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燕 王岩梅 杜沂平(山东省即墨市畜牧兽医局 266200)
提高乳猪初生重与整齐度的技术措施
孙晓燕 王岩梅 杜沂平(山东省即墨市畜牧兽医局 266200)
随着自繁自养猪场的大量涌现及养猪行业对乳猪成绩的重视,本文结合母猪的生理特点,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国外品种如:大约克,长白及PIC,托佩克(配套系)等品种以初生重大,瘦肉率高,增重快,饲料报酬高等特点,近几年在国内较为流行。内三元或各地土猪虽然出生活仔数较高,但由于主要生产数据落后已逐渐被淘汰。由于哺乳母猪在怀孕90~110日龄采食量受限,所以出生头数越多,初生重反而越小,较小的初生重会降低断奶重及断奶、保育成活率,所以,在品种选择上还是要以上述品种为主。
在种公猪的选择上,不多赘述,传统的杜洛克或按照配套系要求进行符合当下规模化猪场的需求。
1.2.1 体储增加
野生哺乳动物在怀孕期的生理特点之一就是增加体储,母畜在分娩后相当一段时间由于体力,安全等因素,获取食物的能力有限,这时候储存的体储就可以供应母畜代谢或分解为乳脂等营养供幼畜采食。
这种特点也体现在母猪方面,如:怀孕母猪在怀孕90~110d迅速增加体重,这部分体重来源:羊水,乳猪的增重,体储增加。
1.2.2 胎儿增重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胎儿在子宫内的快速增长期是怀孕90~110d,在此期间胎儿的体重增加占初生重的60~70%。
1.2.3 子宫构造
母猪与胎儿之间的营养供应是通过胎盘-脐带来联系的。母猪的子宫是多子宫角结构,且胎儿胎盘的位置不一,每头小猪的脐带长短、粗细各不相同。血液通过主动脉对每个胎儿进行营养供给,胎儿胎盘在子宫中与主动脉的距离不一及脐带的截面积等影响了胎儿获取营养的均一性,客观上对胎儿的整齐度造成影响。
1.2.4 消化与代谢
胎儿的生长并不是一天24h持续生长。由于此阶段的母猪饲喂大多数是采用分段饲喂,即夏季2~3次/d,冬季3~4次/d,母猪在每次采食后4~6h血液中营养浓度达到峰值,此时通过血液循环供给胎儿的营养也达到峰值,胎儿的发育也呈现出高峰。因此,胎儿每天在母猪体内的生长并不是每小时均衡。
由于子宫膨胀对消化系统的挤压和现阶段的成本控制等因素,大部分母猪在怀孕后期的饲喂量在3.5kg/d以下。
1.3.1 环境
圈舍的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母猪的代谢效率及采食量。而怀孕后期的采食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胎儿的营养获取量。
1.3.2 饲养管理
大多数种猪场和具备条件的商品猪场都设有母猪运动场。适当的增加母猪运动不仅有助于提高母猪体质、抗病力,避免肢体病,降低母猪难产概率(缩短产程)等,适当的运动更能加快代谢(营养的消化与转运)能有效提高母猪食欲,从而间接增加胎儿的生长速度。
研究证实,11~12头胎儿在母猪怀孕90~110d,每天的平均增重在0.5kg/d,这对母猪的营养供应要求非常高。
哺乳母猪怀孕后期获取的营养有三种作用:增加体储,代谢(母猪自身),供给胎儿。由于大部分猪场在此阶段母猪的饲喂量在3.5kg/d,因此这些日粮转化的营养在上述三个方向就显得捉襟见肘。母猪维持自身的营养代谢需要1.5~1.75kg/d,而体能储备大多数是以脂肪为主,日粮转化为脂肪的效率要比转化为肌肉组织的效率低很多,并且在这期间整窝胎儿的日增重平均在0.5kg/d,并且由于子宫膨大,肠道收到挤压,为了避免便秘及消化不良,也不建议在此期间饲喂量过多。
既要保证母猪的代谢需求,又要满足母猪快速的体储增加需求,还要给胎儿生长供应充足的营养。只能通过两个方案解决问题:增加饲喂量;增加营养浓度。显然增加饲喂量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增加营养浓度就是唯一可以解决的方法。
鉴于上文阐述的因素,作者在山东省即墨市对30个存栏50头母猪以上的猪场进行2年的调研分析与试验总结,对三家饲料企业:HS,PRN,ZD的哺乳母猪预混料,浓缩料,全价料进行不同的对比试验,通过对750头母猪1400窝的跟踪试验发现不同的饲料品牌(营养均衡与浓度不同)对变异系数及断奶成活率产生影响,见附表。
附表 不同的饲料对乳猪的影响
试验证明:不同的营养浓度与营养搭配对乳猪的初生重和整齐度影响大,继而影响断奶成活率。
营养均衡且浓度高的日粮对增加乳猪初生重与整齐度有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