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国珍 孙雨
国家开放大学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
文/蒋国珍 孙雨
围绕教育部信息化建设年度重点工作“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国家开放大学联合各级分部、学院、学习中心共同建设学生空间、教室空间和机构管理空间,并将其与学习平台、管理系统集成,通过一站式平台对外提供服务。
国家开放大学信息化建设适应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战略转型的需要,在2013~2015年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试验田”和“示范区”作用,围绕“网络核心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学团队、网上学分银行、网络管理与服务”等核心信息化建设内容,构建网络教学与传统面授相结合的网络教学模式,形成“网络教学空间、网络学习服务、网络考试考核、网络教学管理”相融通,优质资源、云路端有机结合”的数字化教学环境,支撑百级TB教学资源的存储、应用和共享,支持千万级以上的用户通过互联网(桌面)、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电视、智能移动终端等实现安全、可靠的访问与学习,率先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多终端应用处处通、多通道时时通”。
围绕教育部信息化建设年度重点工作“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国家开放大学联合各级分部、学院、学习中心共同建设学生空间、教室空间和机构管理空间,并将其与学习平台、管理系统集成,通过一站式平台对外提供服务。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与试运行,云平台的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
1. 学习平台与空间、招生系统等系统成功对接,标志着“一站式”平台的实现,解决了长期困扰师生需要记多个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多个网站的问题。
将学习平台与学生空间、招生系统等多个系统集成到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完成多个系统间数据的对接,国开系统师生只需要用自己唯一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后,就可以访问各个学习相关功能,标志着“一站式”平台成功实现,如图1所示。
2.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顺利完成“云部署”和成功试运行,标志着“云-路-端”技术架构变为现实。
通过与中国电信合作,采用云计算技术,将学习平台、学生空间、教师空间等应用集中部署于中国电信北京云计算中心,所有数据存储于该云计算中心,支持国开系统师生利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种终端通过网络访问学习平台,实现了我校“云-路-端”的技术架构落地、生根。
图1 “一站式”平台访问路径示意
表1 页面访问量与上线率
图2 页面访问量日分布
表2 2014年秋季学习平台用户数
图3 24小时内页面访问量分布
2014年3月至2014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在北京、南海、太原、实验学院以及西安、重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新疆兵团”)、湖南分部等试点,《学习指南》课程在全国(军队学院除外)试点运行。2014年秋季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新增成都、甘肃、海南、沈阳等地参与试点,并着手移动学习的准备工作。
2014春季学期注册学生46万余人,《学习指南》单科的实际上线学生38万余人,说明平台能胜任大规模级别的应用;
试点单位最高上线率89.1%,最低75.7%,全国平均上线率达到81.2% ,(见表1) 学生上网学习率处于较高水平。
用户访问量:
2014年春季学期的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课程教学周期内(从4月10日至6月10日)的日访问量分布如图2所示。
2014年春季学期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课程一天中按单位小时统计访问量如图3所示,访问峰值出现在上午10点、下午3点和晚上8点。
2014年秋季学期学习平台中用户数和选课数量见表2。
2014年秋季学期以来(10月15日至11月16日),学习平台的访问量情况如图3所示。
图4 10月15日至11月16日期间每日页面访问量
图5 学习平台“分省模型”架构与云部署示意图
3. 学习平台“分省模型”的成功试运行,标志着实现了国开系统“一级平台”的目标,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三级平台间数据传递与管理的障碍。
学习平台“分省模型”的成功试运行,实现了从“三级平台”到一级平台的变迁。“分省模型”是“分与合”的统一,是信息管理处平台团队针对国开系统“分级管理”需要的重要创新,是Moodle 平台的独特应用案例,“分”是每个分部独立使用单独的Moodle站点和存储空间,各分部可因地制宜灵活调整课程、实施教学;“合”就是通过集中部署和教学分析系统将各分部的教学过程数据统合起来集中呈现,便于总部及时监控系统教学实施过程,如图4所示。
今后,国开系统内教学、教务、考试数据在统一平台上运行,在统一平台上统计和发布,不再需要人工的上下传递,大大提高时效性,减少大量手工操作。
4. 空间运行情况
自2014年10月15日起,学习空间试运行正式开始,空间承载着53万学生用户的在线学习和近1万教师用户的课程教学,从2014年10月15日至2014年11月2日,总浏览量1294749次;访客数382317人次,如图5所示。
图6 空间访问数据
图7 学生空间访问数据
图8 教师空间访问数据
其中,学生空间的浏览量635666人次;平均停留时长3分12秒。10月26日达到访问高峰,单日访问量达到4.55万人次。如图6所示。
教师空间的浏览量为11919人次;平均停留时长2分4秒。10月20日达到访问高峰,单日访问量达到850人次。如图7所示。
在此期间,广东、四川、浙江、安徽、重庆五个省市访问学习空间的人数最多,其中只有重庆有电大参加试点,广东、四川、浙江、安徽无电大参加试点。学习空间使用情况如图8所示。
第一期63间云教室建设完成后,已经创新性的多次应用到教学和管理中,召开了国家开放大学质量保证委员会会议,国家开放大学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委员会议,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开班仪式,国家开放大学课题结题会,3D打印远程讲座,南海、嘉峪关、兵团及总部等多地书法交流活动,为江苏、沈阳、新疆、宁波等10多个分部及其地市电大开展数字图书馆应用培训等多次活动。各分部云教室的应用也如火如荼,新疆兵团分部利用云教室进行了2013年秋和2014年春的远程毕业答辩,已经开展了一个学期的“兵团一堂课”活动,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新疆分部研发了云教室预约系统,老师可以利用预约系统提前预订云教室,开展各种教学科研活动。青海、广西、甘肃等分部针对云教室也开展了各种教学活动,并开展云教室应用模式的探索研究工作。
通过云教室,将总部最新办学理念、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无障碍、扁平化输送到中西部教学一线,将大城市的课堂与边远地区的课堂连接起来,以一间教室带多间教室,使边远地区的学生与大城市的学生同步上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提升教育质量。云教室项目第一期的建设是国家开放大学首次尝试总部与分部共同投资、共同建设、共同管理的工作模式,云教室项目的共建协议、资产管理、系统运维等机制也为后续项目的开展提供了经验。
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要求国家开放大学完成二期210间云教室建设工作。2014年2月,学校采取总部与分部共建共管的形式启动了云教室二期建设。云教室二期以西部地区、享受西部待遇的中部地区、革命老区为主,经过分部申报、总部审核等环节,最终确定参与二期共建的分部有陕西、西安、甘肃、内蒙古、河北、湖南、江西、湖北、山东、重庆、沈阳、海南、云南等分部,将建设14间分控中心,302间云教室。其中总部投资建设13间分控中心,168间云教室。分部配建1间分控中心、134间云教室及6套视频会议系统。
在第一期云教室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云教室二期技术方案进行了改进和优化。技术方案将优化分布式录播管理平台,建设全国统一的录播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云教室直播功能与学习平台的对接;建设多终端接入云教室系统的环境,支持PAD、手机、PC等终端接入云教室进行单向资源传输和双向互动;还为每间教室配置云教室桌面控制应用,实现所有设备的一键式管理。云教室将被打造成基于云教室管理平台和录播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其服务价值的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系统,既支持基于物理存在各地的云教室开展活动,也支持基于各种移动终端和Web端开展活动,还实现云教室教学活动无缝嵌入学习平台的互通方式,构建国家开放大学云平台+云教室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国家开放大学信息化建设已不仅是一个传统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更是构建全民学习的软环境建设,强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学生更是散落于社会不同角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基于网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理想,开发和集聚优质教育资源,并推送到广大的基层、农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社会成员共享,促进教育公平。
1.开放大学非常重视信息化工作,需进一步处理好统一和多元关系
图9 学习空间使用情况
作为远程教育高等院校,信息技术是开放大学发展的推动力,也是办学、教学的支撑和载体,开放大学办学体系都非常重视信息化工作,无论是规划还是设计、开发、教学应用,信息化都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在抓。国家开放大学和地方开放大学、地方广播电视大学既是一个办学体系,又是相互独立的高等教育机构,因此在信息化规划和建设中,既要体现出统一的规范标准,又要结合各地的实际办学情况体现各自特色,满足不同的办学、教学和管理需求。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应在信息化规划和建设中起到更多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和教学业务需要坚持一体化一站式的总体原则推进信息化建设。
2.加强保障措施,完善基础实施
信息化工作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且需要各方面的保障措施才能推进信息化。除专门的信息化部门外,最高行政领导的支持也非常重要,甚至将信息化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已经是很多单位采取的领导机制。信息化工作需要有章可循,规章制度包括建设规划、软硬件管理、系统应用等各层次。因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多为差额拨款单位,所以在信息化建设经费方面体现了多来源且整体短缺的状况,这需要政府重视开放大学这一新型大学以及信息化对于开放大学的战略意义,并给予开放大学更多的信息化经费投入。信息化队伍建设是推进信息化工作的一大难点问题,需要采取培训、引进等各种措施,根据学校对信息化工作的整体定位,建立完善的、专业能力较强的、熟悉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开发、运行队伍,形成稳定长效的运行机制。
绝大多数分部建立了数据中心,但数据中心的规模大小不一,设备更新频率较低,不利于服务器资源的使用及效率;运维模式均为自建自行运维,尤其是无线网建设较为落后,不利于学习者移动学习。根据开放大学物理分散的特点,各分部具有建设双向视频会议系统,但是产品型号各异,缺乏统筹规划及应用。开放大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按照“云计算”技术与理论模式统筹规划、统一应用,减少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现象。
3.业务切入建设应用系统
除学校门户系统外,教学平台、教务系统(含招生系统)、考试及监控系统和资源开发系统是四大主要应用系统,充分体现了办学、教学的核心业务。移动学习平台成为新的业务系统,但目前主要应用于学习资源提供、资讯和信息查询,还有待推进其教学的深入应用。由于远程教育发展过程的历史原因,早期缺乏对信息化的系统规划和管理,造成各应用系统各自为战的现象比较严重,需加大系统整合的力度,如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标准、建立公共数据库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各种应用系统的开发既要从办学教学业务的实际需求出发,又要符合信息技术工程的一般规律,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适合自身的应用系统的建设方式、运维模式、内外部合作机制。
4.课程是信息化最关键的教学应用,更加注重网上教学
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需要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混合式教学是开放大学当前最主要的教学模式,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情况的变化,开放大学已将基于网络(含移动网络)的办学和教学作为战略方向,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网上教学的比重将逐步上升。课程是包含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学习管理于一体的,因此网络课程是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集中体现,能适应多种学习需求、适应多终端、满足教学要求的网络课程是开放大学信息化教学应用的重点工作。
5.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并重,教师是教学应用的关键
目前信息技术在开放大学的管理、教学、资源、服务、考试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无论是建设还是应用层面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信息化的建设层面要根据业务发展需求,改进教学和管理相关业务系统和硬件环境;应用层面更是要从理念、制度、机制、评价、质量保证等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应用以及教学过程的有效落实,尤其是要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和管理制度是促进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关键。开放大学需为教师提供学习资源设计开发、信息技术的使用、网上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开发等内容的培训,以及相应的技术支持服务。开放大学已经开始建设基于移动终端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但还没有大范围的推广应用,需在探索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支持移动学习的软硬件环境,找到适应开放大学学生特点的移动学习的有效应用方案。
(作者单位为国家开放大学信息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