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凤云
(作者退休前系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教授)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亚洲主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东北人民、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战,是东方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运动的先锋,开始得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抗战长达14年之久,牵制和消耗日本的大量军力,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战,对于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也起到了战略配合作用。
中国东北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个战场,独撑抗日战局6年之久。
1931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这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其“大陆政策”的既定步骤。早在1927年4月,由陆军大将田中义一为首相的新内阁便确定了对内镇压、对外扩大侵华的反动政策。田中义一在给日皇的秘密奏折中公然叫嚣“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占领东北是灭亡中国、称霸世界的前提。1931年9月18日晚,日军突然炮轰沈阳,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首先举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旗帜,在东方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的第一个战场。从“九一八”事变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军民独立抗击日本法西斯长达8年,而东北人民的抗战,独撑战局6年之久,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面对日本的侵略,国民党南京政府推行妥协投降的不抵抗政策,令张学良为首的20万东北军警相继退入关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使东北沦陷。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高举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大旗,动员和组织中国人民进行抗日。“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立即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事变宣言》,号召东北人民迅速组织起来进行武装抗日,保卫家乡,将日寇驱逐出东北。9月22日,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指出国家民族正面临严重的危机和灾难,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捍卫国家民族独立的严正立场,指出党在这次事变中的中心任务是:“加紧的组织领导发动群众的反帝国主义运动,大胆地警醒民众的民族自觉,而引导他们到坚决无情的革命斗争上来……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重打击”。
为了切实领导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中共中央先后选派了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李兆麟、魏拯民、冯仲云等许多干部到东北,在罗登贤任书记的满洲省委领导下,各地党组织积极带领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反日斗争。满洲省委做了大量组织领导工作。首先,派出杨靖宇、李兆麟、周保中、李延禄和赵尚志等一批共产党员到东北义勇军中去工作。“九一八”事变后,首先起来抗日的是各地自发组织起来的东北义勇军,人数最多时曾达到50万人, 活动地区几乎遍及日军所到的东北各地,并涌现出了如马占山“江桥抗战”等颇有影响的战例,曾掀起轰动中外的东北人民自发抗战的高潮。东北党组织对上述抗日武装采取大力支持和帮助的方针,多次建议和帮助各部队制定抗日斗争的纲领和对日作战的基本原则,大力支持和扶助了这些武装力量。其次,为扩大抗日力量,组织工人群众和爱国青年学生参加抗日队伍。还派人到沈阳、哈尔滨、大连等城市发动和组织工人罢工、学生罢课,以配合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斗争。在党的积极领导下,沈阳、哈尔滨、长春等城市都先后组织起反日救国会、互济会、反帝大同盟等群众团体,进行反日爱国宣传活动。并向社会群众募捐,动员人力、物力支援抗日武装。同时,农村的党组织积极发动农民,提出建立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从1932年起,满洲省委领导下已创建十几支抗日游击队,虽然开始时人数不多,武器装备很差,加之缺少与强大敌人作战的经验,以至在遭到几倍、几十倍日伪军残酷“讨伐”的恶劣环境下,历经多次挫折和失败,但由于有党的领导,不断总结经验,加上有群众组织的大力支持,因而战斗力不断增强,使其不仅能够粉碎强大敌人的多次“讨伐”,并能在斗争中逐渐得到发展壮大,在义勇军接连遭到失败的不利形势下,能够支撑东北抗日战局,日益成为东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中坚力量。
1933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明确提出要求党在东北地区实行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根据这一指示,各抗日游击队积极团结其他抗日友军协同作战,全区各族人民纷纷参加抗日游击队,溃散后散布在东北各地的东北义勇军、抗日救国军等争相集合于游击队的旗帜下,有力地推动了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发展,使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出现了新的高潮。在此基础上,各地游击队陆续改编成东北人民革命军或反日联合军。从1933年7月至1936年1月,已经组成6个军,总数万余人,汇合成一支使日伪惊恐不安的抗日洪流。这些抗日武装多次粉碎日伪出动的重兵反复“讨伐”,并且还能常常主动出击敌人,袭击兵站基地,破坏交通枢纽,使日伪在东北的统治终年无宁日。据伪奉天省1934年的统计,日伪与我军交战的次数,6月709次,7月757次,8月1516次,12月1706次。另据伪满铁路局统计,1934年1月至10月,奉天铁路局所辖各路遭袭击136次,长春铁路局所辖各路遭袭击1051次,哈尔滨铁路局所辖各路遭袭击1271次,洮南路遭袭击166次。
1935年8月1日,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提出组织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与红军和东北人民革命军及各种反日义勇军一起,组成全国统一的抗日联军,武装起千百万民众,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在《八一宣言》的指导下,东北党组织进一步开展建立东北抗日联军的工作。1936年2月20日,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将东北人民革命军、反日联合军以及抗日游击队,联合其他抗日武装,统一编成东北抗日联军,相继建立了11个军,人数发展到几万人,大大增强了抗日武装的战斗力,扩大了游击战争的规模,出现了东北抗日斗争高潮。据1936年至1937年统计,抗日联军与敌交战达3976次,其中与日军交战1891次,与伪军交战2085次。抗日游击战争的蓬勃开展,抗日联军的发展壮大,严重打击了日本殖民统治秩序的建立和殖民政策的实施,被日军称之为满洲的“治安之癌”。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极大地振奋了广大群众,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
东北抗战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的反法西斯战争起到了战略配合作用。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战爆发,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实现。东北抗战的战略任务是袭击敌人后方,牵制日本侵略军入关。
“七七”事变后,日本法西斯大举进攻中国,妄图“速战速决”,扬言3个月内灭亡中国。日本企图把东北变成其进攻关内的后方基地,因此它一方面从国内调派大批兵力进行侵华战争;另一方面急不可待地从东北调关东军入关作战。由于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之间开展大规模的抗日游击战争,打击敌人后方,拖住大量在东北的日伪军,使日本关东军忙于对付东北的抗日武装而不能调兵入关作战。仅1937年至1938年,侵华日军120万人中,被拖在东北的就达50万人以上,占侵华日军总数的42%。
1938年以后,由于日军向东北大量增兵,对东北抗联进行残酷的军事“讨伐”、政治诱降、经济封锁,并实行惨绝人寰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特别是为使东北抗联与广大人民群众断绝联系,实行“匪民分离”政策,建立“集团部落”(即并大屯)和“保甲连坐法”等,致使抗日联军的斗争遇到了严重困难。到1939年,日本在东北各地共建立了13451个“集团部落”。在实行“三光”政策中,很多无辜群众惨遭杀害,无数村镇的房屋被烧毁。东北抗联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毫不动摇,坚持为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而努力奋斗。东北抗联为了打通各部队之间以及抗联与关内八路军之间的联系,粉碎敌人幻想实现“聚而歼之”的计划,并进一步开辟新的游击区,曾先后分头进行了远征。尽管在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各抗联部队都受到了严重损失,部队大量减员,许多著名抗日将领相继牺牲,但东北抗联还是保存下来了队伍。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东北抗联继续牵制着大量的日军。从1939年至1940年,日本侵华军队150余万人中,陷在东北的达70万人,约占其侵华总兵力的45%。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发动对苏联战争。德国希望日本能出兵,从东西两面夹击苏联,可是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北进”计划,日本大部分兵力用于中国,中国战场抗击着百万日军,使其无法北进与德国法西斯一起夹击苏联,使苏联免受东西两线作战的危险,有力地支持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同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更加扩大,欧、亚、美许多国家纷纷对日宣战,中国政府也于12月9日正式对日宣战,使中国的抗日战争与各国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斗争汇合起来。日本帝国主义想要抽主力部队对英、美作战,但由于中国人民坚持持久抗战,使日军陷入中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而不能自拔,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军队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的70%,承担着抗击日本法西斯的重任,成为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加强了对东北的法西斯统治,东北抗联的斗争形势更加严峻。为了保存实力,坚持斗争,抗联部队决定实行战略性的撤退,陆续有组织地转移到中苏边境的苏联境内,相继建立了北野营(A野营)、南野营(B野营),有计划地进行整训活动。1942年8月,野营部队正式改编成苏联远征军步兵独立第八十八特别旅(即国际旅),旅长周保中,副旅长李兆麟,下辖4个教导营和一个通讯营,全旅约1700余人。相应地将党组织建立起东北党委会,统一领导国际旅的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同时还不断派出多支小部队回到东北地区开展游击活动。1945年8月9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苏联红军分三个方向进攻东北,国际旅的东北抗联战士与苏联红军一起,直接参加了解放东北的战斗,为最后打败日本关东军做出贡献。在苏联红军、东北抗联及其他抗日部队的猛烈攻击下,包括关东军在内的日本侵略军迅速被击溃,日本帝国主义陷入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重重包围之中。关东军的溃败对日本打击非常沉重,对日本法西斯上层影响很大,关东军的溃败对日本决定无条件投降所产生的重要作用,证明了东北人民、东北抗联的抗日斗争在中国抗战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
东北人民、东北抗联坚持14年的抗战,歼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仅据日本官方统计,被我东北抗日武装击毙、俘虏的日军官兵就有18万人。据我方统计,日军被我军击毙者:1931年至1933年为3.1万人;1933年至1937年7月为7.3万人;1937年至1941年为7.5万人;1942年至1945年为3700人,合计18.27万人。加上伤、俘者不下25万人。 东北抗联牵制了70万日本关东军,给日寇以很大杀伤,为全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北抗日战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日的领导者和主力军。
东北14年抗战的历史,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战的领导者和主力军。“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几百万军队没有向东北抗日战场派出一兵一卒的援助,而原驻东北的军队却由于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而撤到关内。为了摆脱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和压迫,东北抗战中,是中国共产党最先提出了明确的抗日主张,为东北抗日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又是通过东北各级党组织的具体领导完成了这一伟大任务。东北抗日战场坚持14年的抗日游击战争,始终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中国共产党不但及时提出了正确的对敌斗争战略方针,并且主动积极地团结全民族各阶层人民,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孤立和瓦解敌人,使日本侵略军深深陷入广大人民群众的包围之中。
东北抗日战场,是中国共产党最先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东北义勇军等自发的抗日力量遭受挫折的情况下,1933年1月26日中共中央给满洲省委发出的《一二六指示信》,要求在东北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联合一切可能的抗日力量共同抗日,但要保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各抗日游击队贯彻《一二六指示信》精神,与附近的各抗日友军共同抗战,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游击队为骨干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东北战场的抗日游击战争有了很大发展,游击队本身也不断扩大,东北抗日战争出现了蓬蓬勃勃、蒸蒸日上的抗战局面。在此基础上,各抗日游击队发展成了东北人民革命军。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政府发表的《八一宣言》,更加明确提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呼吁:“无论各党派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都应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宣言号召全国各族同胞,“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有粮的出粮,有力的出力,有专门技能的贡献专门技能”,以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收复失地。根据《八一宣言》的精神,东北人民革命军、反日联合军、游击队,联合其他抗日武装,统一编成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标志着东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迅速掀起高潮。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中共中央发表了抗战宣言。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提出要“援助东北抗日联军,破坏敌人后方”的指示。1938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六届六中全会给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同胞们的慰问电中指出:“只要我们坚持民族抗战到底,坚持持久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们定能克服目前的困难,团结全民族的力量,继续抗战,停止日寇的进攻,以备将来的反攻”。这对坚持抗战的东北人民和东北抗联是极大的鼓舞,使东北抗战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4年的东北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始终高举着抗日的大旗,是一支纪律严明、最有战斗力的军队,是东北抗战的中坚力量。在这支抗日队伍中,其主要成分是工人、农民、革命知识分子,共产党员约占20%-30%,其中各级指挥员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他们以坚韧不拔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与世界上最凶恶、残暴的敌人进行长达14年的殊死搏斗。这支队伍,不仅坚持抗战直到最后胜利,而且还培养、锻炼和保存了一批精英,成为后来党为完成整个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骨干力量。
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谈到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时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1931年就开始了。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占领沈阳,几个月内,就把东三省占领了,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但是东三省的人民,东三省的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协助之下,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东三省的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这个英勇的游击战争,曾经发展到很大的规模,中间经过许多困难挫折,始终没有被敌人消灭” ,并严重动摇着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的殖民统治,给日伪反动政权以致命的威胁。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全国抗日运动的发展。
东北地区的抗日战争,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精神。
东北抗战的14年,在与强大的日本侵略军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中,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革命斗争精神,是鼓舞全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精神力量。
东北沦陷14年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法西斯殖民统治机构,对东北人民和东北抗联的抗日斗争实行残酷的镇压,特别是后期实行“集团部落”政策,把老百姓都归屯并户,切断抗联队伍与群众的联系,使抗联队伍常常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况下,以极差的装备与几倍、十几倍的日军进行殊死的搏斗。在日本关东军用重兵包围、分割、封锁、反复“讨伐”的情况下,他们仍不怕饥饿、严寒、牺牲,与敌人周旋。在最艰苦的岁月里,吃的是草根、树皮、棉絮,过着“天大的房子、地大的炕,火是生命,森林是家乡”的艰苦生活,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冬天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身着难以蔽体的单衣,腹内无食,伴着狂风飞雪还要行军打仗。受了伤,无医少药。身边的同志倒下了,他们勇敢地继续战斗。由于对伟大祖国无限的爱和对日本侵略者无比的恨,他们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从不动摇,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无数抗联战士和革命群众为反法西斯斗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满洲省委军委书记、抗联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日伪重兵包围中,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饮冰雪,食草根、棉絮,坚持与敌人奋战5昼夜,直到最后壮烈牺牲。女共产党员、东北人民革命军三军二团政委赵一曼,身负重伤被俘,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昂首高唱红旗战歌,高呼抗日救国口号英勇就义。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身患重病,仍然坚持领导游击队行军打仗。为了传达党的指示,他曾一天行军120多里,忍着伤病的剧痛坚持斗争,在与敌人作战中牺牲时年仅27岁。抗联重要将领陈翰章,多次拒绝敌人劝降,坚持抗战直到战死疆场。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在最艰苦的年代总是鼓励大家:“咬紧牙关,勒紧裤带,坚持下去就是胜利!”在指挥作战中,他腹部受伤,肠子流了出来,他一声不吭,把肠子推回腹中继续指挥战斗。中共东南满省委书记魏拯民,在长期战斗中身患重病,生命垂危时仍不停地为党工作。著名抗联将领、共产党员赵尚志、夏云杰、王德泰、汪雅臣、李延平、陈荣久、祁致中、李学福、王光宇、张兰生、曹亚范……他们不朽的业绩,崇高的爱国情怀,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东北和全国人民的心中。
东北抗联能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斗争,是和人民群众竭尽全力,奋不顾身的支持分不开的。东北人民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当东北沦为殖民地后,东北各阶层人民深受被奴役之苦,因此,不但广大工人、农民、青年学生,甚至其他各阶层的爱国者和东北军官兵都投入了抗日,使抗日的烽火在整个东北广大城乡熊熊燃烧。许多工厂、矿山不断爆发反日大罢工;铁路沿线袭击日寇列车事件不断发生,广大农村也不断有反日的武装暴动。各地在党的领导下普遍建立了“抗日救国会”,组织各种抗日支前工作,妇女、儿童站岗放哨;自卫队侦察敌情,传送情报,惩治汉奸走狗。在游击区,老百姓把自己家仅有的粮食拿出来献给抗联,妇女们把自己细针密线缝制的鞋送给抗联战士。敌人来“讨伐”时,老百姓机智勇敢地把消息送给部队;敌人来封山,老百姓把粮食埋到雪地里,千方百计送到山上。为了支援抗日,许多人冒着生命危险,冲破敌人的封锁,给部队送信、送粮、送药。他们自强不息、勇敢战斗,舍生忘死支援抗联。东北人民和东北抗联是用鲜血和生命坚持了14年的苦斗,就是靠着这种“中国精神”,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独撑抗日战局6年之久,“七七”事变后,又与全国人民一起,坚持抗战8年。东北抗战,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中国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