头和城墙——码头用于运输,城墙用于阻隔与组织。大浪汉城址在从明代开始的千余年里一直被废弃在荒野上,没有人为地增筑或破坏,城墙、城壕、码头等基本布局都保存了最初的外形和样式,是国内发现的保持最为完整的汉代县治之一。

草鞋村汉城址总面积近12万平方米,这里最初只是作为汉代古窑址被发掘,后因窑址内珍品众多,引起重视。像这样完整的、大规模的汉代手工作坊遗迹在国内并不多见,其丰富的遗存要素,是汉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兴盛的铁证,同时也彰显着这片土地历史的厚重。

海上丝绸之路时间表

兴起:西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

发展:三国至南朝时期(220-589年)

鼎盛:唐宋时期(618-1279年)

转折:明清时期(1368-1849年)

合浦古汉墓位于合浦县廉州镇东南3公里处。汉墓群的博物馆内展出了近年出土的文物,如铜凤灯、铜屋、珍珠、玛瑙、琥珀及陶屋、陶瓷等。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铜凤灯,造型是一只凤鸟扭头回望灯体,凤鸟双足并立,与弯垂落地的凤尾构成三角形支点,稳固地承托起灯体。凤背上置灯盘,凤口衔喇叭形灯罩,凤颈采用圆管套接,烛火点燃时,烟灰可通过灯罩纳入颈部烟管,导入凤鸟腹部,同时极好地控制了风向对灯火的影响,实用且美观,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与汉墓群博物馆一路之隔,是有近400年历史的合浦文昌塔,号称广西南部“宝塔之冠”。文昌塔是八角七层的叠式出檐楼阁式的砖塔,全塔由底向上呈锥状逐层收缩,挺拔俊秀,气势肃穆,闻名遐迩的古汉墓群就在文昌塔的地下,隐于黄土与密林之间。

从汉代起至20世纪80年代的两千多年间,北海一直隶属于合浦县,据《北海杂录》记载,“北海市”创建于道光中年,当年的“市”只是一个墟市,是渔农民会集做买卖的地方。1855年(咸丰五年),合浦设在南康的珠场巡检司移驻北海,标志着北海从渔农村向城市过渡,当时北海的“城”,其实只有三条街而已。

沙脊街、珠海路和中山路三条直街,东西走向,构建了北海城市的最初雏形,也佐证着北海往昔从海边往大陆腹地延展的生活痕迹。

“北海第一街”沙脊街,是三条街中最古老的一条,昔日是老城的中心,如今被重新规划成几条小路(近今中山西路)。清末,上岸渔民以及外来移民最早就是在此安营扎寨,它最初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安居置业,也反映出第一批老街居民的生活所向。

沙脊街宽三米,路面由花岗岩条石铺就,两旁是商住两用的骑楼,一楼店面做生意,二楼过日子。当年沙脊街五馆(酒、旅、烟、赌、妓)齐全,还有当时非常现代的基督教堂、爱群医院、电灯局,以及名噪一时的广州会馆。广州会馆冠冕堂皇,馆内建筑有若干个厅、堂、厢房和天井,十分气派,它对当时北海的慈善公益、文化教育以及医疗、消防等方面贡献甚多,能到此造访做客,是当时岭南商贾的身份象征。广州会馆是北海市区近代建筑规模最为宏大的民间公共建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北海商业贸易发展的兴旺。

沙脊街本身,就是北海老城商业繁华的最佳印证。短短数百米的骑楼,延绵的是一间接一间的商铺:洋货、土杂、日用、灯笼店、草席店、裱画店、首饰店,还有出租轿子的店铺,一应俱全。广成杂货铺历史悠久,主要经营自产的本地日用品,客似云来。据说,当年广成的客人络绎不绝,小二没时间整理收来的铜钱,就直接把钱扔在柜台后面的地上,待晚上打烊后再全体出动,趴在地上将堆成小山的钱币整理妥当,久而久之,柜台后面的大理石地板都被磕出了斑斑痕迹。荣昌隆经营的是从广州、香港、澳门购进的“外来货”,如自行车、缝纫机、家电、体育娱乐用品等,是当时北海最大、最兴旺的一间洋杂货批发、零售店。此外,沙脊街当时还有数间客栈、货栈和当铺,“北海第一酒楼”宜仙楼也出自于此,如今在这间百年酒楼临街的墙柱上,老字号的招牌还清晰可见,东西两面屋檐下的墙壁上分别写着“高等旅店,招待士商”和“宜仙酒楼,茗茶点心”的广告,字迹依稀可辨。1909年齐白石到北海,就下榻在当时商业最为繁荣的沙脊街。沙脊街如今被分成不同的小段,但其作为老城中心的地位一直没变。

另一条老街中山路,原本是一条牛车路,主要为城中居民提供生活服务。珠海路是老城区最年轻的商业街,离海边只有几十米远,最早原是一片平缓的沙滩,相比于其余两条直街,它的路面最宽广、地理位置最好,商业性质最为单纯、明显,当年的影响也最为广泛。今日,年轻一辈的北海人说起老街,大都单指这条珠海路。

1821-1927年间,珠海路自西往东,由大西街、升平街和东安街组成,作为中心的升平街长约200米,拥有众多商铺,也曾是珠场巡检、龙门协、水师行台、厘金长、常关和洋常委员公馆的所在地,是北海地区行政、商业的中心。

这三条直街与连接其中的数条小巷,构建成了当年的北海城。由于城市最初是由市集演变而来,以流通、融汇为主,不具备防御的职责,同时住户多为日夜行船的疍家人,陆地生活并非主流,当年北海并没有筑城以自卫,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城市。

虽然没有城墙,但老城内到处可见“闸门”,这也是北海的一大特色。咸丰末年起,为防范海盗,北海的大街小巷都安装了闸门,据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北海杂录》记载,当时北海城区的三条直街分段设闸,有15段之多,加上横街曲巷里的,统共有三四十个闸门。其中,升平街口的闸门“升平门”最有代表性。1928年街道拓建时此闸门被拆除,2006年修复老街时,在原升平街东端的地下挖掘到升平街的路碑、闸门石脚各一块,还有几十块路面石板。重建后的“升平门”,一边是现代生活、车水马龙,一边是老石板路和骑楼建筑群,一门之隔,犹如两个时空。

据说,当年广成的客人络绎不绝,小二没时间整理收来的铜钱,就直接把钱扔在柜台后面的地上,待晚上打烊后再全体出动,趴在地上将堆成小山的钱币整理妥当,久而久之,柜台后面的大理石地板都被磕出了斑斑痕迹。

清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后,英、法、德、葡、奥匈帝国、日、美、比利时等国相继在北海设立领事馆,各国商人和传教士也纷纷前来建立商馆、教堂、学校、医院等,北海旧城区以法国领事馆旧址为中心的1.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涌现出不少西洋建筑,穿插在民用的平房和商用的骑楼之中。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出版的《北海杂录》中,对“洋楼”已有记载:至1905年止,“总计北海大小洋楼共二十二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国领事馆”、“法国领事馆”、“德国领事馆”、“法邮政局”、“双孖楼”、“森宝洋行楼”、“税务司公馆”和“洋关外班洋员大楼”等8座。如今保留下来的建筑共有16处,从最早在涠洲岛上建立的盛塘天主教堂(1876年),到最后建成的北海主教府楼(1934年),类型齐全,风格各异,包括领事馆、教堂、学校、商馆、海关、医院、

信馆等。除教堂外,其他都是券廊式建筑,室内有壁炉,大多使用百叶窗、门。回廊外墙的券拱和雕饰线,是欧洲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墙体结构层次清清楚楚,具有立体感和较强的艺术效果。

大量西洋建筑集中建立,在中国西南地区甚是罕见,其中,北海关大楼、税务司公馆、“波楼”尤为具有时代特色,显示出北海当年特殊的海关身份。

1877年清政府在北海设立“北海关”,是广西四大关之一,北海关大楼是其办公之地。海关聘请了有经验的外国人担任税务司,税务司最初是租用民房居住,1883年搬进特意为他建造的洋楼,这就是北海有史以来建造的第一栋洋楼,人称“北海第一洋楼”,周围的花园颇有欧洲园林风味。

税务司公馆建立后的第22年,为集中管理在北海关务工的“洋员工”,在一个名为“崩沙口”(今新安街北端西侧的海关宿舍二区)的地方建了一栋面积约三千平方米的洋员大楼,是北海近代洋楼中规模最为宏伟的一座,呈长方形,共三层,仅拱窗就有80个。这栋楼旁边还建了一所俱乐部,外国人会在这里打桌球和网球,英文中称球为“波(ball)”,这栋俱乐部大楼便被称为“波楼”。

北海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海关大楼、税务司公馆和“波楼”位于市区东南部,互为近邻,在三栋楼上都可以看到西北方向货船进出港口的动态。

距离北海市区7公里的南边岭,当地人称“侨港”,有一个建筑面积超过50000平方米的住宅楼群、一个1200平方米的码头、一个可供千艘大小船艇停泊的海湾。侨,是指20世纪70年代在越南反华时期归国的近万名越南华侨,当年南边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喘息之地。

白天的侨港,与北海市相比,更加安静、朴实,低调中带着一点憨厚。随着夕阳西下,侨港仿佛掀开了面纱,迎来了一天中的高潮时段。

傍晚六七点,渔船陆续归港。人们依着码头、港口与渔船讨价还价,挑选新鲜打捞的各种海鲜。头戴斗笠的渔家少女,在船上简陋的灶台边做晚餐,以新鲜的渔获下锅,或粥,或米粉,遇到投缘的客人,她们可能会在炉灶边多准备一只碗。

北海人说起大排档,侨港是第一选择。在侨港的食街上,可以看到一个个充满热带风味与异国风情的菜名:菠萝炒饭、虾酱春卷、鱼浆粉、菠萝蜜炒冰……视觉与味觉同样诱人。炎热的夏日傍晚,叫上三五朋友,开车十来分钟,到侨港吃一碗蟹籽米粉,店铺里的女孩子戴着手套,细心地从每一只螃蟹的盖儿上把蟹籽挑出来,与滚烫的海鲜汤充分混合,浇到雪白的米粉上,蟹籽鲜嫩,米粉弹牙,这就是北海人的日常享受。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合浦老城有着辉煌的过去,但这些属于过去的庞大,在合浦人细碎而热情的烟火日子中渐渐磨划出亲切的样子,与现在的生活顺溜地帖服在一起,严丝合缝。孔庙大殿已改成了粮油站,海门书院旧址离孩子们的操场不远……它们与小桥、流水、人家相互映衬,缓慢而舒展,透出几分灵动与清丽。

合浦老城里少见像我们这样的外人,往来的差不多都是街坊。年轻一辈的合浦人已不怎么进老城,却仍把它当作一个中心——“离老城不远”,“你到了老城再给我打电话”,是他们的常用语。

当地人口中的“商业街”,是一条两百米长的窄街,两边是荒废的骑楼。在合浦历史上最辉煌的年代,这里是一水儿的大店铺,如今这老城的商业,更多是挑个担子、摆个摊子,或者就是肩头搭的一个布袋子。

商业街中间有一座惠爱桥,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当地人叫它“旧桥”。这是一座人字架结构的木桥,桥面不设立拉杆,而通过竖杆将桥面梁悬吊于两个人字架下方,只有跨中的上下节点及拱脚节点设角钢夹板,其余部分均无任何铁器,节点全部为榫接。西门江上的五座桥中,它是唯一有顶盖的一座,整个顶盖用绿琉璃瓦盖成,下悬两块“惠爱桥”匾额,分别朝向桥两端的惠爱东路、西路。

惠爱桥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曾被烧毁,于宣统年间(1908-1912年)募款重修,后来又经过数次重修,每一次都没有打算把它修得富丽堂皇。在合浦人看来,古朴浑厚也好,精致巧妙也罢,它就是生活中陪伴自己的一个老伙计而已。桥面现在拼贴了各个年代的木板,还有漏洞与空缺,骑车挑担的人在桥上来来往往,放暑假的女生们在桥廊上悬空着双腿聊天。桥头两边是合浦人最喜欢聚集的地方,总是有人在卖腌菜与米粉。桥下还有一位据说算命很准的婆婆,为了见她,有时人们早早就在桥下排队,排着排着就聊起了天儿,错过了时辰,错过了排序,没关系,站起来,提上小板凳——明天再来好了。

外乡人到了合浦老城不会感觉隔膜或局促,当地人都不拿你当外人,若他们正在屋里听粤剧,你在门口一停,便会受到邀请,进门坐下听;你想停下歇歇脚,旁边乘凉的人自然地递过来一把椅子;借人家店铺后面的水龙头洗洗手,就听店主用客家话问:“吃水冇(喝水不)?”

虽然地处沿海,但合浦老城更多是受客家文化影响:在门口贴洒金红纸以示吉祥,横批多用两个字,家家户户多以米为食。客家人以好客闻名,在根源上与其文化中的移民属性有关。

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移民文化,所谓“客家”,原本就有做客他人之地的意思,于是客家文化在最核心处,带着一股低调与诚恳,最终以勤劳俭朴、团结忠义的特质而为世人所知,男人忠厚,女人柔顺。这种文化特色在合浦也随处可见,当地一般都是大家庭一起居住,重家族,敬老人,自得其乐的老人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听粤剧,组牌局,老太太们有时也编制蓑笠为乐。

在合浦老城里,有两类产品能成行成市地贩卖,两者都色彩斑斓,而且气味十足,与安静逸致的老城相比,显得格外的活泼有趣。一种是草药铺,一种是粮食腌菜铺。

鸡骨草、三叉苦、车前草,这些都是北部湾地区的特产,基本上全是清热去火的良药,此外还有狮子草、生地、绿豆等,合浦人聪明地将它们用于食疗:鸡骨草与猪心同煮成汤、生地蒸鸡做菜、车前草牛舌煎服成药……据说味道都还不错。

勤俭持家的客家人,三餐里有两餐为粥、米粉等流食,于是腌菜成了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菜品,一年四季,腌菜铺什么时候都有络绎不绝的主顾。合浦的粮食腌菜铺可以用“琳琅满目”来形容。铺子里阴凉,将一袋袋粮食敞开排列,各式各样的豆子、米粒,红的,黄的,白的,乳白的,绿的,带斑点的,带花纹的,煞是好看。铺子外头通风,适合摆放腌菜,腌的是荞头、黄瓜、乳瓜、芥菜,有的汤是白色清透的,有的汤红粉亮眼,乳瓜和黄瓜只拿盐巴生渍,从盐罐子里拿出来,一个一个码放在干爽的地方。

在湿热烦闷的夏天,在合浦最受欢迎的还是“糖水”。合浦人变着法儿地将糖水做得格外喜人:绿色的是绿豆加海带,紫色的是紫薯和姜片,红色的是赤豆与八宝,白色的是椰汁加西米……在闷热的老城街头,偶尔看到有当地妇女守着小推车或三轮车静静坐在阴凉处,无需吆喝,只要远远看到“糖水”二字,人们就会从四面八方打着伞向这边跑来。

北部湾木雕

受海洋文化、疍家文化和客家文化的综合影响,合浦乃至北部湾地区的木雕,在雕刻技术、花纹取样中,偏广式与潮式,融合民俗,简约明快,“少有官家气,更具百姓化”。大宅用的长横梁群,用色多为蓝色、绿色、黄色,明亮鲜丽;图案多为花鸟虫鱼、书卷字画,富有生活气息,又藏文采气韵。一般家庭用的木雕,多以北部湾、岭南地区多产的樟木、楠木为主,家具采用木质坚硬、厚重沉实的铁力木。有些商铺用铁力木做成“保险柜”,有些当铺甚至用铁力木打造成“睡柜”,亦柜亦床,里头放上金银财宝,晚上锁上柜子,人就睡在上头。

考源

疍家作为百越的一支,最早出现在《隋书·地理志》中,“疍”本写作“蜒”,原指南方蛮夷。到唐朝,因疍人大多散处于闽粤的滨海地带,不事耕凿,以采珠捕鱼为生,又多居住在艇舟之上,逐渐成为水上人家的代名词。

忌讳

疍家的讲究多与水、渔有关,比如:坐时不能两脚悬空;筷子不能横架在碗上;碗、碟等餐具不准覆置;吃鱼时不能将其翻身……疍家认为最吉祥的形状是“舟”形,祭祀、供奉时会把黄纸叠成小舟形,祈福的红联是菱形的,连粽子也会被包成两头尖中间厚的小船形状。

“咸”,一方面是说唱歌的人生活在海上,另外也是说这些歌曲原本多叹身世凄凉,惹人落泪,所以咸水歌不用“唱”而用“叹”。咸水歌多为对歌形式,曲调重复,朗朗上口,传播度极高。

最初的艇仔粥,是疍民们卖完渔获后,将剩余的海鲜(多为鱼片和各种切片的贝类)加入已经熬好的白粥中猛火“烫熟”而成,因为原料新鲜,再加上快速烫熟,口感鲜嫩,味道清甜。

外乡人到了合浦老城不会感觉隔膜或局促,当地人都不拿你当外人,你想停下歇歇脚,旁边乘凉的人自然地递过来一把椅子;借人家店铺后面的水龙头洗洗手,就听店主用客家话问:“吃水冇(喝水不)?”

北海的夏天像当地的海水一样,湛蓝,清澈,充满活力。戏水是北海之旅的一个绝对主题,玩法多种多样,绝不单调。从环岛游到跳岛游,再以北海为原点将脚步延展至整个北部湾,可以体验到北海独有的度假节奏。

探索涠洲岛的各种可能性

涠洲岛位于北部湾中部,是中国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虽说中国确认的火山地质遗迹已有不少,但这里是唯一一个在海岛上建立的火山地质遗迹保护区。

涠洲岛的面积大约25平方公里,是鼓浪屿的12倍,但通过流量控制,每天允许上岛的游客数量只相当于鼓浪屿实际上岛游客的1/10。这里没有太多的商业化与矫饰,只有深蓝色的海,以及等待挖掘的旅行的无限可能。

感受台风

涠洲岛为台风多发地区,8级以上台风是平常事,这个时候渔民们会安守家中,并非因为台风会带来危险,纯粹是因为风大不好行船。这里的台风破坏性不大,在了解相关信息且确知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出门感受一下。

夜钓

从客运码头上岛,路上会看到一座长约3公里、延伸入海的废弃码头,当地人称之为蓝桥,是北海地区唯一可以深海垂钓的地方。涨潮的夜晚,带上鱼线与蚯蚓就可以来此海钓,猎物多是鱿鱼与一些个头比较小的海鱼。

注意:入口有人看守,需由当地岛民带领才能上桥。步行过桥大约需要一小时。

看银河

涠洲岛生活节奏缓慢,没有热闹的夜生活,岛上很多地方甚至不设路灯,但也正因为如此,才让这里的星空格外漂亮。

WHEN:22:00以后最佳,云层会更加稀薄。

WHERE:海边,或荒野路边(注意安全)。避开南湾地区,那里大排档与旅店扎堆,灯光太亮。

以不费力的电动车代步固然爽快,但骑行才是游览涠洲岛的首选方式。穿梭在林田与海滨之间,吹着海风,最能充分享受岛上美景与自然乐趣。

最佳路线:逆时针环岛

涠洲岛地形南高北低,东面环岛路由南至北是缓缓的下坡,相对比较省力,可以沿着新修的柏油路到盛塘天主教堂,再由西边经由南湾返回,属于环岛的“小环线”,全程30公里。

盛塘天主教堂当年是中国四大天主教堂之一,1861年由法国传教士主持兴建,建筑材料全部取自于本岛,以火山石和珊瑚粒块混合鸡蛋清、糯米,一点一点构建而成,历时近20年才完工。教堂钟楼的顶层挂有一口铸于1889年的白银合金大钟,每个礼拜天上午都会敲响。

进阶路线:大环线

到五彩滩,然后走新修的狭长水泥路到天主教堂,全程35公里,地势起伏较多,需用山地车。

高阶路线:别怕迷路

涠洲岛其实不大,马路修得也不错,万一迷路也不用慌,可能是一段奇遇与惊喜的开始。如果迷路了,一直往右或往左骑,总能回到出发的地方。

注意:南湾背后一段长且陡的山路经常发生伤亡事故,不要轻易尝试。

涠洲岛是沿太平洋西海岸迁飞候鸟的重要“驿站”,岛上地势平缓,海拔多在5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23℃,终年无霜,是广西气温最高的地方,极符合候鸟迁徙路线条件。

明星鸟类:有机会看到大量如灰脸鹰这样的猛禽。黑脸琵鹭是世界上最濒危的水鸟之一,每年约有5~15只黑脸琵鹭迁徙经过涠洲岛保护区,甚至会在海边滩涂活动。

最佳观赏地点:涠洲岛南部沿海以及东部沿海。

最佳观赏时期:每年春季、秋季。

在海岛绝非只能千篇一律地拍拍海岸线,作为火山岛,涠洲岛体积玲珑,不仅有堆积岩与大海相映成趣的美景,东、南、西、北沿海又各有特色,深入岛内探访教堂与稻田民居,也别具一番文艺风味。

五彩滩:能拍到水纹与彩色礁石的梦幻组合,犹如仙境。

石螺口:观日落的最佳地点,之后可以顺便拍剪影照。

天主教堂:最适合拍文艺清新范儿的照片。不要跟大家挤正门,侧门小花园和二楼才是最佳选择。

因为海水的冲击与海风的作用,涠洲岛火山口的位置发生球形风化,形成柱状节理、火山波纹、火山台阶等,形态各异,鬼斧神工。全岛主要由玄武质岩石组成,与致密块状的花岗岩岛不同,分布有众多气孔和裂隙,为各种近岸海洋生物(如鱼类、珊瑚等)提供了栖息地,保护了其多样性,也为人们观赏奇妙海洋提供了一个好去处。

石螺口潜点:

石螺口附近有涠洲岛生长最好、面积最大的珊瑚礁群,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纬度最高、最靠近北回归线的珊瑚群,颜色浓重靓丽,与清澈的海水相互映衬,景观不输东南亚海岛。这里也是涠洲岛最有名的潜水基地,海底浅而平缓,珊瑚带集中分布在离岸100~500米处,近岸处洋流较小,潮差约5米,适合岸潜,初学者也能完成。

鳄鱼嘴潜点:

这一带水浅礁多,渔船很少到此作业,水下景观保存相当完好。洋流较小,水深4~12米,潮差5米,能见度通常有8m。潜点离岸虽不远,但全是礁石,一般需乘船前往。

北港潜点:

距离涠洲岛北部的北港村约500米,有一片浅水珊瑚礁,大约位于水下3米,可浮潜。

贝壳海滩潜点:

当地渔民可以带游客出海打鱼,同时浮潜看珊瑚。

涠洲岛上的水果、青菜都是由货轮从北海运来的,跟北京是一个价。况且,既然到了海岛,当然要过足海鲜瘾!

不可不尝:皮皮虾

北海的皮皮虾个头大得惊人,足有手臂粗细,而且价钱便宜,味道清甜,清蒸、葱爆、油焖、白灼、椒盐各种口味皆适宜。

全家分享:石斑鱼、刺螺

到涠洲岛,正是对贵价鱼、贵价海鲜“拔草”的好时机。北海的石斑鱼虽说价钱也不比别处低多少,但胜在新鲜,可选择的尺寸也多。刺螺平时不多见,味道不算惊艳,不妨尝尝鲜。

不吃也罢:鲎、面包蟹

鲎和面包蟹是极为少见的食材,价格昂贵,肉量少,味道也未必人人都能接受,购买前要三思。

WHERE:可在南湾市场购买海鲜,或直接在码头等渔民回岸,然后带回客栈让老板帮忙处理,南湾的各大食肆也能代为加工。

WHEN:每天渔民会回岸两次,分别是下午14:00和17:00。台风过后一两天的海鲜最好不要买,量少价贵,因为在台风中受伤等原因,新鲜度也欠佳。

斜阳岛

距离涠洲岛9海里,也是火山岛,相对更为小巧,海水更为干净,保留的民风、古俗比涠洲岛更胜一筹。斜阳岛环岛皆为悬崖,没有沙滩,但码头的景色及渔村风情令人难以忘怀。岛中心泥做的瓦房被风雨剥落,显示出年代久远,女人们织网晾晒,男人们打鱼回来后在树荫下抽水烟、打牌,一派淳朴自得的景象。

【海钓】斜阳岛是最适合海钓的海岛,临近环流,水面平静。发烧友可以在当地租渔船和海钓工具玩上一天,过足瘾,租金一般100~500元/船。

【潜水】斜阳岛没有沙滩,近岸水深9~30米,不太适合观赏性潜水,但这里的潜点珊瑚较少,贝类和虾蟹鱼较多,常能看到大规模的海狼群及门扇大的鳐鱼,婆湾和灶门码头旁边海流较小,常可见到龙虾,在专业人士的带领下,高阶玩家可以体验“潜捕”渔获。

忘忧岛

距离北海市区约3海里,空气质量极好,天气晴朗时,可以从岛上遥看北海北岸的霓虹夜景。忘忧岛是小群岛,因为太靠近北海,所以开发较早,纯自然风光不多,但适合休闲度假。

【赶海】夏秋两季是赶海的最佳时节,特别是农历每月初二和十六前后。忘忧岛地势平缓,沙质细致,潮汛退去后,沙滩上会搁置各种各样的贝类,让赶海的人满载而归。

星岛湖

位于合浦县西北24公里的一个内陆湖,湖中有大大小小1026个岛屿,如繁星一样洒落在碧绿色的水面上,周边林木苍翠,林水环绕,青翠相依,景色清逸。

这里曾是电视剧《水浒传》的外景地,配套设施齐全,适合休闲度假。

【跳岛】星岛湖的岛屿数目众多、大小不一,同时也因树木长势、水流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游历星岛湖的最佳方式是租船出游,让小船在宽阔而湛青的湖面徐徐行驶,水道幽深,峰回水转,路遇有趣的小岛,就让船家停在一旁,上去一探究竟。

北海所在地是一个半岛,三面环海,处处点翠。这座被热力包裹的老城,活力全在海边,戏水是北海魅力的最佳打开方式。

银滩西起侨港镇渔港,东至大冠沙,东西绵延约24公里,最宽处超过3000米,游客多时也不会拥挤不堪。银滩海水清澈,白沙绵细到让人惊艳的地步,在阳光下泛出银色的光芒,特别适合海滨漫步;同时,因为坡度小、风浪大,也特别适合玩水上摩托车。

大约2000多亩的沙地红树林,是陆地与海洋交集处特有的风景,潮涨隐,潮退现,飘逸神气。红树林里是天然的观鸟天堂,尤其以众多白鹭著称。这些白鹭在林间怡然自得,偶被惊起,蓬勃一片,蔚然壮观。

位于北海西南面,坡岭蜿蜒,苍劲得势,以前曾作为抵御外敌的天然屏障,也许是整个北海气质最为硬朗的地方。整个山岭为砂岩石质地,西麓被海风、海水常年侵蚀,空悬峭壁,非常雄伟。岭颠留有明朝时期的炮台遗址。

特别推荐:

环北海半岛一周的游轮游,全程约2小时。

北部湾经典旅行路线

北海所在的北部湾地区,灵山秀水密布,遗散着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以北海为原点,旅游路线还可以向海南及境外的越南辐射。

北海,钦州,防城港,是当年海上丝绸之路在北部湾地区的三个重要站点,千年古城,加上早早与异域相通,有着别样风情。可以搭乘城市间的直通大巴玩“跳城”,充分感受海上丝绸之路对古城的影响。

重要看点:

钦州:八寨沟,镬耳楼古民居景区,灵山县的刘峰山、大芦村古城

防城港:万尾金滩,簕山古渔村

广西的地势,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喀斯特广布,丘陵密集,河流众多,东北部有山峻水秀的桂林,中部是以柳州为中心的桂中盆地,南岸是北海的平缓沙滩,东沿梧州丘陵密集……

推荐路线:

桂林-北海-涠洲岛

南宁-北海-阳朔

从北海跨省甚至出境,都只有“一步之遥”,游轮是最值得推荐的旅行方式,其最大特点是缓慢、舒适。因为路程很近,北部湾地区的游轮上不提供住宿,但娱乐、休闲、餐饮一应俱全,同时对于班次、设施等的考虑都非常完备。

推荐路线:

北海-海南

北海-(经凭祥/东兴)越南

猜你喜欢
合浦北海
合浦绒螯蟹研究进展
北海北、南海南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作品欣赏
采珠业的发展与合浦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北海 美丽的地方
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
南方的北海
北海银行柏庄印钞厂设立前后
合浦珠母贝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生长性状比较
千里水茫茫,南海明夜珰——六朝士民的“珠”印象与合浦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