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工贸结合”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5-12-02 04:26
山东纺织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纺织品纺织贸易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单就纺织领域来看,中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但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已经逐渐失去优势,所以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世界贸易中保持出口大国的地位,除了不断提高纺织行业的技术和产品质量外,还必须掌握贸易规则,这就需要培养大批工贸结合的纺织专业人才。目前,而这类人才更适合目前我国纺织行业对生产和贸易的需要,这类人才主要来源于纺织企业和纺织专业学校,其中纺织专业学校担负着培养这类专业人才的重要职责。因此,培养符合现代纺织贸易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成为纺织类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本论文旨在阐述在纺织专业背景下探索“工贸结合”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1 所谓“工贸结合”

所谓“工贸结合”,在纺织专业类学生的职业能力空间上融入管理、外贸、营销、经济等方面的基本通识能力;在贸易专业类学生的职业能力空间上融入纺织工艺、流程、材料、平台等方面的基本技术素质。这种“工贸结合”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四大要素: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实现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教育过程;实施该过程的管理和评估制度;形成与教育过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这是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应绍兴纺织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适应就业需求的多元化、层次化和复合化,培养纺织类学生在复杂就业选择和职业变迁环境下拥有能“工”会“商”真本领的一种新尝试。

2 纺织类专业“工贸结合”的理念与思路

“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以下简称纺贸)专业的改革理念是以“够用为度、理论为基、技能为本、应用为标” 为定位原则,将纺织与外贸“工”和“贸”两部分内容的融合,完成专业教材的“取舍补”工作,优化师资队伍、完善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依托绍兴地区区位优势、纺织行业技术优势,培养从事纺织品检验、纺织服装贸易、纺织生产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方案的开展因地制宜,着眼于复合型与多元化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让学生在复杂的就业选择和职业变迁环境下能够拥有能“工”会“商”的真本领。

3 纺织类专业加强“工贸结合”培养方案的建设措施

按照“依托纺织行业,掌握检验技术,运用英语知识,从事纺织贸易行业”思路,根据纺织服装商品检验、贸易行业对检验、贸易人才的要求,结合专业定位,从纺织品检验、贸易及跟单、英语三大模块出发,确定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工贸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将检测技术,贸易知识和英语能力三者有机融合,通过对基本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适应纺织服装、商品检验、贸易等行业的相关岗位。第一学年主要培养学生纺织品基本性能检验、贸易理论、基础英语听说基本能力;第二学年着重培养学生专项检验、贸易技能、职业英语等职业能力;第三学年着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拓展、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在检验、贸易和英语三方面的职业能力达到“工贸”融合的全面提升。

3.1 完善工贸结合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针对“工贸结合”特色培育,注重把握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组织的融和,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项目式课程,应根据纺织行业生产、管理、营销、外贸一线的实际需求设置工贸融合的课程。如对国际贸易实务和单证类课程,除设置“必需、够用、适度”的专业理论和实践内容外,还应当设置纺织服装专业知识、纺织品检验、报关、财税与金融等相关工科类课程。而对于纺织生产和管理岗位,则需要设置国际贸易、商法、纺织企业劳动法规与社会保险、企业管理等商科类课程。使毕业生更能适应当今全球竞争纺织行业发展的需要,。

3.2 创建工贸结合实践教学体系

采用由初级训练向高级训练,由专业单项训练向工贸结合综合训练的梯形模块化结构构建成以纺织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培养主题,综合外贸、营销、管理和法规等知识,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必备的、系统的纺织专业技能和商业技能,实现工商融合的实践教学目标。加大实验实训硬件的投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推行“双证制”等措施,逐步形成了由实操训练、仿真训练、模拟训练和综合训练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例如纺织品营销岗位的实训可以模拟纺织企业实际贸易过程。

3.3 锻造“工贸结合”复合型师资队伍及评价体系

构建骨干带头、结构合理、新老结合专业人才梯队,团队建设注重队伍的结构建设和人员素质提高,探索队伍的继续教育与企业锻炼和技术服务模式。针对学生的跨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岗位迁移能力等动态内容的监督考核,建立一套与之适应的质量评价体系,具体内容包括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模式、指标、反馈系统,以及“工贸结合”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实施办法和应达到的效果。

3.4 改革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教学方法

确立以学生能力培养的发展性教学理念,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会学”,通过讨论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游戏式、案例分析式、角色扮演式、研讨会式、辩论式、演讲式等。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纺织外贸单位参观学习,鼓励学生边学习边实习,多组织学生在第二课堂进行工作模拟练习;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专业实验室,采取边讲边练、精讲多练、示范观摩等多种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进行教学。

4 结论

“工贸结合”强调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贯通,打通传统“工”科与“商”科培养的藩篱,面向岗位的复合化、动态化,培养适应社会、适应职业种类、工作岗位内容和更新速度的多重变化的综合能力,超越和突破知识本位观,实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实现学生个性和能力的综合发展,更好地服务和适应社会,是一种实现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

[1]杜梅,王前文,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初探[J] . 山东纺织经济,2014;(2):37-39.

[2]王利平,佐同林,等.基于多元化人才需求下纺织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探讨[J] . 教育教学论坛, 2014;(35):190-192.

[3]包振华.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ITE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 教育教学论坛, 2013;(18):226-228.

[4]贺政国.工贸结合外贸纺织服装公司的战略选择[J] . 对外经贸实务, 1999;(2):3-5.

猜你喜欢
纺织品纺织贸易
澳洋纺织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第七类直销产品猜想:纺织品能否“独立” ?
贸易统计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
贸易统计
欧盟通过纺织品使用NPE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