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雪芹
·采风·
薪火相传 装备世界——参观调研中信重工随感
文/陈雪芹
初夏的午后,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原洛阳重型矿山机器厂)的焦裕禄大道格外幽静,与焦裕禄同期入厂的一棵棵梧桐树,如今已如身材魁梧的士兵,守候在大道的两旁。这些已近60年厂龄的梧桐树,见证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信重工化蛹成蝶般的蜕变。唰唰作响的梧桐树叶,仿佛向人们讲述着焦裕禄精神在中信重工薪火相传,鼓舞激励着中信人不断铸造新辉煌的感人事迹。
φ7.93×13.6m溢流型球磨机成功试车及工厂交付仪式现场
坐落在焦裕禄大道西侧的焦裕禄事迹展览馆,是以当年焦裕禄工作过的车间为原型建造的。它静谧简朴庄重,仿佛闪动着耀眼的精神之光。
“焦裕禄精神孕育形成在洛矿,弘扬光大在兰考。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在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内,2009年习总书记视察中信重工的图片及感言醒目地被装裱在墙壁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循着焦裕禄在洛矿工作9年的足迹,中信重工不断地总结、挖掘、提炼焦裕禄精神,激励中信重工的精神路标明晰而现——诚信敬业、拼搏奉献、开拓创新。
令人油然而生敬意的是,我国重型机械制造企业巨人、世界最大的矿山和水泥成套供应商和服务商、顶戴多顶殊荣桂冠的中信重工,竟崛起于一片荆莽丛生的荒芜河滩。1953年,受益于新中国制定的第一个国民经济5年计划,156项重点工程开建,这片荒芜的河滩被赋予特殊的使命——筹建洛阳矿山机器厂。焦裕禄就是那年6月从共青团郑州市委第二书记的岗位上被抽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厂筹建处的。
千秋伟业平地起!荒凉的河滩上,支起了一排排的席棚,建起了简陋的车间,铸就了昔日洛矿的辉煌!“我们是干什么来了?我们是建设大工厂来了。我们厂是第一个5年计划的重点工程啊,不是说吗,我们是共和国重工业的长子。什么是长子?长子就是大儿子,一个家里的老大,就得有一份担当!”当年在艰苦条件下充满豪气的话语似乎还在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内回荡!
厂区大门夜景图
9年,历史长河的一瞬,却为中信重工铸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近60年来,中信重工在焦裕禄精神的激励下,“万斤钉精神”、“杨奎烈精神”相继涌现,薪火相传,这位共和国“长子”早已当之无愧地成为振兴国产装备的领头羊。
在中信重工重型机器厂重数车间的1台机器旁,立着1块精致的牌子,这块牌子上用红底黄字标注着4个大字:首席员工。这块牌子就像1个小小的光荣榜,上面标注着首席员工的姓名、岗位名称、职务、技术特长等。
中信重工的首席员工制度始于2006年。这项制度旨在树立一线员工中的榜样。经过几年的精心培养和打造,中信重工4800名技术工人中已产生了110多名首席员工,涌现出连续5年的金牌首席员工38名,并推选出5名“大工匠”,建立大工匠工作站。他们传承着焦裕禄、杨奎烈精神,为振兴国产装备奉献着青春和力量。
近60年来,焦裕禄精神深入人心,成为中信人行动的指南,涌现出一大批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好党员、好员工,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闫光明、富于创新的全国劳模刘新安、新一代工人代表于玺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信重工能源供应公司经理杨奎烈。杨奎烈是洛矿地道的“工二代”,2011年5月27日,他积劳成疾因肝癌晚期病倒在岗位。在他生命最后的50天里,6次拔掉吊针,来到重点项目现场。他的事迹已经走出河南、走向全国。杨奎烈几十年如一日恪尽职守、刻苦钻研、忘我工作、鞠躬尽瘁,用生命践行了焦裕禄精神。杨奎烈办公楼前面的路被命名为“奎烈路”。
“焦裕禄精神在洛矿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信重工已成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最大的重型机械制造企业之一,全球最大的矿业装备和水泥装备制造商和供应商。今日之中信重工,正在焦裕禄精神激励下阔步前行!”被装裱在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内的结束语写着这样一段精辟的话。
历史的镜头回放到1958年。那一年,焦裕禄所在第一金工车间的设备还没有完全安装,制造新中国第一台2.5米卷扬机的重任就落在他的肩上。他带领洛矿人克服着设备不全、技术不足、经验为零的重重困难,吃住在车间,有条大板凳竟被他当成“床”使用了50多天……这台机器的诞生轰动了全国,这是新中国重工业起步的一个里程碑。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路是人闯出来的,我们应该当闯将,闯出一条自力更生的路子来!”这句话是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墙壁上1条焦裕禄语录之一。他开拓创新的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焦裕禄精神已悄然融入到中信重工每一名员工的血脉之中,升华为闪亮的企业文化符号,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