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猛,史德亮,陈 辉,左艳霞
(长江科学院a.水力学研究所;b.河流研究所,武汉 430010)
目前,常见鱼道形式有丹尼尔式、堰流式、孔口式、竖缝式、组合式以及仿自然式等[1]。其中,竖缝式鱼道结构简单,效能效果充分,且能适应上下游水位变化,鱼类受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小,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是研究鱼道水力特性的2种常见方法,S.Wu对不同坡度的竖缝式鱼道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池室内单位体积消能率计算公式[2];Wang R W对同侧竖缝式鱼道进行研究,发现坡度和长宽比显著影响流量系数[3];徐体兵利用RNG k-ε模型,研究了不同长宽比及不同隔板墩头布置对池室内水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宽比对竖缝式鱼道流态影响较大,且当长宽比在10∶8左右时水流流态较好,隔板墩头对水流结构影响有限[4];张国强利用k-ε模型对竖缝宽度对竖缝处流速影响进行研究,认为竖缝宽度宜取池室宽的0.15 ~0.20倍[5]。从运行实践看,竖缝鱼道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竖缝鱼道的消能主要集中在竖缝处,竖缝的束窄使水流形成漩涡,导致鱼道内流速过高,且较大的漩涡范围使得水流流态较为紊乱,体型较小鱼类的上溯容易受到限制。
本文对通过数值模拟,在鱼道池室内布置障碍物(圆柱、半圆柱、棱柱),探讨结构形式变化对鱼道内流速、紊动、剪切力等方面的影响。
2.1.1 控制方程
数值模拟采用雷诺应力(RSM)模型对同侧竖缝鱼道进行建模,该模型的主要控制方程有:连续方程、雷诺方程、雷诺应力输运方程、k-ε 方程[6]。
连续方程:
雷诺方程:
雷诺应力输运方程:
κ方程:
ε方程:
采用VOF方法追踪水流自由表面运动,自由面位置通过求解水气两相的体积分数连续方程来确定。其方程形式为
式中:ui和u'i为xi方向的时均流速和脉动流速;ρ和P分别为体积分数平均密度和修正压力;μ,μt和υ为动力黏性系数、紊动涡黏系数和运动黏性系数;κ和ε为紊动动能和紊动耗散率;Fi为单位质量流体受到的质量力;Pij和Gij为剪切力产生项和浮力产生项,对于不可压缩流体,Gij=0。其中,μt=常数项:c1ε=1.44;c2ε=1.92;c1=2.8;c2=0.47;σκ=1.0;σε=1.3;cμ=0.09。
式中:αw为水的体积分数,αw=0表示计算单元内全是气相;αw=1表示计算单元内全是水相;0<αw<1表示计算单元内同时包含水相和气相。
2.1.2 计算区域、求解方法、边界条件和网格划分
本次数学模型计算区域选取5段池室。其中,池室长L为2.6 m,宽B为2 m,高H为2 m;竖缝b0为0.4 m,鱼道池室的详细尺寸、结构见图1。模型进口断面距一级水池1.5 m,出口断面距末级水池1.5 m,为了减小进、出口边界对鱼道池室内水流的影响,对上游到下游第三级池室内流场进行分析。
图1 鱼道尺寸和结构Fig.1 The dimension and structure of fishway
采用控制体积法对偏微分方程组进行离散,压力和速度耦合采用SIMPLE算法。
模型进口采用速度进口,以前期试验资料的平均流速作为进口流速,出口采用压力出口,顶部设置为气体压力进口,压强为1.01×105Pa(1个大气压),边墙、底部及隔板设置为固壁边界,固壁边界上取为无滑移边界,对黏性底层采用标准壁面函数处理。
网格均采用六面体结构网格(见图2),时间步长取决于网格尺寸和流速大小,本次计算取0.001 s。
建立数学模型,对原型流量0.46m3/s,坡度S分别为2%,3%,4%的鱼道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工况见表1。
图2 结构网格Fig.2 Fishway grids
表1 计算工况Table 1 Cas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对计算工况1条件下的工况Ⅰ进行模型验证,物理模型比尺为1∶10,模型进口和出口取0.15 m水深(原型1.50 m)。
2.3.1 流态对比
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流态变化规律类似:水流经竖缝调整后,主要顺竖缝向右以45°角进入池室,并在进入池室后,由于惯性作用,继续流向右侧,但主流并未直接冲击右侧侧墙,主流在到达池室中间断面部位时,受下一级竖缝的影响,又逐渐流向左侧,因此在水流主流在池室内的形态主要呈“Ω”形。
2.3.2 流速、紊动能和剪切力对比
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池室流速分布变化规律相似:二者最大流速均出现在竖缝处,前者的最大流速(0.99 m/s)与后者(1 m/s)相差0.01 m/s;进入池室后,二者主流均相对集中,沿主流方向水流经耗散,流速逐渐减小至0.3 ~0.4 m/s,二者主流区两侧的回流区内,水流流速均小于0.3 m/s,上下游池室隔板两侧水流流速更是小于0.2 m/s。
模型试验的紊动能在竖缝和右侧靠近上游挡板处较大,其中竖缝处的紊动能为156 cm2/s2,数值模拟在该处的紊动能为160 cm2/s2,二者相差较小。
模型试验的雷诺剪切力分布情况与数值模拟类似:最大值均出现在竖缝处,二者分别为77 cm2/s2和80 cm2/s2。
上述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说明:所建三维紊流数学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计算精度,见图3。
图3 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池室流态和流速分布对比Fig.3 Comparison of flow regime and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the pool between model tes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图4为工况1条件下各种体型距离底板100 cm水深的平剖面流速分布等值线。
从图4(a)可知普通池室主流经过竖缝的束窄作用,形成射流,主流流态平面分布大致呈Ω形。主流区两侧形成回流区,其中大回流区在主流左侧上下游较短挡板之间,小回流区在主流右侧靠近上游长挡板附近。最大流速出现在竖缝处,约为1 m/s。在正对竖缝下游,距离b0的位置布置障碍物,主流被分割成两股,在进入下一级竖缝之前汇成一股,左右两侧回流区面积相较普通池室均有所减小,在障碍物后形成小流速区,竖缝处流速小幅度降低,但是竖缝与障碍物之间的流速梯度有一定程度的减小(见图4(b)至图4(e))。
图4 工况1各种体型距离底板100 cm水深的平剖面流速等值线Fig.4 Contours of velocity at the sectional plan 100cm away from the bottom of fishway of different types(case 1)
3个工况对比可知,随着坡度的增加,流速增大,工况2、工况3最大流速均出现在竖缝处,分别为1.1,1.2 m/s。在工况2、工况3 条件下,各种体型鱼道池室内水流流态、流速分布均与工况1类似,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紊动能反映流体紊动的特性,是脉动流速振幅的体现,不同程度的紊流流态(如小尺度紊动、漩涡、回流等)会对鱼类造成不同的伤害,如扭伤身体、击坏眼睛,平衡能力下降,如果池室内紊动能过大,超过鱼类的适应范围,鱼类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冲撞挡板和边壁,影响过鱼效率。图5为工况1条件下各种体型距离底板100 cm水深的平剖面紊动能分布等值线图:①由图5(a)可知,普通池室紊动能在竖缝和右侧小回流区较大,最大值约为160 cm2/s2,竖缝出口的紊动能比入口大,入口处最大紊动能约为170 cm2/s2;②图5(b)、图5(c)、图5(d)与图5(a)对比,工况Ⅱ,Ⅲ-Ⅰ,Ⅲ-Ⅱ池室的紊动能并没有降低,甚至由于棱边的作用,紊动能反而增大;③工况Ⅳ池室紊动能最大出现在主流右侧的小回流区,竖缝入口的紊动能约为120 cm2/s2。图5(e)与图5(a)对比,工况Ⅳ池室内的紊动能整体降低,其中竖缝入口处降低幅度约为25%。
图5 工况1各种体型距离底板100 cm水深的平剖面紊动能等值线Fig.5 Contours of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at the sectional plan 100cm away from the bottom of fishway of different types(case 1)
工况2条件下的工况Ⅰ竖缝出口处紊动能约为180 cm2/s2,工况Ⅳ约为140 cm2/s2,二者相比,紊动能降低幅度约为22%;工况3条件下的工况Ⅰ与工况Ⅳ相比,竖缝出口处紊动能降低幅度约为20%。工况2、工况3条件下,各种体型池室内紊动能分布与工况1类似,因此,不再详述。
雷诺剪切力能很好地反映紊流对浮游鱼类的影响,RSM模型计算得到了3个平面的雷诺剪切力,xoy平面上的雷诺剪切力最大,故而重点研究该平面的雷诺剪切力,图6为工况1条件下各种体型距离底板100 cm水深的平剖面雷诺剪切力分布等值线图:①由图6(a)可知,普通池室的雷诺剪切力主要集中在竖缝处和池室右侧边壁处,其中,竖缝处达到最大,最大值约为80 cm2/s2;②图6(b)、图6(d)与图6(a)对比,工况Ⅱ和工况Ⅲ-Ⅱ在竖缝处的雷诺剪切力有小幅度减小,但是障碍物后面的区域,雷诺剪切力有一定幅度的增加;③图6(c)与图6(a)对比可知,工况Ⅲ-Ⅰ较工况Ⅰ池室内的雷诺剪切力整体增大,工况Ⅲ-Ⅰ障碍物后面区域雷诺剪切力增幅较大;④Ⅳ池室内流体雷诺剪切力最大值出现在竖缝处,约为55 cm2/s2,相较工况Ⅰ竖缝处雷诺剪切力降幅约为30%。
图6 工况1各种体型距离底板100 cm水深的平剖面雷诺剪切力等值线Fig.6 Contours of Reynolds shear stress at the sectional plan 100cm away from the bottom of fishway of different types(case 1)
工况2条件下的工况Ⅰ和工况Ⅳ竖缝出口处雷诺剪切力最大,分别为85 cm2/s2和62 cm2/s2,二者相比,雷诺剪切力降低幅度约为25%;工况3条件下的工况Ⅰ与工况Ⅳ相比,竖缝出口处雷诺剪切力降低幅度约为23%。工况2、工况3条件下,各种体型池室内雷诺剪切力分布与工况1类似,鉴于此,不再细述。
Larinier[7]对竖缝式鱼道的消能率进行研究,建议池室内单位水体消能率不超过150~200 W/m3,200 W/m3一般被视为鲑和海鳟鱼道单位水体消能率的上限,对于小型鱼道和对于西鲱和河流性种类设计的鱼道,较低的消能率是可行的(低于150 W/m3)。国内鱼道的主要过鱼对象一般为珍贵鱼类、鲤科鱼类和虾蟹等幼苗[8],对于过鲤科鱼类的鱼道,允许的单位水体消能率更小。现对各计算工况进行核算。
单位水体消能率公式为:
则由上式计算各种形式鱼道的单位体积消能率,式中:ρ=1 000 kg/m3;流量系数φ取0.8;池长L为2.4 m;池宽B为2 m;竖缝 b0为0.4 m。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各计算工况单位水体的消能率Table 2 Calculated volumetric energy dissipation(different cases)
由表2可知坡度相同时消能率相差不大,池室布置障碍物,消能率略为增大,各计算工况均符合要求。
(1)同侧竖缝鱼道在正对竖缝下游,距离b0的位置布置障碍物,竖缝处流速最大流速变化不大,但是竖缝与障碍物之间的速度梯度有一定程度的减小。
(2)在竖缝下游距离b0处布置正四棱柱、半圆柱型障碍物时,由于棱边的作用,紊动能增大;池室竖缝处的雷诺剪切力有小幅度减小,但是障碍物后面的区域,雷诺剪切力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3)在竖缝下游距离b0处布置圆柱型障碍物,竖缝处紊动能和雷诺剪切力均降低约20% ~30%,这种池型的鱼道,水力特性改善明显,能满足更多鱼类的上溯。
[1]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鱼道[M].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1982.(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Fishway[M].Beijing:Electric Power Industry Press,1982.(in Chinese))
[2]WU S,RAJARATNAM N,KATOPODIS C.Structure of Flow in Vertical Slot Fishways[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1999,125(4):351-360.
[3]WANG R W,CALLUAUD D,PINEAU G,et al.Study of Unsteady Flow in a Vertical Slot Fish Pass[C]∥Proceedings of the 33rd IAHR Biennial Congress:Water Engineering for a Sustainable Environment,Vancouver,Canada,August 9-14,2009.
[4]徐体兵,孙双科.竖缝式鱼道水流结构的数值模拟[J].水利学报,2009,40(11):1386 -1391.(XU Ti-bing,SUN Shuang-ke.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Flow Structure in Vertical Slot Fishway[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09,40(11):1386 -1391.(in Chinese))
[5]张国强,孙双科.竖缝宽度对竖缝式鱼道水流结构的影响[J].水力发电学报,2012,31(1):151 -156.(ZHANG Guo-qiang, SUN Shuang-ke.Effect of Slot Width on the Flow Structure of Vertical Slot Fishway[J].Journal of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2012,31(1):151 -156.(in Chinese))
[6]付祥钊.计算水力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FU Xiang-zhao.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M].Chongqing:Chongqing University Press,2007.(in Chinese))
[7]DVWK.Fish Passes:Design,Dimensions and Monitoring[M].Rome: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2002.
[8]王兴勇,郭 军.国内外鱼道研究与建设[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5,3(3):222-228.(WANG Xing-yong,GUO Jun.Brief Review on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Fish-ways at Home and Abroad[J].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2005,3(3):222 -228.(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