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反慕课”影响下的研究生文检课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5-12-02 00:49李燕陈文刘京诚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讲座翻转课堂研究生

□李燕 陈文 刘京诚



“翻转课堂”、“反慕课”影响下的研究生文检课改革探索与实践

□李燕 陈文 刘京诚

为加强对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图书馆教学团队在研究生文检课的教学改革中借鉴了“翻转课堂”的先进理念,尝试“反慕课”—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形式,构建了以固定班级授课和研讨式开放性讲座相结合,实体课与网络在线课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既保证了研究生系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够激发研究生的科研热情,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有利于教学团队根据信息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跟前沿知识。

研究生文检课 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 反慕课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混合式教学模式

1 引言

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一项战略性重要任务。研究生教育作为整个教育链的高端,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当其冲。围绕这一任务,近年来我国高校纷纷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进行改革。众所周知,课程学习与论文写作是研究生教学的核心环节,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两大着力点[1]。而由图书馆所承担的“科技文献检索及利用课程”(以下简称“文检课”)正是这两大着力点的助推剂。研究生文检课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对检索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帮助研究生及时、准确地了解其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激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高研究生撰写论文的质量和效率,以及正确选择发表论文的期刊。

已有的研究表明:“讲授主导式和读书讨论式是现行主流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讲授主导式强调学生对人类既定知识的吸收与消化,但却弱化了他们对新事物的敏感性,钝化了他们对知识的探求意识;而读书讨论式能够激发研究生的研究热情,锻炼研究生的研究思维,但该教学模式缺乏计划性,不利于研究生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2]那么如何能够融合两种模式的优势,克服它们的不足呢?这也正是研究生文检课改革需要探究的问题。

2 研究基础

目前,互联网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全球终端运用大规模普及,云服务广泛覆盖,“翻转课堂”、“慕课”、“反慕课”等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理念兴起,为研究生文检课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路。

2.1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中信息的传递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完成的,知识内化则是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独自完成。而翻转课堂颠倒了这一模式,知识传授不再发生在课堂上,而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而知识的主要内化过程则发生在课堂中,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以及同学间的团队协作下完成。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是主动内化知识的自主学习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资源的提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负责个别指导和答疑解惑[3]。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对高效利用课堂时间,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习兴趣,扩展问题探索深度,开启创新思维具有积极作用,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但翻转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一,翻转课堂有利于知识的碎片化,但对于系统的基础理论框架的搭建存在明显不足。二,翻转课堂对于学生的自律性和主动性的要求极高,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主动进行有效学习,就无法保证在课中的知识内化。

2.2 反慕课

“慕课”(MOOC)是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的英语简称,这种在线教育以兴趣为导向,凡想学习者均可加入课程学习,不分国籍,一门在线课程的人数动辄上万。凭借高水平、大平台,无国界、全免费的特点,慕课吸引了众多眼球,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但是由于参与“慕课”的学生在语言、智力、认知风格、学习习惯等方面都会有较大差异,“慕课”的课程内容和教法无法解决这样的差异性,这会导致部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效果不好,这实际上与“因材施教”的普遍教育规律有一定脱节。另一方面,这种大规模在线课程要在网络上开展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同伴之间的高效交互也非常困难。此外,“慕课”仅有5%至16%的完成率,辍学率一直居高不下。当然还有学分认证困难等一系列体制方面的问题[4]。这些问题令许多教育界领导和理论人士对慕课的教学法、成效、可持续性等提出了质疑。

“反慕课(Anti-MOOC)”则是针对“慕课”(MOOC)存在的问题和对它的批判与质疑提出的。奥德丽·沃特斯2013年提出了“反慕课”(Anti-MOOC)这一术语。相对于“慕课”的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形式,“反慕课”的主要课程类型则是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其中,“small”是指学生规模一般在几十人到几百人;“private”是指对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被纳入进来。目前,美国的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全球顶尖学府已经在进行这种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探索与实验。“反慕课”这种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形式能够融合“慕课”的优点,弥补“慕课”的不足。一是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更加强调赋予学生完整、个性化、深度的学习体验,提高了课程完成率和学习质量。二是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重新定义了教师的作用,让教师更多地回归校园,更加便利地利用“慕课”资源进行具有更高价值的教学。三是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对学生的评价更为严格,课程证书更具效力[5]。

“翻转课堂”、“慕课”、“反慕课”无疑都带来培养方式、教学模式及学习上的巨大变革。但它们也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研究生文检课的改革不能简单套用照搬,而应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来构建教学模式,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在不增加课时的前提下,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保证研究生对基础理论系统充分掌握,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

3 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重庆大学图书馆所承担的研究生文检课共有16课时。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按教材编排来组织教学,虽然加强了对文献分析、知识挖掘等内容的教学,也在小范围内开展了问题探究式、课题代入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的尝试,但受整个研究生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基本上还是课堂讲授主导式的大基调。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前沿知识引入不够,互动性不强,不能很好地体现文检课在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上特有的作用。针对以上突出问题,充分考虑研究生群体的认知水平、学习动机、认知风格等的差异性,教学团队对课程教学框架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学习借鉴“翻转课堂”的先进理念、充分利用慕课的技术手段和课程资源,尝试“反慕课”这种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形式,整合本课程教研团队的优势教学成果,构建固定班级授课和研讨式开放性讲座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打破16学时教师宣讲的传统做法,推行“6+10”模式:基础板块6个学时,普及文献检索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提升板块10个学时,侧重信息管理与分析,注重提升学生们的知识发现与创新能力。考核板块包括两大块:实习报告+讲座与讨论考核。

图1 研究生文检课混合式教学模式

4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现

文检课是重庆大学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的公共课程,16个课时,1.5个学分,全校各个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均可选修。

4.1 基础板块

4.1.1 基础板块的授课形式、教学内容及目标

基础板块6个课时,其授课形式仍为固定班级讲授。尽管研究生文检课的任务重点已经从讲授检索技巧转移到信息管理、信息分析以及知识发现和知识创新,但课程内容中的文献检索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实际上仍然是整个课程体系的基础和保障。通过6个学时的讲授主导式课堂教学,力求系统全面地为研究生搭建信息检索基本理论框架,为后面提升板块环节的教学夯实信息素养基础,从而克服单纯“翻转课堂”形式下容易只专注碎片知识而忽略系统知识的问题。

4.1.2 基础板块教学的具体实施

选修课程的研究生按照常规选课方式,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选课。研究生培养办根据选课情况,按照相近专业将选修课程的研究生分成固定班级。课程形式为传统的固定班级授课,任课教师采用讲授主导式授课。该门课程是重庆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已建成了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重庆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精品课程——重庆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6]。平台提供了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按教材编排的课程教学内容PPT课件。依托于平台,研究生可以通过6个学时的课堂学习以及课后对课程内容的巩固,系统掌握信息检索原理与方法,形成信息检索基本理论框架。

教师在该板块最后两个课时布置实习报告,实习报告需要研究生首先选定课题,并结合课题来进行随后的文检课学习,完成实习报告。其课题来源可以是项目选题、学习选题或者兴趣选题,根据研究生各自侧重的研究方向,自由组合课题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不超过5个。课题小组成员根据实习报告中的课题需求,以及考虑自身专业及科研需要,在随后的提升板块选择适合自己并且感兴趣的四场主题讲座。

4.2 提升板块

4.2.1 提升板块的授课形式、教学内容及目标

提升板块不再是固定班级授课形式,而是采用研讨式开放性讲座形式。总共10个学时,其中8个学时由学生在10个不同主题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专题讲座中,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科研需求自由选择其中的4个讲座。讲座以“反慕课”的形式开设,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基于“慕课”平台的技术手段。学生们先在讲座前的规定间内阅读相关辅助材料、观看由讲座老师制作并提供的网络视频,然后在指定教室参加课堂答疑讨论;最后2个学时汇总展示学生实习报告中的原创创新点。一般来说,大部分研究生的自律性和主动性都比较强,这种“翻转课堂”形式的教学比较适合研究生的教学。通过这种专题讲座形式的教学,旨在帮助研究生精确获取互联网时代的学术资源,快速捕捉到本专业的前沿热点,同时培养他们个人的知识管理习惯和技能,锻炼他们的研究思维,拓宽他们的研究视野,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与热情,提升其科研创新能力。

4.2.2 提升板块教学的具体实施

(1)选择讲座。只有选修了该门课程的研究生才能在10场专题讲座中选择4场讲座。教师鼓励课题小组成员选择相同的讲座,这样以翻转课堂形式开展的讲座对学生的提高作用更明显;当然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选择讲座。讲座选择系统由超星慕课平台专门为该课程定制。教学团队将选课学生的名单提交到平台的后台,由后台为每个学生自动生成账户、密码。学生凭借账户、密码登录平台选择讲座。讲座人数作了限制,每场讲座不超过150人。一旦达到150人上限,系统自动阻止后来的选择者。尽管教学团队利用了超星的慕课平台来开展教学,但并非实施“慕课”(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相反,是利用慕课平台技术,尝试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由于10场讲座均以“翻转课堂”形式开展,对每场讲座参与人数进行限制,能够充分保证翻转课堂课前与课中的讨论与交流。

(2)讲座准备部分—教学视频制作。讲座以“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开展,知识的传授主要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来完成。因此提供优质的教学视频就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知识传递的效果。教学视频由讲座主讲教师根据讲座主题亲自录制或者使用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目前10个专题讲座,诸如“科技查新在科研立项中的意义及文献调研方法与技巧”、“大学生知识学习与创新方法”、“信息综合利用与论文写作”等专题讲座,在大型慕课平台上以及其他优质网络公开课教学资源平台上还没有发现适用的公开课视频,需要主讲教师来录制教学视频。而少数涉及重点数据库及文献管理工具的主题讲座,教师可以从网络开放资源获取,比如:汤森路透的Web of Science在线大讲堂的培训视频、Springerlink使用指南的微视频等。教师自己录制教学视频时,常用的视频课件录制软件为Camtasia Studio、Adobe Captivate以及屏幕录像专家等等,功能较强大;或者也可选择操作简单的在线录屏软件金达,无需任何下载安装,只需进入网页http://jinda.tv,点击录制新视频按钮,程序便会自动启动,开始录制屏幕操作过程、声音或者摄像头[7]。但无论是教师自己录制视频或者使用网络公开视频,仍然需要对视频进行后期处理与加工,以保证对学生所呈现的视频完全结合讲座主题知识点的要求,并力求做到知识性、趣味性以及对学生观看视频实时考核等方面相结合,完成知识的最佳传递。主讲教师将视频上传至超星慕课平台,通过该平台的编辑工具对视频进行后期处理与加工。可以在视频相应位置插入知识要点幻灯片,或者一些形象生动的图片。也可以在视频某个知识点的讲解完成处随机插入课堂小测验,并可设置为:“一旦测验未通过,则重新返回视频某个时间点重新观看”等等。为了保证学生观看视频的有效性,该平台还提供设置视频观看防拖曳(即防止快进)以及防止观看视频时切换窗口等功能,供主讲教师编辑视频时选择。该平台上还设有“复制”和“映射”功能,可以帮助课程教学团队根据需要组织团队内部协同编辑教学内容。

(3)课前知识传授及课中知识内化。教学视频制作完成后,就进入“翻转课堂”形式的教学架构与流程了,如图2所示。

图2 “翻转课堂”形式的教学构架与流程

讲座前,主讲教师将制作好的讲座视频保存到超星慕课平台上该课程门户首页,同时上传与讲座配套的课程资源到资料模块,包括课件、参考文献以及推荐的一些与讲座专题相关的网站链接。同时在平台的作业模块发布本次讲座应达到的目标任务,布置课前练习。学生通过获得的账号密码登录超星慕课平台,认真观看教学视频以及学习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完成课前练习。在观看视频或者完成练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通过平台讨论区提出,参与同一讲座的同学可相互交流、沟通答疑,任课教师也可与学生实时沟通。平台会自动记录学生的各项学习数据,教师对这些学习数据进行分析,教师通过讨论区收集学生反馈的问题,挖掘学生的学习难点及薄弱环节,为个性化教学做准备。在课前知识传授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地点,教学视频也可反复播放,学习步调自行设定,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同时发挥了教师的辅助作用。

讲座中,除了主讲教师,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都要参与讲座讨论,这样能提高师生比例,增强讨论交流的效果。主讲教师将收集到的学生学习数据以及反馈问题和疑难点在课堂上提出,并给出进一步的强化练习。学生首先独立思考,再展开讨论,教师可进行引导。允许学生携带手提电脑进入课堂,现场进行实际操作,完成强化练习,并在课堂上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由于参与每场讲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主讲教师应抽象出适用性更广的知识,精选典型性案例进行分析,利用学生已学知识提供解决方案,进行启发式教育,或者设置问题情境,例如选取某个真实的课题,引导学生从课题技术背景的调研,到课题开题立项查新,再到追踪该课题最新进展、学科交叉融合情况,最终发掘出值得研究的创新点,调动学生积极性,一步一步解决课题的实际问题。学生可以以课题团队的形式结合实习报告拟定的课题协作参与情境问题的探索与解决。在讲座结束之前会有一个总结评价环节。学生代表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体会,提出对讲座的意见、建议;主讲教师梳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总结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对本次讲座课前课中学生参与度以及讲座目标完成度等进行评价。整个讲座的内容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而展开。

(4)固定班级原创创新点聚焦汇总。学生完成四场讲座的学习后,各课题小组将完成各自的实习报告。而实习报告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最后的创新结论部分,要求学生描述对课题创新点的思考。此次讨论课将安排在所有讲座完成后的第3周,仍以之前的固定班级开展2个学时的讨论课,“晒”出原创知识清单[8]。固定班级基本上是同一专业或者相近专业的研究生。因此教学团队会邀请1-2名相关专业的专家参与讨论课。研究生将以课题小组形式汇报他们实习报告的完成情况,描述他们如何进行信息搜集 、整理、分析,如何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改造(分解、重组、联想、质疑、假设等),直至得出相关课题研究的独特感悟和新颖结论。不同课题小组的原创创新点在课堂上聚焦汇总,专家、主讲老师、学生将就这些创新点进行讨论。由此可能会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灵感。原创创新点聚焦汇总是整个课程的点睛之笔,提高了本门课程的层次,使研究生的研究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之上。

4.3 考核板块的组成形式及考核目的

文检课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传统的上机考试加试卷考核形式基本无法反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真实掌握程度。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考核板块由两大块构成。一是实习报告,占总成绩的60%,包括实习报告的完成质量以及对原创创新点汇报中小组成员的表现的评价。通过实习报告可以全面考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知识发现创新能力。二是讲座与讨论考核,占总成绩的40%。讲座与讨论考核是为了考察学生在整个课程中的学习积极性和完成情况,包括了讲座前与讲座中的考核。讲座前的考核可以通过超星慕课平台上统计模块所记录的数据来实现。包括学生对教学视频的观看情况、小测验的成绩、课前练习的完成情况,在平台讨论区的提问发言交流量等。讲座中的考核主要是考察在专题讲座的课堂上对主题活动的参与度,包括是否积极提问、与同学协作、与教师交流、分享经验成果等方面。

5 教学效果

为了掌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本课程采取了对照实验的方式进行。选取了2014年研究生春季课程的某班为对照班1,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授课,选取2014年研究生夏季课程的某班为对照班2,采用某高校推出的纯慕课课程模式授课。课程结束后,在研究生院的协助下对三个班都发放了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分析显示:传统教学模式班的大部分同学认为他们在课程中的收获是已掌握各种检索方法和技巧并且能够较轻松地通过传统考试而修得学分,但由于课堂交流很少,尽管认为该课程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会有帮助,但还得再慢慢摸索;纯慕课班级的大部分同学认为此种授课模式最大的优势是学习时间自由安排、学习地点自由安排,但外网学习耗费流量、作业提交不方便并且无法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做针对性案例讨论及讲解,是参与慕课学习的不足之处,还有部分同学认为课程时间跨度过长,课程内容较难,因此92%的同学希望能采用网络教学与实体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混合教学模式班的大部分同学对该模式认可度极高,表示整个课程的学习让他们系统地掌握了各种检索方法和技巧,相对灵活的学习时间以及在线上和课堂上与同学的协作、与老师的互动交流使整个课程的学习高效而愉悦,信息分析与管理的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得到极大提升。90%的同学表示整个学习过程激发了他们科研创新的渴望和热情,一半同学在课程期间已经完成了开题报告的初稿,确定了研究方向,另一半同学也已经有了选题和文献查阅分析的思路。其中一位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同学还在课程期间撰写并发表了专业领域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并被SCI期刊收录,由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偏重于建筑类作品创作而少有高质量学术论文产出,因此这在该学院历年来的研究生培养中是极其罕见的。

在问卷调查中,学生也提出了一些意见。一是希望教师能更好地掌控课堂。有学生指出个别小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少数同学没有积极参与,滥竽充数,不仅自身学习效果不佳,而且影响了组内其他小组成员的学习热情,希望教师能在该环节尽可能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第二是希望教师上传教学视频及课程资料的时间尽量提前,以方便学生安排自主学习时间。

6 总结

研究生文检课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借鉴了“翻转课堂”的先进理念,采用“反慕课”形式,使课堂教学更为高效,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研究生的科研热情,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实体课与网络在线课的结合也克服了单一讲授主导式和单一读书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弊病。这种固定班级授课和研讨式开放性讲座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教学的层次性、实用性、灵活性更加明显,尤其有利于教学团队发挥团队优势,根据信息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跟前沿知识。

混合式教学模式从2013年起在重庆大学研究生文检课教学中开始进行探索应用。该模式对整个教学团队教师的教育素质及技能也提出更高要求。首先教师对于与教学相关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图书馆专门请超星慕课平台的技术人员对整个教学团队进行培训,让每位任课老师具备独立拍摄、录制、剪辑视频的技术。第二要求教师提高对学习过程的掌控能力。无论是在线上还是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中,教学团队的任课教师付出了更多精力和心血,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课程设计和学习过程的引导,力求发挥新教学模式的最大优势。

研究生文检课教学在不断摸索中逐步完善,至今基本确定了该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将于2015年春季面向全校选修该课程的研究生。该课程改革得到了图书馆、研究生院以及选修该课程的研究生所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从已试点的专业班级学生所反馈的评价来看,受到研究生的普遍欢迎,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研究生文检课教学改革还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由图书馆教学团队所推动的文检课课程改革也为其它研究生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新思路。

1 龙宝新. 论“研究性课堂”的架构与创建——兼论人文学科研究生课堂教学的合理结构[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1, (7): 31-38

2 同1:32

3 陈怡,赵呈领.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4, (2): 49-54

4 李燕,陈文. 多维度立体式文检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图书情报工作, 2014, (10): 103-106, 127

5 陈绍继.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来袭”[N].中国教育报,2014-1-14(7)

6 重庆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重庆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科技文献检索[EB/OL].[2014-12-08].http://eol.cqu.edu.cn/eol/jpk/course/welcome.jsp?courseId=2782

7 同4:105

8 同1:37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Course for Postgraduat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Anti-MOOC and the Flipped Classroom

Li Yan Chen Wen Liu Jingcheng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graduated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the library teaching team has constructed a teaching mode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course for postgraduate. The mode draws lessons from the flipped classroom and tries the Anti-MO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to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of fixed-class teaching and discussing-type open lecture as well as the combination of entity course and network online course.The teaching mode aims on not only helping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systematically, to motivate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hinking, but also helping the teaching team to update teaching content with the change of information demand by closely following up the subject frontier.

Literature Retrieval Course for Postgraduate;Teaching Reform; Flipped Classroom;Anti-MO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Blending Teaching Mode

*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翻转课堂’和‘慕课’影响下的研究生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编号:YJG142011)的研究成果之一。

李燕,ORCID: 0000-0002-3372-107X,L26y26@163.com。

重庆大学图书馆,重庆,400044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 重庆,400044

2015年1月21日

猜你喜欢
讲座翻转课堂研究生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