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非遗 指尖魅力

2015-12-01 01:45汇编丁小蜗
科学之友 2015年18期
关键词:泥人张凤翔彩塑

汇编|丁小蜗

技艺非遗 指尖魅力

汇编|丁小蜗

泥塑,即用黏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是中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汉族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发源于宝鸡市凤翔县,流行于陕西、天津、江苏、河南等地,2006年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期传承,小编带你去领略一下这一技艺非遗,感受它用指尖捏制出的别样魅力。

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000~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为6000~7000年前;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000年前。可以确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

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汉代先民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质生活的需求,因此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的陪葬品,这在客观上为泥塑的发展和演变起了推动作用。

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逐渐兴起,这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被誉为雕塑圣手的杨惠之就是唐代杰出的代表。他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道子学成,惠之不甘落后,毅然焚毁笔砚,奋发专攻塑,终成名家。当世人称赞曰:“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

泥塑艺术发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有许多人专门从事泥人制作,作为商品出售。北宋时东京著名的泥玩具“磨喝乐”在七月初七前后出售,不仅平民百姓买回去“乞巧”,达官贵人也要买回去供奉玩耍。

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产,其中著名的产地有无锡惠山、天津“泥人张”、陕西凤翔、河北白沟、山东高密、河南浚县、淮阳以及北京。

泥塑·天津泥人张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

天津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喜爱的民间美术品,它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流传、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

张明山是泥人张的创始人,18岁即得艺名“泥人张”,以家族形式经营泥塑作坊塑古斋。他“技艺高深、触手成像”。1915年,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他的儿子张玉亭的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誉奖,后经张玉亭、张景祜、张铭等四代人的传承,成为中国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

1949年后,人民政府对泥人张彩塑采取了保护、扶持、发展的政策,安排张家几代艺人到文艺创作、教学等部门工作;第二代传人张玉亭被聘为天津市文史馆馆长,同时民间彩塑艺术步入大学殿堂;第三代传人张景祜先后受聘于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任教,在天津建立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先后招收五批学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彩塑艺术专门人才;第四代传人张铭在主持工作室和教学工作的二十多年中,呕心沥血,传授技艺。从此,泥人张彩塑艺术从家庭作坊走向社会。郭沫若曾题词:“昨日造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满天下。”

20世纪60年代初,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曾两次进京举办泥人张彩塑优秀作品专题展览,当年周恩来总理曾委派邓颖超、陈毅主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会开幕仪式。

泥人张彩塑在艺术上继承了我国古代泥塑的优秀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张明山父子为中国泥塑作品从佛殿神堂步入寻常百姓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堪称我国近代泥塑艺术巨匠。

泥塑·惠山泥人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无锡市

无锡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无锡泥人的生产和销售都集中在无锡惠山附近,所以无锡泥人又称“惠山泥人”。无锡惠山泥人的制作始于明末,《古今图书集成》有载。清代开始出现专业化的惠山泥人手工作坊,五里长街、上下河塘开设了数十家泥人店、200多家泥人作坊,形成有名的“泥人街”。20世纪初,惠山镇的泥人店不少于120家,这一状况一直延续至今。

无锡泥人分“粗货”与“细货”两类,“粗货”大多以喜庆吉祥题材为表现内容,如大阿福、蚕猫、老寿星、渔翁等,寄托着民间祈求祥瑞、辟邪纳福、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其造型粗犷简洁,色彩明快,挥洒写意,形神兼备;“细货”即手捏泥人,这类作品主要取材于传统的戏曲人物、神话传说、民风民俗,人物塑画生动传神,色彩色调秀丽明隽。无锡手捏泥人对材质要求严格,需取当地水稻田一米深处的乌土为材料。传统工艺极为复杂,有搓、揉、挑、捏、印、拍、剪、色、压、贴、镶、划、扳、插、推、揩、糊、装等技艺。作为彩塑,彩绘技艺在整个泥人的工艺制作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因而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无锡泥塑以独特的艺术造型、鲜明的民族民间色彩和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而深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被誉为“无锡三宝”之一,其《手捏戏文》和《大阿福》名满天下,广为人知,被视为最富有东方色彩的民间彩塑。

在传承、发展过程中,无锡泥人精品迭出,许多精品为国家级博物馆和专家收藏,不少作品还获得“山花奖”等多项全国性大奖。目前,无锡手捏泥人面临着知识产权受侵害、手工制作成本飙升、人才大量流失、惠山泥日益稀少等严重的问题,亟待抢救性的保护措施。

泥塑·凤翔泥塑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凤翔县

陕西凤翔彩绘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时期,流传民间3千年之久,是至今我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

凤翔彩绘泥塑为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当地人称“泥货”。凤翔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境内出土的春秋战国及汉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见其泥塑工艺历史之久。近年来凤翔彩绘泥塑主要分布在城关镇六营村及周边地区,相传明代曾在此驻扎六营军队,后军士转为地方居民,其中部分人重操入伍前的陶瓷制作手艺,利用当地黏性很强的板板土,和泥捏塑泥人,制模做偶彩绘,然后到各大庙会出售。当地老乡购泥塑置于家中,用以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偶由此出名,并代代相传,成为我国民间美术中独具特色的精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凤翔彩绘泥塑,造型优美,生动逼真,具有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凤翔彩绘泥塑有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三是立人,主要为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凤翔泥塑共有170多个花色品种,取材立意极为广泛,戏剧脸谱、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乡俗生活等无所不有。大到半人高的巨型蹲虎、虎挂脸,小到方寸的小兔、小狮。制作中使用黑黏土、大白粉、皮胶等,有模具定性,造型洗练、夸张,装饰华美富繁,色彩艳丽喜庆,形态稚拙可爱。凤翔泥塑的色彩别具一格,非常鲜艳,对比强烈,它用色不多,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黑墨勾线和简练的笔法涂染,给人以明快醒目的感觉,在全国众多的民间泥塑中独树一帜。

20世纪60年代前,六营村及周边村有300多户农家生产泥塑,现在只有胡深、胡新民、胡永兴、韩锁存、杜银等艺人利用农闲时间从事泥塑创作与生产。

凤翔泥塑具有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深为有关专家所瞩目。但在商业环境的影响下,现在的凤翔泥塑艺人往往以销定产,一味迎合市场需要,这使得许多传统产品近于灭绝,也使得凤翔泥塑技艺逐步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不断发生变异。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旅游事业的发展,这朵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大放光采,成为陕西重要的旅游纪念品之一。1998年6月访华的原美国总统克林顿夫妇也来观看了这“绝活儿”;世界儿童组织负责人得到彩绘泥塑,如获至宝,称赞泥塑是为孩子们制作的最好礼物。来这的旅游客人总要带几件回家以作纪念。

泥塑·浚县泥咕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浚县

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为鹤壁市所辖。据《资治通鉴》载,隋末农民起义军与隋军争夺黎阳仓(当时浚县称黎阳),瓦岗军首领李密手下有一员叫杨圯的大将在此屯兵,得杨圯屯村名。当时军中有一些士兵会捏泥人,为纪念在战场上阵亡的将士和战马,他们用当地的胶泥捏塑泥人、泥马。后来军队中一些人员就地安置,这门手艺便流传下来。浚县泥塑形体较小,大的不足20厘米,小的只有4~5厘米,因其尾部有两小孔,吹时发出“咕咕”的声音,故称“泥咕咕”。黎阳镇杨圯屯是泥咕咕的主要产地。

浚县泥咕咕的基本内容有人物、动物、飞禽三大种类100多个品种。其制作工具很简单,主要是塑型的竹筒和竹棍,制作者利用这些器具,经过和水、捶制等工序,将当地的黄胶泥塑成作品,然后蘸上松香(现改为墨汁)、洋颜色(现改为水粉颜料)、用自制的麻笔(现改为毛笔)在塑型坯上涂绘,多以黑色为底色,然后再以红、黄、蓝、绿等比较鲜艳的颜色绘出各种图案,与黑底形成强烈的对比,再用清漆罩上一层,放入高与宽一米左右的砖砌小土窑焙烧。泥咕咕作品主要有历史人物、戏曲人物、十二属相、小动物、飞禽、骑马人等。

浚县泥咕咕历史久远,有着浓厚的民间特色,造型古朴,夸张别致,深受广大群众和专家学者的好评,被民俗学专家称为历史的活化石。现在主要传承人有王学峰、王安田、宋学海等人,但现代的年轻人不愿再继续学习这门手艺,传统手艺后继乏人,逐步失传,亟需抢救。

泥塑·高密泥塑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高密聂家庄

山东高密聂家庄是我国的泥塑发源地之一,作品朴拙、雅俗、艳丽、大气,富有浓郁的地方气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当地民众喜闻乐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欣赏水平的提高,聂家庄的艺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大胆借用“扑灰年画”的色彩,在题材和内容上不断创新,顺应了当地民俗的需要,受到人们的欢迎。

高密泥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隆庆、万历年间,这里的农民就自己设计用泥做成一种叫“锅子花”(也称泥墩子)的焰火出售,后来又把装火药的泥坯塑成娃娃——焰火放过以后,再当玩具或装饰品摆设。最后泥塑的品种逐渐发展,并且涂以各种颜色,使其生动活泼。题材丰富,有“孙悟空”“牛郎织女”等传奇故事,并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手工艺术品。到清朝乾隆年间,聂家庄泥塑又借鉴了杨家埠年画的艺术特点,在表现手法上和着色上有所创新,且逐步增加了音效和局部动作,使声音、色泽、动作融为一体,每逢山集、庙会都有卖泥玩具的。

猜你喜欢
泥人张凤翔彩塑
乡村主力“回流”——凤翔区农民“弃城返乡”现象观察
宋金时期陕西凤翔府榷场位置略考
凤翔探索“提醒制”
泥彩塑:天地之美
О НИХ СУДАЧИЛИ НА УЛИЦАХ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
从《泥人张》中学写“人之奇”
“泥人张”:官司与传奇
泥人张
遥远的永恒——赵杰的彩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