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妍钰 贺映红 郭子仪 胡 杏 刘 敏
(长沙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9)
目前,全国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推普周活动也在积极地开展着,却忽视了对方言的保护。为了调查人们对普通话和方言使用情况及发展,笔者以各地区方言为例,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70份,运用调查研究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有效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充分了解当前方言使用现状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推普与承方双赢的对策。
2月21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母语日”,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了解世界各民族母语文化的现状,推动语言及文化的多元发展,避免弱势语言的消失。根据濒危语言的判定标准,中国目前现存的120多种语言中,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有20多种处于濒危状态。方言的使用情况基本上是:弱势方言的使用以老年人和中年人居多,强势方言则以青年人和少儿为主。强势方言对弱势方言的猛烈攻势,致使一些地方掌握本门语言的老一辈人去世后,该语言将无法继续传承下去。目前,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造成的,最为明显的濒危方言是那些处于强势方言之中,被其包围的弱势方言岛,例如绝大多数畲族人使用的畲话和瑶族乡境内的一种特殊方言——“峒话”。另外,当在方言的交界地带,强势方言将影响弱势方言,或者处于弱势的方言成为濒危方言,甚至出现灭绝。
首先是普通话的推广给方言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普通话不可抵挡的盛行潮流,使得方言的发展逐渐萎缩。推广普通话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相比之下,方言却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其次,作为与其他国家接轨的前提,英语的学习是大势所趋。家长为了小孩以后能拥有更好的学习成绩和就业机会,从小学习英语。并且伴随着近些年日流、韩流的出现,许多人对日语和韩语等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各国语言的强烈碰撞给方言的发展更增添了难度。再者,使用的范围也受到限制。目前,学校、公务、传媒等正规场合一般不允许使用方言,其“用处”减少,发展也愈发艰难。由于一部分方言无法书面记录,能懂度低,使用地域不广,导致范围局限。从另一个角度讲,方言发展的受阻限制了地方特色的进一步传承。
方言日渐衰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受国家实行推广普通话政策的影响,年龄越小,得到学校普通话教育的机会就越大,使用就越频繁;相对的,年龄大的人受普通话教育机会少,方言的需求就越大。在社交场合中,年龄对语言选择的影响很大。青少年人不论在哪种社交场合,使用普通话的比例都是最高的;中年人闲谈时选择使用方言比例高于普通话,在公共场合下,普通话的比例相对较大;老年人不论哪种场合选择方言的比例都是很高的。年龄对语言的态度也有影响,比如年龄越小,对方言的情感性评价越低,而年龄越大,对方言的肯定越高。随着普通话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其使用价值和社会声望的认可度逐步提高,家长为给孩子营造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在家和社交场合都以普通话作为日常用语。
如今,随着交通体系的日益发达,交流联系上更加密切,民众迁移变得更加容易,普通话成为这部分人群的首选交流工具,致使语言的多样性较低。那些极度贫穷和偏远的地方,所受的外界因素冲击较小,语言的多样性则较高,所以语言的存亡与社会发展是具有相关性的。另外,由于国家政策的深入实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快速提升,公众对于普通话和英语日益重视,这种语言意识的强化,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家庭成员对语言的使用。甚至有人认为方言的发展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影响国家的统一,这是由于对方言的价值没有足够的认识。总言之,民族的现代化,对我国各地的方言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颁布关于濒危语言保护的专项法律。在涉及地方语言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为数不多的法律中,对方言的使用权利做出了规定,但对濒危语言的立法建设却寥寥数语。语言的保护问题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立法者保护意识的淡薄,导致濒危语言立法体系不完善。虽然某些地区也制定了一些相关的语言文字的地方法规,但存在落实不到位、对濒危语言的保护缺乏针对性、传播范围小、影响面窄等问题,达到的效果也并不显著。
语言的发展是动态变化的,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化。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越快,民族的发展愈激烈,人们的交往越频繁,语言的分化与融合会越强,语言就越有创造性。这种变化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符合语言的演变规律。在词汇、语法等方面,方言舍弃其难懂的、过时的成分,逐渐向普通话靠拢。这是造成老式方言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原因之一。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方言面临着推广普通话的强烈冲击,创造和谐的语言环境是现在的首要任务。由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方言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普通话是特殊的方言,它们分别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发挥作用,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功能。让两种语言在不同层面发展,追求自身价值,是可以实现的。语言是不可再生的,一旦消失,便是不可逆的。所以方言需要被善待,不应任其流失,适时的政策干预是必要的。保护语言多样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重视的问题,我们必须紧跟脚步,在发展语言文化方面作出贡献。
各级政府组织专门人员收集各地区的方言,利用现代技术录制,加以文字描述等,将这些资料送至有关部门收藏保护。实际上语言数据库的建设从2008年就已经开始了,濒危语言研究也从书面记录描写转向数字化有声典藏。但语言的更新丰富而复杂,以至于到今天,依旧存在典藏技术标准不规范,达不到永久保存的要求,语言国情的掌握还是粗线条,数字化手段应用还不能与国际接轨等问题。所以,技术人员需要创造出合理、科学的技术手段,制定出符合国情的语言规划。
家庭、学校、社会避免一味禁锢孩子的语言意识,需用开放的心态看待语言共荣,改变排挤的观念,并适当引领他们了解语言艺术。营造“双语”环境,适度开办与方言相关的游戏、比赛或兴趣班。可在景点区开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将方言纳入选修课程,吸引更多有兴趣的同学学习。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有意识地营造方言氛围,灵活使用方言。参考国外的先例,语言政策应具有双语教学、双文化教育及多元化教学的特点。
方言不仅有文化艺术价值,而且有独特的市场价值。方言类的综艺节目,如《越策越开心》,引领了湖南方言节目的风潮,方言类电视剧《武林外传》也获得了非常高的收视率。方言类节目的活跃,说明方言具有深厚的民众基础,开放方言的使用范围,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和传承方言的作用。方言艺术必须与时俱进,适应大众的口味,才能避免消失的悲剧。
促进旅游业、艺术行业、信息产业、影视传媒业、音乐产业等行业的发展,增加文化学、语言学、民俗学等学科的学术力量,加大方言的科普和研究力度。通过地方戏曲、文学作品、小品相声、影视作品等形式不断地推动方言的传承与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娱活动,发挥群众力量传播方言的价值。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口,保护与传承方言,从而达到地方文化与方言传承的双赢目的,也不失为一种新的途径与方法。在不妨碍普通话推广的前提下,鼓励创新各种设想和尝试发展和传承方言。
方言和普通话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各有独特的价值。虽然普通话的地位和作用无可非议,但在词意表达和文化情景方面的贫乏和苍白之处,还需要方言来补足。“推普”过程中强调“承方”,并不矛盾,反而起到促进作用,一方面在专家学者调查、研究方言的过程中,达到了宣传了方言的效果,缓解了抵触情绪。另一方面,通过整理,总结出方言与普通话的规律,有利于提高人们对语言的掌握水平。普通话和方言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不同,却同时拥有在社会上存在的权利。因此,对待两者的态度应等量齐观。强行推广普通话和任方言肆意发展都是不负责任的,不符合语言的多样性原则。普通话具有社会性、公众性,而方言追求生活化、自然化,普通话源自于方言,而方言受到普通话的影响。它们亦是相互依存、和睦互补的关系,在不同层次发挥着作用。两者的共同发展更有利于语言的和谐和中国文化的繁荣。
[1]金皙坤,马永俊.方言保护与传承的意义浅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5):127-129.
[2]李宇明.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建设[J].中国语文,2010(4):356-363.
[3]段微.涟钢方言的语音特色及使用情况调查[D].中南大学,2011.
[4]王静丰.试论我国地方方言的困境与抉择[J].金田,2013(3).
[5]金丽藻.论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方言保护与传承的影响——以常州“口头非遗”为例[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