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璐璐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改变了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提倡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关系。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课改提出的标准和要求开始模糊,老师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任务、核心要素、教学策略、教学目的进行理性思考和认识,致力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理性思考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代对人才有了不同的要求。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做好小学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小学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小学语文正在经历着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老师面临着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哪个要素是主要的?如何让语文开放式教学得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是以教材为主还是以课外教材为主?这些诸多困惑一直成为了老师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困惑,老师在教学的过程要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理性的思考。
一、老师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任务进行理性思考
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作文是表现语文功底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作文是由诸多段落组成的,段落又是由句子构成的,说话也是由句子构成的。因此老师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额第一要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目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老师对教学目标不明确或教学目标定位不当的现象。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存在老师不重视朗读教学和对词语句子的教学现象;中年级的语文教学只注重文章段落的教学;上了高年级以后,老师就只注重对文章内容的讲解,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究其原因,老师不知道教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教。教什么和怎么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老师只有清楚的知道“教什么”才能让“怎么教”有所体现。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计划。如在上《难忘的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在读了本篇文章后,你认为欧阳老师为什么要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去,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老师以这样提问的方式,抓住学生的年级特点,有目的对学生进行不同阶段的培训。
(二)理解语言表达形式,引领学生学习
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实质就是言语形式和内容的争执。老师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言”和“意”,“言”是指包括语言表达和语言技巧的各种文字知识,是一种语文的工具;“意”指的是通过语言传达出的各种情感和思想,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其次老师还要明白语言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学是通过对言语的品读,进一步学习语文的人文性,二者兼得是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老师在认识到这两点以后,还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例如老师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时候,让学生从感受语言文字和理解语言文字出发,让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找出与描写山水有关的句子,让学生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再让学生进行拟写。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认识语言的魅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老师对培养学生思维发展有理性的认识
语言是思维外壳,学习语言的目标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提高的前提是学生能正确的发展思维,学生具有了较高的语言能力,也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进行不断的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语言能力也会有所提高,老师要充分的认识到语文教学要坚持语言训练和思维发展的统一。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小学生处于学习语文的萌芽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应该从小做起。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无时无刻都在思考,而且都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要考虑语言文字的特点,注重语文教学中的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目的的锻炼学位生的思维,提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学习制度。例如老师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基准,探讨文中的父亲的做法是否合理,有的学生认为文中的父亲是非常伟大的,不顾自己的身命安全,在余震中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这是不合理不理智的做法,万一余震来了,自己的命也搭上了怎么办。学生通过探讨,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他同学的观点,对自己没有想到的地方进行了补充,可以提高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和看待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老师对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理性思考
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有很多,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老师要对语言实践教学有理性的理解,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将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语文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语文的教学目的有理性的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养成良好的品格,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提倡学生多读、多写,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同时,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文章思想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品格。同时在教学中,老师还要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平等、明主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总结
小学语文是我国教育的三大主科之一,也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老师要理性的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计划,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吕剑茹.小学语文课堂中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切性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2]郑少颜.试析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钟晓洁.教育游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2
[4]沈莉.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3:37-41+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