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斌
[摘要]作者通过自己多年的艺术实践,总结出大筒演奏的基本特点:严、秀、变。
[关键词]大筒 演奏 严秀变
我非常喜爱丝弦乐器。小时候,在农村的夏夜里,月光把远近的青山染成由深而浅的轮廓。几声犬吠,一串虫鸣和蛙声,这时候,在远处的禾场上,往往响起二胡一类的丝弦乐器声,那样的悠扬,那样的令人心醉。也就在这时候,我身不由己地向那乐器响起的地方移动着,靠近它,欣赏着。6岁那年进了县城,跟随在剧团乐队里演奏的父亲开始学拉二胡。后来又考上了湖南省艺术学校,跟随大筒名师胡仕章老师学习大筒演奏。
胡琴,易学难精。大筒属胡琴一类,只是它的筒是竹筒,要比京胡的筒大三倍,故称之为大筒。由于筒大,发出的音比京胡要低,比二胡要粗犷。花鼓曲调大多为2(Re)、6(La)弦,不用移把,要奏出十一个音来,还不能出糙音,真的比较难把控。
拉大筒者何其多,一个人一个性格,一个人一种演奏特点。我毕业后分配在娄底市花鼓戏剧团做大胡演奏员,一千就是二十多年。很有幸,因主奏《村官是个堂客们》这个创作剧目,认识并师从湖南著名花鼓戏演奏家、作曲家欧阳觉文老师,他给了我很多鼓励和点拨,使我对花鼓戏音乐和大筒演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概括总结出大筒演奏的基本特点是:严、秀、变。
严,有两重含义。一是说大筒操琴严谨,轻重缓急,都有一定的章法,琴谱套子经过严格细心琢磨,从不胡来。另一点是:演奏的旋律与演员的唱腔配合得十分严密。用行话来说,就是包腔包得很好,琴与唱之间,如影相随,水乳交融。有时候亲密无间,形影不离,有时加以衬托,更显演唱优美。怪不得许多名演员都要请固定琴师相随。一个好的琴师,对于一个演员的默契配合,是太重要了。我在剧团一直拉大筒,拉了好多个戏。如在历届湖南艺术节中得金奖的《村官是个堂客们》、《花落花开》、《钢之魂》,都是我担当主奏大筒。我严格按照作曲家手中传过来的曲谱,进行演奏。演员往往在开始阶段总是变了样,我就担任纠正的任务,使得演员都能做到准确地演唱。今年我们创作排演了一个新戏《乡里乡亲》,演员们对【打锣腔】的曲谱非常生疏,我把在老师那里学来的【打锣腔】,根据新的曲谱一一说明,哪里该作强颤,哪里是一般的颤音,哪里是下滑音,让演唱者逐渐认识清楚,对剧情的处理也就到位了。这是一个感情处理非常细腻的戏,唱腔如不搞清楚,就会影响到戏的进行。演员、作曲、导演都对我的工作表示满意。此外,我在大筒演奏中尽力运用包腔去烘托演员的唱腔,加花不拖节奏,密集音符不压演员的唱,唱腔的轻重跟随演员的演唱处理,绝不出现演奏与演唱南辕北辙的情况。
秀,是演奏大筒的第二个特点。大筒演奏,粗犷者居多,粗糙者也不少,清澈秀丽,要靠演奏者个人的音乐感受,更靠演奏者的审美处理,还靠演奏的深厚功力,才能秀美动听,赏心悦目。运用“颤指”演奏,能使曲调更甜美;演奏中相继运用装饰音,能使曲调活泼而多情。我原来练过二胡,将二胡的揉弦方法,适当地用于大筒的压弦之中,既有二胡的近于人声的亲切感,又不失大筒的浑厚特色。让粗犷的乐音变得柔和,响亮中浸透甜美,强劲中显现秀丽,既有对比,又有融合。比如新创剧目《花落花开》中,描写了两个干部,一个是上台干部,一个是下台干部。作曲者运用【梁山调】和【花石调】两个不同的主题音乐,分别予以表现和刻画。这两个曲调本是同根生,一个强调“3”( mi),一个强调“2”(Re)。我在大筒演奏中,也根据这两个人物的身份和个性,分别使用粗犷和秀丽为主的演奏方法予以表现,与演员的演唱相得益彰,配合得比较完美。又如在《乡里乡亲》中,有两个好朋友,性格不一样,一个豪爽,一个忠厚,我用不同的演奏音色和风格,分别赋予他们不同的个性。
变,是演奏大筒的第三个特点。变,是说演奏一曲,处理方法有变化,多姿多色,即说一个曲调可以拉出喜怒哀乐不同的感情变化。同时也指对生旦净丑不同行当的演奏表现方法,通过运弓、压弦、打音、重复等各种专业技巧来体现。变的另一种含义是变化多端,对于唱腔,常采取曲繁奏简,曲简奏繁的方法,或描龙绣凤,或锦上添花,在变化多端中求得演奏、演唱的配合得当。在右手的运弓上,有急、缓、顿、特的演奏方法,变化无穷,每一种都可以表现不同的演唱。在左手运指上,也有弹、打、揉、滑的演奏。弹是用指头弹一两下,而打是弹的加强,打若干下,花鼓戏的味道就出在这里。这里所说的揉指压揉,是花鼓戏大筒的特色,当然,有时也来一点二胡的滚揉,如在【梁山调】的上句唱腔的落音上运用滚揉,演奏出来的旋律就像槽子腔,深远而悠长。人们到过洞庭湖,看到过农民在车水,一边车水,一边唱,那种嘹亮高亢的声音,响彻那漫无边际的稻田和湖水,这种槽子腔,常使人们浮想联翩。滑音是【打锣腔】中不可缺少的演奏方法,出风格,出味道,出悲哀,出俏皮味。
近些年,我认真研究大筒演奏的种种方法,如强调拖腔包调,突出字正腔圆;强调级进加花,突出行腔伴奏的优美;强调大筒的发音秀美,突出风格味道等。花鼓戏正调有三种不同的分类,实际就有三种不同的演奏方法,颤音的轻重不同,密度不同,各种曲调的颤音位置不同,产生不同的演奏方法。娄底市花鼓戏剧团地处湖南的最中部,这里的花鼓戏没有洞庭湖花鼓戏的醇厚,没有宁乡花鼓戏的绵俗,没有衡山花鼓戏的高亢,也没有衡邵花鼓戏的激烈,但却有长沙花鼓戏的融合和热烈,对它的曲调演奏,尤其是主奏大筒,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问,只有更好,没有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