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对河南体育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2015-12-01 05:34王科飞
体育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原河南武术

王科飞

(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中原文化对河南体育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王科飞

(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入手,以中原文化与河南体育的互动为案例,探讨区域体育的发展。认为中原文化对河南体育发展产生的积极效应有自强自立、开拓创新、重功致用、包容博大的精神、优势的民间传统和英雄文化。同时也存在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体育地位与中原文化地位不相称;优势的群众体育,弱势的竞技体育;较强的体育资源,较弱的文化开发。启示我们要明确体育的发展目标,充分利用体育文化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搞好体育的相关产业开发;加快发展体育节会文化,打造知名品牌,形成体育文化市场。

中原文化;河南;体育;发展

中原文化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的历史文化形态。当代中原概念主要是指以河南为主体的地理区域。河南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在历史上一度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于是中国古代文化在河南浓缩与大融合,兼收并蓄着九州各地的文化,加以上千年自身的酝酿积淀,形成了独特的中原文化。中原文化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来自于黄河的滋养和孕育,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是一种地域文化,而且对于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形成和现代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原文化成为国内地域文化研究的新热点。2005年河南省整合已有中原文化研究力量成立了省级中原文化研究基地。关于中原文化的论著有《中原文化解读》、《中原文化通史》、《中原文化精神》、《中原文化大典》。中原文化具有自强自立、重功致用、开放包容、重德守信的观念,主张躬行实践、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崇尚榜样、讴歌英雄的大众情感,具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精神特点[2],它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河南体育事业和体育文化有重要借鉴价值。

1 河南体育传承中原文化的优势

1.1 自强自立、开拓创新的精神曾经为河南体育赢得声誉

中原文化在辩证和谐的理念引导下,一开始就培育出一种自强自立、开拓创新精神。《易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原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渐渐磨练出了一种审时度势、拼搏进取、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使他们不愿安于现状、坐以待毙,而是认识到只有顽强奋斗、开拓有为,才能安居家园,繁荣发展。从上古时期的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到现代的红旗渠壮举,都是这种精神的最好诠释。这种精神成就了河南体育从落后走向辉煌的成功之路。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河南体育贯彻了面向基层,大力开展厂矿、机关、学校、农村体育活动的方针,体育锻炼活动在全省城乡开展得热气腾腾。但是竞技体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在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排名第19位,在第二至五届全运会上都居24位。这显然与河南这样一个大省的地位是不相称的。1981年河南省围绕“怎样把河南体育搞上去”这样一个主题,召开了所有相关人员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制定了《关于尽快改变河南体育落后的规划》,计划分阶段实施,3年初见成效,5年改变落后面貌,8年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即“三五八规划”[3]。之后省委发出了《关于加强我省体育工作的通知》,省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加强体育工作的决议》,省政府在财政困难情况下、千方百计增加体育经费,为体育工作解决种种实际问题。省委的决心和规划的实施使全省各级体委、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工作者精神振奋。在第一届青运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实现了“三五八规划”的第一步目标。河南体育在1987年全国第六届运动会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金牌和总分比五运会前进了11名,1989年全国二青会上也取得骄人的成绩,在全国七运会、八运会上金牌和总分都名列前10位。九运会河南金牌数位于金牌榜的18位,总分列第10位。十运会上依靠自行车项目获得的5枚金牌和奥运会带入的5枚金牌,以15.5枚的总金牌数排名金牌榜第11位,比九运会大幅度提高了7位,同时总分列第11位。同时河南体育多次获得“为国家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奖”。河南省体育局以及焦作市多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河南有100多个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表彰。省体育局机关从1988年起连续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多次受到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嘉奖。

1.2 重功致用的精神造就了良好的体育环境

中原文化在崇文重教的风尚中,立足于对民生的持重,形成了重功致用的精神。《管子·牧民》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中原思想家很早就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辩证地统一了起来。中原文化重功致用精神的基本意义是伦理致用,经世治国,其基本层面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以精神导向为主旨的文化致用,二是以物质开掘为主旨的事功致用。前者既包括精神文化的导向,也包括物质文化中所蕴涵的精神追求。《墨子·兼爱下》:“用而不可,虽我亦将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后者则是精神追求的物化形式,也是精神文化的表达、贯彻、落实和印证。

河南省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体育规章制度和管理理念的创新推动了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4]。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制定了规范性体育文件100余项,涉及体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有效地保障了河南省体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河南的体育规章制度有着自身的特色,结合了河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如:“河南省运动员交流管理规定”、“河南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奖励办法”、“关于举办河南省各运动项目青少年比赛有关规定的通知”、“关于印发加快我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传统和体系,形成了体育管理文化。河南省近年来训练设施和条件不断改善,已达到承办全国运动会的条件,目前已完成省体育中心二期工程建设,郑州已有现代化的省体育中心,各地市近年也都新建了体育场馆。中原城市群的9个市都建有较完备的训练竞赛设施,多数达到承办全省综合运动会和全国、国际单项比赛的要求;省定25个重点县市的体育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建有标准田径场、带看台的灯光球场和综合训练房。河南建设完善了省级训练基地,省运动队训练、生活、恢复等基本设施不断完善,为运动员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建立了完备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7个;省级单项训练点58个;省级训练基地19个;体育运动学校,市级18个,省级1个;体工大队或中心省级1个。拳击、跆拳道、自行车和武术散打等项目是“冲金”的主力军,射击和水上项目是河南省的优势项目,田径、乒乓球、网球、大球类、游泳等项目也有冲击奖牌的实力。

1.3 包容博大的精神造就了体育赛事文化

包容性是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原文化可以对外来的文化加以改造,然后使其成为它的一部分。中原文化通过经济、战争、宗教、人口迁徙等众多渠道,吸纳了周边多种文化的优秀成分,实现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全面融合与不断升华。中原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就是东夷集团的海岱民族和中原民族交往、融合的结果,在那时中原文化就开始吸收周边文化成果,熔铸自己的文化,之后胡服、胡乐、胡舞、胡人食品在汉唐间传入中原,都融入中原文化之中。世界其它地区的宗教基本都具有排他性,但是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传入中原,却被本土的儒道文化所接纳,成为中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体育也体现了这种包容性,近20多年体育的发展速度很快,举办的体育盛会也逐渐增多。济源和焦作是“中国篮球城”,漯河正在积极建设“中国排球城”。郑州先后举办了7次中国国际少林武术节和2届世界传统武术节。1990年之前已经有近300次全国性的比赛在河南举行。近年河南举办体育赛事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郑州举办了“2003年度世界十佳”运动员评选揭晓颁奖晚会;2004年举办了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的2100多名运动员和2700多名领导、客商、新闻记者参加。2010年中国职业高尔夫球锦标赛全国第五站分站赛在郑州开赛。焦作已经举办了8次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洛阳2006年举办了全国游泳冠军赛,2013年举办了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篮球青年女子组预赛以及中国国际男排精英赛等29项省级以上赛事。漯河市近年举办了亚洲青年足球锦标赛,全国田径锦标赛、全国女足超级联赛、全国乒乓球甲A联赛以及2009、2010年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漯河站比赛,2010年世界男排联赛漯河赛区比赛、全国女排联赛等一系列国内外重要赛事。南阳举办了2012年第七届全国农运会以及2013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篮球比赛预赛等赛事。大型体育赛事给河南经济和体育带来的潜在效益是无法估量的,众多赛事的举办扩大了体育的影响力,提高了人们的体育意识;促进了举办城市体育场馆设施的完善和专业体育队伍建设[5];积累了体育赛事运作经验和提高赛事经营管理水平,形成了体育市场和赛事文化。

1.4 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促进了竞技武术发展的优势

河南武术历经千年,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武术文化。中原武术文化技冠天下,德播神州。在河南省武术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河南省武术拳械录》中,收集整理出多项拳械40种,单项拳械85种,套路5181套。“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形象地表明了少林武术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河南温县陈家沟人创立的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又一重要流派,以刚柔并济、修心养性为特征,已推广到五大洲。河南武术文化是通过中原地域内武术技艺为外在表现形式来体现和反映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一种文化现象。特定的区域地理环境、政治、经济的影响和社会风俗的作用与中原武术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6]。它生长在中原文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文化氛围中,表现出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

河南由此形成了较好的武术基础,众多的武术场馆和练习者,已经成功举办了“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世界传统武术节”、“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武术活动。正是受到优势武术氛围和文化的影响,河南运动员的武术比赛成绩一直位于其它省市前列。七至十一届全运会拳击和武术每届都为河南省争金夺银。七运会武术夺得2枚金牌;拳击和武术八运会夺得2枚金牌;九运会获3枚金牌;十运会获2枚金牌。第十一届全运会武术、散打比赛我省获得2金、1铜,运动员郭亮亮、陈彦召分获男子散打50公斤级和87.5以上公斤级冠军;男子套路运动员赵焜凭借出色的发挥夺得枪剑全能第二名;女子运动员马岚赢得长拳第三和女子刀棍全能第三。

1.5 英雄文化形成了“体育明星”效应

中原文化的另一特点是英雄文化。中原是中华文明起源最早的地区,在早期文明阶段,中原已十分盛行英雄文化。中原曾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英雄人物众多,英雄文化丰富多彩。历史上的中原又是战乱、灾害多发地区,造就了许多最为典型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文化。中原的英雄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因此中原有着浓厚的崇尚英雄、讴歌英雄的大众情感和精神传统。

河南体育深受英雄文化的影响,建国以来河南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100多个、亚洲冠军160多个、全国冠军近800多个,涌现出一大批著名运动员如:郑海霞、邓亚萍、刘国梁、葛新爱、巫兰芳、张蓉芳、李金豹、范运杰、陈中、孔令辉等。他们在运动生涯中体现了河南体育精神,表现出一种不屈的力量,他们都曾遭遇挫折,但都靠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服输的精神获得了成功。他们对运动技、战术的钻研、创新和向自身运动极限进行挑战。正是这种永无止境的创新追求,使得英雄体育文化成为一种强势文化,而体育明星就是这种不断发展的英雄体育文化的创造者,在促进自身明星价值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使得英雄体育不断深入人心,引人入胜。

2 河南体育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和不平衡

2.1 体育地位与中原文化地位不相称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表层看她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她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中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摇篮,孕育了华夏文化的文明[7]。但是对于河南体育来说,在全国处于弱势的地位。拥有近一亿人口,经济总量位于全国前五的河南省,竞技运动水平却长期排在全国中游;体育大型赛事举办方面不能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相比,与先进地区的省会城市也有一定差距,至今尚未举办过一届全运会;世界和全国顶级赛事举办较少;在一些重大的体育活动和赛事中没有影响力和话语权;没有知名体育品牌和策划公司。致使河南的体育整体水平不高,发展较慢,这与中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主导和主流地位相差甚远,值得河南广大体育工作者思考。

2.2 优势的群众体育与弱势的竞技体育不相称

60多年来河南省群众体育工作一直处在全国先进行列,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农民体育、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6年8月,登封市首次把武术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重点打造“功夫之都”。2010年嵩山及周边的少林寺等历史文化景点被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陈式太极拳的发源地,焦作2005年被命名为“太极圣地”,有80万人练习太极拳,现有太极拳武馆、学校50余座,仅温县练拳人数就达10万多人。篮球运动尤其受到河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拥有66万人口的济源市活跃着900多支篮球队。焦作全市经常参加篮球运动的近100万人;篮球运动活跃的单位超万家。从2003年开始河南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河南农民篮球邀请赛”。与群众体育的优势相比竞技体育就显得比较薄弱,机制不顺畅,特色不鲜明,影响力不高。竞技体育总体水平处于全国中游,十一运会总分下跌至第14位,奖牌更是下跌至22位。竞技体育配套制度不完善,优秀人才外流普遍,制约了河南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

2.3 较强的体育资源与较弱的文化开发不相称

河南是一个体育文化和资源的大省,有着悠久的历史、突出的体育资源和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传统文化。河南体育资源主要有体育自然山水资源;传统武术、太极拳、腰鼓等民族体育资源;各类传统体育项目以及探险、定向运动、素质拓展等新兴项目资源;体育名人、重大赛事、节会、演艺等体育文化资源。对于河南省的体育发展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对体育文化价值认识的不足,理念的落后和开发手段的缺乏。省体育局的有关专家表示,对于河南省来说资金已不是制约体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拿出几百亿办一次全运会也不是问题[8]。发展河南体育事业急需制定全省体育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综合协调体育相关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实施;不断扩大河南体育的影响力,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对全省的体育资源进行归类整理;成立体育文化开发的专门机构;建立体育开发团队,树立体育品牌;以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方式使体育文化进入现实和人们的生活中。

3 新时期河南体育的发展方向

3.1 确立中原文化对体育发展的重要地位,明确发展目标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河南省体育事业应抢抓机遇,做好整体设计,加快发展步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要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河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整体素质,促进体育事业社会化、产业化,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新时期要把体育文化工作作为体育强省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河南体育振兴要从基层做起,以引导群众体育工作为先导,以培育体育市场为基础,解放思想,转换机制,搞好开发,弥补不足,促进全省体育事业快速持续发展。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运动、健身、休闲为一体的群众体育设施;加强基层群众体育组织建设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逐步培育体育市场体系;形成多业并举,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全省体育工作要努力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实现从体育大省向体育强省迈进。

3.2 发挥河南体育精神为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服务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受中原文化影响,河南省的竞技体育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近年有所下降,九、十、十一届全运会金牌分列18、11、21位,奖牌分列9、12、22位;总分分列10、11、14位。新时期河南体育必须站在服务体育强国战略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高度,提升河南体育在全国的位次,重塑河南体育形象,实施“竞技争光,振兴河南”战略。竞技体育发展要善于依托以中原文化为基础形成河南体育精神,发挥它的内在价值和感召力,促使河南竞技体育的训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使教练员科学地安排好训练,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使运动员建立强大的精神动力,发挥体育精神,树立为省、为国争光的思想,刻苦训练。科学定位和合理发展河南省的竞技体育,保持自行车、拳击、武术、田径、赛艇、射击等项目在全运会上的领先地位的同时培育更多具有实力的参赛项目,达到各项目的均衡发展,实现全运会金牌数、奖牌数、前八名人数、总分等指标稳守前十二名。这一过程是竞技体育不断深化,实践的过程,也会促进河南竞技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升级。

3.3 搞好体育产业开发,提升文化氛围

发展体育事业就要搞好体育相关产业的开发,河南要实施“产业品牌,助推发展”战略。抓住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机遇,落实河南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建立和完善体育产业发展政策;学习先进城市推进体育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无形资产开发,构建布局合理的河南体育产业体系。体育健身休闲业涉及健身康复、休闲娱乐、技能培训、信息咨询、体质测试和健康评估等。应侧重发展群众喜爱的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保龄球、台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田径、游泳、棋牌、钓鱼、健美、健美操、武术、轮滑、卡丁车、健身气功等运动项目。加强对群众健身休闲的技术辅导和服务,构建城乡社区全民健身服务网络,推行体育有偿训练。体育竞赛表演方面要提高现有场馆的使用率,引进和举办国内外高水平体育竞赛表演,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承办。借鉴国际惯例,逐步建立和完善竞赛中介机构和经纪人制度,规范经营行为。积极组建省体育竞赛管理中心,负责全省体育竞赛的归口管理。加强体育宣传和广告包装,推出能够代表河南形象的体育明星、运动队和知名体育赛事等无形资源。通过公开评估、招标、拍卖、承租、联营等形式,接受体育赞助,代理体育广告,出售转播权,转让商标,生产徽章标志、纪念品、吉祥物和球迷用品,把无形资产推向市场,变为现实资源。

3.4 加快体育节会发展,打造知名品牌

体育节会是传承和发扬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河南体育节会发展要建立和开发中原经济区的特色体育文化品牌。首先,要大力发展武术节会。中原武术文化内涵丰富、风格鲜明、气魄宏大,其蕴含的文化价值不可估量。河南在武术开发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已经成功举办多次武术文化节。今后要利用河南的武术资源优势进行开发,郑州和焦作市要进一步搞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使这两个大赛的规模和品位不断提高,提高河南武术的国际影响力。其次,要发展好庙会、龙舟赛、农民摩托车障碍(汽车拉力)赛等具有体育特色和民间传统,群众喜闻乐见并结合地方特点的体育项目,形成一批具有中原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

3.5 搞好体育文化市场,带动体育经济发展

体育市场是体育文化和产业生存、发展的依托。要强化舆论宣传,增强人们为健康投资的意识,加大体育消费在群众生活消费中的比例。大力普及适合各类人群特点的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以体育活动的普及带动体育产品需求的增加。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推行协会实体化和项目管理俱乐部制,使之成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制定和完善各单项体育项目从业标准和经营管理规定,完善体育市场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强体育市场管理,保护合法经营,保证体育市场健康发展。

[1]刘成纪.关于中原文化的三个基本问题[J].郑州大学学报,2007(6):73-77.

[2]徐光春.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一)[J].领导科学,2007 (9):73-77.

[3]刘宏民,李盅渐等.谁在缔造河南体育[J].决策探索, 2004(6):24-29.

[4]匡淑平,虞重干.湖湘文化对湖南竞技体育的影响及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1):83-86.

[5]靳明丽.发展河南体育赛事实现中原经济崛起[J].特区经济,2009(1):201-202.

[6]李长营.浅论河南武术与中原文化的关系[J].华章,2009 (6):94-95.

[7]佟小玲.我国体育文化发展路径自议[J].体育文化导刊, 2013(7):5-7.

[8]彭德胜.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河南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J].决策观察,2009(1):23-24.

Influ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Central China Culture on the Development of Henan Sports

WANG Ke-fei
(PE institute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ang 471022, Hena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anthropology, the paper takes the case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of Central China culture and Henan sports 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port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Central China culture has positiv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Henan, such as the self-reliance, pioneering innovating,emphasis on material and spiritual,containing and spacious spirit, advantag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ero culture. The unbalancemainly reflected in the position unworthy of Cetral China culture and Henan sports, advantage of the masses sports and weakness of competitive sports, advantage of sports resource and weakness of sports culture development.The revelations is to definite the development goals of the sports, full use of competitive sports culture to improve competitive level, develope the sports industry,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festival culture and create famous brand, form sports culture market.

central China culture; Henan; sports; development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2015-ZD-133。

王科飞(1980-),河南洛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中原河南武术
中华武术
沁园春·赞中原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