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 上海 201620)
党的十八大用高度概括和凝练的语言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维度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规范和引导作用,因此,我们一直十分关心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代表,他们比普通大学生有着更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有着更为高尚的道德追求,是大学生群体的先进典型代表,因此,对于大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
所谓认同,有两层含义,既要认识,又要实践。认同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说的内化过程,也就是个体通过实践,不断感知对象,认识对象,从而逐渐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内在观念,并外化为行为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被大学生党员接受并认同,才能内化为大学生党员的行动指南,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反之,如果缺少认同,则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本课题以东华大学大学生党员为调研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6份,回收率97.2%,覆盖学校12个学院。
开展针对对大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大学生党员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但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各种思想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诸如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民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主义甚嚣尘上,这些都对当前党和政府力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了一定冲击和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在“您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能够继续适用于当今中国”的看法上,选择“继续适用”的占60.2%,勉强占半数。在“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前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中,如图1所示,只有70.1%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有信心”,7.8%的学生选择“有所怀疑”,1.1%的学生选择“失去信心”,其余的选择了“不好说”。这反映出当前“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向多样化,并伴有一定程度上的迷茫性,直接导致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不够坚定。
图1 大学生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前景的看法
大学生党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较为浅层的表面,根据本次调查结果统计,在“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了解吗”的选项中,有97.4%的学生党员选择了“知道”,但在“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选项中,仅有30%的学生党员选择了“经过仔细揣摩,了解其中的内涵”,在“如果您看到有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文明行为时,会如何处理?”,选择“立刻上前制止的”占30.7%,选择“非常不满,但不会制止的”占62.3%,选择“装作没看见的”占7%,如图2所示。在“您认为身边的同学是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的调查中,41%的大学生党员选择“是”,20%的选择“不是”,其余选择“没注意”的占39%,如图3所示。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当今大学生党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统一度方面出现了问题,更多是停留在意识层面,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不容乐观。
图2 大学生党员看到有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文明行为时,会如何处理
图3 大学生党员认为身边的同学是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
当前,大学生党员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渠道主要是高校思想理论课堂和党支部组织生活。高校思想理论课堂和党支部组织生活仍以灌输式教育为主,课堂教育和组织生活形式较为陈旧,授课方式单一,死板,仅仅停留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本身,缺乏激发大学生党员学习的有效手段。在本次调研中,在“您认为下列哪种途径更有利于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上,如图4所示,选择“网络媒体宣传”的占36%,选择“志愿服务活动”的占30%选择“榜样示范作用”的占20%,选择“课堂教学”的仅占14%。在“您认为学校开展的哪类活动对同学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影响力”调查中,如图5所示,65%的学生党员选择校园文化活动,28%学生党员选择了社会实践活动,其余7%的学生党员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由此可见,想要培育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各种新方式和新手段开拓教育基地。
图4 大学生党员认为哪种途径更有利于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宣传
图5 大学生党员认为学校开展的哪类活动对同学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影响力
我国正处于社会高速转型发展的时代,社会时刻在变化,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国不断传承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对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自身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将最新的理论成果结合时代特性向新时代的大学生进行传播和宣传,但是,根据笔者现场调研,我国高校理论课教育仍仅仅停留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讲解和介绍,时代性的缺失难以激发大学生乃至大学生党员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热情。
高校的思想理论课和党支部组织生活主要以会议、讨论、参观等形式为主,停留在说教层面,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平台,大学生党员难以深刻理解和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是知行教育实践性的缺失导致大学生党员的言与行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已经全面进入网络时代,但我国高校的思想理论课教育却与时代脱节,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开展行之有效的课程革新。虽然,目前部分高校开始尝试慕课等新形式,但总体来讲,这些课程仅仅是拓展了课程的空间范围而已,并未能从根本上创新高校理论课教育的手段和方法,难以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把“中国梦”作为执政的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将其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这是党中央适应新的时代变化与要求提出的最新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当前社会是一个各种思潮泛滥的社会,应将“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引导人们坚定理想信念、构筑精神支柱,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之中,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建设之中,从而达到“正视听、明是非、定信念”的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炼和升华,因此要增强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就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手。前段时间,一些主流媒体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都是在力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中华传统之美。高校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可以此作为切入点,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从而增强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理解,并且真正让其落地,不再是空中楼阁。
时代飞速发展,早已不是当年仅仅依靠读报看书就能做好党员教育工作的年代,因此要增强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手段。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创建好微博、微信的“两微课堂”,一方面,努力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引导大学生党员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可,从而构筑课堂、网络、实践教育基地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实践体系,提升学习实效。
[1] 潘圆圆.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科教导刊[J],2014;(10).
[2] 马晓芳.大学生党员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2).
[3] 刘祯祯.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4] 周古月.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