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子
新闻背景:
2015年8月,广州16岁少女小梅因被父亲当街虐打引起市民围观。记者采访时,小梅爆出惊天秘密:原来,她被亲生父亲猥亵多年,一度逃跑到张家界而被抓回。母亲刘女士一直知道此事,却对孩子父亲的行为坐视不管,反埋怨女儿不该报警把父亲抓起来,让家中失去顶梁柱。
这出乱伦闹剧背后是怎样一个家庭?受害者小梅,未来又将如何走出这一段人生的阴影呢?
16岁少女小梅是不幸的,因为她有一个长期虐打、猥亵她的亲生父亲—易红桥。就算在东窗事发之后,易红桥也敢于毫不讳言地承认,自己就是“心理变态”,对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有着特别的冲动,哪怕对马路上的陌生人也是如此。当小梅长到十三四岁的时候,易红桥就开始侵犯她。如果不从,则施予拳打脚踢。
更可怕的事还在后头。小梅的妈妈刘女士对易红桥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但她拒绝离开(小梅的父母长期同居却没有办理结婚手续),也反对小梅报警“把事情闹大”。她要求小梅听话,顺从父亲,不要搞到“妻离子散”。对此,小梅愤怒地质问:“那宁可我被侮辱是吧?”刘女士沉默了,但过了一会儿,她还是那一句:“你不能原谅爸爸吗?因为这是一个家庭好不好?”
这段乱伦关系,引起社会一片哗然。许多人都难以理解:这个家怎会如此荒唐?这对父母长的是什么心?
其实,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描述家庭形态的词语:低分化。它是指:在一个家庭中,大部分成员心理功能都不完善,需要其他成员来补充自己“缺失”的那一部分心理功能。也就是说,在心理层面上,家庭成员存在“精神残疾”,都是“缺胳膊少腿”的,必须充当彼此的“假肢”才能活下去。所以,他们必须抱团生活,无法独立,内部关系也会乱七八糟,看上去就好像不能够分开一样。
举个例子:一对夫妻,丈夫缺少“自我抚慰”的心理功能,生气时没法自我排解;妻子缺少自尊,没法看到自己的价值,需要男人来认可她的价值。这对夫妻结合后,就可能组成一个低分化家庭。丈夫生气时打妻子,让她充当“宣泄”的心理功能,这样他就能够出气了。妻子忍受虐待,换取一个“有男人肯要我”的身份,用丈夫来弥补她的自尊,这样她也不那么自卑难过了。所以,在表面上看来,这对夫妻打打闹闹,很不幸福,但你要他们分开,他们才不愿意呢!因为离开了对方,他们的心理功能就缺损了,感觉反而会更糟糕。
小梅的家庭恰恰吻合低分化家庭的3个特征。而这个家庭存在的乱伦现象,也和低分化息息相关。
首先,低分化家庭往往边界模糊。一方面,这是指成员之间的边界。正常家庭有着清晰界定,例如父女、夫妻、兄弟,一清二楚,绝不混淆。但反观易红桥对待小梅的态度则十分混乱,像是对待女儿,也像对待性伴侣(他还没和小梅发生过实质的性关系)。这反映出他的边界感很模糊,也构成了乱伦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这也是指每个成员内心“理智和情感”的边界。正常人心理功能完善,情感不容易突破理智的约束,所以做事可以基本符合社会规范,不会干太出格的事。但低分化家庭的成员往往心理功能不完善,所以情感就不容易受控了。就像易红桥,性欲一上来,连亲生女儿都可以下手。这样的心理素质就不像健康人,更像禽兽了。
其次,低分化家庭成员难以独立。因为心理功能缺失,他们离开家庭会无比痛苦,所以他们愿意为“抱团”付出很大代价。例如小梅的母亲刘女士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她知道男友的行为有问题,也明白女儿很难过,但她就是不肯放弃这个男人,因为她需要一个家,需要一个伴侣。虽然她有手有脚有工作能力,但她认定自己必须依赖男友,少了他就是不行。为此,她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和自己的尊严—这种恶性依赖就是低分化的表现。在刘女士的认知世界里,她没把自己当作成年人,相反,她只觉得自己是一个功能缺乏的孩子,最怕“你不要我”,只要伴侣(心理上的父母)不抛弃自己,她什么都可以答应。
第三,多数低分化家庭中有成员要充当牺牲品。因为成员间互为心理功能,所以,弱者往往会成为强者的工具或者情绪垃圾桶,牺牲自己为对方所用。这样的角色往往由孩子来担任,比如小梅,在被父亲虐打时,她的身份就是情绪垃圾桶;在被猥亵时,她成了性欲的对象;在母亲面前,她又成为“母亲献给父亲、维护家庭稳定”的祭品……可以想象,这样的孩子是如何饱受摧残的。
“兽父猥亵亲生女儿”事件曝光后,很多人都关心少女小梅的命运。关于“要不要心理干预,要不要剥夺父母监护权”的争论也此起彼伏。这些争论都围绕着:如何减少乱伦经历对于小梅的影响?
小梅是个16岁的青少年。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从现在开始到20多岁青春期结束的这8~10年,她都处于一个心理结构发育十分旺盛的阶段,修复能力很强。就好比小孩子,虽然容易受伤,但由于处在长身体的时期,新陈代谢特别活跃,所以伤口容易愈合,留疤的机会也相对少一些。相比之下,成年之后,无论心理结构发育得好不好,最旺盛的时期都已经过去,也就是俗话说的“定型了”。这时,一些不对头的性格,要改变就会很难;缺失的心理功能,要弥补起来就很需要时间了。
因此,只要环境合适,悉心呵护,小梅的复原机会还是很大的,她依然很有可能摆脱父母那一套不正常的心理模式,成长为一个心理功能健全的人。
然而,如果只对她进行短期的心理干预,恐怕效果会很有限。因为短期治疗也许能够纠正一些认知偏差,帮助她学会正确地看待这段历史,接受自己的过去,甚至可以帮助她调整情绪,暂时远离阴影。但是,由于她的心理结构还在发育,处于“内化”阶段,内化到好的东西,她的结构才会好;内化到不好的东西,结构就会一团糟。所以,她的心理发育过程需要好的养育者,给予她好的影响,这样她才能吸收到更多有爱的品质,发展出一颗光明的心—这意味着,如果在心理干预后,把小梅重新放回原来的家庭,就如同把一株小树从恶劣环境中暂时拔出来,救治后,又重新种回原来的恶劣环境去。很明显,这棵树还是会长歪的。
可喜的是,事件曝光后,小梅的叔叔、易红桥的弟弟表示,他愿意承担小梅和小梅妹妹这两个侄女的抚养义务,让她们远离危险的环境,并供她们读书。现在,小梅已经跟随叔叔回到长沙的家,准备翻开人生的新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