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述语境与族群诉求:论蚩尤叙事的古今流变

2015-12-01 05:31余红艳
广西民族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文化资源

【摘要】蚩尤叙事起自先秦,流传下来的众多文本主要为三重叙事:朝廷叙事、民间叙事、学者叙事。对应的蚩尤形象为:战神与乱臣、恶神和妖鬼、黎苗君长和中华始祖。三重叙事同源异流,各自发展,但在历史进程中,由于表述语境、表述主体、表述诉求的变化,三重叙事消长起伏,则秦汉唐以帝国朝廷叙事最为突出,宋元明在朝廷叙事消减后民间世俗书写继续生长,现当代学者叙事依靠国族叙事掌控局面。当下,蚩尤被纳入文化资源行列,正迎来以遗产开发为中心的区域文化资源整合叙事。在这场整合性叙事中,蚩尤形象将被重新设计。

【关键词】叙事流变;族群诉求;文化资源

【作者】余红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学人类学博士生。成都,610041

【中图分类号】 I2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5)05-0066-008

REPRESENTATION CONTEXT AND ETHNIC APPEALS:

A STUDY TO THE CHANGE OF THE “CHI YOU” NARATIVE

FROM ANCIENT TIME TO MODERN TIME

Yu Hongyan

Abstract:

The narrative of “Chi You” generated in pre-Qin era The narrative texts handing down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the court narrative, folk narrative and narrative among scholars Correspondingly, the images of “Chi You” are the Ares and the Traitors, the Ahriman and the Demon, the Cacique of numerous ethnic Miao groups and the Ancestor of the Han Chinese respectively The triple narratives share the same origin but develop respectively Historically, due to the changes 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context, subject and appeal, the narratives emerged one after another The court narrative was prominent from Qin and Han dynasties to the Tang Dynasty, the folk secular writing emerged in the period from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to the Ming dynasty,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scholars resorted to national narrative The ‘Chi You narrative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to cultural resource at present The image of ‘Chi You will be redesigned in the whole integrated narrative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heritages

Key Words: change of narrative; ethnic appeal; cultural resource

众所周知,当代蚩尤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有关蚩尤的话题仍方兴未艾。尤其近几年,贵州、河北、湖南、重庆各地的蚩尤研讨会此起彼伏。作为不在场的非主体

笔者非苗族人,一直居于四川,与蚩尤并无血缘与地域上的联系。只是因为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文化,遂有此行。

,笔者有幸参与其中,遂萌发了梳理古今蚩尤叙事流变的愿望。

梳理并非为了叙事本身。文学人类学认为,一切文本后面都有表述问题,研究者要剥离语境寻找“本文”。[1] 154 笔者看来,寻找“本文”,大致有两重范式:一是历史与时间,即抚今追昔,寻找最初本源。二是地域与空间,拂落遮蔽,亮出表述者本义。对于自先秦便已开始的蚩尤叙事,无疑需要两者结合。钩沉文献发现,漫长历史中,“黄帝战蚩尤”的核心情节一直存在,这可算作“本文”。由此产生的文本异常丰富,有文字、图像、戏剧、仪式等多种。这些文本中,又主要为三重叙事:朝廷叙事、民间叙事、学者叙事。三重叙事中的蚩尤形象是不同的:朝廷视蚩尤为战神与乱臣,民间将其塑为恶神和妖鬼,学者则将其定位为黎苗君长和中华始祖。三重叙事本是同源异流,各自发展,但在历史进程中,由于表述语境、表述主体、表述诉求的变化,三重叙事各有消长起伏:秦汉唐以帝国朝廷叙事最为突出,宋元明在朝廷叙事消减后民间世俗书写继续生长,现当代学者叙事依靠国族叙事掌控局面。当下,蚩尤被纳入文化资源行列,正迎来多方参与的以遗产开发为中心的区域文化资源整合叙事。

一、文起先秦:蚩尤多维叙事

春秋战国是蚩尤故事从口头传说过渡到书面文学的重要时期。商周及其以前,蚩尤主要流存于口头传说。春秋战国,蚩尤在文献中现身,其出场和书写都与黄帝紧密相连。对其书写具有神话化、崇奉、贬损、同情多个维度。

奉为兵主:在尚武重兵的古人那里,蚩尤作为主兵之神得到崇奉。首先是齐人。齐人尊崇蚩尤为八神之一的兵主,为其立作兵说:“木蒺藜,去地二尺五寸,百二十具……黄帝所以败蚩尤氏。” [2]90 齐国大臣管仲也盛赞蚩尤的德行和冶炼术:“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3]450,“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劒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3]747 接着是秦人。《吕氏春秋》为蚩尤兴兵做辩护:“蚩尤非作兵也,利其械矣。”[4]50《史记·封禅书》载秦始皇东游祭八神,第三位便是兵主蚩尤。

神话蚩尤:目前所见,蚩尤神话记载较早的是《山海经》。《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蚩尤与黄帝争战并被杀:“(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5] 135《山海经·大荒东经》再次强调:“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5] 122《山海经·大荒南经》里还有蚩尤桎梏化为枫树的传说。

斥其贪乱恶:宣扬君臣正统、注重道德教化的群体视蚩尤为乱臣贼子。孔子怒斥蚩尤贪婪无义:“蚩尤,庶人之贪者也,及利无义,不顾厥亲,以丧厥身。”[6] 223《尚书·吕刑》说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7] 390 《逸周书·尝麦解》写蚩尤为不听命的诸侯,被黄帝“杀之于中冀。”[8] 315道家《黄帝四经》中写蚩尤作恶下场很惨,被黄帝剥皮为干侯、翦发建天、充胃为鞠。[9] 55

若干表述中,唯庄子同情蚩尤。庄子揭示黄蚩之战的掠夺真相,揭发黄帝乃“乱徒”之始,批评“黄帝不能致德”,导致“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庄子·盗跖》)

总之,先秦蚩尤表述是多元的,为后世三种表述的源头:兵主崇拜和贪乱批判是朝廷表述蚩尤的主要内容,《山海经》为民间神怪文学发端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山海经》是“古之巫书”。,先秦所有文献则为学者探究蚩尤身份蓝本。本文将这三种表述分别命名为朝廷叙事、民间叙事、学者叙事。下面将按照本研究理出的三个历史阶段,依次讲述“朝廷/帝国叙事”“民间/世俗叙事”和“学者/国族叙事”。

二、朝廷/帝国叙事:战神与乱臣

朝廷叙事继承齐秦遗制,将蚩尤作为战神与乱臣。朝廷表述起自先秦,到元朝便基本停止。这是对汉朝以来的朝廷表述行为(官方文本)的大略统计: 本图表数据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采用的是网络关键词检索。

官方文本数量统计

图上可见,汉唐蚩尤的朝廷叙事最为丰富,汉朝是最高峰。至宋开始,朝廷文本减少。元以后则几乎绝迹。

汉朝是继秦国之后建立起的首个超级帝国。由于对天下归心、万邦来朝局面的期待,帝国君王将相们既重视武功,又重视文治,则他们不仅把蚩尤尊为兵主、封为战神,还将蚩尤定为黄帝乱臣。这场叙事中,帝王、将领、方士、史家都参与进来,将蚩尤朝廷叙事推至高潮。

兵主战神祭祀:汉代沿袭秦制,蚩尤作为兵主和战神,进入国家祭祀行列。《汉书·高帝记》记载,汉高祖刘邦起义时,曾祭蚩尤于沛廷。另《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记载,汉定天下后,蚩尤祠遍布各地,长安、寿良等地都有。汉朝以蚩尤神兵为荣:《史记·郦生列传》称汉高祖军队是蚩尤之兵。《盐铁论·结和》称赞汉武帝实行的是“汤、武之举,蚩尤之兵。”[10]480汉朝出兵前要祭祀蚩尤(参见《东观汉记》)。

视为兵祸之象:儒家谶纬学说把一种天象命名为“蚩尤之旗”,以之指代兵祸。谶纬学说通过解读天象预言吉凶,宣扬君权天授,因而颇受帝王重视。纬书中有关“蚩尤之旗”的记载很多,《春秋纬·元命苞》有:“蚩尤之旗,五精离芒。天运大兵垂其慧,后曲而前张,四方并乱天下灭,兵群猾动。” [11]58-59《河图稽耀钩》有:“荧惑散为蚩尤旗,主惑乱。” [12]

定于暴乱之臣:司马迁博采群言、实地考证,定下中原华夏族群的帝王谱系。黄帝为集合了群体智慧的帝王楷模;与之对抗的蚩尤,则为破坏君臣关系的“暴”“乱”典型。《史记·五帝本纪》中说:“蚩尤最为暴,莫能伐……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13]6

汉朝蚩尤叙事是帝国叙事。帝国的政治雄心及对社会等级秩序的强调,使得朝廷对蚩尤的态度始终在褒贬间游移,蚩尤形象也摇摆在正反两面之间。蚩尤神勇受到敬畏,蚩尤淫威受到诟病,如此二元思维成了汉朝及其以后朝廷叙事的基本线索。

汉以后,各朝各代仍把蚩尤作为兵主战神来祭祀,直到元朝才告消失。唐朝《通典》记载,北齐、隋、唐都沿袭了周朝兵礼中的祃祭。孔颖达注疏云:“祃,师祭也,为兵祷也,其礼亡。其神盖蚩尤,或云黄帝。” [14]1333宋朝也行祃祭,祭蚩尤。《宋史·军礼》载:“太宗征河东,出京前一日,遣右赞善大夫潘慎修出郊,用少牢一祭蚩尤、祃牙。” [15]至元,中原祃祭仪式取消;明朝军礼改为旗纛祭仪;清袭明制。因而元明清三朝未见蚩尤祭祀。

元朝不祭蚩尤好理解:其一,蒙古入主中原后连年征战,加之文明根柢不同且长期隔阂,蒙古帝王如忽必烈虽对汉文化有浓厚兴趣,短短百年却也很难全部接受中原文化。其二,许衡《编年歌括》作为元朝官学的汉族历史教材,却从尧舜禹开始讲起,三皇五帝大半缺席,遑论蚩尤。其三,历代蚩尤祭祀是国家祭祀,由国家财力支撑,在宋元战乱中,官府无暇顾及祠庙,各地祭祀悉数荒废,元朝大统后也无意拾起。既如此,明朝已为汉人主事,为何国家行为中仍然没有蚩尤?这得从蚩尤作为国朝暴乱之源说起。汉末,帝国分裂,天下大乱。魏晋南北朝,异族入侵,政权急遽转手。蚩尤成为暴力篡权的窃国贼。梁元帝曾哀叹侯景之变:“大耻未雪,国贼则蚩尤弗剪!”[16]36当战争日益成为国家存续和人民生活的障碍时,蚩尤携带的战乱灾祸意义遭到人们唾弃。以致连被元人攻破京城的金人都发出“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的痛苦质询(元好问《岐阳》)。至明朝,王法规定,国家祭祀首选“有功于国家及惠爱在民”之人(《明实录·卷35》)。蚩尤于“有功、惠爱”皆不沾边,被朝廷摒弃便理所当然。

三、民间/世俗叙事:恶魔与妖鬼

民间叙事起自何时不可考,但《山海经》是较早的神话集成已无疑议。

蒙文通认为《山海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出自巴蜀楚三地;袁珂认为是战国中期至汉代初年楚人所作神话文本。

这表明,战国前,民间已有蚩尤传说。《山海经》之后,民间对蚩尤的书写从未断绝,在明朝达到高峰。从内容上看,民间书写虽也基本遵循黄帝和蚩尤的对立关系,保持了蚩尤恶乱形象,但民间文本关注故事情节、效果氛围甚于关注君臣纲常、家国存亡,因而对蚩尤的描写一贯以奇幻惊悚为目的,一贯以恶兽或妖魔视之。宋元以后,民间书写发生了细微变化。一部分文本呈现世俗化特征,让蚩尤从远古神魔世界进入了民众现实空间和信仰空间,成了为祸人间的妖气邪灵。

以下是各朝各代民间文本数量大致统计:本图表数据来自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采用的是网络关键词检索。

官方和非官方的书写数量对照表

从对照表中可见,唐及其以前,蚩尤在官方史书中的记载多于民间。宋时,正史和野记基本持平。至元朝,官方记载消失,民间文本却继续发展。明朝,民间文本迎来继唐朝之后的又一个表述高潮,《万历野获编》《五杂俎》《国初群雄事略》《日知录集释》《三宝太监西洋记》《初刻拍案惊奇》《夏商野史》《封神演义》《警世通言》等笔记、小说都有对蚩尤故事的再现。这一方面表现出笔记、小说等俗文学在宋元明取得的长足进步,符合文学大众化通俗化的发展轨迹;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官方文本消减后,有关蚩尤的民间表述仍未停止,且书写空间越来越大。

整体来看,民间叙事与官方叙事基本一致,即蚩尤战黄帝的情节没变,蚩尤落败下场也没变。除此以外,民间文本还有许多增改创新之处,概览如下:

魏晋《古今注》:蚩尤兴雾,黄帝造指南车。

《拾遗记》:黄帝吹角打败蚩尤;遗民迁于邹屠;蚩尤血化玛瑙。

南朝《述异记》:蚩尤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骨如铜,齿二寸,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

唐五代《初学记》: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

宋《爱日斋丛抄》:蚩尤为凶星,为凶时。

《梦溪笔谈》:解州盐泽版泉下有赤卤,俚俗谓之蚩尤血。

元《三国志评话》:轩辕拜风侯为师降服蚩尤。

《大宋宣和遗事》:蚩尤妖气盐池作乱,关公助张天师除妖。

明《万历野获编》:蚩尤血化为解池。

《初刻拍案惊奇》:风后习八门遁甲术破蚩尤。

《封神演义》:黄蚩大战遗物乾坤弓、震天箭、七香车。

《南越笔记》:元女菩萨,下凡助战。

《淞隐漫录》:龙王往东海征蚩尤。

《谏书稀庵笔记》:飞兽有肉翅为蚩尤。

《绣云阁》:蚩尤作恶,杀光一村村民,村民化鬼。

《聊斋志异》:关公征蚩尤,大王跟从。

表中可见,对蚩尤故事增益最多的主要为笔记、话本、小说这类文体。由于这类文本以搜神志异、猎奇追新为目的,注重文本的魔幻性、故事性,因而他们的书写,创新之处多,情节更具奇幻色彩,蚩尤形象也更怪异骇人。如《古今注》写蚩尤能起大雾;《述异记》写蚩尤人身牛蹄,头有角,齿二寸,有四目六手;《谏书稀庵笔记》更把蚩尤写为了有肉翅的飞兽。由于民间文本很少把蚩尤当正常人类,且也不在乎表述中的道德评判和价值追求,所以书写者们只管放开想象,对蚩尤进行彻彻底底、尽情尽兴的妖魔化。

另外,从表中可见,民间文本还有了一个不太明显的转向:世俗化。主要发生在宋元时期。宋元以前,蚩尤暴乱主要针对黄帝或统治高层。但宋元及其以后的文本中,蚩尤开始走下神坛,对底层百姓施恶:元《大宋宣和遗事》说蚩尤妖气在盐池作乱;清《绣云阁》说蚩尤杀死一村村民,村民阴魂化为厉鬼。世俗化的另一个体现是宋元以后的文本中,蚩尤有了人性。例如,蚩尤在盐池(解池)作乱便是出于对朝廷立庙祭祀轩辕的嫉妒和愤怒。

蚩尤的世俗化书写明显受到道教影响。道教经典和笔记小说在书写上具有相同奇幻追求,二者常常互为借鉴。道家尊黄帝为始祖,黄蚩之战也存在于道教经典中。为夸耀道家神仙的法术神通,道教经典夸大了黄蚩之战的惨烈,夸张了蚩尤的邪恶力量。《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卷》《广成子传》《混元圣纪》《道藏·道法会元》中,天帝、广成子、老子、邓伯温等神仙都曾出席黄蚩会战。而道教对蚩尤民间叙事影响最大的是关公造神运动。宋元时期,在宋太祖、太宗“灭佛兴道”政策下,道教大兴。为拓展影响力,道家将朝野皆敬仰的关公引为关圣帝君。为此,道家炮制出张天师请关公在解池斩蚩尤的故事。故事里,蚩尤被斥为扰乱盐池的邪神妖鬼,关公被塑造为护国祚民的英勇神灵。随着关帝信仰深入民心,蚩尤为祸人民的邪神妖鬼形象也广为流传。所以才有其后《大宋宣和遗事》和《聊斋志异》中关公战蚩尤的记载,以及《绣云阁》中蚩尤杀村民的虚构。

四、学者/国族叙事:苗族始祖与中华始祖

清末民初到20世纪末,蚩尤叙事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场变化直接根源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和发展,根源于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身份认同、民族意识觉醒,根源于苗族学者改变民族形象、争取民族地位的强烈诉求,根源于民族权利与国家利益的双赢结合。这场叙事实际是学者叙事与国族叙事的合作叙事。叙事结果为,蚩尤古代始祖身份得到凸显:从苗族头目到苗族始祖,直至中华始祖。在被朝堂冷落近千年以后,蚩尤重登祭坛,重享民众祭祀,却不再为兵主战神,形象也变得高大威严、可敬可亲。

这场叙事最早可溯至汉朝学者叙事。大略分作四个阶段:

族源难定:这是古代汉族学者们长期讨论的结果。汉朝儒家古文经学学者一开始便注意到了蚩尤的族群身份问题。他们征引《尚书·吕刑》,承认蚩尤为古族之君,且为滥用刑罚之君。另一方面,他们又为蚩尤族源辩论不休:视蚩尤为苗民者,如王充;视蚩尤为九黎之君但与三苗关系不明者,如马融、孔安国、高诱;视蚩尤与三苗九黎无关者,如郑玄。蚩尤族属成为一桩疑案。魏晋韦昭、郭璞、唐孔颖达、宋朱熹、明顾炎武、清皮锡瑞、章学诚等人皆就此发表过各自看法。然而他们也只顺延古说,没有取得任何突破。

苗族头目说:民国前后,蚩尤乃西南苗族头目说法兴起,这个说法受到西方人种学和民族学影响。较早出现于邹容《革命军》里。《革命军》不仅把“苗民”归入“交趾支那族”,还认此族为中国土著,因受西来民族驱赶而流散各地。驱赶者是黄帝,被驱者便有蚩尤。大约与此同时,法国人拉库伯里的黄帝乃古巴比伦人的说法传入日本,此说恰好契合了革命派认为汉族乃优秀民族的想法。于是,黄帝西来赶走苗族头目蚩尤的故事便在革命派中不胫而走。然而,章太炎、吕思勉、王桐龄等人专门就此做过讨论。他们依据文献和文物进行了双重考证,结果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身兼革命派与古文学者的章太炎,早期肯定蚩尤为苗族豪酋,后期又认为现今西南苗人与三苗九黎并无关系,与蚩尤也无关系。

苗族始祖说:20世纪80年代,一批苗族学者成长起来。当他们在汉文献里接触到“三苗”“蚩尤”以后,蚩尤部落悲惨遭遇与苗族人民的苦难便瞬间对接起来,于是一场以认祖归宗为名、为蚩尤正名实际为苗族正名的运动在苗学界兴起,随之扩散到全国学术界,掀起一场蚩尤身份大讨论。这场讨论几乎没有遇到太多障碍,结果如下: 1985年《苗族简史》确认蚩尤乃苗族祖先;1989年第一届苗学研究会上,有至少5篇论文建立于蚩尤乃苗族始祖的认识之上。这场讨论中,苗族学者杨汉先、石启贵、李廷贵、翁家烈、伍新福等人,充分运用了20世纪50年代初民族识别以及80年代积累的苗族民俗文化材料,结合传统汉文献,使全国学术界基本达成共识:蚩尤乃苗族先民。

中华三祖堂:这是80年代学术讨论的继续发展。1994年,由于炎黄崇拜在国内外复燃,河北省科学院地理所、省旅游局与涿鹿县政府意欲共同打造开发“黄帝城”。此举引起苗族陈靖老将军的反对。他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由去信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建议修建炎黄蚩三祖为主的塑像或建筑物。[17]此说得到重视。1995年9月,涿鹿县发起和举办了“全国首届炎黄蚩三祖文化学术研讨会”,修建中华三祖堂提上日程。陈靖、春坦、唐春芳、赵育大等苗汉学者先后撰写文章为“三祖堂”摇旗助威。1997年10月4日,“三祖堂”竣工。巍峨高大、正气凛然的蚩尤塑像与轩辕、炎姜的塑像赫然并立。蚩尤由此进入始祖庙堂,享受自宋以后便不再享有的庙堂祭祀。只是这一次,其身份不再是兵主,也不仅仅是苗族始祖,而是中华始祖。

漫延千年的学者讨论,在20世纪末暂时画上了句号。蚩尤身份确定、形象扭转并回归庙堂,既是学术探讨的结果,也是苗族政学两界人士奔走呼告的结果。如果说古代叙事纯为学术,仅停留在文字探讨层面;近现代便是学术探究与民族感情、民族利益的联合,使讨论从学术领域扩展到政治权利领域,使蚩尤叙事迎来意义重大的转折点。

进一步说,此意义更多体现在族群意义和国家意义上:第一,通过蚩尤认同,促进了苗族认同,凝聚了民族力量,使苗族人民话语力度增强。第二,借蚩尤身份转换,苗族完成了从西南蛮夷、五族之外到56个民族之内再到以汉民族为主的华夏文化圈内的场域跨越,完成了边缘到中心的跨越,增强了民族自信心。第三,能为蚩尤正名,表明苗族人民已经获得了一定话语权,已经有资格和有能力参与到学术主流和政治核心中来。这显示了新中国民族平等政策和文化教育政策的实绩。第四,蚩尤与黄帝共祠一堂,表征着苗汉同源、中华一统、苗汉友好交流;表明了国家统合各民族的宏阔气度与坚定决心,表明多民族中国在民族团结进程中迈出了新的一步。

所以,20世纪蚩尤书写大逆转,蚩尤从黄帝手下败将、国朝乱臣贼子、民间妖魔鬼怪一跃而为苗族始祖、中华始祖,绝不只代表苗族学者和苗族人民的自我觉醒,也不只代表学术研究的进展,还应代表20世纪中国的民族国家进程,代表多民族国家在全球化面前的积极应对。所以,20世纪的蚩尤叙事,是学者叙事,更是国族叙事。

五、继续变迁:蚩尤的整合叙事

古代蚩尤文本,主要在三重叙事间流变:

第一重:朝廷叙事。出于王朝帝国利益,出于武力崇拜和道德考评,朝廷对蚩尤持敬畏态度,对其采取的主要叙述方式是神化和丑化。此重叙事起自秦朝,盛于汉朝,唐宋后止。

第二重:民间叙事。出于审美和娱乐需求,出于猎奇和求异目的,民间书写蚩尤的主要方式为妖化和世俗化。这类书写一直存在,今天仍然相当繁盛。

第三重:学者叙事。这类叙事也是一直都在。古代学者出于对经典的信仰,把蚩尤作为远古人物来复述。当代学者出于民族情感,对蚩尤持亲近同情态度。古今学者叙事都偏重人化和历史化。

三重叙事在元朝蚩尤朝廷祭祀行为取消后仅剩两重。当代,三重叙事重新生成,朝廷叙事变为国族叙事——国族叙事包含显性民族叙事和隐性国家叙事。所谓隐性国家叙事,是指蚩尤虽然没有进入国家制度空间和行为空间,但强烈的民族叙事背后隐藏着国家叙事。

至当代,三重叙事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古代三重叙事在核心情节和主题情感上都比较统一,虽各有发展,却无强烈对撞。当代三重叙事则有了冲突。因为国族叙事和学者叙事想要维护蚩尤的始祖形象,对民间的妖魔化蚩尤便心存芥蒂,两者于是联合起来对民间文本进行抗议甚至压制。这从电视剧《炎黄二帝》(1997年)、《釜山大结盟》(1999年)以及网络游戏《轩辕剑》引来的非议可见;从2014年张纪中导演3D奇观视效史诗大片《魔尊蚩尤》更名为《战神蚩尤》中也可见。然民间文学妖魔化书写短时间内是极难改变的。有关蚩尤的神魔玄幻小说如《封神演义》《蛮荒记》《搜神记》《轩辕修神录》等近年来在网络上连篇出现。网络中的蚩尤形象也愈见妖诡魔幻。

比较一下中华三祖堂中的蚩尤塑像与网络上的蚩尤形象,便可见到二者的差异之大了:如图所示(前图为中华三祖堂前蚩尤塑像

图片来源:苗族文化网:http://www.chinamzw.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127。

,后图为网络游戏的蚩尤形象

图片来源:互动百科:http://tupian.baike.com/a2_46_08_01300000069652120306089294686_jpg.html。):

当然,冲突也存在国族叙事和学者叙事之中。前者需要思考非华夏族群与中华三祖堂的隔阂;后者需要接受时间和材料的检验,还要接受来自国内外学者的质疑。

另外,当下还产生了一重新的叙事,以蚩尤遗产开发为中心的文化资源叙事。这是一场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消费社会文化资源整合叙事。这场叙事试图整合三重叙事,最终将蚩尤物化、商品化、品牌化。叙事主体也具整合性,包含了多层次人群,政府牵头、学者参谋、媒体造势、民众参与。这场叙事自蚩尤始祖身份得到确立便开始,具体表现为贵州、江苏、山东、湖南、四川、重庆等地开始组织人群深挖蚩尤遗迹,打造蚩尤品牌,兴起蚩尤文化产业。如2014年6月“中国·蚩尤文化研讨会”在贵阳召开,便植根于贵州省打造“蚩尤文化品牌”的构想。截至目前,贵州雷公山、湖南花垣、湖南新化、山东涿鹿等地已建成蚩尤文化产业园且大多已投入使用。这些事件说明,蚩尤作为区域大文化产业中一个可资利用的资源,其表述话语越来越接近现实功能。

借此机会,蚩尤内蕴外形也将得到全新阐释和重新设计。2014年3月,中国苗族经济促进会筹委办在《光明日报》上刊登了蚩尤像的征集告示。随后苗族学者王万荣发文《蚩尤塑像漫谈》,建议取消中华三祖堂蚩尤塑像头上那对牛角。

现在看来,文化资源叙事已逐渐整合国族叙事和学者叙事,下一步是否能统合民间叙事还有待观察。

总之,截至今日,蚩尤叙事大致经历了以下流变,见图:

回到本研究初衷:考察蚩尤叙事流变其实是考察传统如何在长时段历史中生发演变,经历何种语境,如今处于何种状态,是否标示未来走向。因此,虽然每一重叙事背后都是一个宏大课题,但本研究都只作了粗浅解读。能力和精力有限,希望将来有机会继续深入下去。总之,本研究最终关心的是:作为一个符号,未来,蚩尤叙事将会几重发展?蚩尤形象将会有何种变化?而这种变化,又是出于何种主客观语境?

参考文献:

[1]徐新建表述问题:文学人类学的起点和核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

[2]兵家智谋全书[M] 房立中,编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

[3]管仲管子[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4]吕氏春秋[M],王学典,编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7

[5]山海经[M] 郭璞,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

[6]大戴礼记[M] 戴德,辑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1

[7]孔子尚书注训[M] 黄怀信,注训济南:齐鲁书社,2002

[8]黄怀信逸周书校补注译[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

[9]老子黄帝四经注译[M] 郑开,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0]桓宽盐铁论校注[M] 王利器,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2

[11]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残):第五十七卷[M]长沙:嫏嬛馆补校,出版年不详。

[12]太平御览[M] 北京:中华书局,2011

[13]司马迁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97

[14]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5]宋史[M] 北京:中华书局,1997

[16]梁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97

[17]陈靖写给琢鹿县领导的信[EB/OL][2015-06-24] http: //www3miaocom/ancestors/ciyou/chenj3htm

﹝责任编辑:付广华﹞

猜你喜欢
文化资源
哪些传统政治思想可以为今所用
徐州市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两汉文化资源在徐州市区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新媒体时代河南文化资源网络传播的现状及对策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民间传说“王莽赶刘秀”研究
中职生参观孙文龙纪念馆文化资源教育效果研究
区域文化资源的动画化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