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华英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内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那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下面笔者就从创设课堂情境、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满足学生学习成就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创设课堂情境
一直以来,学生普遍认为政治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缺乏生动性与鲜明性,且与社会实际相距甚远。在这种情况下,政治教学就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创设相关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二、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政治知识理论性、抽象性较强,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学生就会难以理解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将生动、直观、形象的音乐、图画、视频等课件引入课堂教学,营造鲜活、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政治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民间故事、典型案例、时事新闻等,把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为通俗易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满足学生学习成就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培养有赖于成功。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突破难点,把握重点,掌握相关知识,其内心深处就会产生极大的成就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这些成就感与愉悦感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自信心。
目前,在政治教学中,有些学生缺乏学习意志,遇到疑难问题就退缩不前,失去了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对此,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与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得到心理满足,产生精神愉悦,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投入到政治学习中。
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除了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外,教师还要主动、积极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中延伸、拓展、深化所学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主体性作用。
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知识。这些实践活动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师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还要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此,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政治教师的职责所在。当然,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