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繁荣
(济南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现状研究
李繁荣
(济南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课外体育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对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和养成良好锻炼习惯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却令人担忧。面对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体育锻炼意识较弱,锻炼能力低下的残酷现实,本研究从锻炼的动机、态度、形式以及场所等方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并联系济南大学实际进行深入论证,旨在探索规律,寻求对策,为进一步深化体育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态度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内在结构,它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个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受到自己态度的调节。学生对待体育锻炼的态度将影响学生参与体育实践的基础因素。而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产生又受多方面影响,本研究从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入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进行客观而准确的判断。
可以发现,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多样性的,多元性的目的与对于体育锻炼影响的认识具有较为密切的相关性,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锻炼所具有的诸如增进身心健康、缓解压力、保健康复、增强人际关系等多种功能的认识比较清晰。同时体现出了,体育锻炼在行使其基本功能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其巨大的包容性,即它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程度的需求,而引领着学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
在对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影响的认识和体育锻炼目的进行调研的同时,本研究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部分学生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但92.5%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是重要的。这充分说明了大多数学生表现出了比较积极的体育锻炼的态度,意识到体育锻炼对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意义。
总之,通过以上对大学生体育态度现状的调查,虽然具有积极的态度,但是,大学生在现实中参与体育锻炼的状况却不甚理想,需要对学生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具体需求进行进一步地探索与挖掘。
体育需求包括诸多方面,既有经济性的和非经济的需求,又有精神层面的和身体层面的。从具体实践操作层面上看,体育锻炼的需求表现在体育锻炼时间、频率、强度、形式、场所、体育消费、 器材设施等方面的需求。
3.1 体育锻炼的频度和时间
由所显示的调查结果来看,有50.2%的学生每周进行1~2次的体育锻炼,每周进行进行体育锻炼3次以上的学生有46.5%,且表现出了一定的性别差异,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并不理想,众多研究结果也表明了此种状况在各高校中的普遍性。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访谈过程中还发现,众多学生只是在理论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但现实中健康却是一个很遥远的问题,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较为薄弱,参与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差。另外,一些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譬如学校对于学生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促进和评价手段以及课业的等等。
从整体上看,学生有31.6%的学生体育锻炼持续时间为0.5~1小时/次,27.6%的学生体育锻炼持续时间为1~1.5小时/次,有24.4%的学生体育锻炼持续时间为1.5小时/次以上,而有16.9%的学生体育锻炼持续时间为0.5小时/次以下。且表现出了较大的性别差异,尤其表现在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0.5小时以下的占有很大比例。这说明学生在锻炼时间,上的需求问题,如何保证学生合理而充足的锻炼时间,是获得良好锻炼效果的重要前提,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容忽视的问题。
通过调查,首先,学生在体育锻炼方式的选择上并没有表现出较大的主观能动性,而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表现在体育课成为了学生与其说是首要选择倒不如说是“不得不”的选择。高校体育课虽然在引领和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众所周知,高校体育课的设置时间和次数并不能够满足学生锻炼需要,正所谓功夫在课外,需要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项目和内容进行自主锻炼。其次,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方式得以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各种健身俱乐部的出现是其重要的体现之一。但是调查的结果表明,加入体育俱乐部进行锻炼的学生所占比例也较小,说明大学生对体育健康消费的认识不够,有偿体育形式还没有被广泛认同,主要的是学生群体的经济来源比较单一,没有更多资金投入到体育消费中。同时也反映出高校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不足,很少举办免费或收费低廉的体育俱乐部,没能够为学生创建更多的健身平台。另外,在访谈中了解到,除了传统的跑步、球类和健美操等项目以外,许多学生选择轮滑、街舞、跆拳道等项目作为其进行健身的方式,这些项目虽然不是体育课程所开设的项目,但已经进入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成为大学生比较时尚的锻炼形式。
3.2 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
体育锻炼场所是反映学生体育锻炼需求的重要方面,场所的数量、质量和多样性,是实现学生多元化锻炼需求的重要条件。本研究对于学生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进行了专门的调查。80.1%的学生选择校内免费场所,10.9%的学生选择校外免费场所。免费的学校场地资源成为学生的首选,仅有9.0%的学生选择收费的场所进行体育锻炼,这是学校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经济条件等因素所决定的。访谈中了解到,学生对于学校的场地状况并不感到满意,认为不能充分地满足其锻炼要求,主要体现在场地的质量和功能的多样性上存在较大的不足。以济南大学为例,济南大学现有26块篮球场、12块排球场、9块羽毛球场、6块网球场、60副室外乒乓球台、1块土质田径场、一块塑胶田径场、1块土质专用足球场,1块天然草坪的足球场等传统运动项目场地,还有数量不等的健身房、乒乓球室、跆拳道、瑜伽、健美操、体育舞蹈等收费场所。场地的设计与设置状况明显单调,尤其缺乏在学生中较受欢迎的一些场地,如轮滑、游泳等。这种场地的设置使得学生健身项目和内容的选择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另外,有较为少数的学生选择收费的场所,但是在交流中了解到,目前学生对于一些设置和收费合理的健身场所正逐步的接受。他们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在不断地增强,体育消费也成为一种主要的消费方式。而且针对学生经过消费之后的收获情况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觉得物有所值,所投入的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这提醒学校体育工作应做到与时俱进,立足学校实际,从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组织和建设科学合理的有偿健身场所,不仅是现在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补充,而且拓宽了学生健身的渠道和路径,以满足大学生不断提高的健身需求。
从统计的结果来看,除了场地器材的缺乏对学生体育锻炼所带来的重要影响以外,缺少锻炼的同伴、学业负担以及缺乏运动技能是目前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首先,从缺少锻炼伙伴来看,进一步地说明了体育锻炼活动不仅具有其自然的生理属性,而且证实了其社会属性。这种社会属性对于当前的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锻炼的组织提出了新的课题,譬如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中如何体现这一社会属性,如何利用其他来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等,这些都是目前我国体育工作必须正视且要妥善解决的问题。其次,缺乏相应的运动技能,使得学生不具备进行常态化体育锻炼的载体,这是多年来一直困扰学校体育工作的难题,一系列的改革非但没有使其得到缓解,反而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这可以说学校体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通过对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现状的研究,学生虽然具有积极的态度,但是,大学生在现实中参与体育锻炼的状况却不甚理想。具体表现在:从事体育锻炼的频度较低、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足、在锻炼方式的选择上处于被动的状态,学校的体育锻炼场所在数量、质量以及多样性上存在明显不足。学生的学业压力、缺乏锻炼伙伴以及运动技能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起到了较大的制约作用。要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提高锻炼效果,学校体育工作需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以上现实问题,从而有效地将体育锻炼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 1 ] 张慧春.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需求的调查研究[ J ].安徽体育科技,2003,24(1):100.
G843
A
1674-151X(2015)08-016-02
2015-06-27
李繁荣(1969~),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体质健康。