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组团与分级开发: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

2015-12-02 02:57:46孟祥林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5年7期
关键词: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城市群

■孟祥林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

环渤海地区位于华北地区北部,包括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以及二者之间的河北省地区,涉及山东、河北、辽宁、北京、天津等五省市。京津两个大都市在环渤海地区具有强大的城市影响力。该区向北连接着东北,向南连接着华中,向西连接着山西和内蒙古,向东通过海上交通与世界联系在一起。这里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具有强大的吞吐能力,将腹地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环渤海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中科院的学者就提出了大渤海地区的概念。环渤海地区的海岸线非常长,从辽宁的丹东到山东的青岛海岸线有5000多公里。学术界将环渤海地区与朝鲜、韩国、日本等放在一起成为东北亚地区。环渤海地区依托京津冀城市群对更广阔的腹地产生影响,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成为我国又一经济增长极。环渤海依托京津冀城市群将会与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以及中原城市群等共同构建起我国的城市群架构,在北、西、南3个方向发挥区域经济核心的作用。

(一)区位优势突出

环渤海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该区域是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地带,腹地有京津两个大都市,并且以两个大都市为核心形成了密集的城市体系,依托 “双核+双子”的城市体系对京津冀乃至更广泛的腹地产生经济辐射。这里有海陆空等立体交通网络系统,能够与世界建立联系。以铁路和城际高速交通系统为例,东西向以及南北向的交通网络发达,可以连接东北地区、华中地区和西北地区,同时依托丰富的港口资源,通过海上航运系统与世界各地建立经济联系。形成中、俄、朝、韩、日等国形成的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地区在这个经济圈中居于中心位置。

(二)自然资源丰富

有关资料显示,在环渤海地区已经发现的资源达到上百种,借助方便的交通网络以及经济大都市的支撑,这里的自然资源便于开发。陆上有石油、煤炭等丰富的能源,海上也有丰富的资源。这里也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水力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广阔,所以是发展农业的理想区域,这里生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北方的主导农产品,并且在农业产业结构逐渐进行调整的情况下,经济作物的比重逐渐增加,产品除了能够满足当地需求外,还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环渤海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云集,加上丰富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旅游产业成为了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增长点。

(三)城市密度大

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核心,环渤海地区城市密度大,形成了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体系,不同层次的城市之间相互支撑,使得环渤海地区成为了一个整体,依托渤海湾,向南向北向西形成广泛的辐射面积。环渤海地区的城市可以区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环渤海沿海的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滨州、潍坊、烟台、威海、青岛等,该层城市是环渤海地区最接近海洋的部分,不同吨位的海港就分布在这些城市,成为环渤海地区通过海上通道与世界建立联系的前沿地带。第二层次的城市是与第一层次城市空间距离较近的城市,包括鞍山、沈阳、阜新、朝阳、承德、廊坊、北京、保定、衡水、德州、济南、泰安等。第三层次的城市是第二层次以外的处于环渤海腹地的其他区域,这些区域在环渤海近区域的影响下,围绕环渤海近域形成紧密的经济联合体。

环渤海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障碍因素分析

(一)行政分割

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但需要遵循区域经济规则,而且要受到行政区划层面的影响。环渤海地区涉及5个行政单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协调各个行政单元之间的关系,每个行政区划范围内资源不同、发展思路也有差别。如果不能妥善进行沟通,在区域开发过程中就会出现矛盾,从而违背区域经济发展的聚集经济原则。环渤海地区是一个整体,在开发过程中不同区域需要有明确分工。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功能互补优势,每个区域都要对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并且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受益。在区域经济开发问题上,需要不同的经济主体以区域发展条件为基础,在宏观战略思想指导下进行微观层面的合作。“合作”就意味着不能完全从个人利益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每个经济主体都需要与合作者进行磨合,并且具有主动让渡利益的愿望,在合作过程中每个经济利益主体都要从合作中发掘自身的绝对优势或者比较优势,以便能够找到帕累托改进的切入点。每个经济主体的进步都能够为合作方带来外部经济,合作方之间虽然在合作中会存在博弈,但这种博弈应该是以 “扇形曲线”向外扩张为前提,而不能停留在 “零和博弈”的低水平发展状态。

(二)产业结构趋同

产业结构趋同和各个港口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环渤海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一般需要合作的各个区域之间在产业互补基础上实现合作双赢。但是目前环渤海地区的情况是:钢铁、电力、化工、煤炭等传统产业在各个区域都有,在区域间的竞争中,每个区域为了强化自身的竞争力都开始向新兴产业发展,诸如电子、生物制药以及新材料等方面发展。这种发展方式不利于集中利用资源进行产业创新,从而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环渤海地区的各个港口城市都有港口,而且很多港口距离很近,功能上也雷同,这样就会形成恶性竞争局面,在港口不能 “吃饱”的情况下,设备由于出现闲置而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港口的功能雷同,就不容易在不同港口之间进行层次划分,业务也就不容易进行分流。产业结构趋同以及地方保护主义问题的存在,阻碍了资源在整个环渤海地区内的按照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进行合理布局,经济主体的跨地区经营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限制,这对区域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城市分布不均衡

图1 环渤海地区城市分层

从图1可以看出,环渤海地区的城市可以分为3个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辽东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是相对比较成熟的,其次是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东半岛城市群的城市密集程度相对于其他两个城市群稍微逊色一些。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在区域内的密度、规模进而构成的城市群对腹地的影响程度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城市群发育越成熟对腹地的辐射影响就会越强。环渤海地区城市群在3个方向上的差异,就导致京津冀区域相对于其他两个区域而言具有更强的发展潜力。如果区域间再存在不合理的恶性竞争,京津冀城市群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从另外两个城市群袭夺资源,在这种局面下,环渤海地区会主要向西发展。这与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定位是相悖的。从图上可以看出,环渤海地区不仅包括了 “烟台-大连”一线以西的区域,还包括了辽宁范围内的大连以东到丹东之间的地区,以及山东区域内的烟台到青岛之间的山东半岛的顶端。这就需要以京津两个大城市为依托,对辽东半岛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进行合理布局。

环渤海地区的分级开发设计思路

(一)第一级:临港城市开发

根据前文,第一级城市包括了从丹东到青岛的所有沿海港口城市,这个城市链条是环渤海区域的核心地带。这一级城市并非沿海岸均匀分布,根据行政区划,分别以沈阳、京津和济南为核心3个沿海城市团。

1.沈阳城市团

“沈阳城市团”以沈阳为核心,包括阜新、朝阳、葫芦岛、锦州、盘锦、营口、丹东和大连等城市,除了丹东和大连两个城市外其他城市聚集程度都比较高。这些城市中虽然沈阳的行政级别最高,但应该以葫芦岛、锦州、盘锦、营口和大连形成对东北地区进行经济辐射城市群 (如图2),该区域城市密度较小,城市空间布局较为分散,城市团中葫芦岛、锦州、盘锦和营口是核心,与以沈阳为核心的腹地建立区域联系。所以该区域要进一步强化城市链的建设:一方面继续强化“大连—盖州—大石桥—海城—鞍山—辽阳—沈阳”这个南北向的城市链,另一方面要强化“营口—盘锦—盘山—凌海—锦州—葫芦岛—兴城—绥中”城市链,使两个城市链相互呼应。

2.济南城市团

图3展示了济南城市团的空间结构。该区城市的密集度较沈阳城市团大得多。图中构造出了3个次级城市团和一个城市链,该城市链是环渤海城市链的南端,从东营开始,包括了“东营—寿光—潍坊—昌邑—平度—莱州—招远—龙口—蓬莱—烟台—威海—荣成—文登—乳山—莱阳—即墨—青岛”将山东半岛包围了起来。这个城市链链条很长,其中很多城市都是海港城市,为了更好的发挥海港的作用,就要在该条城市链上进行分段组建次级城市团。如图所示,3个城市团分别为 “东部次级团”、“中部次级团”和“西部次级团”。“东部次级团”包括了烟台、威海、文登、荣成、乳山和海阳等城市。该团位于山东半岛的最东端,海岸线长,但是与省会城市距离较远,该城市次团的区位重心在文登,应该依托沿海城市链的优势,并充分发掘腹地资源,强化其在环渤海地区的济南城市团中的领先作用。“中部次级团”包括了龙口、招远、莱阳、莱州、莱西、平度、即墨、青岛、胶州、昌邑、潍坊、安丘等,该次团中重点发展的城市包括潍坊、招远和青岛,区域的地理中心在平度,以这3个城市构建起次级城市团中的三角形构架,强化城市之间的聚合和整合作用,在 “东部次级团”和 “西部次级团”中发挥承接作用。西部次级团包括东营、寿光、滨州、淄博、青州、莱芜、章丘、泰安、济南。济南是这个 “次级组团”的中心,也是整个山东半岛的中心。不但对沿海城市链直接产生影响,而且通过 “中部次级团”对 “东部次级团”产生影响。

图2 沈阳城市团

图3 济南城市团

3.京津冀城市团

图4表示京津冀城市团的空间结构。该区域是环渤海地区城市最为密集的地区,包括了北京、天津、河北省3个行政区划。京津两个直辖市是该区域的核心,该区域依托北京、天津、唐山和保定4个城市可以形成 “双核+双子”的城市团发展布局。如图该区域自东向西依次有“秦皇岛次级团”、“唐山次级团”和“京津次级团”。“秦皇岛次级团”以秦皇岛为核心包括抚宁以及昌黎等地区,构成该区域最小的城市次级团,与“沈阳城市团”相接。“唐山次级团”以唐山为核心,包括玉田、蓟县、尊换、迁西、迁安、滦县、乐亭等区域,曹妃甸工业区也在该次级团中。唐山是京津东部的第一大中等城市,对于承接大城市对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辐射,扮演着重要角色。“京津次级团”是“京津城市团”中规模最大的次级团,该次级团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核心,包括了廊坊和保定两个中等城市,与“唐山次级团”形成“双核+双子”的城市群空间格局。除此之外该区域还包括了高碑店、涿州、霸州、任丘等县级市。“双核+双子+的城市空间格局,使得”京津次级团“能够对京北、京东、京南、京西的广大区域产生经济辐射,并且能够依托较强的经济影响力,对华中地区产生经济影响。图上标出了自秦皇岛到保定由“秦皇岛—滦县—唐山—天津—廊坊—霸州—雄县—徐水—保定”连接起来的城市带,这条城市带在该次级团中起着 “中枢神经”的作用。

(二)第二级:区域发展动力

环渤海地区的第二级区域如图1中的中间曲线所覆盖的区域,该区域在将沿海城市的经济辐射力传递到腹地较远城市的过程中起着承接作用。该区域距离沿海港口较近,但又不属于腹地纵深区域。这条曲线将环渤海地区的所有省级城市串联在了一起,所以该区域是给环渤海沿海城市发展提供动力的区域。省会城市可以根据沿海城市的需要,通过政策引导支持和推动沿海城市的发展,4个省会城市分布在环渤海经济区的北、西、南等方向,在环渤海经济区形成了一个扇形区域。该区域也是沿海区域与腹地纵深区域进行互动的承接区域,沿海城市通过海上交通与他国建立经济联系,或者对纵深腹地产生经济影响,都需要经过 “第二级”区域,该区域的城市发展状况,不但影响着沿海城市的顺利发展,还影响着腹地资源能否顺畅地与沿海城市对接,所以加大对该区域城市发展的扶持力度,实际上就是在强化环渤海地区的区域经济联系,沿海、中部和内地之间能够高效实现互动。

(三)第三级:区域发展支撑

第三级包括了第二级以外的广大地区,第一级与第二级的发展程度越高,第三级所涉及的区域机会越大。根据前文,环渤海地区的影响力涉及京津冀辽鲁等5个省市,这实际上是指环渤海直接涉及的区域。环渤海地区的影响域可以在直接影响域的基础上对腹地更广泛的区域产生影响,这些区域包括内蒙古、山西、河南等省区。这3个省区都是我国的资源大省,通过环渤海地区整合在一起,不但可以进一步强化环渤海地区在区域经济中的影响力,而且可以带动更大腹地的发展。如图5所示,在环渤海经济区的影响下,可以对内蒙古、山西和河南等更广泛的区域产生影响,环渤海城市群与河南城市群逐渐结合起来,对华北和华中地区形成较强的经济支撑。两个城市群进一步连接起东北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西南城市群。所以环渤海经济圈的充分发展对于在更大范围内平衡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三级”的腹地范围越广,环渤海区域的发展基础就会越厚,环渤海在这样的循环累积效应中就会以更高的效率发展。

图5 环渤海地区的影响

环渤海地区的综合发展对策分析

(一)产业整合

环渤海地区包括的3个城市群,都有以自己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在京津城市群中,汽车制造、石油化工、新能源和生物制药是主导产业。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主导产业是纺织、石化、机械电子以及石油开采等产业。辽东半岛城市群的主导产业是建材、石化、机械和冶金。3个城市群中都有机械制造、石油化工产业,这些产业分散发展,不仅会形成恶性竞争,而且会违背经济发展的规模效益原则。所以在环渤海地区进行产业整合,通过产业整合在该地区发展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发展,使不同经济主体可以在同一区域内共享资源,实现聚集节省。不同层次的经济主体可以着眼于不同的服务目标,这样可以在同一服务内容上进行层次细分,实际上就是进行纵向市场分割。产业集群目标下,不同的经济主体着眼于不同的服务对象,通过聚集整合效应实现规模经济,使经济主体的运营成本更低,服务对象从中更加受益。区域经济竞争力会更大,环渤海经济区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区域经济中心的作用。

(二)城市整合

根据前文,环渤海经济区的3个城市群的城市分布密度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产生了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态,也产生了不同的发展思路。环渤海经济区的3个分区中,京津城市群的城市密度最大,理论界对该区进行的讨论也最详细。到目前为止,京津冀城市群已经形成了包括京津、廊坊、唐山和保定在内的“双核+双子”的发展结构,并且在区域内也形成了数量较多的中小城市,与大城市紧密联系初步形成了城市体系。与京津冀城市群相比较,辽东半岛城市群不仅城市分散,而且城市数量也相对较少。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市密度也相对较大。但两个半岛的城市整合程度较京津冀城市群就弱了很多。区域内的城市之间没有进行较好的整合,城市之间就不会有明确分工。港口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就会由于过度竞争而形成内耗,这对于区域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是不利的。进行城市整合,不仅理顺了城市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够将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区域经济竞争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物流整合

环渤海经济区的各个子城市群之间需要通过高效的物流系统得以连通,在物流不完善的地方,城市就会成为“孤岛”。现代经济高效运转是建立在高效物流系统基础上的。物流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涉及运输、仓储、搬运、包装、配送以及完善的信息平台等。任何一个方面不完善,都会影响物流水平的整体提升。环渤海地区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物流如果不能上一个新的台阶,就会严重影响产业聚集进而影响产业集群建设。只有物流水平得到提升,才能够让环渤海区域的物流融入到全国的物流网络体系当中去,才能够让供需之间实现对称,让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进行高效对接,拉动更多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物流产业的发展,港口的经济效应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联系起来,不仅第二产业得到发展,而且第一产业也得到发展。在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5个行政区划在港口物流发展问题上要实现错位竞争,每一个方面的发展都要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创造条件。在此过程中交通运输资源也能够通过整合得到高效率提升,使得港口物流、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水平提高之间实现良性互动。

参考资料

1.王雅丽.环渤海经济区发展的战略思考[J].城市.2007,(8):3-8.

2.孟祥林.“双核+双子”理念下京津冀区域经济整合中的唐山发展对策研究[J].城市.2011,(4):15-21.

3.谢姝琳,李强,房俊峰.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战略比较分析[J].环渤海经济 望.2008,(5):36-37.

4.吴满财,黄慧敏.基于产业集群的环渤海经济圈港口物流协同发展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3,(8):75-78.

猜你喜欢
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城市群
火出圈了!2000亿尾的环渤海虾苗圈跑出了一匹黑马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14
环渤海地区设施蔬菜土壤障碍与治理措施
1989—2019年环渤海地区养殖池的空间变化特征
海洋通报(2021年1期)2021-07-23 01:55:38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建筑科技(2018年1期)2018-02-16 04:05:36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研发团队创新开放度、吸收能力与团队创新绩效——基于环渤海地区装备制造企业的实证分析
管理现代化(2016年5期)2016-01-23 02:10:09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外商直接投资的中心收敛和空间溢出性——以环渤海城市群为例
环渤海发展纲要获批将加快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机电信息(2015年28期)2015-02-27 15:5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