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校园网发展趋势

2015-12-01 06:43王雁军
中国教育网络 2015年10期
关键词:无线网华南理工大学校园网

文/王雁军

移动互联时代校园网发展趋势

文/王雁军

2015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为5.57亿,占全体网民的85.8%。网民每天平均花费5.8个小时使用互联网,其中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接入的比例达到71.2%,成为我国网民接入网络的最主要手段。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给校园网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校园网建设实践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用户对移动应用的粘性越来越高,用户的网络行为在时间、地点、需求等方面都呈现碎片化和个性化趋势,随时随地接入网络的需求也变得格外强烈。

移动互联给校园网带来的改变

用户行为的改变

在移动互联时代来临之前,校园网内的上网行为一般集中发生在宿舍内,并且呈现出单一化,男生以网络游戏为主,女生以视频应用为主。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用户对移动应用的粘性越来越高,用户的网络行为在时间、地点、需求等方面都呈现碎片化和个性化趋势,随时随地接入网络的需求也变得格外强烈。以微信为例,在校园内上网高峰期,一小时新建的会话数超过20万,平均每分钟超过3000个。

服务模式的改变

用户的需求决定了校园网的发展方向,在移动应用变得丰富之前,校园网的主要服务手段是有线网络,无线网起步阶段只是作为有线网的合理补充;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无线网不断壮大,与有线网实现了融合共存;到目前,移动应用爆发式的出现,终于使无线网取代有线网,成为主要服务手段的趋势,而通信芯片技术的快速迭代,更加速了这种进程。

思维模式的改变

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对校园网带来最大的改变是思维模式的改变,我们忽然发现曾经百试百灵的信息传递方式以及管理模式,开始显得力不从心了。当我们还在对接短信接口时,微信已经成为信息传递的主渠道。当我们还靠新闻获取信息的时候,用户分享已经成为最快最及时的信息来源。在移动互联时代,用户从网络信息的接受者变成了网络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在这个时代,口口相传的力量是巨大的。

校园网发展趋势

平台整合

在移动互联时代来临之前,信息化意识的觉醒以及办公自动化的需求导致了信息系统建设的快速发展,可以用遍地开花来形容信息系统集中建设的潮流。在移动互联时代来临后,校园应用的建设更可能存在的模式是依托移动入口的快速整合,数字校园的App应用以及基于微信的校园服务平台,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应用需求。

服务融合

移动无线网的出现,创造了随时随地、人人相连的网络环境,虚拟的线上与真实的线下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就解决了以往的数字化服务中线下、线上无法及时交互的问题,未来会有更多具有普适性的校园服务,从线下移植到线上,更加高效地运行。

智能延伸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出现,就像赋予了我们超能力,延伸了我们多线程处理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在同一时间,处理来自不同发起者,来自不同地点的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主要依托于移动通信设备和智能化的流程,操作简便,效率更高。

数据为王

数据是信息化生生不息的血液,当移动互联应用覆盖到校园的角角落落,校园在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将会产生巨量数据,精细化的管控需求将会把数据的巨大价值发挥到极限,一叶知秋,体现数据内在价值的时代很快即将来临。

校园无线网走向深度覆盖

图1 以微信为入口的服务平台

图2 以APP应用为入口的服务平台

在移动互联时代,无线网成为了最重要的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已经从有线网的有效补充变成了主要接入方式,其建设的标准也从“有信号,能上网”,发展到“能满足大规模用户密集使用、高速上网的需求”。2014年底,为了提前布置移动校园互联网,为校园事业发展创造空间,学校在学生宿舍试点了深度覆盖的无线网环境,采用万兆骨干、热备双活的无线控制器,以6000名学生、超10000台设备使用需求为设计标准,在宿舍内入户部署了1010个支持802.11AC协议的面板式AP。宿舍无线网上线后,采用无感知认证模式,绑定终端用户达到4900多个,平均在线用户达到2300多人。

用互联网思维去经营校园网

以往我们对校园网的运维总是以管理为出发点,随着互联网思维的发展,我们体会到要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手段去经营校园网,以提升信息化意识、培养用户行为习惯、增加用户忠诚度为根本目标,打造校园网内部生态系统。为了拉近和用户的距离,让沟通和交流变得更加顺畅,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我们加入了更多的互联网元素,如在宿舍无线网上线前夕我们发布了移动版预热介绍,并且在上线当天同步推出了微信版使用帮助,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以移动互联为入口整合校园信息化服务

在加大力度进行校园基础移动互联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也把关注点放在了移动服务平台的整合上,以数据为根本,以业务为骨干,以服务为枝叶的校园移动服务生态系统已经初具规模。为了更具普适性和推广性,我们搭建了以数字校园为平台,以微信和App应用为入口的校园服务中心,系统上线以来,在没有大规模推广的情况下,活跃用户数持续增加,到目前已经超过3000人。

(作者单位为北京林业大学信息中心)

第二届全国高校SDN网络应用创新开发大赛落幕 北邮成赢家

8月28日,第二届全国高校SDN网络应用创新开发大赛在华南理工大学落下帷幕。中国工程院刘韵洁院士、教育部技术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华南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彭新一教授出席了颁奖礼并为获奖队伍颁奖。

经过历时7个月的初赛,来自全国59所高校108支参赛队伍的476名参赛选手,共有18支本科生队伍、12支研究生队伍进入了8月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进行的复赛阶段。复赛阶段采用理论考试、方案答辩、测试实验等形式进行。最终,北京邮电大学、安徽大学等三支队伍获本科生组一等奖,大连理工大学、安徽大学获研究生组一等奖;北京邮电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时获得所在组别的最佳创意奖;房亚明、尹弼柏、程智炜等三人获个人理论奖。刘韵洁院士、李志民主任、彭新一常务副校长、以及清华大学毕军、北京大学朱跃生、华南理工大学陆以勤、北京邮电大学马严、华中科技大学于俊清、武汉大学何炎祥、中国科技大学李京、重庆大学熊忠阳等嘉宾给获奖队伍及个人颁发了获奖证书。

据赛项执委会秘书长、华南理工大学陆以勤介绍,华南理工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已连续两年承办全国高校SDN应用创新大赛。与去年的比赛相比,本届比赛不仅注重推广SDN技术,更注重提升网络虚拟空间技术层次,引领网络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作用,更聚焦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此,华南理工大学赛项组织团队为各参赛队伍开发和搭建了完整的SDN网络实验环境,开发在线报名系统、SDN预约系统及在线提交与评分系统等比赛支撑环境。据华南理工大学覃健诚博士介绍,今年的各参赛队伍发挥创意,在SDN网络故障监测、集中协调的SDN多控制器副本选择架构、服务器集群动态流量调度、基于SDN的办公网络管理系统、数据中心间流量的动态调度及拥塞控制等课题上做出了许多极富创意的设计。

注重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提高广大高校的网络技术与业界新技术、新协议的契合度,也是本次大赛的一大特点。

本次赛项得到了国内外互联网企业如博科通讯系统有限公司(Brocade)、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H3C)、瞻博网络公司(Juniper)、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思科系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isco)的支持。执委会邀请企业列席决赛答辩和现场演示环节,对参赛队伍进行评点以供专家组参考。

(华南理工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李涛 供稿)

猜你喜欢
无线网华南理工大学校园网
战斧牛排
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及运行的几点思考
梁文峻、巫金隆、黄靖鸿、吴国杰作品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基于VRRP和MSTP协议实现校园网高可靠性
当机器人遇上人工智能——记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张智军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让咖啡和无线网走开 伦敦独立书店回归阅读初心
焦唯、王琪斐美术作品
王雁、谢盼盼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