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对便秘的研究认识

2015-12-02 09:40柳淑芳
科技视界 2015年34期
关键词:阴寒主证舌象

柳淑芳

(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湖北 鄂州 436000)

0 概述

便秘是中医学范畴中常见的症状,可以出现在多种疾病的病程中,便秘还是中医学范畴中的一种病证。

1 病因认识

中医对便秘的认识,早在《内经》中就有所记载[1]。《素问·厥论》说:“太阴之厥,则腹满腹胀,后不利…”,《素问·举痛论》说:“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痒热焦竭,则坚于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汉代张仲景则称便秘为“阴结”、“阳结”、“脾约”、“闭夕”,仲景认为其病与寒、热、气滞有关;《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曰:“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又云:“渴利之家,大便亦难”、“邪在肾亦令大便难”。故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与五脏不调、阴阳虚实寒热均有关系。

《丹溪心法燥结》则认为便秘是由于血少,或肠胃受风,涸燥秘涩所致;明代张景岳将便秘分为阴结、阳结两类,认为无火是阴结,有火为阳结。《景岳全书·杂证漠·秘结》云:“大便秘结一证,在古方书有虚秘、风秘、气秘、寒秘、湿秘等说,而东垣又有热燥、风燥、阳结、阴结之说,此其立名大烦,又无确据,不得其要,而徒滋疑惑,不无为临床之言也。不知此证之当辨者惟二,则曰阴结、阳结而尽之矣”。《石室秘录·大便秘结》曰:“大便秘结者,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则强调:“大便秘结,肾病也”。

2 病机认识

便秘的病位在大肠,病机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与脾、肺、肾关系密切。脾主运化,脾虚运化失常,糟粕内停而致便秘;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燥热移于大肠,导致大肠传导失职而形成便秘;肾主五液,司二便,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则阴寒凝结,传导失常,肾精亏耗则肠道干涩,亦形成便秘。故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失职,但与其他脏腑之功能亦密切相关。其病机可概括为以下四点[2]:

2.1 肠胃积热

素体阳胜,内盛;或肺燥热下移于大肠;或过食辛辣厚味,或饮酒过多,或误服温燥之药而致热毒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均可导致胃积热,耗伤津液,致肠道干涩燥结,形成热结。《景岳全书·杂证漠·秘结》曰:“阳结证,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

2.2 气机郁滞

忧愁思虑过度;或跌打损伤,伤及肠胃;或久坐不动;或浊积肠;或肺失肃降,腑气不通,可致大肠气机郁滞,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形成气秘。《金匾要略·便秘》曰:“气秘者,气内滞,而物不行也。

2.3 阴血亏少

病后、产后及年老体弱者,气血亏虚;或过用汗、利、燥热之剂,损伤阴津;或劳役过度,汗出较多;或房室劳倦损伤气血阴津;或平素患消渴,阴精亏耗。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阴虚血亏则肠道干涩,致大便秘结,排便困难。《医宗必读·大便不通》中云:“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乃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

2.4 阴寒凝滞

过用苦寒药物,伐伤阳气;或贪食寒凉生冷;或年老体弱,真阳不足;或脾肾阳气虚弱,温煦无权,蒸化津液不能,致阴寒内结,糟粕不行,凝结肠道而成冷秘。《金匾要略·便秘》曰:“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此阳虚而阴结也”。

3 中医处理手段

中医处理便秘的历史悠久,主要分为内治法、外治法等。

3.1 内治法

3.1.1 胃肠热结

主证:心烦口干,腕腹胀满,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脉象:脉滑实。舌象:舌红苔黄燥。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方药:麻仁丸和增液承气汤加减。川朴、生地、白芍、杏仁、枳实、元参、大黄、麦冬各10g、麻仁15g。每日一剂,三剂、水煎服。多吃水果蔬菜,禁忌吃辛辣的食物[3]。

3.1.2 气机郁滞

主证:纳食减少,噫气,胸腕痞闷,大便涩滞不畅。脉象:脉玹。舌象:苔薄腻。治法:顺气导滞,降逆通便。方药:六磨汤。大黄15g、乌药10g、槟榔10g、木香6g、沉香10g。每日一剂,三剂,水煎服。服药期间,坚持适当运动。

3.1.3 阴血亏少

1)阴虚便秘: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头晕耳鸣,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脉象:脉细数。舌象:舌红少苔。治法:滋阴通便。方药,增液汤加减。柏子仁15g、火麻仁15g、当归、生地、玄参、沙参、麦冬各10g。每日一剂,三剂、水煎服。

2)血虚肠燥:主证:面色萎黄,头昏心悸,大便干结,极难排出。脉象:脉细涩。舌象:唇舌淡白,。治法:养血润燥,滋阴通便。方药:润肠丸和五仁丸加减。麻仁15g、柏子仁15g、枳实、生地、当归、郁李仁、杏仁、桃仁各10g。

3.1.4 阴寒凝滞

主证:呃逆呕吐,胀满据按,腹痛拘急,大便艰涩,手足不温。脉象:脉旋紧。舌象:舌苔白腻。治法:温理散寒,通便止痛。方药:温脾汤加减。甘草6g、当归、肉苁蓉、乌药、干姜、大黄、党参各10g。每日一剂,三剂,水煎服。[4]

3.2 外治法

外治通便法在中医典籍中也比较常见[5]。①导引法:有蜜导、有香油导、猪胆导、和药导等不同方法,也就是将这些中药材直接作用于直肠以达到疏通便秘的作用。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有以“食蜜“引导排便的论述。②药摩法:即取相应剂型的中药材用为介质进行按摩,通过按摩和中药外治的二重影响,达到通便之目的。《理瀹骈文》中讲“治大肠燥结,大黄一两,当归二两,甘草、芒硝各五钱,煎汤摩腹”。③热熨法:《古今医统大全》中记载将中药材先加热再放置于腹部,或利用特制的熨引器对病人进行热敷以调理气机达到通腑泻下的目的。④熏洗法:在《圣济总录》中记载将药材洗涤煎汤熏蒸,使药力和热力在下腹部渗透,加速肠道的蠕动,促进血液的循环,从而通导大便。⑤敷贴法:《普济方》 中就记述了用甘遂、生面或若用田螺捣烂填脐中通便的方法。

[1]刘力丰.瓜果蔬菜防治便秘的中医学解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5):46.

[2]胡仲秋.五仁丸加味治疗老年便秘[J].内蒙古中医药,2012(11):8.

[3]杨蒙粉.便秘的中医治疗[J].医学琐谈,2012(15):121-122.

[4]葛新萍,温秀琴,王琳燕.便秘的中医治疗[J].亚太传统医学,2008,4(11):132-133.

[5]肖海涛,叶玲.便秘的中医治疗综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11):1441-1442.

猜你喜欢
阴寒主证舌象
57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舌象特征分析
我该如何去找到我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肿瘤舌象研究可视化分析(2001-2020年)
基于Citespace糖尿病舌象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阴寒体质化痰除湿需补阳温阳
舌象仪临床应用研究的方法学及报告质量评价
小心梅长苏的“阴寒”
“循序渐进”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内科辨证思维训练中的应用
从主病主证角度探析君药
中医内科教学中主证、兼证、变证相结合探析疾病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