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丰琴
为了改变我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现状,我认真研究了一些名校名师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让学生“动”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以问题为贯穿课堂教学主线。“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法进行学习和研究。在这一形势下,思想品德四步教学法的雏形就逐渐在我的脑海中清晰了起来。
思想品德四步教学法主要由“阅读设问”、“研读答问”、“质疑探索”、“反馈练习”四个环节组成。在“阅读设问”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出重难点知识,从而使知识点问题化。在“研读答问”环节,教师要借助课本和教辅资料,引导学生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一环节是四步教学法的核心部分,若这个环节没搞好,整个课堂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目标,学生的能力就得不到培养。在“质疑探索”环节,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和引导,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疑点、难点问题,升华思想,锻炼思维。在“反馈练习”环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难易适中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阅读设问。
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问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事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这种方式会阻碍学生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设置,阅读教材,大胆提问,这是顺利实施四步教学法的基础。
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教材。对此,教师可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如注意课题、框题、黑标题等。另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方法,如提问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入手。
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意识就会显著提高,这时学生就会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学。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自学参考书目,使学生有意识地借助资料进行自学,以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2.研读答问。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解答提出的问题。这一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学生可以自由发言,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生动、简洁、清晰地表达观点,允许其他学生补充说明或提出不同的观点,以培养学生的互相协作精神。
这一环节是四步教学法的关键。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激辩。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既不能放任学生无休止地对一个问题纠缠不清,也不能完全禁止学生进行合作。
3.质疑探索。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本的重难点提出疑问,这是实施四步教学法的中心环节。教师要让学生大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先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能突破重难点,解决学生的困惑,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辨别是非能力、怀疑探索能力。
在学生解决问题以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4.反馈练习。
反馈练习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此,教师可以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馈练习的题目要有层次性。层次性是指基础题、中等题和难度较大的题都要有所涉及,以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需求。反馈练习的题目要有多样性。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辨析题、观察思考题和活动探究题等都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
通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思想品德四步教学法在实验学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有效提高,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虽然思想品德四步教学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还有一些问题困扰着我,如课前预习缺乏时间保证、设置问题耗时费力、学生两极分化有所加剧等,这些问题有待广大思想品德教师进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